Share |

所有

最近閒來無事把以前收集的液態球心的繞線球拿來用.因為這種球是以前的高級球種, Tiger Woods以前在Titleist時代時候就使用Titleist Professional 100的繞線液態球心比賽球.因為這種球好是因為它是用液態的球心且

小弟我在幫一些球友與會員在選購球桿與客製時普遍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一些朋友,教練或是客製師在推薦球具上都會因為對自己需求不明確,或是沒有信心.在 最後或是在客製時都會犧牲掉自己一些喜愛項目.

對於一般球友於職業版杆頭只適合職業球員或低差點球友適用的誤解,在此做個說明.

所謂職業版杆頭,外觀上與一般市售版杆頭差別不大,但瞄球時仔細觀察會發現職業版杆頭的杆面爲OPEN FACE, 開放角度爲1度至三度不等。

小弟常常會有朋友或是會員來詢問我他適不適合那一枝(組)球桿?要不就是那一枝(組)球桿好不好?其實這類的問題大部份的Clubmaker都常常被問 到.那大部份的Clubmaker就直接跟你說好或不好這類簡單的回答.其實球友們都是在為自己喜歡的東西來尋求support. 為什麼?因為怕買了打不好或同儕覺得不好等原因.

我們今天來討論一下鐵桿的桿身要如何去選擇這部份.先前在站上有說過鐵桿選擇中的桿頭部份要如何去挑選.今天我再來接下來說明鐵桿的桿身選擇重點與評估的 要點.

最近幾年高爾夫球的球桿開發與進步的很快.大家在最近3年內看到很多的技術下的產品.撇開它們對我們的成績有無幫助這個問題.我想這也讓這個產業有重新活 過來的動力與能量.記得以前一個木桿它的新的款式非得到3年後才會有新的東西出來.且變化不會太大.

在小弟前幾篇文章中有稍為提一下就是今年的最新技術與賣點就是可自行更換桿身的木桿.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就是Callaway的i-Mix技術.這也是目前為止最公開的可換桿身技術.其實這種技術不是現在才有的.最初這樣的技術都是放在客 製服務上.在golfsmith或是golfwork上都有在賣的桿身桿頭的聯結器.桿身前端裝上一個可以轉入球頭的接頭.這樣的原理跟i-Mix是如出 一轍的.

在小弟過去兩三年來所測試與使用過不同桿身所得到的結果,深深的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在選擇一支合適你自己使用的桿身最需要去要求與了解的是桿身的回饋與後旋 量這兩個因素.大家可以在本站中了解過去以來我對一些桿身的測試與在做客製時所得到的相關結論比如bending profile

最近在讀一些文章有關擊遠賽的選手如何打出超過400碼的距離.當然了對於球具上要達到擊出超遠距離要做一定的修改與調整才有辦法做到.今天就讓我 來跟大家分享我所得到的心得.

小弟我在高爾夫產業中的經驗與了解.很多的產品好壞都跟材質與每個品牌本身所擁有的特別技術有很大的關係.這些都在在的會影響到每個產品在市場的反應與銷 售數量.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討論在球具好壞中產品本身的材質比較重要,還是產品本身所擁有的技術比較重要?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主題來做深入的討論.

上個月剛好要練完球要回家的時候, 旁邊的球友笑咪咪的拿了一支 R7 ST 3W 裝上YS6+ S-flex 在打.  說便宜, 是別人不打的二手杆.  我看了他打了幾球, 然後他就轉身把球杆拿給另外一個人打, 說這支很好打. 

今年起用了不少各大廠牌的木桿.這些絕大部份都是440cc以上尺寸的最新大球頭與高MOI.從去年起的400cc上下到今年主流為460cc大MOI木 桿真的覺得差異不少.現在木桿的球頭做的越來越細膩了

最近增購另一枝Lime green Altus (瑩光綠的Ozik Altus),所以呢!手就癢想要把搭配的球頭來給它好好的彩繪一下跟此lime green Altus做一個搭配.就在此週末將球桿做個小彩繪然後讓它們整體看起來更順眼也更搭配.

最有名氣的DRIVER 制造商,在測試產品的耐久性。宣稱在揮桿速度100 mp的狀況下,COR 或桿面的反彈效果,有可能在6,000 到10,000 次擊球後化。

昨天收到Ray的電話跟我說我幫他買的那枝2007蘋果紅的Altus打斷掉了.我急忙請他保留桿身並拍照留證讓我好跟Ozik去問要怎麼辦.這枝桿身是 上個星期才拿到的.是小弟跟我美國友人買的,收到時我都會拍照留底與做桿身profile記錄

基本上目前有兩個方法可以買得到T.P.MILLS的putter, 一個是透過http://www.tpmillsputters.com, 這是由一個和David Mills很熟的朋友幫他在這網站接單, 另外如果是在英國, 也可透過www.tpmills.co.uk這 個新網站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一間特別的手工推杆小廠, 它的名氣或許沒有像S.C., Bettinardi等等的推杆廠家響亮.  不過它們的作品看起來卻是那樣的吸引人(至少個人是這麼覺得).  原廠網站:

常常會聽到或看到一些朋友說現在越來越多的高級桿身,且價錢越賣越貴.真的不知道那一支適合我或是可以讓我得到更多距離.對於這類的尋問我只能說沒有試過 也很難了解.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個人揮桿的狀況也會因為你的速度,揮桿軌跡與節奏而有所不同.這些都會讓你有不同的性能與回饋的結果.沒有任何 產品是絕對的或是可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與喜好.這都是由你自己去決定.

通常練習場都不會有真的草皮的練習果嶺, 只有下場前後有機會去練練看.  通常我如果不是打早球的話, 提早到球場就可以先去練習動作.  ( 只是台灣普遍練習果嶺的速度跟真實下場打的時候會有落差)  可是還是可以練習. 而且進洞有金屬聲音真是爽阿( 國外都用塑膠洞佔多數)

今天我們來聊聊有關球桿桿頭的桿頸深度與寬度的技術知識.這部分對於大家日後在選購合適的球頭有很大的關係.也可以去對於市面上一些2手桿身的選購 有精準的規格挑選.這樣才不會買了便宜不錯的桿身結果拿回來去裝的時候技師跟你說尺寸不合或是裝起來太短等問題.

差不多分成戶外( 真實果嶺 ) 跟室內 (推桿練習器) 這兩種練習方式.  首先要知道能夠準確的把球推進洞, 先決要件就是速度跟方向的組合要正確.  尤其是側坡路線.  抓的多一點, 力量就要剛剛好讓球栽進洞.

在過了2000年後的高球產業真的是變動的很快,在球具商的帶動下,產品的汰舊換新的速度比以前要快的多.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下讓越來越多的產品浮出台面 上,這也同時間讓越多的產品會以個人化的趨勢去發展.

在高爾夫的世界裡除了人外就是球桿跟球最為重要,因為這兩樣東西缺一不可.但目前大家都在談球具的客製但是球呢?球也是一樣的重要,球的品牌, 款式與種類多的不得了,對於一般的球友來說那一款才是你最合適的球?你要如何去做選擇呢?球桿的客製與流程之複雜,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物件讓你如何打的穩 定與降低你的擊球問題.不是只有球桿可以解決,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幫你降低桿數與享受擊球的美妙回饋.

最近看不少新的高爾夫球鞋覺得真的都很貴.現代化的高爾夫球鞋真的越做越高級,也越來越貴.以前高爾夫球鞋是設計為了讓球友能在球場的3~5個小時中能有 很舒服的球鞋來使用.不會讓打球是件很辛苦差事跟運動.不過現在的高球鞋都把這部分的功能當做是個基本的功能.現在的球鞋越做越花俏,選擇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