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我們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知道,有些易打長打型球杆已經連三鐵都不出了,也可以見到職業型鍛造刀背杆幾乎較90年代初期稍微強勢一度之外其他都保持不變,因為這 種鐵杆要求的揮杆速度很快,在快速的揮杆之下,杆面角度較為弱勢(較大)也不會影響距離

首先我們先說目前的好的球桿(木桿上)因為USGA已經制定了COR球桿的反彈係 數值0.83,基本上所有的球桿距離應都是一定的.但球頭的設計在於重心位置對於一些Tour Issue 的球桿或好的球桿設計上.CG位置都會略高於中間的位置.因為在擊球時

這些因素是讓你在性能上做要求所要考慮到的.但如果要追求極限規格的球具.這些因素都會跟打感有關且會被犧牲掉.如用低角度的球頭會讓你更難打的起來,如 果你的速度不夠快.球的彈道要好且有穿透性就要用比較硬的桿身.距離要遠就要用桿頭重心比較高且窄的球頭底座.要增加球在落地後的滾動性

Swing Weight的迷失 - 大家都會提在嘴上.但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是什麼也代表任何的意義. 我自己也接觸不少的球友都說我要多少的SW,但我在我文章中都說過,SW是一個讓你了解揮桿的重量值但比SW更重要的是Total weight, Length, Swing pattern (揮桿路徑), Swing Tempo(揮桿節奏), 揮桿速度, 桿身硬度與特性與球桿規格設定的平衡法.SW只是其中一個測量數據.不代表全部.

小弟我所提暢及客製(Clubfitting)的依據標準就是所謂的VBC (Variable Balance Clubfitting)變動平衡客製法. 我想大家在我的文章裡面可以了解我客製不是以揮桿重量或球桿的振動頻率或是總長來做客製的依據.

一般產品的仿的大多都是仿外觀很難去仿內部,因為這簽扯到技術,材料與作工.如果仿的連產品本身的內造都可仿的一樣或更好.那就要給仿的公司給鼓勵一下.

遠距離這邊就是目前很多球桿的訴求.距離要遠相對的就要出多一點的力去打.遠距離並不表示它就易打或它的彈道就高.通常遠距離會跟其他特性重疊.且大部分 的球頭特性通常會是兩個或以上.單一特性球頭在市面上是屬於少見的.遠距離的球頭有Nike SQ 460, G5, X-Drive等代表.

我為何要把我每枝購買的桿身做兩件重要的測量(一為桿身硬度區間測量另一為桿身強度脊椎測量).因為有幾個原因.

小弟今天做了一個試驗.讓大家了解你在做球桿規格設定時在不同球桿部位的重量,長度的設定會有如何不同的打感值(MOI)出來.以下就是我測試的球桿組件 的詳細規格資料讓大家參考,下一個部驟就是將這些組件組合起來做不同重量與長度的測量結果.

今天我們來說說如果剛買的新球桿要如何能調整為我自己的設定?如果你購買球桿是在一般的球具店買的話你如果要來調整此新球桿能適合你自己的規格以便 讓你發揮它的性能可能你就要來做一些球桿的調整.

我今天把Rombax 7V05 S, Diamana M73 S, Diamana S73 S 拿來做它們的硬度測試讓大家可以更了解這幾枝在上場上最熱門的桿身硬度如何.及我自己實際打的感想分析.

現今有一種連結器讓桿身及桿頭裝在一起可能快速的了解此桿身跟桿頭的是否適合你的喜愛.而不必買了,裝了才覺得可能不適合你.但它是只能短時間跟少數的來 測試不建議用此方式來打擊太多次.會傷害桿頭及桿身的接口.

我相信大家對如何選一個合  適自己的球頭而煩腦過吧,或是根據就不在乎這個問題,反正就是買最新的球桿,越貴越好.總之讓小弟提供一些選一個適合自己的球頭選擇方式及流程.這樣可以 幫大家用最快的速度適應新球桿的性能及更可以幫大家改善一些打擊上的小錯誤以減少失擊的比率.

附件圖為我今天用我的桿身測量儀器測量3枝不同桿身的Flex zone.以下為此3枝桿身的資料與規格供大家參考.

玩過不少球桿跟桿身也有不少的心得.在加上最進也閱讀不少Clubfitting與專業的高球書籍讓我也增長不少的知道.尤其買了測試球桿的機器後讓我更 能有機會印證理論與實務的差異真的收穫不少.現在把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做參考.

小弟買了MOI Matching的機器後就破不急待的想把Titleist 905T的最愛MOI值給拷貝到Cv Pro上及其他桿頭上.現在就讓我來分享拷貝的心得跟流程給大家分享.

度,各區間硬度如butt, top and center, 及桿身脊椎等.現在小弟就把Spine的流程刊出來讓大家了解.

圖1 為將桿身架上及把角度盤裝在桿身的尾端,把指針歸零.再到圖2施力座跟控制台,把數據歸零.然後開始轉動桿身來找桿身的最大壓力值.看到控制台的顯示器的 數據得找到了.再去看尾端的桿身Spine位置.然後就可以拿筆來標示位置.

我的MOI測量儀器,桿身測量儀器(測桿身脊椎,軟硬區間等)跟手掌大小對照握把尺寸到了.今天晚上就迫不及待的開始測量我的木桿.來享受一下儀器所測的 資料跟我的木桿打感的比較.也由於這個禮拜在研讀Practical Clubfitting讓自己的充實一下專業知識的部分也越來越有心得.剛好儀器都到了也可以開始做一些實際測量的訓練讓自己開始有fitting的經 驗.

球頭的配重是很重要,也是客製時用來控制MOI(球頭慣性)的要素.球頭配重的好,會讓你有好的擊球距離與感覺.這也就是為什麼現今用MOI fitting的原因.簡言之,就是有一個合適的球頭配重來產生出好的MOI值,把感覺具體化.

小弟的一些想法跟分析.因為近日以來開始研讀 Practical Clubfitting的書也慢慢的了解球桿設計的原理及一些技術性的東西.讓我來進一步的分析桿頭的差別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球頭的重心問題.現今球頭技術跟材質越來越好,讓球友打起來很順手及輕鬆.這當然也要歸功於球頭CG (central Gravity)的位置讓我們可以打的好.讓我們用車的例子來解釋球頭重心的部分.

今天我們來討論TITLEIST Fitting system.Titleist他們有一專業的Science Van(如附圖).它的目的是要提供免費的Fitting服務給職業選手或一些低差點的球友.而它的服務功能以科學的儀器來偵測球友的Launch Condition以找出你合適的球桿組合,讓球桿可以幫你達到"High Launch, Low Spin"的目標.當然了另一個目的為收集不同球友的揮桿資料以幫助新產品的開發/設計的工作.

小弟近來問過不少客製化的技師要去把我的每枝木桿都可以客製有一致的揮擊感(並不是統一球頭的打感,因為每個廠牌的球頭的 打感皆不同).但我有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是這些客製化好像就是所謂的換桿身.但一枝球桿不是由桿頭,桿身及握把組成的,為什麼所有的人都集中在桿身上?

好的打感有助於更順暢的揮桿,這裏說的打感不是說,觸球的感覺喔,觸球是結果,這裏說的是揮桿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