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今天我們再接下來討論有關推桿這個部分.我想推桿是大家心中的痛因為他是能讓我們的桿數下降的一個重要指標.我想每個中低差點的球友都一直在找尋能讓自己 的推桿數能在兩推以內為一個目標.

最進因為要訂Project X開始跟我國外的朋友問PX的訂購狀況與價錢.發現一個狀況就是市面上的PX都沒有了.要訂都跟我說不知道什麼時間會到?真的超誇張的.然後再去問不同 Dealers要買PX5.5, 就算有我要的規格也要很貴的價格.比去年要漲15%左右.後來今天打電話給在美國的客製師為何會這樣.跟他聊過我才了解現在PX的狀況.讓我跟大家聊聊此 狀況分享之!

球具品牌的選定基本有兩種方式:

 

1 使用市場目前既有品牌。

2 使用球場標誌工廠生產。

今天到練習場練球對於球的Dimple與球的Spin有一些想法想跟大家報告.基本上球的球洞與擊球後的後旋與彈道有強烈的關係.這 些都跟每個球友本身的揮桿習性與速度有關係.通常大家在做客製的時候大多的客製師都會著重在球桿對於球友擊球後的問題解決.但其實有 些東西與問題可以在球的部分做到解決.這應是最快且最省錢的做法.

推桿要推的好, 距離掌握的能力要比方向還重要! 因為通常一般人方向不可能差太多,三推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力道不正確. 首先沒有辦法第一推的時候靠近洞口, 第二推的壓力就大多了.  如果能夠從任何距離都推到 OKAY 的範圍當然最好啦!!! 當然要看看你同組的是不是朋友了~

今年這一整年內也玩了不少球桿與使用過不少不同款式與品牌的握把.也針對一些不同球友他們對不同握把品牌的一些問題做一些握把選擇與使用上的分析與大家分 享.握把是球桿的組合中比較少被重視的,

最近因為買了不少支tour issue的小雞腿也試過一些不同的小雞腿桿,都有一個共通的優點就是真好打且距離夠遠.這對於一般球友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福音.因為以前你用長鐵或球道 木打在上球道後的第2桿都是很難把距離送出來且用球道木與長鐵都打的很不穩定.

另一位在美國製造推桿的名師 Robert J. Bettinardi ~ 也是最近十年才開始比較有名.  因為之前他算是跟 Scotty Cameron 合作的夥伴.  Bettinardi 推桿最大的特色就是 one piece mill ( 不需焊接脖子 ) 還有他獨特的 Honey Comb Face ( 蜂窩面 ). 每支推桿的面不是傳統 CNC 磨出來的.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選購好的高爾夫球.因為是小弟我的本業所以談起來會更容易些.大部分的球友選購球都是看資料,朋友推薦,或是品牌的迷思.不過就 我今天要說的是要以比較公平客觀的方式去做選購.

所有的球桿都有甜蜜點, 推桿當然也不例外! 在我現役的推桿中 Scotty Cameron Sergio Prototype 就是少數 cameron 出品的推桿中, 甜蜜點的位置跟瞄準線不同.首先來講解一下這隻推桿的歷史.  這隻推桿的前身就是 sergio garcia 曾經在 US open 用過的 newport 2 center shaft, 不過那時候他的桿身是有用焊接的方式連結到桿頭.

一般在亞洲與歐洲大部分的練習場都是用單層的比賽球.但我想大部分的球友上場都是用雙層以上的比賽球.我想大家可能都會有使用單層練習球與高級比賽 球所得到的距離差異.不過這不只只有這小差異,還有更多的差別.這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主題.

這個月看了高球文摘上的一篇有趣的文章. AJ(一位美國有名高球教練)提出一個很不同的觀點就是雙方的轉動可以有效的幫你在擊球距離上增加至少10%.因為我剛學球時美國朋友有送我兩片AJ的打 球教學DVD給我看.因為我的高球揮桿都是自學的.他的教學片我是多少有看但有些不是很懂.不過也給我一點基本的觀念.回到我們的主題上,他提出此一觀念 也讓我自己不由自主的想要去嘗試他所說的雙手轉動的技巧幫我在擊球時能更有效的將球送出來.

桿身的結構強度加強.這部分就是各家大廠的技術所在.因 為桿身的強度要強且不可以過強讓你的力量無法100%的傳送到球頭上.太強也會影響到桿身的揮擊回饋.合適的強度讓桿身可以擁有像 Steel桿身的特性.在揮擊上能讓你的雙手將力量的傳送更直接.

最近試了不少市面上算少有且高級的桿身.就慢慢的有感而發覺得現在的碳纖維桿身真的比以前越來越好.運用的技術與材質也越來越先進.這也是我現在想要來談 談現今與未來兩三年的碳纖維桿身的驅勢與方向跟大家分享之.

Chien希望我能寫篇有關挖起桿的 客製資料與東西給大家參考或是他也希望我可以用我個人的觀點來寫一篇有關好的挖起桿的資料跟大家分享 .下面的幾個重點是我認為選枝好挖起桿是必須要去考慮 的.

最近跟一些美國的朋有在線上聊天.我們都有在討論一些新機絲的設計與性能表現.因為我還沒有打過這些新武器所以只能就廠商所提供的球具資料與自己的球具知 識來看這些新武器的優缺點.不過在美國的一些朋友跟pro都已經打過了這些新武器了,他們就給我一些最直接與第一手的資料對於這些新武器的實際性能表現與 打感.

在一般大家市面上所購買的鍛造鐵桿都是在大陸做的或是泰國做的如Titleist 695是遠 藤製造所(Endo manufacturing Co.Ltd)在泰國所生產的.現在這些大品牌已經將所有球具的製造 放在大陸去生產以求取更大的利潤.我們今天的主要討論重點是在於這些大量生產的鍛造鐵桿與一些在日本生產的鍛造鐵桿的差異在那.

ombax是Fujikura他們在Speeder Triax的技術後所推出領導碳纖維桿身市場的最新最重要的桿身技

術.這讓它們可以持續的 站穩此市場的領導地位. 小弟我也於今天用了Rombax Fujikura的最新桿身也對它讚不絕口. 目前的木桿也是用Rombax 6W06,也有一枝備用桿身Rombax Prototype 70C.現在Rombax是我的最愛.它的性能我個人覺得是勝過Diamana, AXIV, Tour AD的最佳桿身.是一枝有很棒的打感與回饋

我們有很多的球友都有一個問題就是Speeder在Titleist上還我們自己買的Fujikura的Speeder有什麼不同.那打起來會有什麼不同 的結果呢?這個問題一直都在大家的心裡轉阿轉的.用原廠Fujikura的人會說這當然會有所差異啦.因為第一價格上的差異,第二性能上的差異.讓我們今 天來聊聊有關Speeder OEM vs Fujikura.

我想在台灣買球桿都是一件大事對一般的球友來說.球具的購買動則4,5千元,到幾萬元都有.如果去挖到寶物且得到你所要的東西跟合理的價錢是一個重要的學 問.在此篇文章中小弟我將分享我自己在購買used的球具的小小心得供大家參考.

大家好.在小弟跟幾個會員不斷的研發與嘗試客製透明握把的個人化logo在過去2個月中我們終於可以做到讓大家能盡其所能的把你要的logo放上球桿的握 把裡面.這都讓我們終於可以把握把這部分的個人化推進了一步.目前我們已經自行開發不少logo的圖型包含

再從我們前篇的討論關於打球的一些重要數據上.我們可以再做更詳細的討論與分析在所謂的GIR (Green in Regulation)與Putting的兩個重要部分. 我想大家在實際下場打球時都會有一些經驗是我的開球雖然沒有開的很遠有時有會開歪掉,但只要我的第二桿或第三桿能讓球上果嶺,你要救 Par或打鳥的機會就變的大很多.

我們今天來看看到目前為主的美巡賽冠軍中所得到的一些官方數據.進而來做細節分析給大家一些打球的方向與加強的重點.看看是否這些的致勝數據對你來 說是否有用且值得你來參考與學習的.以下為幾個重要的參考數量,下面會有細節的說明與分析.

今天有收到香港的球友寄來的兩顆Callaway 2007 X Tour的小雞腿頭.他請我幫他 分析此款所謂工廠流出的頭

.因為他有特別的管道可以拿到這類的球頭.所以我今天收到後下午就找時間將此兩顆球頭做分析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