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為什麼很多自我感覺良好的人都是在一個不錯的環境裡不知道外面的風雨.因為接觸的人事物都是差不多也沒有太大的落差時就會對所接受的或看到的東西一致性導致心理層面會覺得自己已經不錯.這也是改變的重要性.為什麼大型企業很難接受改變因為改變的成本與對人的衝擊很大也是大企業要考慮的成本因素與風險.所以大企業都是走中庸的保險之道,要高風險的就是小企業的招牌也是存活之道.要知道小企業不太可能會有過度自信因為如果過度自信更容易讓自己的公司翻船連活的機會都沒有.所以當小企業能存活多半在專業和自己的優勢上有一定程度的水平才能有競爭.

自信心和你的專業能力有絕對關係.而要建立專業和你所投入的時間與深度有關.也就是很多人會認為要打好高爾夫不難的觀念是一樣.因為我說過打到球和會打好的定義是差很多.當你投入越多你就越明白要打好高爾夫很困難也知道很多問題都跟人牽扯在一起.要打好如果自己沒有下決心努力去做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也千萬別認為我只要在半年內或一年內天天去打球,泡在球場裡就可以打得好,這也不見得,因為練得多如果身體沒有吸收進去也是沒用.練習後身體都需要休息,沒有充分休息你就算天天練也沒用.

如果到職業的水平時很多的選手尤其是有天份型的球員都會靠身體自己的本能去反應現場的狀況,不太會有固定的招式或打法.因為他們就是依靠身體的天份與靈敏度去反應不同狀況不去思考太多東西才能做得好.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是聰明有智慧,所以不要給他太多的侷限,大腦也不需要去限制身體一定要怎麼做,因為這對身體來說反而會讓他們做起事來綁手綁腳施展不開來.只要你相信你的身體他會給你需要的結果.所以球員要做的基本訓練就變得相當重要.

我們大腦在執行集中力時是很耗能量.所以我們很難每一球都可以完全專注.這也是我一直都認為讓自己打球要放鬆就是讓你的身體去反應要怎樣執行整個揮桿動作.同時就算打壞也別太在意,因為我們本來就會犯錯,給自己犯錯的空間與機會.後面再把問題給解決回來才是打球最好玩的地方.要讓自己完全不要去想太多動作或是結果才能讓你維持應有的表現與手感.這也是很多選手們都放在心裡的秘密.

所以當市場不好對於廠商也會有不同的策略去面對,而這樣的環境與狀況對於市場與球友們的影響也不見得是全壞或全好.只是球具廠商它們有沒有把這些桿頭可調整的配件開放出來讓大家可以去更換或調整?但至少對於廠商來說這樣的桿頭功能設計還是會存在因為這可以幫他們省去很大的費用.不需要去生產很多樣式款式的產品來滿足不同球友的需求.球具廠商也開放球友們的訂製要求,你可以要求你要的桿身款式,硬度,和長度,揮桿重量等不同規格.這樣的桿頭設計和桿頭功能對於個人化調整就簡單到不行.

以前的桿頭分得比較細,就如同我上面所說的特性,它會針對不同使用族群的人去設計產品,但現在桿頭在容錯與易打上得到比以往更好的表現,在於桿頭本身就有的性能與回饋上自然在高水平上.所以整體桿頭在回饋,效能,操控,容錯與易打上自然會比以前的桿頭要更好.整體的表現上會更平衡.這樣帶來的好處就是現在的桿頭不需要特別去設計不同風格的產品來針對不同用戶需求.因為當你是中低差點的使用者,現在的桿頭本身就有不錯的性能與反饋,但同時也把容錯能力給提升,

在高爾夫球具上現在也有一些副廠的配件可以購買到.日本已經有廠商在販售大廠木桿的連結器這類的產品.這樣大家可以保留原廠的桿身連結器,同時可以購買這類的連結器配上適合自己的桿身特性產品重新組一支桿子的規格來使用.握把這塊也不用說,也有很多品牌款式握把都可以依據自己喜好去購買來搭配.在日本握把的品牌可是目不暇給你可以選擇到你喜歡和適合的產品.以這樣的方式你我都可以自己去選購喜歡再調整為適合自己的規格來使用.

我使用一般市售款的球桿通常會覺得用起來不順手也無法像我平時訂製桿子那樣有超過8成比例的擊中桿面甜蜜點或熱區.通常一般市售桿子打到甜蜜點都是低於5成左右.同時擊球的手感上也比較差.這就是桿子整體的操控性與規格不適合個人使用才會有的結果.而多數人通常也就是把這樣的狀況不斷去練習,進而提升擊球精準度這塊給.但畢竟這都不是你個人的規格就算你練得很熟但桿子多半已經產品耗損或沒有剛開始打的效果.

球員的潛力怎樣知道?就是看細節.一個球員對於一個狀況是怎樣判斷反應?從他思考,分析,到判斷下決定到身體去執行的過程就是看出一個球員的潛力在哪個區塊和哪個能力上.如果一個教練只看結果那別說潛力,多數球員就只能像棋子任由教練去運用.這樣的教練得不到球員的心,因為他只利用球員的優點去執行他要的結果.但如果看得到球員的不同面向與能力的教練往往可以讓球員一帖膏藥的信服他.因為教練懂他知道他可以發揮到怎樣的能力與範圍.更重要會信任他讓他去做更多任務把這樣球員的各方面能力逐漸給培養起來.這就是教練與球員彼此的最佳關係.

我逐漸瞭解到比賽中的挑戰不是要把對手給打垮,贏得比賽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去發揮自己的潛力.享受遇到更多問題與挑戰的危機感迫使自己去不斷思考找出解決之道.做很多你平時不熟或做不好的東西給放到實戰來運用.所以你可以變得更好.挑戰一次不行會有更大的動力與渴望去挑戰下一次.這也可以說是一個癮,驅使你去接受更大的挫折或挑戰的期待.但這挑戰的過程中你會享受到當你用這些你不熟或用不好的球桿卻可以打出讓你出乎意料的好球時你會更加享受這個過程也會不斷去想嘗試這個經驗.

生存的本領原本就沒有專門的領域.因為我們現在的環境與狀況都是以前所沒有.所以你會面對到的問題就是五花八門.只能靠你平時不斷去摸索嘗試建立起自我的經驗值,同時還要不斷去吸收新的知識,讓我們的大腦有足夠應付面對很多突發性或充滿壓力的問題能力.人類的發展過程都是從小是以不斷身體力行去建立自我的經驗值為主,當你經過一段時間後會有自我的專業與能力建立.有這樣的基礎再去吸收更多別人的知識會是讓你更快延伸自我知識的能力與方式.

東方教育就是以考試為主的檢驗孩子的能力?而我們的教育就是不斷讓孩子去考試和做練習題.只為一個重點就是讓孩子看到問題可以不需要去思考太多就能把答案給找出來.如果你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做題目練習你就算會做考試的題目但也絕不會讓你做得很快.現在的考試根本不在乎你會不會懂不懂的問題,而是要你在一個有限短時間去做出一堆需要思考與計算的題目.所以你要有準備要考得好成績就是要不斷做練習題才能把你對各種題目的經驗值提升到一個火侯.換句話說就是要做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我們現在人類的訓練方式也是以不斷的練習重複再重複的讓人去習慣面對各種挑戰.

你要先定義自己本身的能力條件狀況.再去要求自己怎樣去面對當自己遇到問題或做不好時要怎樣去處理.因為往往都是你熟的東西導致你犯錯不見得是你不會或哪個環節出錯,有些時候可能是工具或外在因素導致你產生錯誤.因為我們身體是很敏銳的,如果當你在打球時,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影響你整個揮桿過程的順序與流暢度.你只要相信你自己本身,因為你已經投入很多時間在練習上當你要表現時就盡可能不要給自己太多要求和壓力.犯錯是難免的,允許犯錯才能讓你變得成熟.身體才能盡情的去做出你想要的動作與結果.因為人本身就是不完美也有缺陷.

有些時候當你對一項東西很熟時你去對細節去思考為什麼會做不好常常會得到不好的結果.比如我們揮桿動作.我現在對揮桿動作都是不去思考,就照我習慣的方式去打,當然打不好的時候會去思考哪一個部分做不好做不對,但我不太會去在乎細節的運作,大多知道這球打左邊是哪一個方面的問題,先把問題的主要核心給找出來然後下一次擊球針對這個問題去做好,不太會去在意細節.不過當我去調整細節時往往會得到不好的結果尤其下場時.

我們開始理解本身的不完備從我們的缺點與問題下手,你會感受到你的差異與成長.就如同我們練習揮桿動作一樣,當你從自己開始去投入練習與鍛鍊自我.你會感到你自己的進步與成長.這些都是你自己可以看到與感受到.你不需要去做一些豐功偉業去證明自己的好.你只要讓自己知道你不斷在調整改變自己讓自己朝一個正面方向前進.不需要和別人競爭你只要不斷去把你的問題改善就夠你忙了.探索自己可以讓你成長到更深層面不會讓你覺得了無新意因為你每一次會面對到的問題與挑戰都不同.

人類的亂象或不穩定很大的問題都是來自每個人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不完備會想要從別人或環境去改善而忽略掉要從自己本身做起.比如我早上都起不了床可能就需要從改變你自己的作息,前一天晚上不能太晚睡和做一些運動去消耗一點體力.也要不做太刺激的聲光活動讓大腦還無法快速進入休息狀態.這樣就可以幫助你改善自己的起床問題.但可能大家都不會想要去改變自己而是去吃安眠藥或用鬧鐘去叫醒自己.這都是藉由外界的工具來影響你.但這些東西絕對沒有自己本身去改變來得有效與持久.所以往往這些工具用了一段時間能給你的刺激與改變效果就越來越小.

在歐洲與日本有很多小店或傳統店舖都是做上百年.他們也就著眼在客人本身上,同時在本身的技術與產品上下足功夫.讓客人可以享受與滿足產品給他們的感覺.只要去探究這些店你不難找出他們對產品的堅持與要求.可不是說產品好賣了我再去想想怎樣把成本給降低或是提升產生效率讓我可以賺更多?當你有這樣的想法與做法時那你的客人也會感受到他得到的東西也漸漸不一樣.你必須要考慮到當你自己都會感覺到產品有些許不同時難道客人不會感受到嗎?

質感我認為不只單純在於品質上,更重要在於整體的感覺也就在於設計,顏色與整體的感受上.不管是視覺,觸覺,和衝擊都是做產品與服務的人要去深刻的強化.你現在很難去做出一個產品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全新產品.所以你能做的就是把產品的質感給發揮.起在歐洲一些小鎮都會有不少小店賣很多有特色的產品.絕不是像我們在台灣一些景點裡看到賣的工廠批發出來的紀念品.這些小店有賣果醬,起司,麵包店,鵝肝醬,毛巾,冰淇淋等.我問朋友說這些店都是在地就有的嗎,他說多數都是至少兩代的經營.很多的小店都是傳承父母開始的手藝一直做下來.

桿身的後端與前端都有強化下這對於使用者在發揮速度與力量時就更能把一些動作上失誤或瑕疵給控制好.當然側旋量也比一般桿身要低這就是它可以讓你不太需要思考球桿變化,除非自己動作跑位這就怪不了桿子.桿身穩定性一直都是Matrix的招牌特性,所以打Matrix桿身我比較不會去思考打壞的狀況.只要把動作給控制好不要產生太多的失誤這樣桿子可以協助我把球盡可能放在球場上不會產生掉桿問題.加上這桿子在冬天打面臨到強大的風勢也是可以有不錯表現,雖然距離會喪失一點但都是可以接受.

這桿身的彈道與倒旋量都是設定中等.配上700-Chien桿頭打出來的球質很棒.球速要更快.每次打中球後頭抬起來找球球就已經飛到尾段要落下.真的是快速球的衝力.桿頭初速也很快基本桿身把前端強度提升後讓這桿子打出去的效果真的沒話說,不管在倒旋量和球速上都要更勝以往.球好像是裝上渦輪一樣的效果一下就飛出去整體飛行過程的速度都恨驚人.所以我打這桿子時都是很熱血.會一球接一球地往下打.因為打中球的那個爽勁,然後再看到球像飛彈一樣快速飛出去到後面球落地很重的彈到地面,落地後幾個彈跳後滾動.說明這桿子打出來的球倒旋量真的不多.

這次裝在這款Maru Red桿身上它的使用回饋也是讓我讚不絕口!因為它很像RULZ Type C的桿身的擊球回饋.但我覺得這款桿身更加提升撞擊效果.也就是它所標榜的能量轉換效果這塊.因為在打這桿子時,只有吃球的那個剎那會非常震撼也很響亮.打起來鐺鐺鐺的聲音讓人熱血沸騰一球接一球.它打出來的聲音響度和我其他球桿相比真的要大更多.以我最近比較常用的Fujikura Speeder 569 Evo III來說,就完全沒有這桿頭打出來的效果與聲音.我只能形容當我用這隻Maru Red時打中球的回饋就如同一拳100kg的撞擊效果.典型就是暴力的重量級拳手所打出來的震撼感.和Speeder Evo III的擊球效果就好像50kg的撞擊力道.你就可以知道這當中的差異.對於擊球爽度這塊就是滿分!

球桿的設定這塊必須要跟著時代與技術走.以前的桿子設定起來會因為桿身與桿頭握把的技術與材質決定.現在的桿身的材質提升,技術更好更穩定,所以不需要再去用比較重的桿身重量來發揮出你的速度力量.同樣利用現在桿身的材質強度與技術穩定下,我們可以減低整隻桿子的重量讓你更容易去發揮身體的速度力量,同時桿子可以協助你把一些問題與動作瑕疵給壓低,更重要桿頭的技術讓桿頭的容錯越好也易打,你只要確認你的動作可以做到位同時穩定你的揮桿平面與桿頭路徑,就可以完全發揮桿子的效果與你的身體優勢.

在秋冬這種天氣用60重量級別的桿身是沒有太大問題.但天氣一旦熱起來就真的受不了打不動.現在台灣的熱是真的讓人受不了,溫度一高起來就算站著也會流汗.對於身體的負擔也很大.這也是我現在大多使用50g這個級別的桿身就是因為天熱對身體的負擔會比較小.所以選在這個時間點測試Maru Red算是恰到好處.不然這類的桿身有硬度也有重量如果在5~10月的時間測我就很難打得動.往往打到後面就沒有力氣,不是沒力打球而是沒有力量去控制桿子.這也是大家要知道,打球不見得你有體力就可以還有能維持讓你的精神力與專注力都可以發揮控制好你的身體去進行擊球.

你的身邊如果有玩家那你可以從他身上挖到很多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別人花錢花時間所得到,好好的珍惜這些人你會省去很多的麻煩與金錢時間的浪費.不見得他們的球技或成績可以很好,但對於產品有一些看法與經驗就能成為大家諮詢的對象.也別用你自我觀點去評斷他們的做法或喜好.如果玩家需要外人來肯定那他做不久.因為別人的眼光永遠和你會有差別.你要成為你自己想要的人還是成為別人眼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