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新手須知

交流可以讓你的範圍更廣與更深.因為藉由和別人交流的機會你可以知道你在這塊的深度與廣度.比如別人打球的策略與方式跟你的差別.別人打90桿的水平在哪邊?你在同一個狀況會如何處置?這些東西都會讓你看得更清楚自己在這個運動中的位置與後續方向.所以多數時候都是跟別人討論完後就知道自己要怎樣去改善一些問題或提升自己哪些區塊的效能.這就是我認為跟人交流你可以有更多的刺激與成長.

你要跟他們討論揮桿動作那就免了.他們一定有自我論述與結果論來印證他們的想法.你是說不過他的.因為只要一示範給你看那你只能閉緊嘴巴.還有如果要學他們的動作也請打消念頭吧,因為他們的動作都是長時間練下來的成果.請他們指點就如同請鬼抓藥單一樣意思.到時候自己動作練到鬼打牆可是會讓你自廢武功或走火入魔的情況.所以請站在一個純欣賞的角度去看他們動作就行.別真的想要附身他們動作.他們動作可是限制級的!

中國人愛面子,也謙虛,反映在高爾夫上就是這種狀況.那種嘴上說自己沒時間練球,練不多也少練的人最好要留心點.如果下場和這種球友打球你要跟他小賭一下最好要小心點.可別真信他說的,不然口袋的鈔票可就跟他跑了.我也必須說,如果你的朋友他們都對高爾夫有熱情也固定會下場打球,那我說白的,他們一定會固定去練習場練球.不管怎樣忙都一定會去固定練習.因為沒人想在朋友面前表現差,也不想讓人覺得這人的水平怎麼都沒增長.愛面子和不想比人差的雙重因素影響下就一定會驅動這群人勇往直前.

很少人會著重在這塊上因為你看不太出來這塊的效果,但當你做重力訓練時可以很容易看到你的效果提升與提升幅度.雖然力量提升可以比較立桿見影,不過也很容易看到極限點.大家必須要去思考身體本身不是一個充滿力量的火車頭而是需要有更多的靈活度的個體.它讓你可以控制做出很多你想不到的動作都需要這塊的發揮.身體的拉伸,轉動,與多方面的伸展都是讓你身體可以做出更多平時沒做到的動作.

打球球齡不到5年的球友們對於品牌這塊招牌比較在意.也比較會去關註現在一線品牌的產品狀況,也會看雜誌去瞭解這些新品球桿的技術材質與測試.如果有機會也會去這些品牌所辦的試打會直接使用看看瞭解球桿的特性與使用感受.當然不諱言,對於球齡不長的球友本身接受的球具與打過的球桿不多下,這種狀況下實在不知道要怎樣去找出自己適合的產品.只能從現有品牌下手.我當初也是這樣所以大多數的球友也走這樣的路子.這個族群來說,如果是二三線品牌或是小眾的訂製品牌產品比較有障礙.

手套這塊我再提一個重點在於材質.現在手套多半是人工皮與真皮兩類.人工皮它是有一些區塊是真皮的搭配都算是人工皮.或是真皮是用哪種皮革如羊皮,牛皮,或其他皮革都一樣.真皮的效果與使用的舒適性都會是最好.當然價格上也會有差.通常皮革材質都會比較貴.但相對會比較好用耐用舒適等特性.我用過兩種材質的手套所以我覺得就算貴一些但可以用得舒服與久才比較重要.

其實光球桿就會有很多差異產生,連帶會影響到感受與結果.而在討論球場這塊,不同國家的球場設計與風格都會有所不同.以台灣來說,球場大多偏山地球場風格,球場的球道硬,果嶺也偏硬.這對於你發揮鐵桿和短桿就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一個好的擊球你在球道上使用的桿子多半會吃一點的草和土把球給帶走.但台灣的土也硬比較不好吃下土,有些人打法都會吃比較多土在台灣球場打就比較吃力也容易讓手腕受傷.

心靈的成長就是連結到你的年齡,知識,和經驗.這些東西成就你一個人的質量,反映到你思考邏輯與想法.當你越成熟時,你對任何事就會有更大的思考空間與發展.對於高爾夫這類自我運動與挑戰的活動來說,如果你還是把成績時常的掛在嘴邊,那表示你在整體心靈與經驗成長上還不到火侯.簡單的一個揮擊就知道這人的水平實力.不管在長桿,短桿,或是推桿.每一個人的站姿,打法,速度力道等都是我們去評估一個人打球的實力.這些實際的東西才是最精準的觀測標準.桿數實在說沒有太大意義.

所以我才會認為,打高爾夫,不是拿起球桿到練習場去打球才叫練習.更重要是你在實際打球前的準備工作與自我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基礎.這或許對一些人來說是不可思議也無法理解打球不就是拿桿打嗎?為啥還要在打之前固定去鍛鍊身體的伸展性與各部位的肌肉強度?死命打拼命練就簡單多了.但還是那句老話.現在是一個講求方法的時代.同樣都是可以到對岸的商店,但可以有很多種方法走到.當然條條道路通羅馬,可是效率是這年代所講求的重點.

如果你是一般的鐵桿打法利用桿面去觸球不是吃球的下緣部位,那最好選反彈角低的桿子,這樣可以讓你延續打法.雖然彈道不會高但至少倒旋可以多.所以落地的滾動也不會太多.只要去掌握好切球的力道就可以.就算球落在長草也可以用力把桿頭擠下草裡讓球可以彈出來.但如果你用高反彈角的桿子打是很難把桿頭帶下長草裡.因為桿底大且厚實容易被草給絆住.

狹義的解釋應該是集中在材質,物理化學特性與內部構造等設計.這些東西往往都是你無法利用你的肉眼或外觀去瞭解或區分.所以才會通稱技術去一筆帶過,而這會讓廣大球友們心中留下無數的問號.問號不在於你看不懂這些文字只是不瞭解其中廠商所訴求的技術特性與優缺點.但廠商也都不會詳細去說明與討論這個技術為啥能產生如此大的效果.只會說這個技術很牛!用了就柳暗花明了.所以說大家看了產品說明也大多是有看沒有實際懂.

找一個好教練,真正懂動作的教練.要看運氣.高爾夫不是一個普遍性的運動所以要懂得人真的不多.更何況會教球的教練就更少了.有些有名氣的教練有他們的一套思維與邏輯,這都是建立在他們有一些觀察.這些觀察就是針對一般球友的常見問題有一些解決方法.所以上過他的課就覺得有用,教得好.但實際的問題還在那邊,你是否真的能懂動作原理?你能否觀察別人的動作去看出別人的問題與優缺點?這就是整個動作的核心.

我個人會建議看選手視頻時最好一次只觀察一個重點.比如上桿是怎樣上法?下桿時下盤是靠哪一塊身體部位啟動?身體扭轉下桿是怎樣的方式?每一次觀察都鎖定一個主題,一個身體部位去觀察.再去比較你個人是怎樣運行,你自然可以得到一些想法與學習.多數人不會看動作都因為他看整體.但今天如果要分析與觀察一個動作一定要從一個點著手絕不是看整體.比如揮桿動作是一個連續運行的動作,但你現在動作問題可能在一個環節上所以你自然要去鎖定別人或選手對這塊是怎樣處理?或是從源頭觀察,選手是如何上桿或握桿?這就會給你一些東西了.就算你不是專家也可以看出一些差異來.

鐘擺型的推桿動作大多數的球友站姿都有點像戰馬步.因為這樣讓你的身體重量可以更加放在你的雙腳上.所以下盤的強度也是推桿好的重點.你如果觀察職業選手推桿的動作,他們站得很開,讓下盤可以穩固好,反而下盤的力量看得出來比較大.對於上半身會比較輕鬆.這也是推桿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身體的力量是上鬆下強.就是要讓身體上半身可以輕鬆擺動.而要達成這個任務就是利用下盤強大的力量為基礎.

問題不在於你的體能問題,也不是肚子不餓就不需要能量充足.能量的供給需要不斷地補充才能讓最耗能量的大腦運作順暢.而大腦運作是最耗能量的一塊.所以腦子的溫度始終都是比其他身體部位要高.原因在於你的腦是不斷在運作,它不斷在思考很多事情,處理下達指令給你的身體其他部位去做出不同動作.所以才會著眼在於能量補充是對於腦子的運作很重要的基礎.就如同汽車引擎在運作時都是溫度相當高.只要做功就會產生熱能.

當身體的心靈產生急躁感其實就是面對到外在環境的一些影響讓你無法有效地控制或消除,從而讓心靈產生疑慮.這就導致你會想要越快把目前做的事請給完成才能讓你重回到你想要的狀態或環境.當這種思考與氛圍控制你的大腦時,你就很難做好你想要做的事就算這是你平時熟悉的東西.當我們發現這樣狀態打出來的結果很差更會讓心裡著急.越想要在下一桿給彌補回來,想著想著就忘記你平時打球的步驟與細節.取而代之的是你更想要打好,更急著打好.

為什麼實戰經驗與平時規律練習很重要就在於這是一個重要基礎讓你的大腦可以不需要把揮桿動作這樣的任務送到大腦董事長那邊進行審批.由下面的經理去處理就行.這也是大腦底層皮質做的工作.就是反射動作/潛意識.這就是運動員每天練習的原因.因為就大腦的運行模式它會對身體收到的訊息主要以眼睛,鼻子,耳朵,與皮膚這些器官對於外界的訊息不斷傳回到大腦的中央去.如果這是平時多數運到的狀況訊息就不需要送到最頂層的決策層去審核.

一個核心觀念就是在桿子數量,帶太多支桿子就算你不去用它但它在球場上讓你進行分析與選擇判斷就是一個障礙或影響.就算你平時只練6支桿子好了但你還是帶了14支桿子下場依舊還是會對於那幾隻平時沒有練的桿子有一些期待與錯誤幻想.這樣的做法就是讓你產生錯誤與得到不好的結果原因.因為平時你都沒練的桿子怎會在上場時就可以用得生龍活虎.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現在狀況那怎能找到你要的桿子?如果你不知道要怎樣分析或觀察自己的問題與條件時,從你的結果去反推.比如你現在球打不直,距離出不來,彈道過高…這些結果都可以協助你找出你目前身體與工具的問題關鍵.找一些比較懂的球友或技師諮詢讓你可以知道你現在身體條件與能力的水平.多去找不同人參考不同意見再去思考哪些是對你現在問題有正確的剖析?別高估自己能力因為這就是選錯桿子的第一個錯誤.也別低估自己本身的條件.這些問題都是我常看到的狀況.

通常以性能導向的球桿大多是針對一些年輕球友為主,年紀在40歲以內或揮桿速度在一個水平.以性能為主要訴求對於球桿打出來的球速會比其他桿子要更快,出球角度,彈道這些都會比較低.打出來的球倒旋也少,落地也能滾遠.這些都是這類球桿的特性.這類桿子會比較要求使用者本身的動作能力,打球的桿面位置就需要比較精準.球桿的使用就需要更為操作導向.因為要把桿子的性能發揮出來所以桿子的規格就會和一般桿子有所不同比如比較短一點,比較硬一點,比較重一點

很多的球隊最後拿到冠軍都是沒有高薪球員,所以這也說明一個球隊要能贏球同時在整個球季拿到最後冠軍都是要把整體士氣與表現維持在一個水平上.這絕不能靠個人才能做到,而是要更多的人才能將整個球隊帶到最後冠軍.所以維持一個球隊的活力與球員的流動性是很重要.我認為要改變這樣的狀況應該去針對每一場比賽的選手表現給予適當的報酬,就如同高爾夫比賽一樣,表現好能讓球隊贏球的主要球員給予高報酬.

對我來說或對大家,如果你對自己動作不懂得問題所在也無法看自己的問題就不算一個專業球友.因為動作都在人,要打好球人就必須要有一個基本水平,而對於動作如果瞭解不深下你要求好求精就根本不可能.很多球友可能都知道自己動作一些問題但你實際看你自己的動作錄像後你會發覺問題比你想的要嚴重,或是問題更多.這就是把你自我給拉出來從一個旁觀者角度去看與分析你的動作才會更清楚狀況.

我現在基本鐵桿帶到7鐵7鐵後面就是用鐵木桿21度和球道木18度,15度兩隻來根據距離需要進行進攻.所以你的鐵桿不再是每10碼一隻.你會以100~150碼有兩支桿子來專攻,150~170有一支桿子打, 180~230有兩支桿子來打.你的Game就變得簡單多了,當你在球場上打球時縮短你選桿思考的時間,因為你能用的可能就只有那一支桿子,你必須思考與專注怎樣把它打好.要怎樣打等問題.這種策略最適合差點在15以上的球友.你的差點在15以內的人需要更精準地對距離的掌握同時判斷外在因素對距離的影響.也就是說,更多層面在非人為因素上的分析與觀察.

有些人尤其是技術水平不高的球友都會害怕去表達自我想法尤其在球具這塊上.因為覺得自己技術與動作不好所以對於球桿的表現與經驗都不敢去分享.其實這樣的想法都不對因為桿子不會因為你的使用而改變它本身的物體特性.所以對於球桿的表現你我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與經驗.但會感受到類似的東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