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子的距離差大,也可以給一般球友更簡單的判斷,不太會讓你拿差不多的距離,如果你覺得會打大,那最好拿會打大的那隻桿子打.因為這都是你心理因素認為你會打大,但實際你根本打不了大,風勢,地型,自己能力都是直接影響最後的結果,所以要打得精準上果嶺基本對於一般球友來說有很大的盲點與挑戰.因為你們大多無法對自己的狀況與能力有一個清楚瞭解.所以寧可拿長距離的桿子打也不要拿剛好的桿子.
我覺得現在的鐵桿10碼差實在對一般人不實用,距離需要拉開一些才能讓使用者更容易與簡單去選擇,多數人往往都放大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可以把每一隻桿子的效果發揮出來,但下場往往做不好也做不到.所以你會認為20碼的距離差太多了,那實際根本不會.因為你有更多空間去想是要輕鬆打還是全力打?還是要把球放到哪個位置?這些才是你要去考量.
“穩定”這個詞基本就是理想化的境界.對我們來說,要放棄穩定這個詞才能真正穩定與得到該有的享受.大家都太執著在維持穩定的成績與練就穩定的動作.所以很多球友常常都會問到那你今天打幾桿?我實在真不知道要怎樣回答,因為我沒有實際去計桿數.但大致瞭解打多少的桿數範圍.我常會期待大家可以問我其他的問題,比如今天打幾個好球?我就會說,一個長推一推就近,一個短切直接給切進洞,100%上球道率,或是打個最遠的開球距離等.這才是我想要跟大家分享.
你如果只是要打到球,你不會在乎很多東西,你的球桿只要是能打,可以打,你不在乎他是否會適合你,你不在乎它是要怎樣感受,穩定度,與容錯力等.反正就是有就好,我可以打到球.你不會想去打好的球場,你也不會想要挑戰自己去別的外地球場感受與享受球場挑戰,這個時候的你對很多高爾夫的東西不會要求也不計較.對於個人來說,打得好是一個過程的享受,多數人看到的東西都是結果,因為要得到一個結果通常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積累與享受不斷的挫折.
當我打第一回的球場我絕不會去考慮保守策略,我的打法一定是積極進攻也不會考慮掉球的問題.這就是樂趣也是高爾夫最好玩的地方.因為你會不斷去嘗試與考驗自己能力,打得好但沒有得到你要的結果這都是對自己能力一個最好的認知機會.同時也是檢驗你的球桿能力很重要的機會.如果這桿子你打得好也打到甜蜜點但距離就是不夠,那你就必須要考慮去找一隻桿子可以讓你得到你要的距離結果,當然這個距離不可以落差得太大.
大家要知道以往的運動訓練方式已經是舊時代的東西.新時代我們需要用對方法,瞭解正確的觀念.知道我們身體的特性與動作運行模式,同時結合科學(物理與力學)去有效發揮出身體的能力.所以我才會寫這篇我們身體的力量泉源都在於雙腳上.這也是運動力學中最關鍵的部位.不管你從事的運動是以手部為主的運動,還是以腿部的運動施展?這些運動都一定需要你的強大雙腳去發揮.也就是說一定會需要去鍛鍊雙腳的強度與伸展性.
打在桿面甜蜜點上那種舒服度與爽度真的是沒法可比.你就是為了能在次的去享受這個感覺才不斷去重複揮桿動作.沒有了它,運動就沒有靈魂,人也不會想要去持續做它.因為有它才讓現代人有運動的動力與刺激.它就是一個感覺,一個可以刺激你大腦產生一個激素.讓你享受在一個瞬間給你大腦一個爽度激活感覺.這就跟享受美好事物時大腦會給你的激素一樣.
以高爾夫這個運動來說,它的比賽時間是所有運動中相對長.這也導致這個運動不是以一直都在發揮體能與爆發力的運動.整場比賽你揮桿的機會可能不到40次,推桿30次.這樣的狀態你的身體能否都維持住高水平其實真的不容易.這點對於年輕的選手更加困難.所以高爾夫比賽很多的選手都是30歲以上甚至一些40歲以上的球員都還在球場上有一定實力.比如老虎也過了40.米克森也40多歲了.所以在這個運動中年齡真的不是太重要.
高爾夫的好處在於你不在於一個固定的空間裡去發揮你的技術與能力.它在一個寬廣的大自然裡,而你的每一擊都不會在固定的位置發揮.所以你面對的狀況是充滿變化與未知.很多的運動就如我上面說的個人競技比賽,都是在一個固定的場地去發揮,所以你會面對的挑戰只是單純自己把最好的一面發揮出來.但對於高爾夫來說,它是一個18洞的比賽,比賽過程長,外在因素與環境變化大.每一洞的設計都不同,面對到的障礙與壓力都完全不同.
你只要觀察你的挖起桿最常磨損的區塊在哪就知道,挖起桿最重要的部位就在於桿面底部,與桿底的這兩塊位置.這兩塊也是磨損程度最大與最嚴重.因為這支桿子最常要吃土與吃草,因為鐵與比它硬的石塊接觸就會產生磨損,因為小石塊比鐵還要硬,通常磨損的就是桿面了.所以因為挖起桿需要吃土就會與土裡的小石塊接觸產生磨損,這也導致挖起桿是球包裡所有桿子中最需要定期汰換的一支桿子.
人對一件事都會有一開始的投入高峰,但往往一段時間過去了,你會得到一些東西,但最怕就是當你的高峰過去了,成長與收穫都慢慢越來越小,甚至沒有成長了,你會停一段時間,然後就沒有熱情去投入與維持.這些都是大家都會有的經驗.人類就是這樣的動物.但我對於這種狀況都是以"改變"來讓我可以在一件事上得到更多的成長與熱情.
技巧在於每個人怎樣去找出你個人特性最好表現與打出你個人化的區塊.絕不在於你會打出幾種球路,打得成績怎樣.把自己最有自信的一個區塊或一隻桿子給全力發揮出來,把這塊的技巧練到收放自如.這樣才會是一個技巧到位的高爾夫人要努力的方向.這總該不難做到吧!因為這是發揮你個人強項也喜歡的區塊.所以每個人一定要去建立你的個人技巧.把這個當作你的個人商標吧!
接下來的高爾夫鞋的潮流與方向一定會更貼近一般人生活用的鞋子設計,不再會將高爾夫鞋的外框與設計給自我設限起來.像我這樣把高爾夫鞋當一般鞋用的人會越來越多.這也是高爾夫鞋品牌的設計方向.它們希望這塊的發展可以把原本一般鞋的市場給吃掉一些來.這樣就可以把這塊的鞋子市佔率給拉大開來.
21世紀的生活是講究方法,所謂術業有專攻.你必須要懂方法才能讓你投入的領域有效率去看到你的成果.當然以運動這門領域來說,你已經不能再以過去的思維去面對.別認為只要苦練,每天去練習就可以把高爾夫給練好.或許你練起來只是可以打到球但要打好球,打出你要的結果或變化,那可就是另一門學問了.
這些感應器都裝置不再桿頭裡,你如何知道你桿頭的揮桿速度?你如何能知道你觸球的桿面是否方正或是幾度的位置?還有擊球角度是多少?你如何知道你裝的這桿子是多長,因為如果是以裝在握把位置的話他們最多是抓一個長度值來進行計算.比如一號木桿來說,45”長,握把到桿頭的距離是42”就是這個半徑長度去把公式套進去就得到你可能會得到的桿頭速度,擊球力道.
多數球友喜歡使用鐵木桿很大的原因是跟鐵桿差不多,還有一個關鍵就是短.主要因為多數球友打球的動作都是以手臂為主的擊球,對於要打好球桿子太長會造成球友使用難度增加,手臂負擔更大,與不容易控制擊球等問題.所以鐵木桿的問世對於很多球友來說是一個救星.但現在球桿也越做越好,效果也都比以前更穩定,效率更提升
大家別以為日本製就是耐用的代名詞.已經沒有這回事了.首先,很多產品都已經不是日本製了,因為日本為了面對競爭都已經到海外設廠了.就算技術還維持住,但做的人都不是日本人對產品的要求程度,也不是在日本由日本專業技師所做出來的產品或加工品,自然你得到的一個產品也不會是以前日本製那樣的水平與質量.第二,很多日本製產品多半都是做個船然後在日本本地只是做簡單的包裝或組裝就可以是日本製.
工房技師給你把桿身後端多纏幾層的雙面膠帶.這樣可以讓你握起來得到更大的尺寸空間,但不會讓你重量提升太多.其實當你多纏幾層雙面膠帶時就已經把重量給提升了.直接使用中尺寸的重量可能跟你用多纏雙面膠帶是差不多.這是很多人的盲點.是工房沒有進中號尺寸握把時會推薦客人這樣的做法.
鐘擺式的切球法對於你熟悉的果嶺與球場會很吃得開.因為你清楚果嶺速度與地形,這樣只要把球送到你要的位置,在計算滾動距離,這樣很多狀況都可以把球給送到洞裡,要不就是剩下那種不用推的距離.我跟一些朋友打就看到他們利用這種打法可以一切入洞或切到不用切的距離.所以雖然說他簡單但也是最為實用.
當你有一雙好的鞋後,配合上你的下盤強化計畫,你確實會有更多的機會去打出更好的球質,效果與距離.這不是開玩笑.以這個角度去說,有強大的下盤與適合的鞋子可以讓你提高擊中桿面甜蜜點的機會與能力.同時也可以讓你的力量有效的傳導到桿頭裡.所以在擊球的精準度與質提升下,這樣的條件自然可以讓你得到更好的距離.鞋子不單只是要好穿,耐穿,好看等功能.在高爾夫裡它會需要更多的功能.能否讓你穩穩地抓住地面讓你的身體可以有更強大的支撐力來承受上半身的力量.就靠它了.
冬天的球道會比較硬所以在第二桿進攻時可能要先拿球桿稍微敲一下地面,讓你知道草地的硬度這樣才好知道是否能吃下土去的打法還是只要掃過去的打法.這都是你需要更小心謹慎才能讓你打球不受傷,有些時候你不注意時,照平時的打法把桿頭帶下草與土去,卻發現怎麼硬得跟啥一樣?那時候就來不及了,因為這個力道下去被硬的土地給反震回來會讓你的手臂不舒服或產生挫傷.這點都是我過去在冬天打球會發生的經驗
對於冬天來說有沒有一些適合的規格或產品可以讓我們冬天打起球來更簡單或是效果更好?當然有了.我上面說要打低彈道對於一些中高差點的球友會是一個比較困難與穩定度度不高的策略.所以對他們最好的解決方案其實就是從球桿下手,找一些球具是能讓他們打出比較中低的彈道.這樣自然可以不需要去利用動作技巧就可以達到改變飛行彈道.不過不幸的是現在市面上很多的木桿設計都是低重心桿頭,對於擊球的起飛角度會比較高.這樣就容易讓球飛得更高.
我現在會傾向使用性價比高的挖起桿.日本鍛造的挖起桿往往就會放在考慮名單的後面.因為這些日本鍛造的挖起桿售價都很高,雖然手感很棒,但桿面太容易磨損,也很容易打到桿面光滑.這對於短切的倒旋量與距離的掌握就很難控制.所以說打這類桿子的前半年都很風光也如魚得水,但過了半年後桿面的磨損就會很嚴重.我自己會以耐用為主的挖起桿選用依據.再配合上適合的規格進行個人化挖起桿的設定.打出來的結果一點都不會輸給日本鍛造品牌的產品
不上不下的球友最需要在裝備這塊下足功夫.只要這塊能提升估計能少掉5~10桿的能力.當然你得到不只是成績還有你完全敢打,相信球桿,打出你的實力.你的Game會升級到另個階段,你會看到不同的視野.就像我會想要挑戰更長的距離一樣,桿子的價值不在於他多少錢?或是獨特性,而在於你用起來就可以把你的水平與實力給發揮出來,打起來讓你談笑風生,感受不出你打球的壓力.這就是好桿.
很多新手對於球桿的投資是相當保守與小氣,或許不能說小氣,應該說在初期時對於這個運動是否能持續投入,所以對於球具也不想花太多錢,很多人都是接手朋友或親人的舊桿子,這些桿子多半年代有了且狀況與桿子的科技性含量都相對低,而用這樣的桿子能打得出效果或讓你享受揮桿樂趣?別自欺欺人了,照我上面說的去訂製一隻鐵桿費用也不會花你太多錢,但你卻可以享受桿子的個人化,科技性與性能效果.這樣打才能真的去瞭解球桿的重要性與回饋感.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