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新手須知

另一個問題就是很多的2手物件或重整產品,都不會把過去使用的狀況清楚的說明。所以你無從判斷這個產品的實際使用壽命是多少?沒有這個條件就不法評估產品目前的價值。多數2手物件只能給你一個大概的使用時間。買了就是賭博。比如,一支球桿最佳的使用是在500下,過了500下,桿身和桿頭的彈性能力和耗損就變大。這會導致你的結果變差也不穩定。如果你買到的二手桿子是過了500下,那你就無法享受桿子最好的表現和結果。那對於手感呢?當然也有差了。桿子的韌性就會變差和不穩定。

我們肉眼是看不出產品內部的狀況和耗損程度,所以你不能光看外觀狀況來決定,是否要購買重整產品或二手物件?除非你有特殊機器去測試或掃描產品內部的狀態,才能知道產品實際的一個狀態。還有一個方法可以瞭解產品的狀態,就是實際使用。但這需要個人對一些性能表現比較敏感和有相關經驗,才能感受出來差別。以高爾夫球桿來說,如果你有新舊球桿可以比較,就會比較清楚產品的差別。而這也是你可以知道一些二手或重整球桿的實際性能。

握桿是一門學問。練到後面都會區調整自己的握把方式。因為握桿雖然不起眼但卻極度重要。而你的握桿方式就決定你的站姿、桿子選擇、揮桿動作、施力方式和收桿。簡單說,你的握桿好壞和你的身體質量和動作有直接關係。不是間接關係!一般來說,如果你的身體肌肉強度夠,你的握把會比較有效。你不需要大面積的區接觸你的球桿,就可以把桿子握好,握牢。像用手指去扣球桿,就是屬於你的手和球桿的接觸面積相對少。所以你的握力和身體肌肉強度就需要比較好。

就是因為你下場有需求才會從球桿去下手改善。而從球桿的升級,你可以達到你要的擊球距離和擊球策略。但這也是比較表面。在細節裡,你開始會對球場的地形、設計和風向等因素在意。所以你在選擇你的球桿會比別人更在意分析細節。而且你會為特定球場,帶特定的桿子去執行你的策略。不是依靠球僮說幾碼就幾碼去打。

所以高爾夫是一個有外到內,由大到小的進化過程。這也是這個運動有趣和持續提供你不斷挑戰的地方。先說球桿吧。當你對球桿有需求,通常都只在意表面或品牌等因素。但當你有一些購買經驗和對不同球桿有實際使用時,就會開始對桿子的一些規格產生興趣或要求。這都是正確。因為人就是從經驗去學習。

對我來說,我不想短。因為短就是沒有上果嶺。打滿或過旗桿但落在果嶺都是好的結果。這對於你的能力和成績是有很大差異。這是看你的上果嶺能力。你如何判別和利用你的桿子來打上果嶺?這是非常重要的個人能力。人的心裡多數是比較保守,所以計算距離比較不會抓大太多。而在很多外在因素影響就容易讓結果變短。

這樣的狀況是可以接受。這也是我喜歡打三木的原因。畢竟我們不是選手或大砲,可以用鐵桿就打到200碼距離。這樣的狀況對於多數業餘球友來說會是比較棘手的問題和狀況。我也比較和其他球友的狀況。大家在這個距離的發揮都是比較容易被地形和天氣所影響。要上果嶺的難度會比鐵桿要高很多!尤其是三桿洞,中間有水池,這樣壓力就更大!

我自己現在用的桿子和6年前的桿子規格完全不同。你的身體和動作會根據你自己的能力,和對動作的理解而有所不同。我打球差不多18年,但我的桿子規格每2~3年就不同。所以我一直認為球桿訂製師和醫師一樣,他要知道球友的疑難雜症,然後制定解決的方法。不是蕭規曹隨、一成不變!對症下藥就是技師的任務。選擇什麼產品就能決定結果約6成,剩下就是組合的規格。

有一個前提是;不是桿頭和桿身設計高容錯,我們就可以放心用在自己的新球桿或買球具廠商的新產品。這不是劃上等號!為什麼?因為這裡缺了一個關鍵的拼圖;組合的規格。規格,不就是球具廠商的規格就是最好的設定?他們有專家設定給我們一般人用的桿子規格,這樣不就可以讓球桿的特性發揮出來嗎?

我常和球友說,今天你買到的東西如果不對或假的,那價值就是0!一般個人賣家,不是說他們就是要騙人,因為他們對產品本身懂的也沒有你多。買了,很常發生用了不合或收到後測量規格,結果產品不對。好的東西絕不會多,因為用的好好的為什麼要賣,肯定有問題。就算是玩家,也不會很多。所以產品留到市面的數量肯定不多。

其實網路買球桿或相關配件,最大的問題在於,賣家提供的訊息不足或避重就輕的資料。避重就輕,其實就是賣家存心要忽悠你的打算。故意不讓你知道或看到一些問題,後面你收到後,問他產品的規格問題,他就會推說,你也沒有問。所以如果你沒有一定的經驗和對球桿認識有一個火候時,被唬也是剛好。

下場打球和在練習場或室內對模擬器打球是很大不同。你的心情、壓力都不一樣。所以寧可小看自己的實力,這樣可以讓自己有犯錯的空間和機會。而對於結果也可以有正面的期待。往往我們都是以自己在練習場的實力和技術來作為下場擊球的依據,但那是在沒有壓力和可以犯錯的狀況下的結果。

有很多的狀況不是靠你的眼睛就可以瞭解和分析。往往都是要看其他方式或觀察別人的擊球結果才能得到。比如我如果是後面擊球時,我都會觀察別人球的飛行和距離效果。因為只有藉由別人的擊球飛行才能知道,一些看不到的影響因素。這樣可以修正自己等下擊球的決定與參考。

擊球的桿身反饋就變得比較簡單。這不是不好,但對於很多senior球友,揮桿速度沒有很快,比較利用手在操控球桿和享受桿身變化的打法,就會變得無法去掌握桿身的變化。當然還是有一些日系桿身也會把桿身的彈性或折點做的比較明顯,維持一些桿身特有的回饋。但這類的桿身其實裡頭的高噸位碳布材質比例是相對低很多。

現在新的桿頭設計都集中在幾個環節裡。一個是擊球倒旋減低,加上是低重心。這樣可以讓球容易飛到空中,同時具備低倒旋的快速衝力。效能上的表現會更好。球質效果會比10年前的桿子要更好。我在近5年所用的桿子比如TM、Callaway、Ping都是這樣的設計和表現。桿頭的倒旋量比以前的桿子要低20%以上。

多數球友都認為,球桿就是買了以後,看各自的造化和修行。但其實是不對。當然要自己下功夫去練好動作,只是球桿也需要進行改善和調整,才能把一些問題給改善。當然對於一些大問題或產品零件的問題就不容易進行改善和調整。也就是說當問題是傷筋動骨的狀況,就不是小調、小改就可以解決。

我從以前就用很多球桿,不只是訂製自己的球桿,測試最新的桿身或桿頭等訂製桿,就算買一些二手的球桿來玩,也都會打幾次後才知道這桿子的整體表現。有時候在前一兩次的測試使用,身體狀況或動作不是很順暢,這對於結果和感覺都不會最好。所以需要經過不同場合、狀況和使用次數來看,才會公平。

另外也是大家會忽略的重點,就是觀察你失擊球的狀況和飛行。大家要知道,高爾夫沒有人不會失誤,而且失誤是很正常也會有的一環。所以你的球桿是否能協助你因為動作失誤下,結果可以在一個可以控制的範圍內,這是非常重要。不能只記打好的球,球飛的多遠。打不好又會是怎樣?這樣的測試才是比較全面和正確。

很多球友在試打球桿時都會先看看桿子的規格,比如角度、硬度、長度、重量或揮桿重量等。如果看到比較硬或軟,就心裡有底的去調整自己的動作和揮桿速度。這樣其實是不正確,也無法瞭解桿子實際是否適合你的身體與動作?也就是說當你有所準備下,你的身體已經調整不是你正常的動作去擊球。而這樣的結果就不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數據。

所以在現在桿身進步和個人化球桿的加持下,我的中長鐵進步就一支3鐵在打。我的7鐵在160碼,對於要190~160,我都是3鐵來打。所以我的4、5、6鐵都是完好如新。而我考慮今年來組一套鐵桿,桿面角度強勢,這樣對於3或4鐵就只要一支來打,7鐵一樣維持不變但距離可以再拉遠10碼。對於第二桿的範圍涵蓋就更好。

我的球桿用的非常有限。我的球袋的固定先發有driver、球道木(3木,有時會加帶一支5木)、長鐵一支(3鐵或4鐵),7鐵和9鐵,52度wedge一支和推桿一支。所以大致在7~8支左右。不是我背球袋下場打球怕重,而是從10年前開始我就帶這些桿子下場打球。因為這些桿子對我使用和距離需求最合。加上也常用。

其實買tour issue的桿頭最重要在後續的零件配置。因為桿頭的規格很精準和明確,所以只要配置適當的桿身和規格,你的擊球結果是絕對可以預期和掌握。這也是為什麼選手用的桿頭需要特別去挑選和測量規格,因為選手不希望拿到手用時,打出來的結果是他們無法掌握和預期。同時球桿規格和他們預期有出入。

而選手用的桿頭確實在出廠前有經過測量和挑選,因為選手們的使用資料和測試資料都有在大廠訂製部門裡。所以他們可以挑選出他們適合的桿頭規格,來進行個人化訂製。在加上現在的桿頭都是有配置重量螺絲或滑塊,還有可調整角度的套管實際。所以這些桿頭的規格都可以經由這些調整角度或配重去改變。

也是說明,台下10年功啊!我們看到是別人苦練的結果,沒有看到的東西卻是最苦也最累。所以看別人打得好,打法和節奏都很流暢但這實際是要有紮實的技術基礎,再配合上長時間的經驗才能得到。而別人整個分析問題、思考策略和執行解決方案如同行雲流水,不帶一點愁容。才是真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