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評估

首先在穿的感覺,在一般的水泥地和柏油路面上走,這次的S-drive鞋子感覺非常舒服。舒服的原因在它的鞋底和鞋底裡頭有避震器的功能。吸震和支撐身體重量變得更好。似乎有裝液壓避震器。因為走路時,身體重量會壓在鞋底,而鞋底的釘柱設計會把底部的狀況和地面回傳到腳底。而新款鞋子就會把這個回傳壓力減到最低。所以我每次走路都走半個小時時間,都不會覺得腳底不舒服。讓我心花怒放!

這會不會影響到防水性?要用了才知道。下面實際測試會說明到位。而這塊鞋子的重量也很輕,約260g左右。以高爾夫鞋來說都是輕了。鞋子輕,對於使用來說就比較輕鬆、容易。但對於材質和結構技術就是關鍵和硬技術。但這對於Ecco來說不是大問題。另外腳底的釘柱設計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地方。雖然最近這兩年的Ecoo,有使用比較硬的鞋底釘柱設計。波浪型設計的塑膠釘柱,對我來說就不喜歡,因為偏硬,在草地上穿是不錯,但對於平時使用在硬的水泥地或柏油路面就會不舒服了和耗損加倍。所以我沒有選擇波浪型鞋底的鞋款。

一般球友本身的力量和速度優勢如果不突出,打這類桿子只有在前半年可以呼風喚雨、如魚得水。後面桿身力量衰弱了,距離肯定掉下來。也利用高彈道去的到比較好的飛行距離。所以也是一款吃桿身特性的桿頭。桿頭性能沒有話說,但桿身的特性會讓桿頭的性能表現上一個台階或掉一個台階。再說到這桿頭另一個優勢就是容錯高,大MOI可以讓桿頭重量集中在底部,減低倒旋和提升球速。而Mavrik,在非甜蜜點位置的擊球手感也沒有太差。至少不是像Epic那樣鐵板一塊。更重要是它的側旋控制的相當到位。沒有產生大幅度的曲球出來。都是可以接受的小幅度側旋狀況。下場不會有出界的問題。

Mavrik和Max兩款其實都一樣,打起來手感和性能都差不多。實在感覺不出來有什麼差別。簡單說Mavrik的桿頭打起來就是一整個好打、易打。比Epic要好用多了。也是這次在PGA上,讓我比較驚艷的一款產品。因為以前也用過Epic Flash,打起來像鐵板一塊,很不舒服,這個影響一直留在心理。以前對Callaway的印象就是性能好,但價格高、有難度、和手感鳥....但這次打Mavrik就完全改觀。因為手感這塊要比Taylormade SIM要優。可以感受到擊球擠壓的感覺,桿面的敏感度很高,中球的位置很清楚可以感受到。同時桿面彈性也比以前要好多。真的讚!

Callaway有自己的攤位和試了KBS、Tour AD 和Nippon shaft所配置的Mavrik木桿組合,也對Mavrik木桿有一些瞭解。也可以和大家分享和討論。其實我認為Mavrik木桿的桿頭技術和先前Epic木桿是差不多。沿用桿面AI設計,把一般球友會打到的區塊進行強化。提升手感和擊球側旋問題。

我自己打這款球已經用了好幾年了,但都是做OEM出口到歐美市場。不好的產品我根本就不會拿出來說。台灣市場目前打urethane很火熱。但單層和雙層球款也不是都很差或性能不好。因為亮點相對與多層次urethane球皮少,所以價格推不上去。當然多層urethane球皮也代表技術能力的象徵。對我來說,在基本的單雙層可以做到優於其他球款,代表在材質和技術都比其他對手要好。這是根本!因為球就是材料技術的對決。這部分好,多層的產品也不會差!

選這個產品是我們台灣代工的產品,而這產品當然是美國朋友針對市場需求來訂製的球款。而目前市面上的2層球多數偏硬。也有軟的球款。而這款球的好處,就是價格友善,也很耐用。球皮比一般surlyn要硬。surlyn表皮的球款對一些技術好的球友來說,打起來比較硬,短桿倒旋沒有urethane的好。硬的球對於操控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如果球皮軟可以提升操控能力,短桿讓停球力提升。這也是我設計這款球給美國朋友的原因和基礎。這也是我利用至少7年時間經驗,提供給歐洲朋友的產品得到的結果。這些年下來,我的客人年年訂購下,不斷去改善,提升效能和表皮能力的結果。而這次美國朋友的使用,目前也得到市場和球友們的認同。

另外我覺得SIM/SIM Max這類桿頭適合裝不長的配置。因為桿頭的效能很到位。不需要特別去裝長(超過45.5“)來得到最遠的距離。反而應該要配置對的長度和重量比例,讓你可以吃球精準,這樣效果自然是最佳化。我認為裝44”,可以打的紮實和有高比例的甜蜜點精準度,得到的效果會比裝46“的長度要更好。SIM這類的桿頭,是和日系那種要裝長尺才能的到的距離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路子。所以我自己的M6也是裝在45”以內。不要把這桿頭自作聰明的配置長尺。這是畫蛇添足的做法或不懂的想法。

我從以前M6桿頭時,就瞭解到M6這類桿頭設計,非常挑桿身和設定的規格。如果選的桿身和規格不對,打起來的回饋會差很多。所以不是我用貴或最新的桿身就可以得到最好的回饋。在M6和SIM桿頭上,這樣的做法不適用。所以我建議多數亞洲球友可以從50g的桿身重量等級開始試起。這樣會比較好。當然你的揮桿速度有超過100mph,就從60g開始打起是OK!所以桿身的選擇是很重要。桿身特性要選可以發揮桿面彈力效果才好。

首先,SIM的桿頭設計外型和去年的M6幾乎是一樣,當然有一些差異但整體的相似度高達8成以上。所以對我來說SIM就是M6的進化版。而SIM款就是加上配重的滑塊的M6。當然SIM整體使用碳纖維材質很多,所以可以把桿頭重量更加集中在特定區塊。這也是使用複合式材質的重點。因為在美國這邊測試的桿身大多都是60、70g等級的重量,所以對我來說,使用起來就偏重和硬。對於擊球的感覺就很硬。當然我要求桿身業務幫我換上50g R和S硬度桿身後,手感上就改變和友善多了。這也是要去測試比較適合自己揮桿速度,和桿身會更容易得到最好的結果和手感。

Adidas的球鞋算比較年輕風格。新款Codechoas就是非常潮和運動風的鞋款。實際穿起來也非常舒服,包覆性也到位。也是今年他們球鞋的主力款式。以釘柱鞋來說,這樣的功能和舒適度就和釘抓鞋是一樣。而且它的鞋底釘柱還是有一部分是類似L型的設計。所以才會訂一雙來試看看,這樣的鞋底釘柱設計,在球場使用和一般水泥地是怎樣?

整體來說,我提供給約5個朋友測試Trust球。分別是soft、V、X三種不同硬度的球款。使用的經驗都是正面。不管在距離,操控,手感和短桿表現和推桿上,都是有超過他們的預期和比現在他們使用的球款要更好的結果。球皮耐用度這塊普遍覺得可以再更好,雖然倒旋停球力是很優,但可以再更耐磨,讓球皮消耗可以更少就很完美。當然以這個價位的產品來說,已經算不錯了。

但比賽球是求效能和結果。皮和表漆這些問題對於結果是沒有影響。因為短桿效果是沒話說。我的打法都是落地停球。雖然球的耗損比較多,但我認為一場球用掉或換掉2個球是可以接受。當然我有把這些問題提供給林總,他對問題也有進行改善。我的朋友連續三天下場都用Trust Bison X,球皮也是有一些刮痕。但不影響使用。所以他也覺得不錯。至少他說Pro V1也差不多是這樣。鐵桿的距離他說會比用Pro V1要短個5碼左右,但木桿距離是比較遠。我個人的認為是球皮配方需要再調整。提升耐用度才能在鐵桿效能上提升起來。

我測試了一號木,三木和五木等木桿。同時也收集其他球友們對trust球的使用心得和經驗。整體來說;一木的距離是有提升約10碼。如果你的揮桿速度比較快,距離的提升會更多。比較的其他球款有Pro V1,TP5,Chrome,Foremost類似球款。我個人使用soft和V硬度的球。開球的距離提升在5~10碼。Soft和V的差別在硬度,對於距離來說,並沒有太大差異。對於擊球手感上是主要影響。

我對球有進行重力壓力測試,球受力變形再釋放,球體的韌性不錯,可以瞭解它的能量累積和釋放效果是不錯。而我也剪掉一顆球,確認核心韌性能力高。可以知道它核心配方,大致是有硬度和韌性都在一個不錯的平衡點上。核心是能量來源,所以這部分好,性能才能突出!球皮和中間射出層都很精準。沒有偏心的狀況。這用游標卡尺就可以測量出來。射出皮厚度0.9mm,中間層1.3mm,所以產品的製造精準度是沒話說。當然越薄就容易偏心的問題。所以也是考驗製造技術的地方。薄皮可以讓球心的效能和能量發揮到最大。同時可以讓擊球在鐵桿、短桿和推桿有好的手感和倒旋。

收到Trust的新款球。 當然還是Bison, 但是有進行球心和球皮的改良。和目前在Amazon和Trust官網上的產品有所不同。Trust的林總是很堅持產品的性能和質量,所以這次的球也是千呼萬喚才期盼到。 之前和林總有聊到很多做球的技術和他們的核心。但讓我佩服的是他走“自己品牌的路”。對於這樣堅持走MIT的產品一定要來試試。因為台灣在製造的技術基本是全球頂尖的地位。當然林總是技術出身,所以對於產品的要求和一些核心技術是有信心。這也是我會有興趣它們的球原因。因為有和他見面聊過也知道他們的技術確實有別人所沒有。

G410已經算不錯。但它的桿面設計比較大,所以打在其他位置會比較容易。相對於M6的桿面比G410小,所以中球的位置會更加集中,得到的結果也比較好。桿頭的風阻會比M6感覺大一點。在launch monitor上,桿頭速度會比M6要少2~3mph。加上桿頭重量比較重,下桿的速度比較容易受到制約。所以會影響擊球的精準度和速度。以易打容錯的表現M6會優於G410. G410在非甜蜜點的擊球效果似乎沒有比M6好。至少在距離的結果上是如此!應該說;G410如果打在非甜蜜點越遠位置,距離效果就不好。而桿面也做的大,如果動作精準度和穩定性不好,距離落差就很大!

M3 的彈道就是中低彈道。雖然是50g等級,但彈道設計就是平平的在空中飛行的方式。球質是比較侵略性的風格。這點在我以前的測試裡就展現的球風。在G410也是如此。當桿身內部結構打開前後,對於打出來的彈道高度和球速其實都沒有太大差別。球速很快,不輸M6的組合。彈道也是平平的飛行。就是那種打起來很讓人熱血沸騰的桿子。飛行的距離如果打到桿面甜蜜點的效果是和M6差不多。但非甜蜜點的距離,M6就比較優。會差10幾碼的距離。

410就比較像擠壓然後彈送的感覺(包球的感覺)。是兩種不同的桿面撞擊效果。我還會再裝一支桿身來比較測試,看看G410的擊球感覺會有什麼不同?可能也會是Veylix Mansion或是其他桿身去比對。桿面的回饋會依據桿身特性和材質去得到不同的結果。至少在目前的桿身下,我感覺G410的桿面需要有力量和速度去得到彈力效果。G410的桿面強度比較高,所以要得到桿面彈性效果可能不會像M6這類桿面比較薄,反彈效果高的設計。 所以如果你的揮桿速度比較快,G410的桿面就會讓你打起來比較爽。因為你可以盡情去發揮力量,把力量灌到桿頭裡去,得到最好的桿面彈力。不怕你全力摧,就怕你不夠力。

G410桿頭的螺絲在後方,我配制的是11g螺絲重量。如果可以有比較輕2~3g的螺絲就可以設定桿頭重量和M6一樣。這樣控制起來的感覺會比較類似。 在其他規格比如長度,總重和桿子硬度頻率都是一樣。硬度頻率差2cpm。所以這樣設定已經算是很接近M6 木桿的規格。桿身也是中低彈道。所以基本桿子都會有類似的結果和使用控制能力。這桿子的設定就會以另一支木桿TM M6為對照組。也是要進行測試比較。

另外這次的G410 Plus的亮點在於桿身的連接器可以有桿子的lie angle/仰角,桿面角度和桿面開關的設定功能。有更多的角度調整範圍,而且它的連接器重量才6g和TM的連接器都一樣重。這對桿頭的重量影響就相對有限。也是市面的連接器重量比較輕的。 桿面是鍛造的鈦合金。只能說Ping的產品亮點沒有其他品牌的突出,它就是走自己的風格和市場。 不是說亮點或產品功能多就比較好或更遠,沒有實際裝起來用是很難去評論。 從之前的G25木桿後就沒有再用Ping的產品。這次想看看Ping在這些年來的變化和產品進步的幅度?

鑄造的優力辛好處是可以設計比較薄的皮,看Pro V1就知道。Callaway的皮可以做到0.6mm。Trust Bison 是射出皮厚度0.9mm,中間層1.3mm,dimple/球渦332。當然越薄就容易偏心的問題。所以也是考驗製造技術的地方。薄皮可以讓球心的效能和能量發揮到最大。同時可以讓擊球在鐵桿、短桿和推桿有好的手感和倒旋。當然不見得皮越薄就好,因為這有耐用度和磨損的狀況,也是製造商要考慮的因素。所以我個人認為,皮的需要有它的功能和效果,厚度需要適中。同時也要耐磨的功能。不然打個2洞就磨損,是很消耗。

非熱區位置也可以得到不錯的距離和抗失擊的壓制力。這也是我敢放手去打。不過我的經驗告訴我,這樣的桿頭需要選擇適合的桿身來搭配和個人化規格設定。如果以市售的規格去用,會需要花一段時間去適應桿子的特性和規格。一頭猛獸桿頭如果配置對的桿身和重新調整規格,絕對會讓你愛不釋手,如魚得水。而且這桿面也算是近2、3年來桿面效果到位和有不錯的彈力回饋。不是那種打起來像鐵板一塊。沒有犧牲擊球回饋去得到距離的一款桿頭。

飛行彈道低平,很有穿透力的球質和快球速。往往我抬頭時,球已經要落下來。和打高彈道的飛行距離是一樣甚至還遠於高彈道的桿身。不過讓我比較驚艷的地方是,它打在桿面底部或非桿面熱區的位置,都可以得到不錯的距離效果。以往下場沒有打到桿面熱區,距離會短20~30碼。但M6的非熱區距離效果差個10~20碼。影響很有限。這點是我個人覺得M6讓我最讚賞的地方。這對假日型球友或高差點球友就很實用。多數球友如果動作不穩定,擊球精準度就不會太好。打到甜蜜點比例就不高,距離自然出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