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TM 200 steel Tour issue球道木外型上真的是很傳統, 不是現在很多球道木那樣的摩登造型.外形真的不起眼.千萬不要被它的外表給騙了.不過把球桿放在草皮上 真的很容易把角度給打開出來.配上Speeder 757讓我在打之前有點給它小擔心.

這枝木桿已經在先前的測試中有一個印象且它的優異性能讓我真的印象深刻,在幫這枝 猛獸升級Diamana S73後真的讓我感覺有種猛獸般的球桿.當然了它的性能真的不是原廠桿身可以比的.

得空揮感覺還不錯.打過前面幾枝的木桿後全身上下無比亢奮且非常的順暢.開始用約7/8成力來打感覺還不 錯.它的打感很棒.跟我的小雞腿Halo與Rescue的打感一樣.查過了它的MOI後就了解原來這三枝的MOI都是一樣在2860左右.所以打感上很扎 實且回饋很棒又黏球.

第一眼看到此桿覺得它的頭很大很醒目.加上碳鉛微的上蓋讓此 桿的整個感覺還不錯.因為上蓋有兩個凹扁的設計.看的覺得有點奇怪.底座看起來很新潮有幾個配重的設計但是不可以調整的.

此桿的外型球頭算是很一般Classic.在底部有比較流線 的設計 . 另外有兩個配重螺絲.外形上還不錯很耐看. 它的球頭算是中型約420cc左右.很剛好.操作上很不錯. 桿面不會很深.也點Close可能約兩度左右.桿子的長度為45寸長.不過我個人認為此桿在44寸到 44.5吋會是更好操控.

桿身的風格為竹節管的鐵桿身造型.Dymanic Gold SL R300的鐵管重約105g左右.整枝球桿握在手上的感覺不會覺得重.非常 的順手.它的重量應跟NS Pro 1050差不多.還是第一次打SL R300的桿身所以對它還很期待

跟我的另一枝Comp 460 Tour Issue是一模一樣的外型與設計.但在桿邊緣有一兩點小磨損.整體的狀況是很棒的.因為喜歡Comp 460 Tour Issue所以再買此桿做比較桿的想法.

此桿在打過20幾球後,我就開始全力放送.擊球聲音很棒.,打感很黏.但最讓我覺得印象深刻的是此桿的易打性比Titleist先前的 983,905T/S好太多了.再加上配上此高級桿身,真是超好打的.我沒打過偏的球OB.

外觀上兩枝球桿是差不多.造型很流線.且簡單.也做過兩枝球桿的球

頭的比較也確認在桿頸上它的ferrule是否為自己私換的.以確認它桿 身被動過如私換而不是由Titleist tour van所調較與設定的.兩枝的Furrele 尺寸,大小,型狀都是一致的且在Ferrule下 方的阿鹿米材料都是很新沒有被換或動過的跡象.一般如果是自己換的在FerruleHosel上 都多少可看出它是否被拆過.如果技術差的技師或Clubmaker在這些地方上都會看出尺寸不合或有被動過的現象.且如是 Titleist Tour Van的球具出來,它的各零件都會吻合一致.

小弟上個月有做Cleveland Tour Issue Comp 460 8.5 degree/AXIV V-7072 測 試,但在這半月中也打不少次,也再熟悉此桿的性能.在這段時間中也慢慢的摸出此桿的性能跟操控.這也是為何我會再出這篇文章的續集,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此桿的外型很炫.外表一看就是屬於好推且穩的推桿類型.也就不外乎為何那麼多的PGA選手會用此桿在他們的比賽中.此桿也是小弟客製成為33吋的長度.很 好推也是合適的長度.它也算是Scotty Cameron的推桿類型中要跟Odyssey的two ball推桿對打的一款.

測試心得:

打Cleveland Tour Issue Comp的球桿覺得很棒.拿在手上覺得很沉.但揮起來不會覺得重手.總長45寸配上460cc的球頭感覺起來剛好不會太大.銀色桿身配起來真的很高極的感覺.我建議要打460cc的球頭最好要架高一點的Tee這樣比較容易打高跟好打.

因為此款是配上NS Pro 100X硬度的所以打起來沒有先前在球具店或試打會中打的舒服.可能是我還沒抓到它的感覺.因為覺得Titleist的鐵桿的setup跟 PING,TM,CG都有點不同且感覺上它的桿頭在彎曲的弧度及角度有點大.這可能是心理因素.不過打到後面就開始覺得越打越順手.黏球的打感也慢慢的出 現了.

此桿狀況如圖,因為Paul的體格很狀所以他的CBR貼了很多的鉛片以增加球頭重量讓打感加強.也因為Paul買球的時候有測量球頭的重量為198g所以 很明顯的它的重量對Paul的Swing Speed會不足.也在組裝球桿的時候加不少鉛塊跟鉛片讓重量加大.

此桿很適合慢慢的揮跟順順的揮.因為它的MOI值比其它球桿大所以很容易就把距離給打出來.且也能滾.到如果稍為摧一下就會偏了.此感想是收集我及我的朋 友Morris的心得所得.供大家參考.

實際握在手上,Studio design感覺要輕巧多,少17g感覺操控上更容易又更好.推桿上也很扎實的反應在握把上.不愧是出自名家之手Scotty Cameron. 真的很好上手.在Trihot上就比較穩定多了.

這組TM 300 Forge真是越打越好打,越打越上癮.夭壽穩跟爽的打感.桿頭重就算了,打起來跟跟奶油一樣軟.真的我的中短鐵越來越穩,也越來越準了.吃土的性能太好 了.

試揮幾下感覺不會覺得很硬尤其在前端Tip的部分.有小彎曲但很扎實跟回正快.開始實際打擊,打感抄棒的,桿頭回饋很扎實.打感有的像打到軟軟的東西但回 饋確像把球彈出去不費什麼力.

小弟昨天下午收到了Cleveland HiBore真的心情頓時情空萬里.迫不急待的把東西拆掉.首先先說明一下此桿的來源與狀況,此桿為我美國PGA Pro友人賣我的備用桿.他只在launch Montior上打過,我就把它給柪過來了

小弟今天跟朋友一起來測試TM R7 425TP,也順便比一下小弟的R7TP.看Taylormade的木桿科技在這兩年的進步. 基本上TM在木桿上的稱霸就是從R500系列->R7上奠定雄厚的基礎. 當然了性能上是沒有話說這也是我兩年前為何剛出就給它敗下.皆下來讓我來說明一下測試的心得供大家參考.

朋友的690mb就被我凹了好幾個月,就在我買了690.mb後 (690mb的改款)才將690mb還給朋友。使用690.mb約兩年後,對於690.mb較大的offset與我習慣性的球路 (我的習慣性球路會小draw)會有變本加厲的習慣性偏左 ,再加上690.mb的重心較低,球路容易打的較高也是我想換67 0主要的原因。

PRGR外觀的設計承昔日系球桿的質感與造型.桿面屬Deep face的設計可讓擊球面加大但架Tee時要用高一點的Tee會讓擊球更容易跟打高.球頭是365cc的頭以現今的大頭尺寸應屬小頭但看起來很扎實的感 覺.

另外此桿的桿身很耐操.在 慢慢把身體熱起來後用不同的力道來擊球得到的會饋也很一致跟順暢.不 愧是Diamana能在PGA Tour的比賽讓這些頂尖球員都採用它.

M系列是在S系列之後才發行的桿身,重量73克 比S系列略重一點,扭力2.9度比S系 列稍硬些,可是牠提供了更遠的飛行距離,標準中彈道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