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現在要走產品的技術為賣點去開始新的品牌在高爾夫產業是很困難.因為中國在這塊產業上的耕耘真的不深,所得到的經驗也相對弱很多.對於新產品或新技術為賣點,對於消費者來說,大多會有質疑心態.這點對於銷售上的協助很難得到加分.

日系小廠的產品走的是玩家級路線或是小眾市場,買的人都認為有它的價值存在,正所謂的一句俗語;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買產品都需要對不同族群的喜好有充分了解後才能對症下藥.對於自有品牌的品牌知名度已經落後現有大品牌很長的距離,但產品質量上還沒有很突出的優勢,如果只是在價格上有空間,這對於國內高爾夫的球友來說,錢的問題不大,它要的是面子與裡子文化是有很大的差距.

現在已經有一些台灣與中國的自有品牌開始發展自己球具.但就我的觀察,這些品牌走的路子大多與現在球具規格與特色差不多的方向與做法.大多是以日系球具的規格,桿身或球頭設計的方式在走.說實在的特色不足,性能一般,同時專業底子更是不如日本,美國那樣的深度與專業. 大多的自有品牌的公司可能早期是球具製造商或是賣球具出身,所以會想運作與發展自己品牌的產品.雖然說都有其優勢所在但對於產品與市場的了解度都稍嫌不足.

一個企業必須要保持一個年輕與創新的心,如果只是想要保護你現在持有的東西,那會很辛苦,因為這些你過往認為價值的東西就會成為你現在往前走的包袱.所以包袱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有價值的東西如果是有形的那會因為時間讓它的價值越來越小,如果是抽象的價值那會越來越值錢.所以去固守那些有形價值往往會讓你無法跳脫現有框架.時間會考驗你的策略,堅持,與價值.

小弟也咨詢了相關從業人員有關Titleist的新木桿開發,913這產品是早在韓國人接手前就確認了.而915的開發上,當初是有兩個款式讓Titleist選擇,一款當然就是現在915這個產品為主體,另一款為變化較大與運用更新的材質與技術產品.但最後韓國人選了比較沒有變化的現今915款式.看來事情會往不同方向走是有原因的.

這支桿子不是那種讓你第一眼或第一次打起來就震撼你的心.但你給它幾次機會後你會發掘到它的好.它是那種好酒沉甕底的東西.這種桿子的距離比較不會特別顯眼,也不會讓你覺得它是那種跑車性能.但當你每回用它時,它完全不會讓你失望,有時還會有一些驚人的距離效果.但你是完全可以相信它的距離.它不會是距離最遠的一支桿子,但它會是最穩定的桿子之一.距離一比較之後也通常在前三名內.是那種低調且有實力的桿子.

桿身是相當簡單,典型的性能桿身的回饋,當你下桿時它不會讓你覺得球頭拖在後面,它的彎曲度不大,同時你要帶它到哪,它絕對是即時跟上.同時彈力十足.而這種桿身好處在於它會讓你打的方向性相當穩定同時不會有太多的側旋問題.因為桿身的釋放後力道也是很短,桿身回正速度很快.不會讓桿身有太多的釋放力道而影響擊球倒旋與側旋問題.所以以桿身角度來看它是典型性能桿身的特性與回饋.

MTX2的桿身特性是跟Velox ST是類似.也就是桿身重心在前端,桿身前端強化讓擊球倒旋量壓到最低.同時有更強大的彈力,但卻不會有較大的桿身變形量出現.這點對於有速度的球友來說是相對重要,因為過多的桿身變形量都會影響到使用者下桿速度與球頭回正速度.過多的變形量會影響到觸球的倒旋量與側旋量.所以當一位有速度條件的球友,他要求的球桿通常是要越簡單越好.

2014年的Callaway木桿也是相當到位與熱鬧.它在最近又出了一款V series/V系列的新黑頭的Big Bertha款式.美國出貨時間是在8月底.讓我看了又流口水.但今年的Callaway所推出的木桿算是有它的特色與技術含量的產品.它的另一個兄弟產品Big Bertha Alpha也是調整球頭重心設計.它與Big Bertha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球頭重心調整是在於球頭重心的高低設定,而Big Bertha的重心調整在於杆面水平的位置.

當你把動作放慢後你就可以發現你的動作細節的粗糙,不實與肌肉強度不足之處.更重要的是你會發現你一些細節動作不正確讓你運動動作不自然或沒效率.在以前的快節奏下這些東西都看不到也感覺不出來,但速度放慢後,你的每一個細節的運行時間變得更久了.這時你的動作的運行就需要有更強大的力量與強度去支持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也因為這樣我就去調整與修改一些細節動作讓我可以更容易掌握身體重心與動作運行的順暢性.

當我每次在分析一位球友他的擊球結果時,我會去根據他的身材,體型特性與動作模式做為基礎,才能瞭解問題在哪?他的動作是否正確?有沒有利用到人體力學的特性與要求?如果沒有那他的動作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進行調整與改善,但如果它的動作是有5成以上正確,但效果不好,那就可能出在它的肌肉強度不足,桿子不適合與其它細節沒做到位的原因上.所以人體力學是根本.它是指引你找出你自己路子的一個探照燈.

運動科學不是利用一些科學儀器或數據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只能說,太多這些從業人員只是儀器的操作者並不能這些儀器運行與數據產生的原理.它們最多是懂表面的東西,解釋你這些數據的意義或一知半解.要真懂這些數據所代表的含義與找出你個人適合的動作發展與練習模式,一定需要對人體力學與物理學有瞭解.更重要是要有很多實務經驗才能對人體變化與運行有相當程度的洞察.

好的5桿洞設計絕不是要難倒球友,而是要讓球友們打得當下與打完都能夠回味無窮.會讓你思索你打的策略與檢討哪些地方的錯誤所在與改善的方案.這才是能讓你在高爾夫的道路上不斷的成長與進步.這些進步不止在你的技術上,更重要在你的心靈上,策略上都是很大的躍進.這也是讓眾多球友對高爾夫愛不釋手的原因.也可以從高爾夫上得到一些對人生或工作不同的思維.最好的球道設計是那種讓你打起來有挑戰,也覺得克服得了.但會差一點就可以達成.

往往在5桿洞中的掙扎是當你開了一個不錯的球了,你會面臨到球道的挑戰與難度,讓你在第二桿中陷入苦思.這是要直接進攻果嶺?還是避開障礙打保險的策略?

這種狀況與設計是最好玩也比較有趣.它需要你思考更多對球場設計,障礙難度,與自我技術的認知.不見得你積極進攻會得到不好的結果但往往球友們過於保守的策略會喪失一些得分機會.

9月28日,19岁的李昊桐在美巡中国赛河南公开赛上夺冠,他使用的新款1号木引起了大家普遍关注。细心的球迷发现,这款1号木与现世界第一的麦克罗伊在同期举行的莱德杯上使用的1号木是同一款式。李昊桐使用的是Nike Golf的最新款——Vapor Pro 1号木。这款1号木目前并没有出现在市面上。

這支桿子的表現真的不差.我覺得它可以讓一般人打得更順手,以這樣重又特別的球頭設定來說,這樣的設定對於一般揮桿速度的球友來說是可以駕馭.不管在長度與重量上.它都讓人用起來感到友善與輕鬆.當然體能不好,那自然打了10球後會覺得桿子很重.我設定了兩支不同特性的桿身來配這款SLDR 430球頭,還有先前用Matrix Velox 60st 的桿身來說,這球頭真的不好配.它有很不錯的性能與爆發力.但它需要選對的桿身與設定適合你用的規格.這樣的產品很難用通用的規格或普通的桿身來使用.

因為它的桿身重心後移設計,在使用上你可以更容易把桿子的特性給發揮,也就是說你很容易發力.這樣的規格,你不會覺得是難打的桿子,相反的你可以調整自己的速度與力量再把桿身它的彈性給打出來.就是這樣你如果一開始打這支桿,我不建議去換另一支桿身打,因為這樣的動作你比較可控.相反的如果一開始用像Alpina 673這類鋼性比較強與桿身前段比較硬的特性,回對這桿子的彈性與硬度感到不適應.

TM的SLDR 430一般版與TP版球頭上是否有差異?我的瞭解與實際觀察是沒有!都是一樣的東西,我也對它的球頭重心,重量,都進行測量過,全都是一樣,那TP與一般版是差在哪?只有在桿身這塊與相對應的聯結器.TP版的聯結器有TP的圖騰,配的桿身是Motore speeder 77.它的桿身重量是70g這個級別,真正的重量我不知道,但我拆下桿身後,它與握把的重量達到135g.也就是說它這桿身裁減完到它對應的長度(TP的球桿長度為45.25”)把握把的重量扣掉後,它也會至少重73g或以上.

高爾夫球鞋在亞洲的使用上會比在美國使用有更高的消耗與嚴苛的環境.因為亞洲天氣濕氣比較高.溫度差也比較大.環境會比美國要嚴苛.鞋子不好好保養就容易壞掉.如果鞋子的質量不好就容易壽命結束.我以前的鞋子就是如此.少穿也會壞.所以這雙鞋子能否有不錯的耐用度也需要長時間觀察.高爾夫會越來越簡單與方便.你會覺得打球不需要再大包小包的.人到,球包放好就行.以現在潮流趨勢會是如此.

Adicross的鞋底設計是100個抓地釘柱,與Ecco的設計差不多.我還特別去算它鞋底的小釘柱,看看是否是100個.真的沒錯.鞋子設計走比較慢跑鞋的風格.所以看起來也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而它的質感在於人工皮質的外觀.把一雙普通慢跑鞋轉換成相當有質感的高爾夫球鞋.

根据耐克与球员双方签订的一份为期数年的合约,李昊桐、张新军将代言耐克高尔夫的球杆、球、球鞋、手套、服饰、帽子以及配件。也就是说,李昊桐和张新军是耐克在中国首次“从头到脚”签约的高尔夫运动员。张新军在签约耐克后表示,希望自己可以代表中国出征奥运会。众所周知,张新军和李昊桐目前是中国国家队的成员,而国家队与另外一家球具品牌签订了打包赞助合同。而张、李二人之前也一直使用后者的球具装备。

我的經驗是很多時候外表與使用的結果與感受是完全不同產品選錯那就別期待它會組出適合你用的規格與桿子.這是根本問題.尤其是越貴的桿子越是如此.因為它們往往都是在某些特性上有強化或過人之處.這就是我會看到一些人用很不錯的產品但打出來的結果就是勞塞!

我需要測試或是訂製球桿時就要對球頭本身的特性,材質與設計進行測量與分析,但往往我測試的數據與得到相關的結果都與這個球頭的外觀設計是相衝突.但我不會太早下定義或結論.畢竟數據不能做為產品的結論.所以我在把這些產品給組裝起來進行測試或是設定最佳的規格與組合給球友們使用.但往往我得到的反饋與自我測試心得都不是太好.因為這些球友們使用一段時間後還是會有問題,再與他們討論後就可以瞭解這還是先前球頭本身的問題與特性依舊存在.

後9洞的障礙都是水比較多.沙坑也比較多.他的球道比較沒有太大難度.就算沒有打上球道也是在長草.但打到沙坑就比較難.因為它的沙子是細的黃沙.我落在球道沙坑有一次,就打不實.它的球道設計也窄配合上水池,沙坑,與風勢三個不同難度變化.實際打起來會更難.沒有樹林也就不會麻煩,但水池與風勢比較難掌握.它的美與難度會讓我難忘.值得一打的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