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確與好的球具量身訂製是一個分工體系.所謂的分工是球友將自己的想法,喜好,與需求提出來.而技師需要將這些資料進行討論,交流.同時分析球友本身的先天與後天的優缺點分析.再與球友進行討論.同時將可能滿足球友需求的產品推薦給球友.在此,如果可能,這需要有一個實際訂製測試,將可能滿足球友的試打桿讓球友測試使用.同時要將可能會產生的結果先讓球友瞭解與考慮.技師別說還沒組裝出來怎麼可能知道結果?這樣的想法是不專業與不到位的技師才會說的話.
就我的經驗與對不同產品的瞭解.每一個產品,不管是球頭,桿身或握把都有它自有的特性與優缺點.而不是你覺得好的東西配出來就會得到更好的結果.正正不見得都是正.很多狀況是正正得負的結果.產品是有挑相互搭配的零件.也就是說,桿身也會挑球頭,球頭也會挑桿身.就量身訂製的角度來說,通常球友會有一些需求與喜好時,會先將桿身或球頭兩個零件先鎖定一個產品為基礎去進行配對選擇.
因為球具大廠都將注意力放在球頭開發與生產這塊上,對於桿身這塊已經無暇去放心力在上面了.所以當有其他專業桿身廠在這塊上有不錯的成就與產品時,對於球具品牌商來說這就是雪中送炭,直接找這些廠商來配合.要求它們根據自己的需求開發適合的產品.這樣它們自然省工也省力的將整支球桿給建立好.那另一個角度來看,桿身這塊本身不是整支球桿的核心,而也沒有桿身廠獨自建立的球具品牌,
這桿子的距離與我的三木是有一點的差距.但這桿子的落地滾動性是不錯.相當能滾,有時能滾個20 碼,有時10到15碼的距離.所以它算是一支能滾帶爬的桿子.但如果是打山地形球場,地型起伏大,上坡時打,就不見得能得到太多的距離優勢.但對於抗風性我覺得是這支桿子的優點與更能適用於風或天氣影響比較大的狀況.同時它與其它使用的18度或17度的小機腿距離比較,飛行距離最多會多個5碼,不會到10碼.是讓我有點失望.
我覺得這桿身的整體感受相當不錯.它的韌性相當好.感受它有彈性與彎曲性,十足像我拿一支棍子但它是有韌性的棍子.很聽話的讓我操作.我為啥會說它像棍子,因為它的受力彎曲不會太大.彈性卻很有力.所以感受起來就像用一支很粗的棍子去打球.但卻很有樂趣與效果.雖然它是R硬度,我全力打也都不會太差.我可以感受到桿身有比較大彎曲度但桿身前端的反彈效果真的不錯.彈的速度與力量都相當好.
這次搭配的桿身是Veylix桿身.它們家的小機腿桿身選擇不多,只有Rome 988,但現在新增Alpina 673 HB產品.它的重量是60g這個級別是典型輕量化的產品.但是整支桿身都使用40噸的高碳布材質.所以質量與效果上是沒話說.Veylix的桿身都是以40噸的碳布為基礎再配上不同的材質與技術去達到所需要的效果與特性出來.但因為高碳布這類材質的強度與彈性都不錯.
這個球場有一個隱形特色就是它的風挺有挑戰性.雖然看起來或感覺起來風不會太大.但這種大陸型球場在白天高度差,風是有很大落差.當你要打出落地停球,就要把彈道打高,倒旋也要夠才能停得住.所以球高了,上面風也大,受風影響也更大.所以在選杆上就需要把這塊給計算進去.在美國打球需要把一些問題與障礙都給計算進去.成績上就不會差太多.要考慮與計算的細節是會比較多.
這球道的草質不錯,鐵桿打起來相當爽,我的凹背杆都可以輕鬆把草皮給削下來.吃球相當扎實與到位.打起來的爽度一流.完全是把球道當練習場來打.不過要學會到不同球場去看它們的碼數樁.因為在美國打都是自助式沒有球童協助.我也沒有習慣帶測距離的儀器所以要知道碼數就只能以目視來決定.我從以前要求自己要用雙眼去判斷距離.當然也要學會利用球場的碼數樁來協助距離的決定.這樣才能得到一個相對精準的距離出來.這樣比較可以掌握距離與選擇適合的球桿.
款的True Linkswear會更加休閒風,更適合出外與出差時可以一雙鞋就走遍各種狀況.你不需要再帶上高爾夫球鞋,以增加你行李的重量與空間.在球場上的表現不能說滿分或高分,但絕對可以讓你穿得舒服與解決大多數的狀況.因為這是一雙抵兩雙的功能鞋.外觀設計上也相當討喜.我覺得它更屬於休閒鞋導向.高爾夫鞋來說它有基本功能.但不管你在球場或是一般場合,這樣的鞋子是能應付自如.
鞋子是我個人覺得與球桿一樣重要的配件.而高爾夫球鞋與其他運動的鞋子有不同,但現今技術與材料的進步把高爾夫球鞋的外觀與設計變得更加一般化.很多鞋子你根本不知道它是高爾夫球鞋,而也因為如此它已經深入到我們平時生活了.它是我到美國去打球使用的鞋子.外出旅行通常會比平時要走更多的路,所以它的使用上會更能看出它的效果與質量.而這段時間對此鞋的使用頻率是最高,不只打球,平時外出走點也是穿上它.讓我可以完整的觀察它的整體表現與效果.
小麦在皇家利物浦球场完成最后一推的瞬间,有一个人马上忙碌了起来。英国公开赛的冠军奖杯——葡萄酒壶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历届冠军的名字。完成这项工作的人是加里·哈维(Garry Harvey),他需要在小麦举起奖杯前把他的名字准确无误地刻在奖杯底座上。哈维干这一行已经有10年,标准的子承父业。
這桿子讓我看到TM在木桿這塊的不斷提升與水平.在別的廠牌還很難與它相對抗.它在木桿類的球頭結構設計,重量分布與相關技術能力都要算現今高爾夫球桿廠中最牛與領先地位.雖然我對於它R9 Supertri之後的產品都不喜歡,但如果談到擊球效果與距離,它的產品一定是在前三名.有些款可能都是在領頭羊的地位
這桿子打出去的球速相當快速.它衝到天空時間很短.不像其他一些桿身或球桿會飛得很久.也因為如此,它的低重心與重心往前設計真的讓這支桿有更強大的力量與低倒旋特性.低倒旋的球路飛到尾端都會比較無力與失速感.但從它觸球到空中飛倒頂點這塊是相當兇猛.打起來的球質與彈道與你在比賽中看選手打的球是差不多.但再說一次它是一支便宜到不行的Jetspeed.這就是我說會打上癮的重要關鍵.
這種凹槽設計的球頭會將整個回饋集中在桿面這邊.但看來TM經過RBZ2之後的經驗,對於凹槽的利用與設計已經完全掌握了.這次我對於Jetspeed的Speed Pocket變得更小與細設計就覺得這是TM對於凹槽已經有新的理解與設計出來.桿面的擊球反作用力到了凹槽這塊沒有以前那種生硬如鐵版回饋,取而代之是更扎實的回饋.把凹槽變小與細後,擊球反作用力可以持續延伸到桿面後端去.但擊球的效果還是有凹槽的快速反應.整個球頭的反饋上變得更加細膩了.
這次的Jetspeed主要在於把桿頭的重心給往前移,而不是往後移.這樣配合上低重心的特性讓擊球可以有更低的倒旋量,同時配合上凹槽技術去產生更大的擊球力量.也就是低前重心設計.或許大家比較容易理解重心低與後拉設計.因為這是基本力學架構,但如果讓重心依舊壓低,卻把它往前拉靠近桿面.那這樣的擊球作用力會更快的反應.球就更容易產生反彈作用力出來.要做到這樣需要將重量更有效集中在桿面的後方位置
2014年8月6日,北京励展光合展览有限公司(简称励展光合)联合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美国PGA以及其他多个国际协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作为亚洲最大的高尔夫球博览会主办方,励展光合所举办的高博会是唯一涵盖了整个行业链的专业交易与采购的盛会,在过去13年中吸引了超过2,800个品牌,127,000名买家到场,为国外商家进入国内市场提供了一个最佳的窗口,为国内商家了解最新前沿、行业走向,开拓市场业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我只能說在美國打球是可以享受高爾夫,它的球場是讓你享受打球不是要考到你.不會有那些變態,奇怪的設計與障礙讓你打得沒有信心.它們球場設計必須要考慮到大家水平,擊球速度,與銷售量.所以對於一般球友來說打美國公共球場是相當適合的選擇.如果要打一些私人場子可以上網看也沒有折價卷可以撈.一些私人球場生意不好也是會開發給非會員的人來打.當然價格肯定會比公共球場要貴一些.
這個球場加球車不到23美金/台幣700/RMB150.沒有聽錯.你在中國或台灣就算有會員,你打場球也可能沒有這個價.但這就是美國高爾夫.公共球場就是要讓大家來享受高爾夫不是為少數人所做得設施與服務.雖然這是下午打折價但你說如果你可以打場18洞就這個價,那我以後也下午來打球.尤其夏天,4點後有風,人也不多.打起來真得舒服.把打球融入到生活中.不過因為在亞洲球場的密度沒有美國高.
球具的功能需要被細化與組織化,如同汽車系統一樣,分門別類,各自有它們要做的任務與檢視標準出來.不能再是那種矇矓口語化的說詞來愚化球友.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功能之一,球桿的穩定性也是汽車的循跡系統.對我來說,球桿的結構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系統.一為動力系統,二為安全系統,三為結構系統.而這三個系統各自運作它們的功能來滿足對使用者的要求,而在球桿當中這三個系統都是共存只是每個人的比重不同或各自功能強弱的差別.
我以汽車結構為例子就是要反諷高爾夫球具界的停滯不前的狀況.因為大家都被球桿這樣簡單的組成給騙了,因為它比其它運動更要求人桿合一的靜界.因為大多的運動都是人與物體去互動,但高爾夫當中多了一個球桿,也就是工具讓你與物體進行互動,因為這個工具讓這個運動產生了完全不同的變化與難度.好的方面說,有這個工具可以讓你把球給打更遠,打更多變化,但如果你以手直接丟球不是更簡單嗎?
今年,这项落户中国两年的赛事仍将在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10月30日-11月2日)揭开战幕。届时包括世界第二罗里-麦克罗伊(Rory McIlroy)、世界第三亨利克-斯滕森(Henrik STENSTON)、世界第四贾斯汀-罗斯(Justin ROSE)、2013 BMW大师赛卫冕冠军康斯塔诺(Gonzalo Fdez-CASTANO)、格雷姆-麦克道威尔(Graeme McDOWELL)、伊恩-保尔特(Ian POUTLER)将展开激烈鏖战,争夺700万美元赛事奖金。
我個人認為日系球頭大多都是以易打性為主.桿頭尺寸做到最大,桿面是盡可能的大,很多都是深桿面設計.這款KM-200的桿面沒有其他的深,有點類似寬桿面但也沒有那樣寬.所以我在選用日系小廠的球頭時最苦惱是在於球頭外觀與尺寸選擇.這點對於有點速度條件與能力的用戶來說會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動作上相對穩定,所以球桿設定上就更顯重要.
我自己也設計與開發產品,我們都把客人假設是完全不懂的狀況下去設計,同時也會把影響你產品的一些設計給拿掉.因為打開方便門後我們會面對到各種問題與售後服務.這廠商把問題丟給客人與店家,然後說我們日本都沒有這種狀況.廠商非常自我,完全對於產品設計問題會導致後續使用影響都不在意.我朋友也說,買這種桿子的人沒有一個不會去看,不會去拆.那你又說你的東西細節與精密度高,容易損壞,那這樣不是讓問題容易產生嗎?
這桿子的規格看起來沒有太突出與一般桿子有太多的差異.只有在揮桿重量上有高於一般球桿的數據出來.但我說過,我在組裝當中沒有增加任何重量與配重塊在球頭或桿身上.是完全Pure/純球頭,桿身與握把的組合結果.所以我不是以揮桿重量進行我球具設定的基礎與標準.會有這樣的數據我是一點也不在乎,因為我只在乎球桿的重量配製與分布。球頭重量與長度才是我所在意與參考
黑頭KM-200的重量為195g但我後頭有跟原廠要配重螺絲來進行重量調整.所以我把球頭重量給加重到201g.因為這回我打算把桿子設定更為好操作,以性能為導向.讓動作能更容易與簡單發揮.不會與金頭有相似性.先前金頭的重量才195g,因為配的桿身為50g等級的桿身,所以要把長度給做出來,以不調整球頭重量下所做的最佳設定.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