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高爾夫需要數據化嗎?下集

高爾夫需要數據化嗎?

高爾夫需要數據化嗎?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gaoerfu%E9%9C%80yaoshujuhuamashangji

下集開始.

結果才是王道
當我在與一些球友進行球具訂製測試時,我會要求他們一個重點,就是你需要觀察的是擊球結果.其他的事都不需要費心與瞭解.不需要去管球具的規格,硬度等,也不用給我你的揮桿速度的數據或球頭數據.因為所有的東西與數據都比不上實際看你揮擊要來得直接與有效.我必須要說的是,這些儀器設備都是人設計出來,它有它計算的模式與邏輯運行的方法.但這都是人進行的假設.不見得是完全正確.同時世上所有的事也都沒有絕對!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你的雙眼去看,用你的雙手去感覺球桿,再利用你的腦子去分析.這樣的東西才是最真,最直接,與最有效.你說它有誤差,我覺得它的誤差在於人的一些變化可能無法從一次當中觀察到.但這點都可以在腦子的計算當中得到解決.

系統與數據化的缺陷!
如果是數據化的訂製模式,那可也簡單.但沒有太多的空間與彈性.因為現有的系統化訂製球具都是有一套系統來處理,技師的工作只是利用各種儀器去測量出所要的數據.再將這些數據輸入到系統,而系統就會產生一個推薦規格出來.這個方式與上面的做法最大的差別在於,系統或電腦的處理是建立在零和壹的基礎上.但人這個變數就不是只有零或一就可以解釋與含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可以打垮數據化這個標準了.就是人的動作.人的動作有太多變化,但就算你在人身上貼滿一些偵測器,這也只是針對這一次的揮擊模式進行分析.你對人這塊的分析在那些重點上?我要說的是,你重心要如何數據化,重心位移要如何數據與標準化?每個人的體型,肌肉強度,與身體協調性都會因為人的個性而產生不同.動作看似沒問題但得到的結果是否是真的最佳化?這就在於經驗的觀察.

如果只是單純的以偵測數據,那是很難也不知道要觀察那些影響使用球具的關鍵.這還只是其中的一個觀察項目,還有很多的細節要瞭解.所以為何老師傅可以從你短短的幾次使用中就得到可能適合你用的產品.因為這些東西都已經在他腦中數據化與資料庫化了.所以他可以很快速的把分析要點,過去經驗,產品資料庫與最後可行的結果給快速產生.要得到這樣的水平,沒有個10年以上的水平是很難能做到.我絕對肯定現在的高科技儀器與設備可以測量出更為精準的數據出來.但關鍵是要怎樣去利用這些數據才是問題的重點!

完整的系統需要的基礎!
一個系統要能運行順暢,讓結果可以更加符合最後的結果,一定是要一位對這個產品與產業有完整的經驗與專業才能做得到.就拿球具訂製這塊來說,他需要具備的有幾個方面專業與經驗.球頭設計,材質與生產,桿身材質特性,結構,物理變化,握把材質,尺寸,球具的物理變形,揮桿動作分析,人體力學基礎,球具組裝,黏膠的強度,變化與差異.這每一項都需要有很深的物理,機械與人體力學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這些是你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經驗才是你可以讓這些能力發揮的動力來源.就算再好的系統,沒有一定的數據量與基礎是無法分析出有效與正確的結果來.

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樣一個系統,要做起來會是很龐大.因為把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因素,與數據都要進行收集,分析與計算.這樣的過程與現有科技就需要很多台的server,去進行運算與測量.但現在做得最好的也最精準,就是”人”!他所需要的容量與要求這是一個腦子大小.但它最難的在於要讓它可以做這樣的事與分析需要有至少10年以上的經驗,同時對於各個領域都需要有瞭解與熟.這樣才能運作.

數據是認識自己的橋樑
我需要說的一件事,我以前認為數據化是表現專業的一個重要依據與證明.但在後來陸續的建立更多的經驗,瞭解更多實務上的問題與人的變化後.數據對我的重要性真的是參考.甚至在實際測試上,我完全不去考慮數據的意義與價值.所以對於一般球友來說,就我的角度,你需要數據讓你認識你自己.不要再完全不知道自己本身的狀況.比如你的揮桿速度,擊球距離,球桿長短,重量與硬度等.你需要瞭解這些數據的意思,但不需要精確的瞭解它們後面所代表的意義.就拿擊球倒旋量這個數據來說.能說出它真正意義可能不到5個人.因為它沒有標準,完全要以搭配出來的球具整體使用表現來決定.

在不同球桿組合下對上同一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倒旋量範圍,而因為每一支球桿的設定與特性不同(不同球頭重心設定,桿身硬度與折點設定不同,長度,硬度,重量的設定差異).倒旋量是完全可以不同與沒有標準.所以這時你說你的木桿最佳擊球倒旋量是在2500~2800rpm.有時候拿不同設定與特色球桿在外面實際使用下,得到的結果與你最佳化的木桿差不多或更好的結果,但它的倒旋量可能會改變.所以我要建議大家的是,”數據不是王道也不是標準”.你瞭解它是協助你認識你自己與狀況.但千萬別把它當做設定球桿的唯一標準.這就像我以前常看到一些球友要訂製球具,常常把揮桿重量掛在嘴邊,新的球桿都是以同一個揮桿重量為設定標準.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揮桿重量是針對球桿使用的感覺.但感覺這東西可以以數據來設定標準嗎?更重要,揮桿重量是靜態測量的數據,你擊球是動態的狀態下,如何以一個靜態數據去做為球具設定感覺的依據?邏輯上完全不靠譜.每一款球頭的打感本就會不同.你去打打Taylormade, Titliest, Callaway這些球桿,有哪一款球頭與別牌的產品有一模一樣的感覺?有相似,但不會一模一樣.所以當你現在用的是Taylormade的木桿,那你的新木桿是Titleist,而你要技師換桿身與設定你要的規格,你覺得Taylormade 木桿的D1與Titleist的D1會得到類似的擊球感覺嗎?這就是一般球友常常會犯的毛病!把數據當做是專業的一個表現.就會產生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懂的人看的東西與角度完全不同.越是懂的人,對於數據的考慮就會越有限,甚至完全不看.

數據對於一般人來說往往都是錯誤的引導/misleading.我剛開始玩球桿也就是會如此.因為很多數據產生就會看出它的錯誤與盲點.因為一些數據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出毛盾與衝突.這也是因為長期的經驗才能瞭解到的訣竅.而一般人的經驗不多,很難能對機器所產生的數據進行評斷.比如揮桿速度與桿頭速度對上距離大概的關係是如何?如果這個人的動作是以身體轉動與肌肉強度好,它的距離與桿頭速度或擊球速度的關係不見得是一個等比的關係.所以能實際觀察使用者的擊球過程與模式是最好,不然有錄像也是可行的選項.這都是分析人這塊重要的資訊.瞭解人才能對所得到的結果與數據進行分析.

術業有專攻!
專家有專家應該要有的技術與經驗深度.一般球友需要有基礎的知識與瞭解.完全不瞭解你是無法得到適合你的球桿與建立出你自己的揮桿動作.更別說可以打得出好成績與球場策略來.這些事都有因果關係.不是你個別做好就可以得到好的結果.人與球具是基礎,是整體高爾夫的狹隘範圍.球場策略,成績,與判斷都是屬於廣義的含蓋面.人與球具如果無法建立正確,結果是很難突破與美好.所以要讓你的高爾夫生涯可以得到不同的成就與樂趣,你需要別人的協助與引導.讓真正懂的人來幫助你,剩下的就是你自我的努力與投入了.

高爾夫是一個很深廣的運動,它的挑戰來自於各方面.但你要去享受它不是被它享受.方法很重要.同時要有對的人與對的球友與你一起同樂與分享.交流與討論都是讓你成長與得到知識的方法.多利用這些資訊來協助你才是好的方法.

完!
--------------------------------------------------------------------------

高尔夫需要数据化吗?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gaoerfu%E9%9C%80yaoshujuhuamashangji

下集开始.

结果才是王道
当我在与一些球友进行球具订制测试时,我会要求他们一个重点,就是你需要观察的是击球结果.其他的事都不需要费心与了解.不需要去管球具的规格,硬度等,也不用给我你的挥杆速度的数据或球头数据.因为所有的东西与数据都比不上实际看你挥击要来得直接与有效.我必须要说的是,这些仪器设备都是人设计出来,它有它计算的模式与逻辑运行的方法.但这都是人进行的假设.不见得是完全正确.同时世上所有的事也都没有绝对!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你的双眼去看,用你的双手去感觉球杆,再利用你的脑子去分析.这样的东西才是最真,最直接,与最有效.你说它有误差,我觉得它的误差在于人的一些变化可能无法从一次当中观察到.但这点都可以在脑子的计算当中得到解决.

系统与数据化的缺陷!
如果是数据化的订制模式,那可也简单.但没有太多的空间与弹性.因为现有的系统化订制球具都是有一套系统来处理,技师的工作只是利用各种仪器去测量出所要的数据.再将这些数据输入到系统,而系统就会产生一个推荐规格出来.这个方式与上面的做法最大的差别在于,系统或计算机的处理是建立在零和壹的基础上.但人这个变量就不是只有零或一就可以解释与含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打垮数据化这个标准了.就是人的动作.人的动作有太多变化,但就算你在人身上贴满一些侦测器,这也只是针对这一次的挥击模式进行分析.你对人这块的分析在那些重点上?我要说的是,你重心要如何数据化,重心位移要如何数据与标准化?每个人的体型,肌肉强度,与身体协调性都会因为人的个性而产生不同.动作看似没问题但得到的结果是否是真的优化?这就在于经验的观察.

如果只是单纯的以侦测数据,那是很难也不知道要观察那些影响使用球具的关键.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观察项目,还有很多的细节要了解.所以为何老师傅可以从你短短的几次使用中就得到可能适合你用的产品.因为这些东西都已经在他脑中数据化与数据库化了.所以他可以很快速的把分析要点,过去经验,产品数据库与最后可行的结果给快速产生.要得到这样的水平,没有个10年以上的水平是很难能做到.我绝对肯定现在的高科技仪器与设备可以测量出更为精准的数据出来.但关键是要怎样去利用这些数据才是问题的重点!

完整的系统需要的基础!
一个系统要能运行顺畅,让结果可以更加符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要一位对这个产品与产业有完整的经验与专业才能做得到.就拿球具订制这块来说,他需要具备的有几个方面专业与经验.球头设计,材质与生产,杆身材质特性,结构,物理变化,握把材质,尺寸,球具的物理变形,挥杆动作分析,人体力学基础,球具组装,黏胶的强度,变化与差异.这每一项都需要有很深的物理,机械与人体力学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些是你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经验才是你可以让这些能力发挥的动力来源.就算再好的系统,没有一定的数据量与基础是无法分析出有效与正确的结果来.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一个系统,要做起来会是很庞大.因为把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因素,与数据都要进行收集,分析与计算.这样的过程与现有科技就需要很多台的server,去进行运算与测量.但现在做得最好的也最精准,就是”人”!他所需要的容量与要求这是一个脑子大小.但它最难的在于要让它可以做这样的事与分析需要有至少10年以上的经验,同时对于各个领域都需要有了解与熟.这样才能运作.

数据是认识自己的桥梁
我需要说的一件事,我以前认为数据化是表现专业的一个重要依据与证明.但在后来陆续的建立更多的经验,了解更多实务上的问题与人的变化后.数据对我的重要性真的是参考.甚至在实际测试上,我完全不去考虑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所以对于一般球友来说,就我的角度,你需要数据让你认识你自己.不要再完全不知道自己本身的状况.比如你的挥杆速度,击球距离,球杆长短,重量与硬度等.你需要了解这些数据的意思,但不需要精确的了解它们后面所代表的意义.就拿击球倒旋量这个数据来说.能说出它真正意义可能不到5个人.因为它没有标准,完全要以搭配出来的球具整体使用表现来决定.

在不同球杆组合下对上同一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倒旋量范围,而因为每一支球杆的设定与特性不同(不同球头重心设定,杆身硬度与折点设定不同,长度,硬度,重量的设定差异).倒旋量是完全可以不同与没有标准.所以这时你说你的木杆最佳击球倒旋量是在2500~2800rpm.有时候拿不同设定与特色球杆在外面实际使用下,得到的结果与你优化的木杆差不多或更好的结果,但它的倒旋量可能会改变.所以我要建议大家的是,”数据不是王道也不是标准”.你了解它是协助你认识你自己与状况.但千万别把它当做设定球杆的唯一标准.这就像我以前常看到一些球友要订制球具,常常把挥杆重量挂在嘴边,新的球杆都是以同一个挥杆重量为设定标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挥杆重量是针对球杆使用的感觉.但感觉这东西可以以数据来设定标准吗?更重要,挥杆重量是静态测量的数据,你击球是动态的状态下,如何以一个静态数据去做为球具设定感觉的依据?逻辑上完全不靠谱.每一款球头的打感本就会不同.你去打打Taylormade, Titliest, Callaway这些球杆,有哪一款球头与别牌的产品有一模一样的感觉?有相似,但不会一模一样.所以当你现在用的是Taylormade的木杆,那你的新木杆是Titleist,而你要技师换杆身与设定你要的规格,你觉得Taylormade 木杆的D1与Titleist的D1会得到类似的击球感觉吗?这就是一般球友常常会犯的毛病!把数据当做是专业的一个表现.就会产生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懂的人看的东西与角度完全不同.越是懂的人,对于数据的考虑就会越有限,甚至完全不看.

数据对于一般人来说往往都是错误的引导/misleading.我刚开始玩球杆也就是会如此.因为很多数据产生就会看出它的错误与盲点.因为一些数据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出毛盾与冲突.这也是因为长期的经验才能了解到的诀窍.而一般人的经验不多,很难能对机器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评断.比如挥杆速度与杆头速度对上距离大概的关系是如何?如果这个人的动作是以身体转动与肌肉强度好,它的距离与杆头速度或击球速度的关系不见得是一个等比的关系.所以能实际观察用户的击球过程与模式是最好,不然有录像也是可行的选项.这都是分析人这块重要的信息.了解人才能对所得到的结果与数据进行分析.

术业有专攻!
专家有专家应该要有的技术与经验深度.一般球友需要有基础的知识与了解.完全不了解你是无法得到适合你的球杆与建立出你自己的挥杆动作.更别说可以打得出好成绩与球场策略来.这些事都有因果关系.不是你个别做好就可以得到好的结果.人与球具是基础,是整体高尔夫的狭隘范围.球场策略,成绩,与判断都是属于广义的含盖面.人与球具如果无法建立正确,结果是很难突破与美好.所以要让你的高尔夫生涯可以得到不同的成就与乐趣,你需要别人的协助与引导.让真正懂的人来帮助你,剩下的就是你自我的努力与投入了.

高尔夫是一个很深广的运动,它的挑战来自于各方面.但你要去享受它不是被它享受.方法很重要.同时要有对的人与对的球友与你一起同乐与分享.交流与讨论都是让你成长与得到知识的方法.多利用这些信息来协助你才是好的方法.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332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