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專題:改變你動作的前因後果!~身體分析篇

改變你動作的前因後果!~身體分析篇

專題:改變你動作的前因後果!~原因分析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zhuantigaibiannidongzuodeqianyinhouguoyu...

專題:改變你動作的前因後果!~球具分析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zhuantigaibiannidongzuodeqianyinhouguoqi...

身體分析篇開始

球桿對手臂使用操作性的影響
手臂的肌肉強度也與你球桿規格有直接相關.因為你的球桿可以揮重不適合,總重也不適合,長度也不適合.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你的手臂去操作球桿的能力與體能負擔.還有在桿身的特性與硬度方面對於手臂的使用操作上也都有影響.這也是很多技師與球具桿身製造商所不了解的所在.因為如果你只看一支球桿的總長,總重,揮桿重量等因素去觀察球桿是否適用?這就會有一個問題產生,當你使用不同特性的桿身如桿身前端比較重,或折點比就在桿身後方.對於使用者都會有不同的身體反應.另外還有在桿身的硬度問題,同樣的球桿長度,重量與揮桿重量,但一支是硬度S與另一支R的硬度.兩支的球桿使用操作性能就會有明顯不同.同時對於體能的消耗上也會有不同的結果.

桿身對整支球桿的重要性
這塊我不僅在於我個人的球具測試上有進行觀察與了解.同時對於我站上會員們的球具量身訂製後的使用者反饋分析所得到.這是一般球友,技師,甚至於專業的球具生產商對這塊也並不是了解.因為桿身佔整支球桿的最大面積,它的影響是非常大.尤其對於使用操作上與體能負擔有極大的影響.桿身的硬度分佈不同,硬度不同,重量分佈不同,就算是同一個重量級別,裝在同一款球頭,同一個長度下與總重下.使用者會有很大不同的使用難度與操作性.這對於精準的球具量身訂製會是一個觀察的重點與基礎.目前對這塊有了解的人應不多.因為這需要有對產身與球桿有一定量身訂製,桿身使用特性與經驗才會有比較清楚的了解.球桿用的不多,了解不深就很難知道當中差異.

所以球桿能否操作得當,對於你手臂強度是非常重要.你的雙臂要能運行得宜就需要找到對得球桿規格與桿身來進行搭配.當你的球桿規格與手臂強度不適合時,你就很難將你整個揮桿路徑給控制好.動作容易越做越大.

b. 身體轉動 – 約9成的球友揮桿動作不是以轉動為運行的方式.你或許會不承認.因為你認為你有轉動.但實際上你是手臂帶動球桿不是身體轉動擊球.因為要讓自己身體能運行轉動是需要點時間與基礎.而大多數的球友都是想要越快速度學好揮桿動作以上場享受高爾夫的樂趣下.所有的教練就需要讓你達成這個目標.而他們能做的就是讓你盡快打中球,但如何打中?打中的位置與比例的多寡就不是他們要擔心的關鍵了.這也是現在很多中差點或球齡超過3年以上的球友會面臨到揮桿動作不正確的痛苦與身體無法承擔的狀況.

你是否願意放棄現有但不正確的動作基礎?
就拿我自己本身的例子來說,我也打了6年後才決定要把舊有的動作給放棄掉,重新學正確的動作讓自己的高爾夫生涯可以過得更長久.更重要的是讓擊球的效果可以得到最佳化與提升.每個打球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動作問題與正確與否?只是你是否要讓這樣半調子的動作跟著你剩下的人生?如果你願意放棄掉舊有的,而學習新的.那我跟你說,你還找不到真正懂的與會教?或許會教的需要花上一筆不小的費用但我個人認為花錢買對的東西是省時也省力.

人本身就是一個變數
以我自己來說,過去2年中我從中摸索與走的冤枉路可不會少.但這對我來說是好.因為這些問題我敢說大家也面臨過類似狀況.而我自己也了解到這些問題,同時我更清楚如何解決.因為我會嘗試很多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最後得到這樣的結論.但這個結論也是一個開放修正的基礎.我不停的在修正與調整.因為人的問題不會停止.因為人本身就是一個變數.不是機器.所以這些變數都是其他所有人可能會發生的參考.所以當我在指導比較熟的會員在揮桿動作上,比較能了解他們問題所在.就算我無法面對面了解狀況但問題的狀況我倒是可以感同身受.

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有討論到揮桿轉動的部份.因為身體轉動可以有效利用身題所有部位進行擊球.所以這也是大部份職業選手的擊球模式.但這不是所有職業球員的標準動作.還是有一些球星是以身體特定部位在進行擊球的方式.所以這樣的身體轉動並不是標準.這是大家需要了解的前題.

學會最重要的身體轉動才是王道
在我的力學揮桿法當中,以身體轉動為整個動作的運行基礎.因為這是產生力矩重要的來源.而當你以這樣的模式運行下,你不太需要去牢記一些揮桿動作上的細節與招式.整個揮桿動作會變得簡單與容易.但這個運行的前題是需要一些身體體力與肌肉強度為基礎才做得到.但它的運行會是最有效率且可以得到相對高的產能與效果.所以轉動要轉得好可以要花點工夫,不是你所想得,只要會它的招式就可以打出來轉動效果.

揮桿動作無法以轉動為模式的問題
一般人以手臂為擊球的模式都會讓身體產生太大的負擔,同時無法維持應有的擊球穩定度水平.所以成績是很難一致.當你想要運行一些選手的揮感動作常會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況產生.因為它需要一定強度的臂力才能做到. 但除了臂力不足的問題外,還有腿力,與腰力的不足.要產生強大的身體轉動力量需要有扎實的基礎也就是轉動的軸心,同時也要轉動得順暢,都需要你有一個強大的轉動發動機.

要轉得動需要建立腰部與腿部的肌肉強度
因為一般球友本身沒有去練習這兩塊的肌肉,所以你說怎麼可能把動作練習成以身體轉動的揮桿模式.一些球友是看選手的揮桿動作自學出來.但這樣的效果我個人是非常質疑.因為動作的學習不是光靠看,就可以看會.需要實際的操作與運行.但沒有人在旁邊指點或觀察,你是無法了解這樣的動作模式是正確與否?因為以身體轉動的方式,打從一開始的上桿就已經是轉動了,而不會是下桿才是轉動的啟動點.很多球友會將揮桿轉動放在下桿來運行但這只是做半套,同時很難每回都可以運行轉動的下桿.因為身體的動作是聰明.你怎樣上桿就怎樣下桿.要將上桿與下桿分為兩種不同的運行模式,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會有一定的操作與運行難度.所以要讓你的動作可以運行順暢就是簡單化.讓轉動為主要的揮桿動作模式.

訓練手臂以外的肌肉強度與耐力
所以你練不好身體轉動的擊球模式大多的原因在於你的身體條件與肌肉強度不足.因為你缺乏訓練手臂以外的身體肌肉導致你身體無法執行轉動的模式.所以只能以手臂進行擊球.把球桿給抬起來,然後往下砸球.再讓身體帶往收桿的方式.這樣比較容易擊中球與成就感.但效果與體能維持上就差了不少.所以這也是現今大部份選手都會進行重力訓練來加強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強度與耐力.才能執行身體轉動的擊球模式.而身體轉動對於整體體能消耗上也是相對少.因為它需要從身體底部進行轉動到最上面的頭.所有身體部位都會被影響到.

為什麼擊球無法球球都打得很扎實?
我自己練習這樣的動作可以感到擊球效果提升,擊球穩定度也提升,擊球自信心也提生不少,體能消耗上也減低不少.以前動作上最為苦惱的地方是如何吃球扎實與打中甜蜜點?這點很多球友都一定會有相同的問題,而這點確是與你個人揮桿動作是習習相關.為什麼無法吃球扎實或吃到桿面甜點?都是因為揮桿動作不是以身體為軸心,進行轉動擊球,所以無法穩定與持續的打中桿面甜點位置.10當中打中桿面甜點位置低於5成.雖然都打得中球但無法打出最佳化的效果出來.因為以前動作都以雙臂為主要的擊球重點,非常不穩定同時揮桿路徑也極不固定.這樣對於擊球扎實度就很難控制到最好.

身體轉動為提升擊球精準度的最好辦法
當動作建立成轉動的擊球模式,身體就運行更加順暢與穩定.身體位移也可容易掌握,對於擊球點也可以精準的控制到最佳化.吃球點的位置都集中在桿面中心位置的1.5cm的半徑範圍中.從此不再害怕打不到桿面甜點,只是想怎樣把最佳的擊球效果給發揮出來.同時持續摸索出最好的動作運行細節.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慢慢都喜歡打桿面較小的Shallow/寬桿面設計的木桿?或是刀背式的鐵桿?因為我的擊球模式相對穩定,對於打中桿面甜點的任務執行正確率超過7成以上.所以對於相對小的桿面可以壓低下桿時的風阻系數就特別鍾愛.也因為如此對於桿面較大的日系桿頭反而打起來不是太習慣.

克服擊球精準性問題後,就會以性能導向的擊球需求
因為當你可以輕鬆打中桿面甜點時,你對球桿的要求與擊球的任務已經不再是求打中桿面就好的目標.而是提升為將擊球性能給最佳化.這也是我在很多文章中說到,每個人的高爾夫生涯當中,不同時期是有不同的任務與目標.當你成長到一個階段,你會有新的目標與任務需要你去克服.所以現在的我在選擇球桿上就會以性能,距離效果,彈道更有穿透性與更具有侵略性的球頭與桿身的組合.這是當你揮桿動作已經提升到一定水平,體能與肌肉強度都有基礎,就會去追求的東西.所以在球桿上你可以選擇的東西就更為寬廣,性能類的桿身也更多.

身體分析篇結束,續集請點擊下方方法篇聯結!

專題:改變你動作的前因後果!~方法分享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zhuantigaibiannidongzuodeqianyinhouguofa...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217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