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評估

以這樣的桿身重量能打出60g的桿身性能與距離結果.這算是在材料上突出的效果所得到.不能否認如果使用BGGS 6,重量在60g 這個級別我想效果也會差不多但打出來的穩定度與手感上會更好.不過我想50g這個重量級別對於多數球友來說都是比較會接受的重量,整體配出來的重量分佈與總重都不會太高.這可以滿足多數球友的需求與範圍.對於這塊的表現我也是給BGGS滿分.球速,球質,彈道飛行與落地滾動性.這些區塊的表現真的在50g的桿身中非常突出.也是我打過50g桿身中可以讓人放心去打的桿子.這樣的產品對一般球友來說是一個福音.至少你也可以打出平平的彈道同時有殺傷力的球質來.

這次的新桿身打起來一開始我還覺得有點搞不清這桿子是哪一隻?為啥?因為它跟另一支Matrix RULZ Type C 60S很像.兩支桿子打起來的回饋都幾乎一樣.桿身本身沒啥特別的感覺只能感覺到桿頭撞擊的桿面擠壓感.這個感覺讓我覺得好像就是在打RULZ Type C的桿身一樣,所以剛打的前兩次就真的分不出來實際的差別.但後來越打越多次後,桿身的特性逐漸有一些差別感受才會知道這桿子是Arcane BGGS.怎樣的差別呢?這桿身在最後觸球前會感受到桿身前端的一點甩動感.但不是像一些桿身那種桿身前端是彈出去的.而是順順地抽動桿頭的甩動.相當舒服.

所以不同品牌桿身廠所生產的產品硬度都會有所不同.這也是一般球友會犯的錯誤.往往會把自己現在用的桿子硬度對應到其他品牌的硬度級別.最後買到或訂製到的桿子卻打不動.實在因為定制化的產品會因為品牌特性與生產的技術有所不同.而這差異有時會很大.如果你沒有先諮詢過一些技師或專家,多半會買錯規格或買錯產品.如果你買的桿身價格又不便宜最後就落得一個賠了夫人又折兵.不用覺得可惜但用了卻打得更差.打到後面連自己動作都毀了.也會產生運動傷害.

這次的BGGS桿身的外觀塗裝還是一樣很搶眼.雖然沒有原本Arcane的淡藍色變色塗裝.但我個人還比較喜歡這款BGGS的外觀與顏色.它是藍色,藍中帶有質感的亮色.看起來的感覺與效果相當好.大家可以在產品照片中瞭解.這種藍色真的看起來很舒服,一般的桿身顏色很少能做到這樣的色調出來.後來我因為在組裝桿子,需要把桿身前端的漆給刮掉.這樣才能上膠裝到桿頸裡.因為這個動作讓我知道桿身顏色為啥可以這樣好看?就是因為它們上兩層的不同顏色漆以創造出這種藍色的質感來.

這桿子雖然有它的問題也就是桿頭回饋上沒有日本鍛造鐵桿頭那樣好但我上面也有分析到當這塊你可以做出一點犧牲或打點折扣.你肯定會在其他區塊得到想不到的補償或是效果.這桿子不是面面俱到的一款產品但它的優勢是顯而易見.很立桿見影的產品.說到售價,這也是它的優勢之一.因為桿頭是消耗品,所以產品價格貴的話一段時間就要更換下就會讓你覺得心疼.但要效果就要對桿頭的磨耗進行定期更換才能為此效果.而這產品至少讓我更換時不會覺得心疼也樂意更換.

這桿身可以很清楚的感受桿身的受力彎曲與彈性.就算在這種小幅度的揮桿過程都可以感受扎實與明確.這種桿身回饋好像打碳纖維桿身那種彈力與效果當然彈力效果會比碳素桿身要強多了.所以我還覺得這桿子打起來挺好的原因也在此.因為桿身可以讓我把桿頭這塊的回饋給忘掉.或是說桿身彈性可以補償桿頭這塊的回饋.所以整體打起來這桿子回饋還算不錯.

如果你喜歡日本鍛造那種軟綿的手感,這絕不是你喜歡的產品回饋.我說過這個桿頭不是走日本鍛造那種極致手工產品風.它走美系的外觀突出,桿面表面紋路與凹槽.手感很像Titleist Vokey挖起桿.它要求桿頭效果與外觀搶眼.手感是他認為可以犧牲的一塊.對我個人來說我只能說手感不是絕對,我也不是那種桿頭手感至上的人.因為它的售價不貴,相對於日本鍛造球頭一個藥6000~8000台幣/1200~1600人民幣來說這算是友善.這桿頭的售價在4500台幣/900人民幣/150美金.我只能說這樣的價格我可以把手感給犧牲掉.一分錢一分貨!

我個人最愛的鋼管桿身就是Tour issue DG S200.就算是挖起桿我也是一樣用它,它打出來的距離與穩定度都是鋼管中的第一.你會認為用輕一點的桿身可以得到更好的距離,錯!就我個人的經驗測試了很多不同重量的挖起桿,但只有這款桿身得到的距離效果是最棒.因為桿身的強度與能量傳遞都是最好.反而是重量輕的鋼管(低於100g)會比這桿子打出來的距離要短,而且還短不少.以40碼內的短距離切桿來說,輕的鋼管桿身會短3~5碼距離.

這桿頭表面處理,有兩層的霧面噴漆銀色處理,看起來很舒服但不失其質感.這也是我會想要用的原因.我也用了不少球桿,對於球桿的外觀設計一直都認為美系的產品要優於日系產品.這種產品就可以看出差異.這個挖起桿本身是CNC出來不是鍛造的桿頭.桿面也是自動铣出來的紋路與凹槽.算是完全自動化的產品.有別於日本的手工研磨鍛造桿頭.這款產品真的就是全自動化下的產品.桿頭的材質為8620碳鋼.桿面的紋路很多,除了桿面凹槽這些設計外還有表面的紋路以增加觸球時可以把更多球的表面水分給帶到桿面上來以提升摩擦力.

用這桿子無形會讓動作節奏與速度力量加快.才能產生桿身彈性,但這樣多了就會把動作節奏給改變.對於其他球桿使用就會影響.這也是我在用新的桿子如果桿子特性與我的動作不合時,我就比較少用,以避免桿子影響動作一致性.看這桿子的規格其實跟我其他桿子差不多但就是讓人感覺不可褻玩焉!桿身的不友善,規格也還好,只有S硬度,桿身重量也不會太重,可是實際用起來就不好打.因為桿身整體的設計與結構都走硬底子.一般人除非先天條件不錯,後天動作也穩定不然用這樣的桿子沒有一定水平真的只能把它擺在球包當避凶擋煞用!

Loop的桿身相當有獨特的風格,簡單說就是針對有速度力量的球友因為它們家的產品都偏硬,由於使用桿身強度高的碳布,所以得到的桿身特性都比較好,相對於桿身的回饋這塊就是它們比較弱的一環.因為其他品牌桿身也使用高噸位碳布但做出來的桿身會比較有韌性與彈性感,這就是技術這塊的差異.因為Loop就是以前Crazy桿身的技術人員出來開的公司,所以產品的特性還是保留原本Crazy的風格.應該說Crazy桿身的DNA都轉到TRPX和Loop這兩個品牌去.

這個桿頭打出來的回饋沒有另一支超標RD-101的軟.可能因為桿面的厚度增加還有桿身的強度要比另一支Fujikura Platinum要更高,導致整體打出來的桿面回饋就比較硬一些,但當打到桿面甜點這塊還是可以感受到桿面的軟度.只是相對來說這塊的表現就沒有太突出.無法讓多數球友知道這SAT2041鈦合金桿面的特性與優點.只能說亮點這塊還不是太突出.擊球的聲音也偏小,啪啪的聲音不是金屬撞擊的振奮感.這塊也是讓我有點失望.打下來的感覺真的覺得這支桿子的桿頭回饋好像弱了一個層級,不如另一支的好.

Loop產品風格都是比較粗獷,喜歡的會愛上這種粗暴的效果,但對於桿身喜好偏傳統風格的球友來說對這樣的桿子多半打個兩下就會放下.這是我觀察一些球友使用這桿子的經驗.不過我也認為Loop本身就是走小眾市場,跟當初Crazy的風格與市場傾向是一樣.它們主要針對會打球且有力量的球友為主,把產品的質量與特性給發揮出來.不會做出那種模擬兩可的產品讓你會覺得這桿身好像在哪個品牌的產品有類似的感覺或效果?不會!

Loop桿身在日本算是新的品牌上市到現在不到三年時間,所以產品也相對比較少,而它們主要是以前Crazy的技術人員所出來開創的新桿身品牌,在技術上我只能說跟早期的Crazy產品相當類似,或是說一樣的特性與回饋.對於他們現在的Prototype 系列桿身BW, CL, HD這三款桿身我都實際使用過但對於它們的實際經驗還是覺得缺乏些核心.因為這些桿身都使用高噸位碳布,桿身強度上都沒有問題,用起來得到的倒旋量低,球速快,效能高等特性

它整體的重量與揮桿重量都配置得相當不錯,所以多數球友使用起來都可以很快上手也可以操控自如.除非自己的動作出錯外,基本上這桿子都可以很輕鬆讓球友打出應有的效果與得到不錯的回饋.這點也要歸功握把這塊的效果因為以往MCC握把棉紗這塊的硬度太高會影響到球友使用操控能力.打到後頭容易覺得不舒服, 至少我個人是有這樣的狀況.但這次的Plus 4握把就把這塊改良得相當好,不管在練習場打10幾球下來都不會感到握把這塊會不舒服,就是很順暢

桿身打起來感覺相當輕柔.雖然使用高碳布材質,有提升整體桿身的強度,至少這樣不到50g的桿身重量我打起來還都可以承受得了不會產生太多的桿身受力彎曲度,下桿也都可以感受桿身前端反彈及時回正能力都不錯.可以明顯感覺到桿身的前端或靠近前端的位置是折彎點,所以桿頭會被彈出去的感覺.對於桿身的中尾段就是完整沒有變化的感覺.這點打起來我覺得對於一般揮桿速度不快的使用者是很友善.因為這樣桿身回饋對於使用者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桿身有利的前端,也可以同時感受到桿身的彎曲折彎位置.打起來的樂趣與舒服度都比其他性能導向的桿身要好多了.

總重才306g這樣對於多數球友來說都是很輕鬆就可以打得起來,就算用到後半場也不會覺得打不動或這桿子不好控制.對於年紀大的球友來說這樣的桿子就可以讓他們很輕鬆去發揮,尤其用慣日系高檔桿子的球友這樣的桿子可以讓他們用起來跟現在自己的桿子沒有太大的差別.很適合在夏天酷熱的天氣下去使用.桿子的重量與平衡感很高,對於使用者在酷熱的天氣使用會更容易不會覺得越打越吃力或打到後面沒力.

這次的KM-300的桿頭似乎有改善不少東西.尤其在桿底這塊的設計有點像Nike的桿頭.它在桿底中間後面區塊有挖掉一塊的空間掉.而在裡頭有灌氣閥設計.讓桿頭內部還是充滿氣體,這次就沒有讓一般球友可以有工具自行去調整氣體壓力.在出廠的時候就把氣體的壓力給灌好.不過這無法知道是否氣體會不會流掉.桿頭也有兩個位置有設計配重螺絲的調整重量功能.所以也可以對於桿頭的重量進行調整.

它主要優勢還是在桿身這塊因為使用的材質與技術都是Fujikura最頂尖,所以打出來的結果與穩定性都是高度認可.可以放心去打.所有的桿子都無法保證你打出來就是直直的結果因為使用者是人當人有錯誤或失誤時桿子必定會反映出你的失誤結果,所以對於好的桿子它在這塊必須有過人之處不然你用起來只是手感好或效果到位但穩定度不行你自然無法放開來使用,打的信心程度也會受到影響.這也是好的桿子在這塊通常都會比一般桿身要好的地方.

這桿頭打出來的起發角度比較低,因為桿頭重心比較高所以得到的初始角度最多就13~15度左右,以這個10.5度的桿面角度來說這樣的擊球反彈角度都不算高,所以打出去可以看得清楚這球是從低到高的飛行軌跡.球飛出去相當筆直的衝到空中,看這樣的飛行效果相當爽也很熱血.在下場開球這桿子的彈道高度算高彈道但飛行的效率很不錯,球在空中飛行相當久,而且飛行的尾段還是相當有力的飛行速度與效果.

中球的手感不錯,桿面有不錯的擠壓球感覺,但沒有像SP-700那種彈性感.這種SAT2041的鈦合金看起來韌性也不錯打出來的手感相當柔軟.所以這桿頭就真的有點像打鐵桿的日本鍛造桿頭的感覺.擊球聲音是啪啪的聲音沒有太多的金屬感,聲音也比較小聲.感覺不太像是打木桿的效果.中球的手感不錯,桿面有不錯的擠壓球感覺,但沒有像SP-700那種彈性感.這種SAT2041的鈦合金看起來韌性也不錯打出來的手感相當柔軟.所以這桿頭就真的有點像打鐵桿的日本鍛造桿頭的感覺.擊球聲音是啪啪的聲音沒有太多的金屬感,聲音也比較小聲.感覺不太像是打木桿的效果.

Platinum桿身是使用90噸的高噸位碳布,加上使用日本東麗的T1100G的碳布.這兩個材質優勢就讓Platinum可以在桿身界當中坐穩高材質的位置.因為就算一些日本小廠的桿身產品使用的碳布最多也是80噸,用到90噸的真的不多.也都是部分用到90噸.所以在這塊我上面說到桿身材質的強度高這點Platinum算是完全的滿足我對桿頭的特性需求.

這個桿頭的賣點在於它的桿面使用SAT2041鈦合金材質,主體是Ti811.桿面SAT2041都是鈦合金的後續加工強化材質的每一區塊的特性比如韌性或硬度.當然這是以技術這塊去說明對大家的感覺或瞭解一定不深,所以只能實際去測試才知道它會有怎樣的感受與效果.但可以知道這個產品會去使用不同的材質都是著眼在提升產品的效能與手感這兩塊上.更重要它的底部有設計一個兩個配種螺絲的長方形底板,這個區塊就是它這個球頭所訴求的技術.

整體來說這桿子的算是相當好的第二桿進攻武器.或是中距離的三桿洞的進攻球桿.它的飛行距離我使用是在180碼左右.沒打到甜蜜點位置的距離在170碼.差別在於彈道高度.所以當打實或打到甜蜜點可以送出180碼的拋物線飛行彈道,所以是可以算打滿的距離.這塊跟我另一支Saqara INB-UT 21度的鐵木桿飛行距離是差不多.可能會稍微點個5碼左右.而距離來說這隻的穩定性是相當好.很容易把距離發揮.主要在於桿身與桿頭都是走易打與好打的特性所以這桿子的距離特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