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評估

基本上我個人是比較喜歡TP7HD的性能與回饋但這兩支差異真的很小.如果你沒有兩支桿身一起做比較是很難看出差異.不過一般亞洲球友都會偏好輕一點重量 桿身所以TP6HD 會是比較容易被亞州球友所使用的款式.

首先此桿的使用會員的揮桿速度也超過100mph以上所以會使用D2 10.5度也是因為對於Ozik TPHD的規格來說,它是低後旋量,低彈道與桿身前端硬的設計.

不過在做安裝時,就發現了Fujikura Motore F1的桿身有很明顯不同.它那裡不同,它的桿身結構上不同. 首先它桿身的平衡點在比較後面,與其他桿身相比或是Fujikura其他桿身來比都要往後面少0.5"所以這會導致整支球桿的揮桿重量變的相對輕多了.

我把此桿拆下來看它的聯節器的結構與材質,了解到此聯結器有兩個組合零件,1個為Ferrule (黑色部份),另一個為sleeve kit (圖片中的紅色部份). Sleeve kit為Allumium 材質,比較軟且不耐高溫. 另外Ferrule的設計雖然外表看起來比一般的Ferrule要大且長,

此桿是由我們Ray所提供的.球頭為tour issue球頭,重199g, 桿身為Fujikura Motore F1 65g Stiff硬度.裝此桿時並沒有做全穿透.只有將桿身插入2"的深度.這樣做可以讓硬度不會太硬.硬度來說約是250~255cpm左右.

此桿是客製給我們站上的會員.在他允許下小弟做測試讓大家可以了解新款Titleist 909 D3 tour issue球頭的性能與此特別款的Matrix Ozik TP 7.這桿身的來頭可不小,因為這是當初Matrix Ozik特別開發出來給VJ來使用的.以它的揮桿速度與要求下

下午三點天氣晴朗太陽很大但氣溫約只有12度左右.因為從星期五寒流來天氣就很冷但今天有太陽就跑出來做測試.練習場吹著強烈的逆風.所以這樣比較能看出 此球桿的穿透力與抗風性.因為此木桿就是以中低穿透性彈道與性能所建立出來的,這樣的天氣更能看出它真正實力.

就如同我上述此頭為close face,讓我在使用上,站姿上與視覺上感到不是很順.不過這個問題不大.而這也是個人使用上的問題所以不是重大的issue. 開使先打了10球對此桿的性能稍做了解,休息5分鐘後做不同速度的測試.接下來就是在做過兩段測試section對此桿的一個簡單與列點式的說明.

桿頭上我們就不再多說了.是Taylormade HFS tour issue 3號木的球頭. 桿身上我們要裝上此頭就必須要裁到42.5"左右的長度以便達到43"三木的標準長度來使用.一樣Ray 它都會將桿身前端做半吋的裁短,

因為Ozik Hm2的桿身重量為100g以上所以讓此桿的最大問題為總重400g.比我一般設定的小機腿桿身總重在370g左右來說要重多了.但它的Swing Weight 也不過是只有D 0.95. 所以說此桿有它沉重的總重但揮擊來說應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MOI在2840kg-cm^2 算是比較沉重的設定.

桿頭為tour issue HFS的R7 TP的球頭.這款頭為鈦面的球頭,桿面也是標準的HFS微笑桿面.重量上也超過210g以上,桿身重在接近70g左右,握把為一般golf pride tour velvet.重量在50g. 整支球桿配在D3.07, 43", 340g的總重,硬度也設在我的理想頻率範圍265cpm.

在桿身部份,這枝桿身是Tour issue特別客製給美巡賽選手用的,且這桿身的規格是設計給球道木專用的,並不是一般的Ozik頂級桿身TP-7x這樣的簡單.它們只製造了幾支桿身給 選手來使用,而小弟我就是跟Ozik總廠它們拜託賣我的.所以這是非常稀少,

這支球桿是我們Ray所配.因為這會是他自己來使用所以桿身的硬度都會偏硬點(他那如熊般的身材加 上超過120mph的揮桿速度,不用硬點那經的起他的操法).

球頭的重量為220.8g但這還未做全穿透,且桿頭的hosel尺寸為.355"所以我要將它做全穿透就必須要將hosel尺寸給鑽大,好讓 Ozik hM2的tip size 0.370"裝的下.我所做的tour issue Titleist 585h都是做全穿透的.因為就是喜歡全穿透那種直接且扎實的回饋感.加上桿身插到底,在做揮擊時更能感受到桿身給你的回應與互動.

就如我上述所說的,桿頭有關兩度所以不是很好置球.桿面 deep face 應是很容易打到桿面.先打個10球左右測試它.球頭9度但配上Ozik Altus算是高彈道所以這樣組合出來打出來的球彈道不會覺得太低,很適中.球質很穩定尤其在下個與中也能很穩定的衝出去.

首先桿身的外裝跟目前所有Matrix Ozik的蘋果紅顏色與logo都是一樣.看來這會是Ozik桿身的統一制服了.桿身重量約85g~90g之間.這樣的重量會很適合一般球友的使用.因為 Ozik Altus Hybrid重量都會超過90g~95g左右所以這對一些速度與體力不是很強的球友來說是個門檻.所以我可以了解為何Ozik會推出這款Xcon 8h到市場.

要說它的技術也就要說Ozik ZV/VEM它們的客製鐵桿碳纖維桿身的技術這樣就可以了解HM2的技術.ZV/VEM是用Full Zylon的材質且Zylon是一種純手工的高壓纖維結構.它的好處是能讓你力量能有效的控制與釋放.

四年前那時候 Scotty Cameron 才算開始開發 TOUR USE ONLY 的材質沒多久!!! 本來從基本的 Carbon Steel~ 1992 年開始使用, 可是問題是 gun-blue 或是 oil-can finish 都會生鏽~ 1996 年有嘗試 copper plating~ 1997 也嘗試 proto platinum~ 也開始改變材質~ 利用 sterling silver

選Acon 6也是想讓此桿的規格不要差現有的6w06太多.因為這都是60幾克的桿身所以配起來不會有太多的落差. 加上我都是做全穿透所以stiff硬度的桿身裝到底都會在260cpm上下.這次也把硬度頻率做成在255cpm~260cpm之間讓打起來會比較輕鬆 打.

此頭的重量為199.6g, 這是我們會員Jimmy的袋中武器之一.原本是裝Mitsubishi Rayon Prototype 63 X的桿身因為他想要打輕鬆點的桿身.Prototype 63x有點硬讓他要很有力去打才打的好,所以他想要我幫他這枝桿子做調整.在上次他上台北試過我的Ozik的桿子

此頭的重量為210g, 是我請Ray幫我找的.因為我最愛的三木就是G-Field.它那扎實與重手的擊球回饋真的叫我愛不釋手.所以想再買枝.當然了 桿身就要用我目前最愛的Matrix Ozik.

繼上一篇T.P. Mills訂製過程也已過了大半年, 現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半年來相處的感覺.  雖然一直以來我並沒有花很多心思在推杆的練習上, 且推杆也是我高爾夫路上最大的障礙符.  相較於每週上練習場上練揮杆動作, 花在練習果嶺上的時數實在少的可憐.

當然了FT-i是枝打很直的木桿.我個人覺得它雖然看起來很扎實但打起來一點都不難打.球的穩定性很不錯.是支讓球友覺得要打直球的最佳夥伴.在FT-5 部份來說,它具備有傳統木桿所要有的特性如做球,距離,與穩定的彈道.

由於這兩個Callaway今年最新的木桿,我是規劃要裝Matrix Ozik中階款的兩個不同款式桿身Altus, F7M.這樣比較好去比較在同廠牌的木桿雖然說不同款式與設計的球頭下,這兩款桿身所送出來的性能特性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