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生活是講究方法,所謂術業有專攻.你必須要懂方法才能讓你投入的領域有效率去看到你的成果.當然以運動這門領域來說,你已經不能再以過去的思維去面對.別認為只要苦練,每天去練習就可以把高爾夫給練好.或許你練起來只是可以打到球但要打好球,打出你要的結果或變化,那可就是另一門學問了.
這些感應器都裝置不再桿頭裡,你如何知道你桿頭的揮桿速度?你如何能知道你觸球的桿面是否方正或是幾度的位置?還有擊球角度是多少?你如何知道你裝的這桿子是多長,因為如果是以裝在握把位置的話他們最多是抓一個長度值來進行計算.比如一號木桿來說,45”長,握把到桿頭的距離是42”就是這個半徑長度去把公式套進去就得到你可能會得到的桿頭速度,擊球力道.
多數球友喜歡使用鐵木桿很大的原因是跟鐵桿差不多,還有一個關鍵就是短.主要因為多數球友打球的動作都是以手臂為主的擊球,對於要打好球桿子太長會造成球友使用難度增加,手臂負擔更大,與不容易控制擊球等問題.所以鐵木桿的問世對於很多球友來說是一個救星.但現在球桿也越做越好,效果也都比以前更穩定,效率更提升
不管是资深高尔夫球手,还是入门级高球爱好者,见到一柄拥有独特气场且被科技元素360度包围的大牌球杆,必定两眼放光。那么现在,约30款熠熠生辉的明星一号木齐刷刷登场、华丽丽陈列,供所有高球爱好者免费试打,会不会有种眼热心跳的感觉?2016中国高博会现场活动之“球杆测试评选”即将开启,我的球杆我做主,这次咱也能当一把专业的测评员。
就我對市場的觀察尤其在台灣的球具訂製這塊.2015年來說都是正面,沒有傳統球具銷售那樣的衰退.因為市場要求的不再只是品牌而已,而是桿子實際的效果與質量.這些東西不是傳統店家的產品能提供.所以我看好接下來幾年訂製球具的發展與市場動能.因為在市場不好時,大家必須要改變與創新.球友要堅持你對產品需求,讓專家來協助你達到.這也是時代潮流.對產品的要求會更精準與適合個人.同樣的狀況在美國也是如此.
當前的市場狀況如果沒有一個全新或有效吸引球友去投入的產品是很難對市場衰退有正面改善.也因為如此,對於第一線的通路商也好或經銷商也罷,他們對於今年的銷售數字都非常痛苦.應該說是含淚苦吞了.每年都推新產品,導致品牌商不斷的把球具塞到經銷商去,這些產品能脫手就不錯,有些時候賣不掉還可能賠錢賣.可想而知的這些經銷商手上的庫存狀況與對市場的悲觀程度.所以很多經銷商多半持著少賠就是賺.
大家別以為日本製就是耐用的代名詞.已經沒有這回事了.首先,很多產品都已經不是日本製了,因為日本為了面對競爭都已經到海外設廠了.就算技術還維持住,但做的人都不是日本人對產品的要求程度,也不是在日本由日本專業技師所做出來的產品或加工品,自然你得到的一個產品也不會是以前日本製那樣的水平與質量.第二,很多日本製產品多半都是做個船然後在日本本地只是做簡單的包裝或組裝就可以是日本製.
工房技師給你把桿身後端多纏幾層的雙面膠帶.這樣可以讓你握起來得到更大的尺寸空間,但不會讓你重量提升太多.其實當你多纏幾層雙面膠帶時就已經把重量給提升了.直接使用中尺寸的重量可能跟你用多纏雙面膠帶是差不多.這是很多人的盲點.是工房沒有進中號尺寸握把時會推薦客人這樣的做法.
我曾经在一个微信群里和一名球童讨论:现在打18洞给100元小费少不少?他在武汉某球会工作,抱怨夏天无论多热多晒,都得坚持走4、5个小时,收入却只有100元小费。他认为小费标准至少应该提高到200元,理由是打球的客人都比较有钱,至少挣钱比他更容易。
到目前為止這桿打中桿面甜蜜點的比例最高的一隻.其他桿子也都是類似的配置,桿身重量與硬度差不多,桿頭也是同樣700-Chien,但就是這桿子打起來最簡單也打中桿面甜蜜點最高,就算沒有中甜蜜點,球的位置也在甜蜜點的周圍,所以擊球效果也不錯.桿身似乎就是智慧型的系統讓我下桿中球變得簡單.我不再需要去在意桿身變化與彈性,我沒有感覺桿身這塊但運行動作就變得更加集中.
日系桿身彈是讓你覺得桿身的存在感,你也可以藉由桿身的變化去操控桿子.這是桿身典型的變化與回饋.如果像這桿身這樣你感受不到中間桿身的變化.但就是能讓你精準的打中球.更重要的是我用這桿子打中桿面甜點的比例是史上最高,超過9成,我的擊球位置都在甜蜜點的半徑1公分的圓中.雖然感覺不到桿身怎樣變化過程但你就是可以全力去打,而桿頭就是能精準的擊中桿面甜蜜點.
這桿頭真的太爽了!我從打球用了上百隻木桿了還沒有這次這桿子這樣的感覺.太美妙了!我又發現一隻可以讓我打得爽度滿分的桿子.這桿子打出去你只能感受到撞擊桿面那種爽度,同時還有擠壓桿面的感覺然後接這就是桿面把球給彈出去.我說真的,我打這麼多桿子只有這隻的桿面彈得如此強烈. 擊球聲音不會太大聲但很扎實的響亮擊球聲,相當強烈也到位.
C款式走性能導向.這也是這幾年Matrix對所推出的新系列桿身都會設定的級別,後重心級別與性能導向級別不同特性的款式.也就是說一個新的系列多半都會有這三種款式產品針對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這樣的設定才能真正發揮出訂制的服務已針對不同用戶需求.C款式把桿身前端給強化,桿身比較軟的區塊在後端,整支桿身的重心更為平衡,不會產生太高的揮桿重量但也會有一定的重量感出來.性能桿身的特性一定要有的低倒旋量,中低的起發角特性,同時更好的出球速度讓擊球的效果可以得到明顯提升.
鐘擺式的切球法對於你熟悉的果嶺與球場會很吃得開.因為你清楚果嶺速度與地形,這樣只要把球送到你要的位置,在計算滾動距離,這樣很多狀況都可以把球給送到洞裡,要不就是剩下那種不用推的距離.我跟一些朋友打就看到他們利用這種打法可以一切入洞或切到不用切的距離.所以雖然說他簡單但也是最為實用.
我設計產品的理念就是每一個產品都有強烈的特色與技術導向.所以產品是有針對性,與功能性.產品如果照現在大廠或日系小廠的設計風格,每一款或新的產品與舊的產品的差異性太小所以新舊產品就很難共存.也由於現在的產品設計都是以新的取代舊的,而新的功能與舊的是差不多.所以產品的性能與功能改變不大,但外型卻變了.我認為產品就應該是有區隔性
開發產品就是做研究,會投入很長的時間與精力在對很多細節與不同特性的技術材質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當然我是以回推法去開發設計產品,因為我做很多的測試,也積累對於產品的外觀設計,使用材質,不同桿頭技術的運用.我會先將我認為適合我或滿足我需求的設計先有了,然後對於材質也好,技術也罷,再去將我認為適合的技術放進桿頭裡來.
這顆新球頭比較, 700-Chien發出約莫多上幾分貝的音量, 擊球時很難讓人不注意到它的存在. 說到球頭傳來的回饋, 也和Titleist這類美式球頭不太一樣, 反而比較像是日本球具廠使用更高品質材質的回饋. 擊中甜蜜點時不像Titleist那樣軟軟的感覺, 700-Chien是種軟中帶硬的桿面回饋. 這種感覺一開始坦白說有點不適應, 覺得比較硬. 但適應一下之後, 也不是什麼問題. 觸球後的出球速度明顯覺得700-Chien快上很多, 滯空時間蠻久的, 距離上或許有幫助.
其實桿身重量問題不只是影響在木桿上,連鐵桿與挖起桿都是一樣的結果.我的挖起桿都是52度,打的距離都在50碼內範圍.尤其是30碼內的距離是我主要使用的射程.所以說對於使用不同挖起桿會得到的結果就很容易看出來差異.我以同樣的力量與上桿幅度,使用鋼管桿身110g以上的挖起桿可以精準地打出我要的距離與方向.但使用PXI 5.0卻短了3碼~5碼的距離.而且不管距離多少都是有這樣的距離落差.
桿身的變形量相當少,彈力卻挺大,彈的範圍也小.對於側旋也是壓制很不錯.加上扭矩小就是要對使用者有更高的動作容錯力.桿頭的重心高也是讓你打出去的出球角度可以控制在一定範圍,如果把重心壓低,桿子的起發角就會變得更大,彈道也會高.如果配上桿身強度不夠的產品這樣一打下去如果動作跑掉,桿身彈的方向不穩定,配上低重心球頭就會讓球彈得偏差率很高,同時也高的彈道.飛出去後真的只能說再見了!
這桿子打出來的彈道因為桿頭原因,算是高重心,起發角度也比較低,彈道是由低到中高的飛行.它不會是高彈道,算是中高彈道.飛行的速度不錯,球質也好.以這塊來說算是比較性能取向的桿子.在冬天使用會比較適合,就算打出高度也不會飛得太高,對於冬天有時候飛得高,天空上的風向與風勢都會比較大也不好掌握.有時打高彈道的距離可能會換短個20碼距離.但這桿子打出來的距離都相當穩定,不會有太大的變化.Veylix在我的印象裡就是走性能距離為主,穩定度為輔的桿身.
這款的桿身有放置銅線在桿身裡頭,所以會讓整體的桿身重量更為集中在前端.我把桿身前端裁減過就看到銅線在整體的桿身內部.因為桿身前端的口徑小,內徑也好,桿身的材料密度更高,加上有銅線的重量後更顯得桿身的重量更為靠近前端,所以就會讓整體的重量分佈更為加重在前端.我本身估計這個桿身重量至少會增加球桿整體的揮桿重量有2個單位.主要是桿身本身的特性與設計是偏高揮桿重量.除非把桿子的長度給減短一點去達到揮重配置要求.
Veylix桿身是以標榜使用高噸位碳布材質為主.所有的桿身至少都使用40噸碳布為主,同時再搭配上他們不同的技術在材料上,以達到各種不同的特性.就我個人使用它們產品的經驗來說,基本上穩定性與性能都不錯.完全不輸給Matrix與其他日本品牌,距離效果完全跟日系高檔桿身差不多.能挑的就是它們在桿身的反饋上就真的不如Matrix與其他日系對手.但對於有速度條件的球友這種桿身反而對他們使用會更好,因為他們不需要桿身有太多的彈性與變化,桿身要表現得越簡單越好,把性能與穩定效果發揮才是他們對桿身的要求.
打高爾夫在21世紀不能再人云亦云了.你有很多的資訊,你可以上網或用手機得到很多的高爾夫資訊與相關內容,從這些內容去判斷哪些東西會適合你,你也必須要瞭解自己的能力與優缺點,這樣才能像我這樣找好的工具或適合的工具協助我們打出好的結果.你說要去修正或改善個人缺點?我覺得效果有限,每個人的缺點就是讓你可以更不同,更讓人喜歡.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很輕鬆去改善缺點那就每個人就完美了,這樣人就不可愛也沒有機會去突破自我.
當你有一雙好的鞋後,配合上你的下盤強化計畫,你確實會有更多的機會去打出更好的球質,效果與距離.這不是開玩笑.以這個角度去說,有強大的下盤與適合的鞋子可以讓你提高擊中桿面甜蜜點的機會與能力.同時也可以讓你的力量有效的傳導到桿頭裡.所以在擊球的精準度與質提升下,這樣的條件自然可以讓你得到更好的距離.鞋子不單只是要好穿,耐穿,好看等功能.在高爾夫裡它會需要更多的功能.能否讓你穩穩地抓住地面讓你的身體可以有更強大的支撐力來承受上半身的力量.就靠它了.
現代的醫療技術越來越好,所以你不想以後只能住在醫院過你的人生,或是每天都要吃十幾顆藥丸過活,那就開始做點運動讓你的身體不要再累積一些不好的東西.運動流汗就是把你身體不好的東西給排出來,也就是排毒.如果你都不運動流汗那身體就無法自己清理身體的垃圾.為你自己與為你家人的未來,你要運動就是對他們負責也是讓你可以活得健康的重要一步.至於你要運動到怎樣的程度與水平就看你自己想要的目標.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