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我個人認為現在球僮做的事其實以後都會被無線裝置給取代.以後的科技會持續讓我們的生活產生改變,在高爾夫上也是一樣,這些球童做的是估計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這些智慧型的無線裝置給取代,因為球場的攻略也好或是你球的位置可能都會有很多的感應器或攝像頭去追蹤.這樣你打球就不需要在意球的位置因為會有資訊通知你球的落點在哪?還有球場這個洞的資訊與攻略.

我自己有特別去計算過在台灣或中國打球一場下來至少4個鐘頭,打得快的就是這樣,但多半是4.5~5個鐘頭時間.這都是沒有堵車狀況與大家都打得順沒有遇到太大問題與障礙下的結果.但我到美國跟別人併組打球也差不多這個時間.很少一場球打超過5個鐘頭狀況.但有些球友一定會說,球僮在時他們打得比較順,也比較少掉球.我必須說看球本來就是球僮的工作之一,但有球僮的狀況下我掉得球反而比較多.因為球僮很多時候根本就沒看你的球

想用簡單的一支桿子就要叫所有人買單,你需要要求廠商去瞭解你的狀況與需求.你不再只是單方面去接受產品,你有權對產品提出問題與後續調整需求.這才是以人為本的個人化運動銷售模式.這雖然很麻煩但卻是21世紀多數產品所需要具有的服務能力之一.因為當一個市場或國家開發成熟度越高,對於個人化的需求就會更高.你不再去考慮大眾基本需求的產品,你要的是能代表你個人或滿足你個人需求的產品.

我一直認為如果消費者有一定的知識與對球具的瞭解,這對於有質量的店家或品牌商是絕對正面.因為東西只要夠好球友用得順手自然很容易得到口碑.東西好不怕別人比較.只有那些東西做得半吊子的商家才怕客人知道得多.這些人的銷售手段大多以坑,矇,拐,騙來賺得訂單.久而久之大家比較過產品或使用心得後自然可以知道哪個好哪個有問題.好東西或好服務不怕別人來比較,就怕客人的水平不到位才會無法分辨好壞.

只要求自己要打中球或打得實,你是不會知道自己動作哪邊出錯.要怎樣在下場時可以建立出你自己的擊球節奏與模式.這一次打中球下一次呢?所以要做好事關鍵在於方法與過程,不在於結果.如果你把心力集中在結果忽略到方法的重要性,那就會本末倒置無法穩定的去發揮你真正的實力.也會讓你下場的表現時好時壞.

咱們要先對一個有效擊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為不管你的身材,力量與揮桿速度或是你的動作正確與否,要把擊球給發揮出最好的結果最好就是要打到桿子桿面的甜蜜點位置,這樣才能得到好的距離,效果等.這點沒問題了咱們再來說下面的因素.現在多數業餘球友最大的問題或是下場打球打不好的原因都在於你想要打中那個球,但這樣反而讓你忘記怎樣去做好你的揮桿動作.要打到球會讓你意識集中在用力打,用手打,與快點打的主題上.

我個人覺得最好的桿子就是變化最少的.因為越多感覺變化反而會讓人不知所措.越簡單的桿子讓你打起來就越簡單.你不會需要靠感覺去操控球桿.簡單的球桿會讓打的人覺得簡單到妳似乎無法想像,因為它跟你其他球桿的變化與感受差太多.可是等到你熟悉它卻又會被它這種簡單給予完全的佩服與認可.你瞭解要得到這樣的感受與結果能做到的桿子是少之又少.當你用過這桿子後你會上癮也會很難找到跟這樣桿子同等的實力.

球質這塊含面很廣但關鍵在於它的效率問題.所以我常在球桿文章當中會提到”效能”,這就是效率與能量的總和.所以球速不能把它視為它的能量傳送好,高或是他的飛行效率好.這只是它的飛行特性.所以我看球桿的效果是觀察整體不能從中取一塊來檢視或下結論.

桿頭的回饋會根據桿身不同,而桿身的回饋強弱也是影響到擊球效果與球質很重要的因素.6Q4這桿身的桿頭回饋就好像你是一位重量級的拳擊手一拳打下去的力量要更加集中與強烈.其他桿身跟這桿身一比下就看出優劣與差異.其他不同桿子可能都是中量級或輕量級.所以我才會覺得這桿子打下去整個桿面的震撼感是相當強烈.而這樣的桿身特性反而可以讓桿頭的效果提升.

Matrix桿身就產品特色來看,M系列就是走性能導向,低倒旋,低彈道,桿身前端強化等都是不同於其他桿身,Q系列的桿身走穩定,手感好,中彈道,中低倒旋,抗側旋等特色.X系列桿身走高彈道,中倒旋,手感佳,易打性高的風格.所以每一款產品都有它的風格與特色來針對不同使用族群.

在美國買球桿會面臨到一點就是那邊球具規格與東方人有很大的出入,所以往往會有一個問題就是產品是你想要但規格不適合你,比如硬度太硬,重量太重,握起來太大,握起來太硬等.這些都是因為美國人對球桿的需求與東方人是完全不同,雖然產品看起來都一樣但設定的規格,美系桿身特性都會偏重與偏硬.到後面往往還是望桿興嘆的狀況.

很多日本的球具店本身都會配有測揮桿數據機器,所以也可順便在那邊去檢視一下自己本身的揮桿數據,同時測試不同球桿的機會.我想如果你是忠貞的熱血球友,估計會花上至少一天到半天在逛這些店.所以可以安排家人到別的點,而你到後面再去跟他們會合就可以.這樣逛起來也不會讓家人覺得太久影響到其他行程.自己也可完全享受在掏寶的樂趣之中.

百度高尔夫的弱点和不确定性也很明显,“首先,团队成员都来自大众的互联网部门,不熟悉小众的高尔夫市场;其次,这只是百度一盘大棋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之后的前景如何很难说;单纯的价格战无法培养用户黏性。”目前国内高尔夫核心人口约为41万人。“这些人当中,大概只有5%会经常使用线上订场软件”。高尔夫核心人口的平均年龄偏大,很多人年龄都超过了50岁,这部分人很多都不会用智能手机,更别说下载和使用订场软件了。

百度高尔夫的推广主要集中在线下——通过练习场和球场的推广来扩展用户数量。在北京与百度高尔夫合作的多家球场大厅中,均摆放了百度高尔夫订场的广告易拉宝,就连餐厅的小桌牌上,都有百度高尔夫的宣传广告。当然,这些都不是“免费的午餐”,百度高尔夫需要付给球会一定的费用,或者打包在双方整体的合作内容中。

21世紀是運動時代的開始.因為這是你可以在一個約束相對小的制度中去發展自我與盡情投入的領域.要打得怎樣的水平,時間,與球場都是由你來決定.運動也可以從小就開始,就如同我上面舉我家小孩的例子一樣.你看到每一個站在球場的運動員那種拼鬥精神會由衷的感動與得到共鳴!這跟技術水平,場地,與設備都無關,在球場上的每一位球員都會被彼此所感動,也會被彼此的態度給影響.

不管做什麼你的態度都要拿出來.態度對了就容易把事給做好.得過且過的態度你無法讓事情做到你想要的結果,因為你不在意結果所以態度就不會好.所以當我在球具訂製時,我最先的工作就是判斷這位球友本身的態度是否是認真?如果你真的想要提升你的高爾夫技術與解決你球桿問題?那我一定會盡力而為,如果只是想試試球桿,得到一些諮詢,那我會以不同的方式來互動.

到现在为止,用这支一号木已经打了30场球,感觉如下:
1、 距离:比原来开球距离平均远15-20码(原来210-220码,现在235-240),最远可以打到260码。之前开球落我20-30码的球友,现在不敢很自信的人为远的一定是他的球拉。由要求打黑梯的球友,我也不会拒绝了。之前是绝对不同意打黑梯的(呵呵)。

把動作給練好就像你做事業一樣.這沒有捷徑,你要怎樣的果就需要投入怎樣的活.時間是肯定要花,而且不是短時間.別管別人怎樣或動作如何?關鍵在於你要求啥?你要的東西是需要堅持與不斷去練習才能做到.而對於方法有很多種,工具也是方法的一種.對的工具讓你練起來相對輕鬆與省事,練的效率就好很多.但千萬別聽信偏方,或想要走捷徑.只要有任何教練或人跟你說做一些方式才會做得快.這種話就聽聽就好,因為走偏方就會讓你掉入深淵,走火入魔.

很多球友的觀念都認為動作要練到好才叫有基礎有技術.但我必須說在高爾夫的世界中沒有所謂練到好.練到好是怎樣的程度或水平?這點沒人知道,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但要練得好這句話就不可能因為只要打球超過10年的人一定會覺得動作不可能能練得好.人會因為時間與年紀不斷得再改變身體狀況,而就算你固定練球,動作可以維持的比較好但也不可能把動作練得好.

打這桿子幾乎沒有側旋問題產生.球都是直直的往桿面方向出去到落地.飛得相當一致性.所以打起來相當穩定,有時我還會搞糊塗我是打鋼管還是碳纖維鐵桿?它的穩定度讓人會有誤解,因為側旋很少跟MCI差不多.更好的是它跟MCI一樣都很好作球.不同打法桿子就可以打出不同高度彈道與左右曲球來.雖然說我覺得它擊球側旋少但只要你刻意打左曲或右曲這桿子也是可以靈敏的反應在球路上.一點問題都沒有.就算只是半揮桿,打低飛球,球也很能飛,

OT iron強在於它的材質確實比較優於MCI.我想這款OT iron所用的碳布應該是高碳布所以打起來會覺得有點緊但桿身反彈卻相當扎實也強大.這也都是典型高碳布的特性與回饋效果.把這桿子與其他市售款鐵桿比較後那距離優勢就立馬分出勝負.這桿子可以比一般鐵桿要遠超過15碼.因為MCI已經是配置過的桿子,桿頭特性也優,所以打起來跟這桿子有差距但不會太大.可是如果以一般鐵桿相比就非常明顯的遠了.

OT iron這款產品所運用到的技術,它不像一般桿身是一層層的碳布所捲起來,而是將碳絲以一條條的細條交叉編織而成(大家可以參考圖片瞭解這個技術).跳脫以往是以一層現在是以碳束為組成的基礎.這樣的模式可以對於桿身的變形量有效控制.防止過多的變形量產生.這樣的好處可以對於桿身強度提升,對於擊球穩定度有不錯改善能力.這也解決以往碳纖維桿身打不準的問題.只能打面不能打點.當然這是對於性能上的優勢

OT iron的產品目前有兩個重量選擇,一個是90g,另一個是80g.這相對於其他日系桿身廠對產品設定會比較偏美系風格的重量設定.因為日系產品大多在鐵桿這塊都會做70g為主,60g, 80g等幾個比較主流的輕量化的鐵桿身.但三菱這次推出的重量就算比較重的級別.主要針對現在打90g~110g的鋼管產品球友.這個族群的使用特性如果使用OT iron產品可以得到比現在更好的結果與效能.

對我來說,未來化球桿就是把你現在所有的問題可以有一個專責與系統來進行有效的處理與分析.當然你現在無法找相關專業人員來協助你,因為這些人可能都需要你付費才能幫助你的問題.以後的球桿如果有這些功能我想對於很多的球友都是很大福音,對於是否對這些服務收費那就看廠商本身的角度與發展考量.只要有這樣的球桿我想對於高爾夫的發展與使用人口都一定是正面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