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不上不下的球友最需要在裝備這塊下足功夫.只要這塊能提升估計能少掉5~10桿的能力.當然你得到不只是成績還有你完全敢打,相信球桿,打出你的實力.你的Game會升級到另個階段,你會看到不同的視野.就像我會想要挑戰更長的距離一樣,桿子的價值不在於他多少錢?或是獨特性,而在於你用起來就可以把你的水平與實力給發揮出來,打起來讓你談笑風生,感受不出你打球的壓力.這就是好桿.

很多新手對於球桿的投資是相當保守與小氣,或許不能說小氣,應該說在初期時對於這個運動是否能持續投入,所以對於球具也不想花太多錢,很多人都是接手朋友或親人的舊桿子,這些桿子多半年代有了且狀況與桿子的科技性含量都相對低,而用這樣的桿子能打得出效果或讓你享受揮桿樂趣?別自欺欺人了,照我上面說的去訂製一隻鐵桿費用也不會花你太多錢,但你卻可以享受桿子的個人化,科技性與性能效果.這樣打才能真的去瞭解球桿的重要性與回饋感.

三木與一木本身就有差異,也是不同特性的桿子,而這樣的桿子從根本就不同下對於距離能否一樣?我個人就不認同,也覺得沒必要把三木要做得跟一木一樣的距離水平.三木的開球距離一定要設定跟一木有差異,就算你開球用球道木也是一樣.因為三木開球就是要比一木更好打,更容易掌握距離與方向.我球包中一定會有三木,因為我主要是球道上使用比較多,很少開球會去用,因為我的一號木開球不會讓我有困難,就算是有左右狗腿洞設計,我也會直攻的打法.很少會用三木漸進式的進攻果嶺策略.

要說你把一支球桿的效果給發揮出來是取決於你這一擊有沒有打中桿面甜蜜點,因為打到這個位置你才能把桿頭與整體桿子的效果發揮出來.這也是最省力就可以得到最棒的效果.而今天越長的桿子對於打到桿面甜蜜點就會相對困難許多,還有另一點就是一號木的桿頭比三木要大上兩倍以上,在桿面的面積上,它也要比球道木的面積要大上許多.以現在球道木桿頭尺寸主流在200cc以內,一號墓的尺寸在450~460cc之間.尺寸落差就是一倍了.所以一號木難打不只在於它的長度長,桿頭體積大,桿面面積也大

我認為大家不要小看球具訂製這塊的效果與範圍.很多的球路不是你苦練就練得出來,有球桿的配合可以讓你打得更簡單與輕鬆.要訂製球桿就是讓你可以簡單去得到你要的結果,因為投入這塊比你自己花時間去練還要快速與穩定.我不像其他人在練習場練短桿那樣,隨便就是打個幾十顆球或上百顆球.我每次練切桿就最多10顆,去掌握動作,掌握不同幅度上桿與力道.去看球的落地效果.這樣就好了.因為剩下的就是靠臨場反應,我只要維持住我的打法與動作就可以.

這支桿子在30碼內的距離完全相當精準,對於我現在來說在短桿表現上這桿子完全可以讓我打出我要的彈道,與停球.我現在打短桿會更去掌握距離,因為我的打法是不會滾動,就算在果嶺邊的位置,我也是打高拋.到海口打球的時候還會倒拉.所以這隻桿子真的很好打,好打是你要打怎樣的球路桿子很都可以很靈敏的反應你想要的結果,要打高就高,要打更高,也可以完全的拋物線的球路.

我打過不少挖起桿,有很多挖起桿尤其是市售款的桿子,桿頭吃下去都覺得笨笨的沒特別出球感覺.你只能把它當作工具享受不到與他互動感覺.但這款桿頭就是讓你著迷因為你的細節做得多少它就回應你多少.如果整個由球的下緣滑過去你可以感受到桿頭快速削過球皮的刷皮感覺,可以感受到桿頭那種扎實卻有點綿密的手感真的會上癮也讓人著迷.太舒服了!

這款桿頭不是太簡單.你吃球的面積變得更小,桿面的重心沒有擺得比較低,使用起來會比較要求你吃球要吃下去,但它的反彈角度是10度算是有點大.一般52度大多設計8~10度左右.雖然沒有很大但已經是52度算大.看來它把桿頭變小,桿面變得更圓一點,所以這對於觸球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對於吃球的位置就提升應有的難度.同時反彈角10度對於要吃下土的難度會提高.

我從以前就說過,看一位技師的推薦產品就能知道他的功力深度.一些技師會認為我很臭屁,但事實就是如此.你不做功課就是從現有有名氣的產品下手當然不會出大錯誤,也不會被客人打槍.但這樣的做法就看不到技師對產品與專業的深度.因為我對不管大品牌或小品牌的產品都多有瞭解,當一位技師選了產品我大致就知道他的底子深度多少?因為每一個產品都有其背景,技術深度與生產質量.一些我沒有去寫測評的產品或品牌不是我沒有用過,而是我不想去寫他們的問題與缺失.

身體先天差異與後天肌肉強度與靈活度都會影響到你選用桿身的技術與特性.桿身的技術都在於它的硬度與重量變化,受力彎曲度與彈性這三個區塊上.不管使用怎樣的材質對於這三塊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與影響效能關鍵.而桿身的發展與變化其實都跟桿頭一樣是很少也很小.所以桿身應該要依據你個人條件去考量還有你個人對桿子使用的感受來決定.而不見得是越貴的桿身或用最牛的材料才是最好.

結果看似簡單與順暢但可能都要求技師要打下十年以上的功夫與研究才能有這樣的結果.這也是我個人對於球桿的規格設定與組裝認為它是屬於球桿的技術之一,而且是軟件這塊的技術實力.因為這是人也就是技師本身的技術實力但卻可以導致一支桿子最後的結果與發揮程度.以這樣來看,這塊其實對桿子的結果是有相當大程度的影響與關聯.只是再好的桿頭與桿身如果沒有配對規格與選對產品,那也只是一隻好看的桿子卻不是好打的桿子.

10號場是外觀像林克斯但實際根本不是.因為球道跟打其他一號與三號都一樣軟,果嶺也是一樣軟,都是維持這幾天不滾球的狀態沒變.所以這樣的球場打起來完全沒有林克斯的特色與挑戰.林克斯球道會偏硬,同時不太會停球,風也會比較大影響擊球路徑.沒風沒雨的也顯不出這類場子的外在因素影響.只能說完全上當受騙了.球道的距離也都很短,大多在350~380碼左右,就算打金梯也沒有太多挑戰.

這球場最大特色是球道上或兩邊都有了一些沙漠風格的小丘,整個球場沒有樹,只有草叢,像林克斯與沙漠風格的感覺.但草叢設計不好沒有把一些芒草可留起來這樣無法產生挑戰與難度.同時範圍也不大,就連最簡單的視覺壓力都沒有.太弱了.所以打了前三洞就感覺沒壓力的打就提不起熱情.我們今天還是一樣打金梯但這個場子金梯才6300碼,70桿標準桿.可以知道這場子真的是娛樂休閒用.不是讓你挑戰與打水平的場子.所以打過第六洞後我就真的有點放棄與鬆懈.

我自己也思索我的受傷原因與狀況,往往都是對自己的動作有自信下就更容易產生這種運動傷害.也不是我沒有做熱身運動就會產生拉傷,都是因為自己覺得打得好想要更好,想要打得更遠才會讓身體越來越不受控制也會去追求這種沒意義的擊球極限突破想法.當你拉傷時你不見得會知道,你可能會覺得背部有點不舒服但卻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是小傷痛,可能休息個一兩天就好,但過了一天後背部的疼痛會越來越嚴重

對一些中醫也只是對這些區塊進行電療,熱療等簡化疼痛的做法.對於復健這塊外面的醫生都琢磨不大.我也是朋友推薦下看一位老師的身體肌肉拉身操,做了一陣子後也覺得挺好,讓身體的肌肉,柔軟度,筋的拉伸都有效的提升.這點對於揮桿動作是相當有效,因為揮桿動作需要讓身體有效的進行扭轉效果.身體的肌肉與筋如果太僵硬或沒有有效的進行拉伸與運動就無法將扭轉給做好與發揮出效果.因為朋友他是專門做揮桿動作教學,他們就有針對身體肌肉強化與拉伸有專門老師在負責.

這支Attas桿身來說算是這三支表現比較弱的一支,但它並不是弱在性能與穩定度上,相反的它在這兩塊的表現還是頂尖,但對於手感,易打與操控上就是很大的致命傷,而這幾塊剛好是OTi, MCI比它要好的地方,所以當這三支桿身擺在你面前,你也測試過了,我想你會有一個決定.當然有些人不喜歡桿身太彈或變化太大,那Attas, OTi這兩支會是你可以考量的產品.不過不管你怎樣選,選哪一支桿身,你需要看一下你的口袋.因為這三款桿身的價格都差不多.至少都需要日幣一萬元

距離會是這桿子主要訴求,它是真的有比MCI要遠一點,但現在有OTi了,它就無法在這塊上稱霸.因為以球速,距離來說這款的對手就是OTi.如果我先測試這款桿身可能對它在距離上與球速上是完全懾服.但我先測試OTi再用Attas,自然對於Attas在這塊的表現就沒有太讓我感動或驚訝.所以只能說它的距離是優勢,但不是最遠,也算是在領先的族群中.

Attas桿身反彈上就相對簡單,彈的效果有也到位,但根本沒有太多桿身的彈性感覺,這點跟OTi是一樣,我在打這桿子的前兩回就真的完全感受不到桿身的回饋,整體就是硬硬的.也因為這樣桿頭觸球的回饋就是相對硬.雖然說桿頭是空心設計,但打到桿面還是摳摳的聲音.

打到桿面甜蜜點的回饋桿頭就是脆脆的回饋,喀喀的聲音.直接影響到桿頭的觸球爽度.這點就是對Attas一個直接的重擊.

Attas在他們官網上的資料,主要的重點在於這款桿身訴求一致性的手感與硬度.因為他們這套鐵桿的做法不是像一些碳素桿身是從後端裁減,或是看是哪一號的桿子就看他們的裁減表格進行裁減.Attas鐵桿身是一號對一號.所以每一隻都是單獨無法對桿身前端進行裁減.也就是他們所訴求的每一隻桿身都是一致性的回饋與硬度感受.可以視為單獨的產品.

为了体验球童的“艰苦”生活,专门发朋友圈“求工作”,于是经人介绍,找到了脾气好、打不好也不会怪球童的韩韧。对于为什么会同意让媒体朋友当自己的球童,韩老板十分“大气”地脱口而出:“便宜啊!他不要钱!”北京时间9月11日消息,2015中国美巡赛-平安银行公开赛已经结束了次轮的比拼。中国球员韩韧遗憾未能晋级,用他球童的话说就是:“老板打得不太理想。”

網路越普及就代表越多人的生活越單調.他們有網路就可以活下來根本不需要跟外面接觸與互動.但這是錯的,你不走出來,不去跟別人互動,不到外面運動你就無法活得健康快樂.更重要是你無法成長.很多成長都需要別人的協助與互動.只有從別人身上去得到東西,想法相互激盪與產生火花就能看到很多你的盲點與目標.看到自己沒有的才能建立自己的專業.所以你要讓你的高爾夫生活可以更有趣,更專業.走出去吧!一起來交流,分享與討論才能豐富你的生涯.

對我來說專注力是更為廣泛與深入的一個詞.他需要極度把集中力給放到腦子里同時去下達整個作戰的命令,腦子要去要求身體去做出你要的揮桿動作.所以這點就是關鍵,揮桿動作看似簡單但它需要整個身體的協調配合與運作.如果你的腦子只是一個指令下去要求身體去做擊球動作,那身體就是以他的方式去做出你要的動作,它不見得是一個正確或完美的動作,因為它會根據身體當下條件與能力去做出它認為最好的動作.或許不能說最好的動作應該說對它來說最容易的動作.

黑石算是有難度但也是可以克服的場子.如果真的把第二桿的地形進行調整,會讓更多人打得很辛苦.體力的耗費上會更大.以距離來說,黑石的整體距離已經夠了,但在難度上還是可以接受.是個能看出個人技術水平與下場能力的一個場子.如果把球道地形拉大一些會更好,也會把難度直接拉到變態級.雖然他也有地形起伏但說實在的還不大.但不是要高低起伏才是好,我認為只要在球道中段到果嶺這塊給拉成上坡或下坡,把坡度變得更明顯的起來,我只能說這真的會變得很難打.

比賽型球場很重要的幾個關鍵,一個在於距離,一個在於判斷,另一個就是要務實.距離這個是本身的實力,這包含你的先天與後天的能力.先天當然是你的體型,運動天分,後天就在於你的揮桿動作,肌耐力,伸展協調性.另外還有球桿也包含在這塊上.所以這塊的表現會是你整體高爾夫能力的體現.那有人會問?擊球的準度呢?當然重要但距離肯定是首要.因為沒有距離你肯定打得很辛苦.就算你有準度,沒有距離還是一樣打得辛苦.所以必須要有距離才能提升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