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打在桿面甜蜜點上那種舒服度與爽度真的是沒法可比.你就是為了能在次的去享受這個感覺才不斷去重複揮桿動作.沒有了它,運動就沒有靈魂,人也不會想要去持續做它.因為有它才讓現代人有運動的動力與刺激.它就是一個感覺,一個可以刺激你大腦產生一個激素.讓你享受在一個瞬間給你大腦一個爽度激活感覺.這就跟享受美好事物時大腦會給你的激素一樣.

就我跟很多球友互動與交流的經驗,不少朋友們都是外貌協會.對於產品有個不錯的外型設計與顏色風格時,他們多半會去購買.對於產品好壞或特性是否適合個人使用問題都拋到一邊.你可以說他們是屬於衝動型或直覺系的消費者,但這些設計確實啟到讓他們購買的衝動.我有時候跟這些朋友聊的時候,我知道這些產品特性不太適合他們的特性與風格,他們也說知道這產品跟他們使用要求不合但就是因為設計太牛,顏色也用到他們喜歡的色系,就是阻止不了自己想要買的衝動.

以高爾夫這個運動來說,它的比賽時間是所有運動中相對長.這也導致這個運動不是以一直都在發揮體能與爆發力的運動.整場比賽你揮桿的機會可能不到40次,推桿30次.這樣的狀態你的身體能否都維持住高水平其實真的不容易.這點對於年輕的選手更加困難.所以高爾夫比賽很多的選手都是30歲以上甚至一些40歲以上的球員都還在球場上有一定實力.比如老虎也過了40.米克森也40多歲了.所以在這個運動中年齡真的不是太重要.

高爾夫的好處在於你不在於一個固定的空間裡去發揮你的技術與能力.它在一個寬廣的大自然裡,而你的每一擊都不會在固定的位置發揮.所以你面對的狀況是充滿變化與未知.很多的運動就如我上面說的個人競技比賽,都是在一個固定的場地去發揮,所以你會面對的挑戰只是單純自己把最好的一面發揮出來.但對於高爾夫來說,它是一個18洞的比賽,比賽過程長,外在因素與環境變化大.每一洞的設計都不同,面對到的障礙與壓力都完全不同.

你只要觀察你的挖起桿最常磨損的區塊在哪就知道,挖起桿最重要的部位就在於桿面底部,與桿底的這兩塊位置.這兩塊也是磨損程度最大與最嚴重.因為這支桿子最常要吃土與吃草,因為鐵與比它硬的石塊接觸就會產生磨損,因為小石塊比鐵還要硬,通常磨損的就是桿面了.所以因為挖起桿需要吃土就會與土裡的小石塊接觸產生磨損,這也導致挖起桿是球包裡所有桿子中最需要定期汰換的一支桿子.

自己的孩子早早接触高球运动,已成为很多有远见卓识家长的共识。2016中国高博会期间,小朋友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乐园,高尔夫亲子嘉年华活动,届时会给孩子们增添一个制造快乐的源泉。活动所包括的完美开球、决胜小切杆、推球入洞、高球小课堂和为中国奥运高球加油等多个环节,均需要父母及小宝贝共同完成。嘉年华以积分抽奖方式进行,完成四站即刻抽取丰厚礼品,百分百的中奖率,让快乐一家收获满满!

多數一般球友對於如果桿子打起來不順或不直會下一個結論就是桿身比較硬.因為我在打者後面觀察使用結果所以我知道為啥會打不直.多數因為動作導致,對於球桿這塊其實沒有影響也不是問題但可能多數人找不到要如何形容這桿子特性或桿身反饋有別於其他球桿.還有自己本身使用的桿子是日本桿身特性比較彈.所以用我這桿子就會說這桿子有點硬.

Type A彈道很像6Q4也是可以在空中飛行停留很久的桿子.你都把桿子收桿好了球還在空中還沒有下來.所以我認為Type A是比較傳統飛行彈道.就算用60 S硬度桿身也是可以得到更加穩定的飛行效果與距離.而50 R這隻桿子打起來已經完全到位.實際我的飛行距離 Type A 50 R會比Type C 60 S要稍微遠個5碼.但因為Type C 的落地角度比較低,同時球速快,倒旋少,所以可以得到更遠的滾動距離與整體距離效果.

我配置很多桿身在700-Chien的桿頭上,到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桿頭回饋就是RULZ系列產品,不管是Type A或Type C都一樣,對於桿頭的回饋這塊表現都是一樣也穩定.桿頭完全可以感受到桿面的變化與彈性,對於桿頭整體上並不會完整地將所有變化傳送出來,但這已經是最佳化的表現.讓你感受到桿面的整個撞擊力道,而且桿面還會感到被球的擠壓感,然後把球給彈飛出去.

越長的桿子等於你的揮桿的力臂會更長,千萬別小看1”的長度差,它會影響你在操控球桿的穩定度同時還有你使用上的體能負擔.更別說超過1”的長度落差對於你體能負擔,動作維持的要求會更高於44”的桿子.所以你別以為當你把桿子的長度設長可以得到更好的距離,但你要得到更好的距離前必須要將桿面打到甜蜜點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當桿子長了後如果你的動作穩定度不高,你還沒有得到距離提升前就已經被桿子給折磨得體無完膚,距離也根本提升不起來.



Type A主要設定是桿身中段比較硬,有別於Type C是前中段硬,後端軟設計.同時Type A設定是中的起發角度,中倒旋量.這對於一般使用者可以利用這樣的特性把球給打高起來,讓球可以有足夠的高度去得到最好的飛行效果.這也跟Type C是走低彈道低倒旋設定是完全不同.所以這是針對兩種不同使用族群的設定產品.這也是我這次會選Type A 50 R來使用.

多數的球場經營模式都是走交際休閒場所.相對於在美國這類成熟高爾夫發展國家,我在那邊打球所經歷就是單純打球.也沒有置物櫃,也沒有換洗室.最多就是餐廳.其實多數的球友就是單純想打球,對於有沒有這些配套其實不重要.這樣的好處就是很單純.在亞洲這些配套就是走私人會所的模式所以讓成本增加,會所每一家蓋得富麗堂皇.這就是成本啊!也讓外面的人看高爾夫就會是這種高尚大氣的場所.大家必須要讓高爾夫回到原本的本質.

人對一件事都會有一開始的投入高峰,但往往一段時間過去了,你會得到一些東西,但最怕就是當你的高峰過去了,成長與收穫都慢慢越來越小,甚至沒有成長了,你會停一段時間,然後就沒有熱情去投入與維持.這些都是大家都會有的經驗.人類就是這樣的動物.但我對於這種狀況都是以"改變"來讓我可以在一件事上得到更多的成長與熱情.

可調整式球桿絕不是廠商所說的那樣無敵或當你打歪就可以把它給調整到直的神奇效果.現實在這是不存在的功能.我一直把這類功能視為銷售性的功能大過實質效果.當然對於技師角度來看這些東西是正面,因為這至少可以讓他們去調整球桿的一些設定更為簡單.打不好的問題不外乎就是桿子與人這兩個因素.所以桿子不對的狀況下當然就是調整人這個變素來改變結果.所以把動作給練好才是根本.

技巧在於每個人怎樣去找出你個人特性最好表現與打出你個人化的區塊.絕不在於你會打出幾種球路,打得成績怎樣.把自己最有自信的一個區塊或一隻桿子給全力發揮出來,把這塊的技巧練到收放自如.這樣才會是一個技巧到位的高爾夫人要努力的方向.這總該不難做到吧!因為這是發揮你個人強項也喜歡的區塊.所以每個人一定要去建立你的個人技巧.把這個當作你的個人商標吧!

車的時間可以讓我延伸到很多不同區塊球場,比如八里的沿岸球場風,林口的丘陵球場風,東北角的開闊海角風,與桃園新竹的山地球場風.基本上整個北部的球場都是在我開車兩個鐘頭內可以到的位置範圍.超過這個距離範圍我就會考慮坐高鐵去打球了.超過兩個鐘頭不如坐高鐵不到一個鐘頭到台中去跟朋友會合一起去打球.這樣身體輕鬆,也不累.不需要趕時間等問題.

两个专业分场论坛将有意识的针对高尔夫球场管理层,以及高尔夫用品制造商经销商,重点诠释“高尔夫球场管理与运营”、“高尔夫运动推广与营销”两个关键命题。其中“高尔夫球场管理与运营”论坛将与大家交流高尔夫法令法规、球场灌溉技术和用水管理等行业敏感话题;“高尔夫运动推广与营销”则把视线描向高尔夫旅游、青少年培训、模拟器会所与互联网赛事等新领域。

接下來的高爾夫鞋的潮流與方向一定會更貼近一般人生活用的鞋子設計,不再會將高爾夫鞋的外框與設計給自我設限起來.像我這樣把高爾夫鞋當一般鞋用的人會越來越多.這也是高爾夫鞋品牌的設計方向.它們希望這塊的發展可以把原本一般鞋的市場給吃掉一些來.這樣就可以把這塊的鞋子市佔率給拉大開來.

跟不認識的球友打球的樂趣會高於跟熟識的人打球.不管是在心態上,過程中,或交流中,你不會感到太大壓力.你想要聊就跟他聊,他跟你聊你想互動就互動,不想的話最多簡單的回應表示禮貌.不需要去想太多對方感受.因為畢竟併組打球就是這樣你不知道對方是怎樣人或個性.喜歡就互動,不喜歡就專注在自身的打球上.那跟不認識的人打球會比較快嗎?會的!因為彼此都會專注在自身的打球上

這桿子我覺得是支特性風格很突出的產品.它不是像一般市售款的桿子那樣很平均或打起來覺得有問題或有改善空間.這桿子主要針對中低差點球友,而揮桿速度在85~91mph(木桿揮桿速度).本身動作也比較穩定打球也有5年以上.這樣的球友在短桿有自己的一套與打法.這樣的桿子可以讓你打起來比較有信心.它可以讓你完全掌握球桿與打出你要的結果.算是一隻很聽話的桿子.這也是它的特色所在.它有優缺點,而且你很容易去感受出它的差異所在.


對於距離來說,我覺得距離這支要比較弱一點.因為跟我其他配置的挖起桿但是配上桿身是Tour issue S200/S200 CPT比較,這桿子在30碼內的距離會差到3~5碼左右.這樣的距離差已經算很大了.這就好像木桿距離差到10碼的範圍.以短距離會有這樣的差異就是說明瞭桿子的性能上是比較弱.雖然手感上與穩定度都是高水平但對於性能表現尤其反映在距離上,這桿子是比較弱.我都是用差不多的上桿幅度與速度來打出我要的距離,當使用這桿子就是明顯要短3碼~5碼的距離.

因為市售款的挖起桿都偏重的揮桿重量,導致會以手臂去下桿,也利用重的揮桿重量球桿可以讓球頭去主動觸球,讓球桿前端可以比較容易往下擊球,把球給打出來.很多球友多是這樣的打法大.所以揮桿重量高的比較容易把球頭給送到草裡或把球給切起來.也就是看個人的打法來決定你的挖起桿設定模式.我個人認為對於球友來說,以推桿與挖起桿的設定是最為個人化的桿子.

一些日本鍛造的鐵桿頭不管是挖起桿也好或一般鐵桿,售價真的會讓人退步三舍.如果你本身打球球齡不長,對於球桿的知識與經驗值都不多下,我個人覺得去購買高價的產品本身所得到的回報與效果都不大.因為當你技能,知識與經驗都還不到位,也沒有到一個火侯,你很難判別啥東西或技術對你適合?買高價產品就是一個追逐品牌的一個行為,實際的報酬對多數球友都不大.

最大的核心問題就在於時間.當然他個人信心也是一個關鍵但時間這個無形的因素多半都會導致很多頂尖運動員在不知覺中被洪流給推下來.當你好的時候沒有人會認為你有問題,自己也不會覺得這個運動或比賽有啥難,因為難的區塊你也可以解決.所以你在高峰的時候是看不到問題也找不到問題.往往因為這樣你在不知覺中就會被時間這個殺手給暗殺了.時間這個殺手是一個有耐心且可以長期讓你慢慢的不知覺中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