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它的三木我也有同樣的想法只是在這塊上會有怎樣的感受就需要實際打才瞭解.這桿頭在打不在桿面甜蜜點上的回饋就以較硬.也因為桿身的特性與硬度,它整體的回饋到我的手是鈍鈍的!不是很舒服.但只要打中桿面甜點那種整個桿面延伸到球體是相當整體與扎實,爽度是滿分.打擊的聲音是鏘鏘聲!比較脆的回饋感.

在材質上它是使用整個其頭為鈦合金 6-4鈦的規格,桿面是用DAT-55鈦合金.這是大多日系小廠的一號木桿桿面所使用的規格.簡單說,這樣的使用材質是最棒,因為它把木桿所用的材料完全不動的放在球道木上.有別於其他球道木的使用材質大多為不鏽鋼,桿面最多用6-4鈦合金規格要高檔許多.所以這樣的材料讓我完全投降,

从2012年到2013年,观澜湖陆续宣布向16岁以下青少年免费开放观澜湖海口的4号场和8号场,以及观澜湖深圳的张连伟球场。“目前全国有大约750家球场,哪怕有十分之一的球场向观澜湖一样对青少年免费开放,那中国高尔夫的未来将完全是另外一种局面。”在朱鼎耀看来,观澜湖对青少年有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一個科學的揮桿動作從你一開始的站姿就可以看出你的動作能得到怎樣的結果.而從你的揮桿動作或擊球結果自然可以分析出你的身體結構特性與肌肉強度狀態.另外從你的球桿當中可以知道你的施力特性,擊球模式,與結果是怎樣的關連.而這整個就是運動科學所包含的東西.從個人,到工具,再到練習與結果.完全都是可以被有效訓練與建立.在這樣的模式下,先天條件不再是包袱與約束,你可以得到更多突破與新的臨界點.

在運動科學上起最大的改變就在於強化個人的主體.在你個人的體能,肌耐力,肌肉強度進行高度提升.亞洲選手是最慢接受這樣的訓練模式但這樣的模式在歐美已經行之有年了.這也是現在幾乎所有運動都將科學給導入到訓練與比賽中.個人的技巧已經是一個基礎能力,但對於個人的強度與所有細節都要進行充分訓練與強化.這樣才能在比賽中產生更大的比賽張度與強度.同時也將個人的極限給發揮到最大.

我只能說它雖然是R1但骨子裡的設計與配製上都與R1 Tour issue 440不同.這款球頭特色在於它對於off sweet spot/非甜蜜點的擊球影響與距離喪失問題要比R1 440要強得多.所以對於動作上的一些瑕疵處理就會優於其它球頭.這點我覺得對於有距離條件的球友來說是相當重要.因為當你可以開球開得遠時,你的球桿對於失擊影響的傷害需要有效的壓制下來.不然當你能開到270碼的距離,只要偏個5度就會讓你產生極大的傷害.

我打不會偏.就算偏也不會差太多,最多到長草區.真的夭壽穩.這個穩,加上它的遠,我還能要求啥?這就是球桿的差別.因為我現在的動作轉動速度更快與力量更大,所以我現在選用的桿身大多是桿身前端要強化與加重.讓桿身前端不會產生過多的後旋與側旋問題,對於擊球穩定性與擊球爆發力會得到最好.不然桿身桿身前端強度不足的球桿打起來這個側旋問題與倒旋就會過多.影響到球質與穿透力.

這次我對這個球頭測試的方式是從現有我裝在R1的兩支性能桿身為測試的重點.一支為Matrix Velox 60st,另一支為Fujikura Motore speeder 661.兩支的硬度都是Stiff,所以使用上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因為這兩款桿身都有在R1 440的球頭上進行完整的測試,所以我就不再去對這兩支桿身放在這款R1 440 shallow face球頭進行測試.

2013年,是屬於杜夫納的。3月,先是在一次參加與孩子的慈善活動中走神1分鐘,後來在互聯網上被球員和球迷瘋狂轉發和模仿;8月,他贏得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大滿貫冠軍,在和妻子相擁慶祝時,被攝影師捕捉到他摸了妻子的屁股,再次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

斯滕森:人生就像过山车.“钱不过也是纸而已,对吧?即便多挣一点或少挣一点,也不会让你变得很开心或很伤心吧?”斯滕森轻描淡写地说。要知道,这家伙2013年在球场上就挣了超过2000万美元。当然,很少有人知道,斯滕森是几年前美国一起诈骗案的受害者,据说他直接损失了上百万美元。也许正是这样经历了钱财得失后,斯滕森变得更加成熟。

朋友說他到Titleist與Taylormade的量身訂製中心去試了很多不同的球桿與桿身.但他覺得效果似乎很有限.他說讓你覺得不錯的地方就是它有很多不同桿身可以讓你一次測試.至少對不同桿身給你的使用回饋是有一個不錯的經驗值,但對於適不適合這個問題還是相當弱!幾個朋友都說到了一個關鍵,就算換了不同的桿身進行測試,只是在回饋上產生不同.但對於擊球結果上與操作性能都沒有太大的感覺.

球頭結構上的提升說穿了也就是對於球體內部的重量分布進行有效的配置.讓擊球時的作用力可以有效進行收放.把該重的放對位置,這樣對於擊球反作力的收放就可以有效利用.這點在非甜蜜點上的擊球效果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也是印證了上面的第一點中的訴求效果.舊的460cc雖然尺寸變得大,但在非甜蜜點上的擊球效果往往都不是太好,同時距離也相對短了不少.

以一個訂製球具技師角度來說,這個桿子的臨界值,不是只單看一個使用者的揮桿速度而已.還需要看它擊球的力道來決定.因為有些人的揮桿速度從數據看起來不會快,也在桿身承載的範圍內,但還是會有穩定性不足問題產生,這就需要看使用者所發揮出的力道因素.所以我一直都認為,速度不等同於力量.力量才是決定桿子規格重要基礎.而力量是要看一個人的體型,體能,肌肉強度而定.

要打得好,我只能說,”距離”距離”,距離”!不管打哪一個球場,風格怎樣,打哪個梯台,只要有距離,你的起跑點就是不同.技巧與動作熟練度是大家都會去練.但距離是練不來.要提升距離只能從兩個方面,一是從動作,二是球具.動作要以現代化身體軸心轉動,至少要兩個力矩轉動結合才能將你個人的擊球效果與力量產生倍數化.另外在球具.上面這些球桿都是可以提升你距離的特性.

所以Speeder 661打起來桿身彎曲度不大,但彈性卻讓我感到很大.也就是說它反彈的力量會高於Velox 60st.這就好像輕量級的拳擊手打一拳與重量級打一拳的差別.這就是在於力量的質感上.這兩支桿身是有明顯差別.雖然說Velox 60st打起來最舒服也在回饋上把桿頭的擊球優化.但在擊球效果上, Speeder 661的擊球力量要強化了.所以桿身表現來說.速度快與力量大的人Speeder 661會讓你打起來效果十足.

一樣的產品可以買到便宜的價格是大家都想要.但大家可別忘了很多東西是價格所看不到的事.所以產品是死的,但你要的結果不見得是產品能給你.因為在球桿上需要得到好的結果不在於產品本身,而是在於產品選擇與球桿設定兩個關鍵.更重要還有一點就是對使用者本身的特性,體型與動作的分析才能得到一個正確的結果.

Velox St是tip端加重, 加強的桿身, 和Veylix ROME Roughneck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加重加強的tip端到底對揮桿以及球的飛行彈道有什麼幫助呢?首先, tip端加強後, 自然會把球出去的後旋度控制的比較低, 桿面控制比較穩定, 這個在Chien兄的其他文章已經涉獵很多, 在此我也不再重複. 但是加重的tip, 除了能夠將揮桿重量加重外, 更重要的是它會改變球的彈道.

幾桿開球試打下來, 我慢慢地領略到桿身設計者的心意, 這是一款給球技已經非常進階, 而且打球動作習慣利用下半身帶動的的球友來使用, 如果下桿時手的動作比較多, 那麼根本駕馭不了這支桿身, 桿頭還沒進入擊球區, 整支球桿已經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只有穩固的下半身帶領的下桿動作, 球桿才會乖乖的進入軌道, 但是, 一旦球桿進入了既定的軌道, 那麼打到球的那一瞬間, 爆發力真是驚人!

虽然美巡赛中国系列赛在美巡赛体系中只位列第三等级,奖金与中锦赛也并无两样(约20万美元),但是每场比赛前6名可以获得世界排名积分、赛季结束时排名前5的球员可以直接进军美巡赛次级巡回赛,甚至包括美巡赛这个“金字招牌”本身都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从首期公布的6家承办球场(比赛全年计划举办12站)来看,球场的知名度和条件都是一流,其中不乏观澜湖、华彬这样的球场巨头。

2005年,在几乎没有任何赞助商的情况下,世界体育集团开始了在中国的“大冒险”:与中高协签约,出资承办了中国男子高尔夫职业巡回赛。次年,中巡赛得到了欧米茄连续三年的冠名赞助,赛事数量也由第一年的4场增加到6场,中巡赛的前景一度看起来非常不错,不过中巡赛最终还是没有继续走下去,在2009年夏天画上了句号。

這沙坑打法要稍為小力,吃一點點的沙子,從球的後面吃下去快速的帶起來.但力量不能太大.我剛開始還吃的球比較扎實與力道大些,就打過頭了,滾過果嶺.還要再切回來.前9洞的北區就讓我吃足苦頭.都要多花一桿才能結束.我還真的很少打這樣的沙坑.不是太好掌握.對一般球友打慣粗沙或細沙都是不一樣.肯定會打來打去無法掌握.加上它的沙坑多所以你在這打球多少一定會下沙,最好要選反彈角大一些,稍為劃過去球下邊,

這個球場的北區與西區有很多挑戰.球道兩邊的長草與地型起伏還真不容易.它的長草草質還不錯與我看過的比賽球場是一樣,不為太密讓你有可以打出來的機會與條件.所以這就考驗你平時對於球桿與球位判斷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個人很喜歡這樣的球場挑戰也在這.因為它的整個設計與細節都是相當合理與可以看出你的水平.會打的人或能打的人都可以在這些問題上有發揮的空間.

整體來說這支桿子是相當性能導向.雖然它打出來的球質與效果真的不錯,穩定度與操控性來說都很好.但前題需要你的動作穩定與有力量.這樣才能駕馭的了它.雖然它的規格不會讓一般球友感到困難與吃力.但如果力量與動作不穩定,那打起來就很難把它的性能給發揮出來.球飛得不夠遠,彈道過低等問題.雖然它性能導向,但確很穩定.動作上稍為偏差一點也不會影響結果太多.

桿頭重量如果不足, 就算你把長度做得較長,得到你要的揮重數據,但這對於產生桿身的彎曲特性來說是幫助不大.這也是很多技師在設定球桿的盲點.因為這都是太過於遷就數據而忽略掉桿子本身的物理特性.數據是給不懂的人看,對懂的人要去在意的是使用的結果與操作.很多的技師本身的物理特性與原理都不懂,就是盡可能去把數據設定到客人要的結果但對於使用的經驗與結果是一點幫助都沒有,反而會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