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說,這桿子真的不是太好打.如果桿身可以設定在45”或以上,應該會更好?桿身的訓桿期如果過了後可能會更好?球頭如果選簡單一點的也會將這桿身的特性給提升不少?所以這對這桿身是有點非戰之罪.而因為這是朋友借給我的桿身,所以我無法對於桿身選擇上進行決定.如同以往那樣,會去考慮球頭特性與我需要的擊球效果與要求,進行桿身選擇.
Quadra 是日本也是有不少產品都是以高噸位碳布桿身的桿生製造商.它最有名的高噸位碳布款式就是Fire Express系列.而這次朋友借我的桿身是2012年款最新款式Prototype 65 SR的桿身.因為要配上Vega Rad-03球頭,我最想要的是桿身重量在50克這個級別.
越高價的產品走的是個人化的路子.肯定不是大量化的簡單產品.這類產品需要對產品有深入與垂直了解的人,才能把這樣的產品性能給發揮出來.而貴不見得就是適合你用.貴有它貴價值與特色在.就算同樣用高噸位碳布材料的桿身,也要選對適合的規格與噸位,才能讓你真正感到桿身的效能與爆發力.
因為球具的價格變動近10年來沒有太大的變化與漲價.對於球具商來說它們把球具價格給控制不變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讓全球的球具銷售量可以提升.如此還是可以保持應有的利益與成長.但近10年來的球具製造成本漲了超過30%.這當中有原料成本,運送成本,人工成本.因為中國為全球球具生產的最大基地.所有球具代工廠的生產基地都在中國.
5月8日,中高协南山国际高尔夫球训练中心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据说,这座训练中心南山集团投资了5亿元。此外,5月初的南山热闹非凡,消息不断,无不有关中国高尔夫中高协南山国际训练中心(加粗)由技战术训练场地、体能训练中心、食宿及其他功能区三大部分组成。
打高爾夫不是只能找教練學,自學不行嗎?當然可以!很多人的自學是買DVD,書籍或雜誌來瞭解.但這樣的方法是只有單向的發展,缺乏雙向的溝通.因為單向的學習是以你自我的理解去發展.對於你自我認知上是否正確就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而這也是很多自學者很難學到精髓所在.
以高噸位碳布這類產品,對於揮桿速度快球友來說是比較適合來運用.因為桿身的強度夠,同時桿身回覆性又比其他一般桿身要快速與穩定.同時桿身反彈的強度與力量都要比一般桿身要強多了.讓這類桿身可以得到比其他一般桿身更好的擊球效果與穩定性.
以一般桿身的知識與了解去選擇產品.光靠規格表去挑產品所得到的結果通常是不好.因為產品特性與使用材質有別於一般桿身,所以如果對這類產品特性不熟,也沒用過的人,你一定會挑錯規格與硬度.所以結果上也一定會無法達到你的預期效果.所以對這類高價產品的選購上一定要找有經驗與有使用這類產品的技師最重要.因為市面上沒有一家工坊會有這類高端桿身的試打桿.你說沒有球桿可以試,你怎會了解這類產品對我的揮桿動作與揮桿速度是有相契合的呢?
果嶺前首選切球(切滾球)。我雖然推球還算可以,但是面對果嶺圈草還是天生懼意,故別人是“好切不如爛推”,我是基本不推的,大多數都是切滾(至今我還是認為切就是切滾),不適合切就劈,不過劈還要好好練,尤其要練真草。
它的易打性與性能都大出我的預期.雖然價格要比一般市售款木桿要貴上幾倍,但關鍵是它的效果顯著.對於一些沒有預算限制的球友來說.這類木桿頭是可以考慮的選項.因為很多我周圍的朋友,打球多年了,對於動作也都已經固定.所以球桿的性能提升是他們在高爾夫上的一個興趣與要求.
但這桿身確讓我打起來覺得很舒服.桿身已經沒有其他高碳布桿身那種緊緊感覺,但有了更為順暢與高彈性的回饋.打起真的很舒服.有點像是已經訓過桿的桿身才有的輕鬆順暢的回饋.所以我才會說打這種桿會讓人上癮.因為它打起來讓人舒服通暢,桿身彈性與回覆性太優了.最後的結果也很棒.
Crazy 435II球頭與Longest Yard桿身的搭配就是要以衝距離為主要設定.一般球友都可以從這支木桿的性能當中得到最佳的擊球效果.球頭的設計與安裝有特別感受到Crazy的用心與一些伏筆所在.這是與一般球頭設計是有些許的不同所在.這樣的設計可以產生出比其他球頭更佳的擊球回饋與更穩定的擊球效果出來.這邊我不去說,
因為外觀的finished質感讓我很想要對這種推桿組起來推看看.因為現在很多市面上推桿不是銀的就是黑的.很多亮色系在現今大太陽下場推時,都被陽光折色的很不舒服. 尤其是銀色系的球頭.雖然我的推桿沒有這樣,但我最近推別的廠商給我測試的推桿就是這樣.雖然說推感不錯但它的陽光反射實在太直接,往下看下去要瞄準時整個球頭都被陽光打到眼睛都快看受不了.
不要说业余赛事或青少年赛事,目前愿意为中国职业高尔夫掏腰包的企业都寥寥无几。某赞助青少年赛事的企业工作人员私下表示:“我们做这些赛事相当于做慈善。”不过,就凭着“美国一年有业余赛事2000多场,中国的业余赛事怎么会没有市场”的念头,吴雯迈出了“冒险的第一步”。
其實大部份的球友年齡都超過30歲,主力的高爾夫球友的年齡是在40~60歲這個族群.因為這時候的男人本身經濟條件,社會地位,與工作需要.讓他們有打高爾夫的需求.而現在更多這個年齡的球友為了自己身體健康而從事高爾夫.所以在這個年齡層的球友需要更加注意自己身體的負擔.
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著重在怎樣讓速度給提升,卻忘了速度的提升會產生一個很大的負作用,那就是穩定度與力量的效果.當速度加快不是建立在一個扎實的動作基礎與熟練的每個動作細節上,那就算速度達到最大,最後的效果也不會有太好的結果.就連職業選手也會動作跑掉,所以才需要教練幫他們調整動作.因為動作的跑掉都是人的心理想得與實際做的有差距.通常發生在越熟練的動作.因為熟才容易跳過或忽略到很多細節.
揮桿動作的精髓在於你怎樣將你的揮桿動作穩定的掌握好.同時可以精準的擊中桿面的甜點.以達到最佳的擊球回饋與擊球效果.但你怎樣將力量這個關鍵給投入到揮桿動作上?因為力量的提升才能讓整個擊球質感與效果給提升到最高.
球頭的公差與規格都是精準,這些都是代表著它的身價的地方.所有的球頭都是人工在處理,測量與生產.所以在客製上可以很容易進行搭配.不過這類球頭的低後旋與低起發角都是測驗客製師本身專業與對桿身產品的了解度.不然很難可以挑對產品將這球頭的性能給發揮到最高.
一般市售款的球桿打出來的彈道以我這支球桿的彈道相比下,比較高,而且是那種典型的打出去後衝高然後無力的落下.這點我跟隔壁球道球友交流後他感受很明顯.而我這支桿打出去的球就是衝不高,但卻平平的飛行.看得出它的彈道是很扎實與穩定.而飛到後段時,球是滑行下的弧形落下,不是自由落體式的掉下地面.
以前先我測試與使用的Kujoh 75G在我的G-Field GFT三號木上,它的效果真的讓我驚嚇.穩定性超優.一點都不會輸給同門師兄.而它的回饋要比師兄Radix要好多了.對於性能來說,它的彈道可不是高彈道那種輕鬆打就可以,它的彈道是中彈道且球質真的很棒.
“打5报4写3”早就Out了,现在的“高手”都是先看一下最低杆是多少,然后若无其事地再“写”少一杆。管它大奖小奖,先拿了再说。“写手”的座右铭:“铅笔是球包中最厉害的秘密武器。”
因為我把球桿規格設定為比較適合亞洲人為主的體型.所以使用起來就算50歲以上的球友都可以輕鬆使用,不會感到它的難打與難操控.因為握把的止滑性真的很好,所以球桿都能精準的操作你要的球路與方向.加上長度與揮重都讓很多人使用很順手.
很多中低差點球友,本身的體能條件與揮桿速度都不快.加上打球練球的機會也不多.但球齡卻比較長的球友們.對於本身的揮桿動作都相對穩定下,所以對球桿的要求也會比較明確.它們可以順利操作球桿,同時也會利用球桿的特性去擊球.對於使用凹背桿可能對於吃球的要求會不足,所以配上能吃草與吃球扎實的球頭如半凹背球頭,
Vega共榮的鍛造球頭有日本特有的質感與回饋,同時在產品設計上要比其它日本鍛造廠的球頭又更優的線條與外型設計.設計可說簡單卻特性明顯.但它的擊球性能來說,卻明顯強過其它鍛造廠如三浦,Zodia,Yururi等.性能表現與另一鍛造名廠遠藤/Epon來說是旗鼓相當,有過之而無不及.
下雨或起風這些狀況在下場時每個人多少都會面對過.而這時大部份的人都會堅持打完它.所以打的狀況不會太好,但怎樣讓你在這種狀況下依然可以輕鬆面對?以下是我對這類狀況所提出的幾個建議.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