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現在很多球友會自行對球具資料進行收集與了解,但確用不對的方式在選球桿.主要關鍵在於,太在乎規格.把規格掛在口中而不進行測試為主的性能評估方式.因為每一家廠牌的球具,所設定的規格都不一樣,如果不進行直接測試,你很難看出或了解每一款球具的性能與差異.球具廠牌有美系與日系兩種主流,每一種派系上都會有根本上的不同處,所以在球具規格上也會產生不同.一般球友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我現在用S桿,當我在挑新的球桿時也是找S的硬度球桿.

小弟是站長chien.由於洋梨的內容越來越多,系統架構與資料庫也越來越龐大.所以我們技術人員需要對於現有系統進行更新版本與一些功能問題進行修正.目前我們預計需要3個工作天時間進行所有系統維護與升級.讓整個平台可以運行更順暢與提升友善的使用者介面. 對於這次站務系統維護所造成的不便.我在此向所有支持洋梨使用者說聲"報歉".因為我無法將有缺陷的產品提供給我的使用者使用.提供最好的產品與服務是我的堅持.半調子的東西絕對不可以在我的網站上發生.我都會立即做出處置. 

現在球頭外觀大概可以分為傳統雨滴型,與三角型的設計.但是不管怎樣的設計都需要對於球頭風阻這個問題進行最佳化,讓使用者可以以最少的力量與速度得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與距離.整個桿頭的線條要怎樣修整與設計才可以讓風阻在球頭移動中以最快的速度與有效的方式給排除?

現代化的球桿外型越來越模登.很多大廠的球頭設計無不走向越來越不同於傳統型的外觀.而在木桿上的設計更是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只要一款新的木桿一出來,它同時會有球道木,鐵木桿等不同款式,但是架構在同一種設計上的系列.

 

超猛的球速!

因為從以前Callaway就是在這塊做得特別凸出.同時也是大家對於Callaway的特色焦點.你可以說它沒有脖子設計的球頭不喜歡,用不慣.或是對於它的打感與擊球聲音不滿意,但對於性能這塊可是很輕易就可以與別家廠牌產品給比出高下.

球具來說木桿的銷售是很具有指標的球桿.Taylormade因為當年把R500系列木桿給打響後,到R5,R7系列把木桿一哥位置給拿下後就一直坐的穩穩的.只要是木桿賣的好,你其他球桿也就相對好的推展地位.因為木桿是所有球桿當中,運用最多的技術,最先進的材質與技術領先的指標.每一家廠商都攪盡腦汁發展出一套它們的獨特技術,設計與材質的產品.而木桿的售價與利潤在所有球桿來說都是最高.這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据国内的一名经纪人透露,很多赞助商非常看重中国球员的亚巡赛参赛卡,把此当作为是否投放赞助的重要参考。至于同一亚洲,赞助商大多对这个年轻的巡回赛不怎么感冒:基本上不都是韩国球员在和澳大利亚球员较量吗?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球员在亚巡赛中表现出色,谁会不高兴呢?当韩国、澳大利亚的二流、三流球员把中国球员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时,中国球员怎么想?

很多中国球员甚至私下表示,去参加同一亚洲的海外赛事,不是比杆而是比“富”。因为去国外参赛的成本非常高,而有关部门又为海外赛事设置了较高的奖励积分,去了,晋级可能性不大,一下就是五位数的花销;不去的话,在国内一年只有不到10场比赛可打——所以,很多球员都在纠结中选择了放弃。

沒有中國有關部門的支持,“同一亞洲”很可能胎死腹中,因為當時這個巡迴賽根本沒有比賽。但是沒辦法,有關部門首先對中國的旗艦賽事沃爾沃中國公開賽施壓,“要麼接受同一亞洲,要麼離開中國”。就這樣,中國公開賽的戶口本劃去亞巡賽的名字、換成了同一亞洲的名字。“中國公開賽的比賽獎金一直在增加,球員水準卻在下降,幸好還有歐巡賽球員參加。

外行人看一個人的高爾夫水平會覺得開球與長桿打的好就覺得他水平不錯,但內行人看一個人的高爾夫技術會看他的短桿水平.因為開球是看熱鬧,短桿是看技巧.成績要打的好短桿的技術一定不能差. 而很多新手(球齡不到3年)對於挖起桿這支桿確似懂非懂,看似簡單但確很難打的好. 而很多高爾夫打的好的老手通常會對新手球友的建議就是多下場,實際在長草,沙坑,與果嶺邊的使用,建立更多短桿的使用技巧與心得,才是讓你成績進步的不二法門. 

這套鐵桿是完全套跳脫一般球友對於凹背鐵桿的定義.因為大部份的球友都會認為凹背桿是給高差點或是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使用.但這樣的組合與客製後,它具有性能,擊球穩定度,與距離的武器.它不會比刀背款球桿要難操控.因為桿身幫他做好這塊性能不足的缺失.而它可以同時將精準度與距離給送出來.這對於很多一般球友來說是他們所需要的鐵桿設定.

這套鐵桿頭角度並沒有像其他日系鐵桿會偷桿面角度.把角度給做平一點以增加擊球距離與降低彈道.它的5i-27度, 6i-31度, 7i-35度設定與一般刀背款球桿的角度是一樣.我以Callaway Razr X鍛造刀背鐵桿的規格為對應比較.同時桿頭的仰角/Lie Angle都與Callaway Razr X blade一樣設定角度. 5i-61度, 6i 61.5度, 7i-62度. 而角度的測量後都是與官網上的規格一樣.遠藤製造的品質真的很精準.

True Temper Dynimca Gold Tour issue 桿身是在這兩年最火的職業用桿身.要取得它的困難度很高.因為就我對這個桿身的研究,它主要針對中低差點且體能不錯的球友所設計.它的擊球穩定性與彈道設定都是以選手為主的對象.這兩年的美巡賽選手很多都改用Tour issue Dynamic Gold桿身,從S400, X100等規格.連2011年的獎金王Luke Donald也都使用此套鐵桿身.

這一年梁文沖簽了不少新合約,這本是好事;不過由於梁文沖的成績和狀態不甚理想,很多人把這歸咎于彭焱焱安排的商業活動過多。開始,彭焱焱經常與人在微博上就此爭論;後來,梁文沖在世界盃結束後接受採訪時當著所有媒體的面說:“首先感謝Jacky,他這一年給我很大的支持……”Jacky是彭焱焱的英文名,包括梁文沖在內的很多球員都習慣這麼稱呼他。有了梁文沖的這一句話,彭焱焱一下子釋然了,少數人的非議其實並不用放在心上。

不要認為我用了高反彈系數木桿就可以開球開的比以前要遠.這樣的觀念是錯誤.因為這類球頭主打易打性高,彈道設定也高,球頭桿面也大,相對的下桿時的風阻系數也會比較大.這樣的球桿如果給一般揮桿速度與球友使用,真的不會得到特別的距離成長.

一般人使用木桿擊球來說,我們不是機器,可以每次精準的將球擊中在桿面甜蜜點位置或中央的弧面位置.有很多時候我們的擊球會落在桿面各個位置,而這個時候如果這些位置的桿面反彈系數可以比較高時,這樣我所打出來的距離也不會比打中甜密點的距離要差.甚至是一樣遠或更長也說不一定.這也是這類球桿的設計方式,因為這類球友的擊球穩定性通常不會很好,所以需要加強在桿面非甜蜜點的反彈系數增加,讓他們可以簡單的進行擊球就可以得到最佳的距離效果.

現代化的高爾夫擊球是很耗體力與沒有一定的肌耐力是很難做到.你不要看電視上選手那種動作都美美又順暢.我只要去找一位專業的教練教我怎樣打得像選手那樣的動作就好.這是根本的錯誤. 這些選手每天要花多少時間才練到這樣的動作,要維持這樣的動作與擊球效果,需要每天進行重量訓練讓身體特定肌肉可以承受了如此精密與高消耗體能的動作.

首先,大家需要有一個很基礎與正確的運動觀念,那就是所有的運動都需要建築在力量為基礎上.就算再多的動作與技巧也需要以力量為運作的根源.而力量的訓練是需要被持續不斷,因為當你中斷了力量的訓練,這個能量就會在運動當中產生折扣,而這樣的折扣反應到最後的結果是就你無法達到你平時應有的成績出來.或體能無法持續到運動結束.這些都是你可以觀察得到.

如果你不是將球道木設定為一桿就要讓他上果嶺,那選用的球道木彈道最好不要太高.主要原因是當你要這支球桿有一定的距離,就要考慮到它落地後的滾動性.因為你的距離一定是飛行距離加滾動距離.當你對距離需求比較遠時,光靠打出高彈道的飛行距離是不足以對於距離的提升產生幫助. 

以下場操作球道木,通常你會在球道上或有點長的草上進行球道木使用.而這時你需要打出超過200碼的距離讓你的第二桿能將球送上果嶺或是送到離果嶺越近越好的位置.所以說這個時候大部份的球友都會想著要火力全開的擊球,讓你可以打出越遠越好的第二桿.不過這樣的想法與實際可以打出來的效果有一定的落差.落差在於如果你的揮桿動作不是很穩定下,越想發力擊球,身體上半身肌肉會相對比較僵硬.讓你整個揮桿變得不協調.容易先打到地或打到桿面下緣等狀況發生.

以我使用過的經驗來說,就我個人的身材,手長,與推法.我只需要握把長度約在15”~13”之間.因為我的手沒有那樣長去握到超過15”的位置.如果要握超過15”的位置,我的雙臂就會離開我的腋下而與身體脫離.這樣就很難讓推的過程達到最佳的穩定度.所以說這樣的握把長度勢必需要進行個人化調整,如此才可以讓推桿的外觀,使用操作與總重給減低.讓使用上更為友善.我給請朋友幫我訂一個我要的適合握把讓我進行後續客製工程.

因為我近幾年有打算要開發自己的鍛造鐵桿頭產品,但從日本,台灣與中國都有收集資料與朋友討論.就連台灣鍛造球頭廠都不了解為何日本製造出的1025C軟鐵鍛造材質可以得到比台灣同樣的1025C球頭更軟的回饋?這問題我請教了一線代工廠的朋友與自己有廠的南部朋友,都不了解這問題.我只能很感嘆的說,製造不只是關起門自己做自己的東西,把東西做得跟外面對手一樣就就好.表面東西只是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方式.

 因為這些日本鍛造球頭生產與設計時,就是要讓這鐵桿能使用至少10年以上. 你越用,東西的狀況不會越差,反而跟新的差不多.只要你不要刻意要去磨壞或敲它. 球頭都可以保存很好. 而對於球頭是否會有彈性疲乏問題?基本上使用5年與第一年的距離效果是2%的消耗. 這樣的消耗通常都會被視為一些天氣,地型與個人狀況因素所得到的誤差.這也是這類產品讓我最感到滿意的地方.

我當初開始建立高球庫的原因是因為看到台灣,中國有太多賣店,工房與教練.都使用不正當,不正確與錯誤的知識給一般球友.很多球友在這些錯誤的東西下得到錯誤的觀念.賣產品的人無所不用其極的坑矇拐騙,讓買的人買他的產品.工房技師是一點專業也沒有,就靠一張嘴在搞工房.要打300碼的開球距離只要換桿身,換握把與換球頭就做得到!這真的是太扯了.這就是我在台灣所看到的狀況,中國就更不用說.因為國內球友根本不懂球具.只能任技師或教練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