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以桿身來說,現在很多桿身都需要進行訓桿,應該說從以前開始就需要訓桿.只是每一支桿身所需要的時間長短不ㄧ. 而你如果只是把桿身裝起來,然後打個一次兩次,這桿身都還沒有伸展開來,桿身彈性也沒有得到最佳化時,回饋也不會是最好.那這樣的測試對於桿身的真正實力就顯得不公平.

這消息對於Adams來說是一個好處.因為Adams的成長一直在這幾年看起來不是很好,今年年前,它們家的CEO才離開到Callaway去高就了.所以現在的CEO也就是Adams的創辦人Barney Adams才跳下來暫時接任這個位置.由此可知這個公司說實在的並不是很穩定.而對於收購的價格,雖然說對於adams來說算不錯了.但時以現今這樣的時機來說,Adams算是賣的便宜了.

我個人客製與推薦的產品方法,絕不會以規格或很深的技術名詞去說明.讓你似懂非懂的狀態去進行選擇.一定要以一般口語與解釋讓所有球友了解一個很複雜的技術或材料是一個怎樣的特性與優勢.而你可以怎樣去運用它.或是它可不可以讓你來運用?而這也是本文的主題所在, 每一個球頭,桿身與握把都有它們蘊藏在本質的DNA.

這個北京展就變得很多廠商要切入中國市場的一個前哨站與接觸相關地區銷售商一個重要平台.而這次我過來參與的感覺,這個展覽算是比較地區型的一個展會.規模大小來說相對比前面兩個展會要小得多.而很多的球具產品商都不見得會來參展.

二是“賭規”層出不窮。應該說賭球的球友打球是比較自律的,因為想作弊都很難。如果”賭” 的是球童小費和餐費,“賭資”不進“小金庫”也是可以接受的。我想說的是現在“賭規”的發展已經在影響了這項活動正常開展。從“流氓”到“鬥地主”,到“青蛙蛇”,迫使你背離了活動的本來技能

因為這類長推桿會比較利用身體為依據進行整個推擊擺動進行擊球.這也可以讓球友更容易去固定你身體肩膀的鐘擺方式來進行擊球.這樣的推桿與身體更容易進行肩膀擺動.難怪很多支持禁用長推桿的人士都是以這個論點為攻擊長推桿的著力點.

以Ping的推桿來說,它一直給我的印象與觀感在於他出很多款式的推桿,但東西的質量與質感上就沒有Scotty Cameron, Bettinardi來得好.雖然它的價格上比較友善,沒有SC與Bettinardi來的貴.但它的推海(推桿款式多)戰術上對我來說是以量來取勝的一家公司.

台灣大小選舉因素 – 這或許是台灣獨有的文化.台灣通常每年都有選舉活動.不管它是中央級的選舉或是地方性的選舉.對於高爾夫整個影響是有一定性.大家或許不覺得會有很大影響,但對於我下面的分析後你就可以了解,選舉選多了, 對於高爾夫也好或其他產業都會有一定性的影響. 而可能對別的產業是正面影響,或對高爾夫來說就是比較負面.

當你有上面的上桿時,就需要進入到本文的重點.下桿轉動.而要讓你身體可以運作精準且產生強大的轉動基礎,就需要這個密技來協助你.可能有一些資深或老經驗的教練了解這個技巧.但對於我來說這個技巧讓我的轉動更加有力,順暢與簡單了.

長打者如侯根,169釐米高的侯根,只有65公斤的體重,手上握著老式球桿,中年受過巨創的身體,居然能把球擊到300多碼的距離!短打者如瓦臣,憑藉瘋狂的短打,使高壇巨星尼克勞斯俯首稱臣,抱頭痛哭!兩者都名垂青史,歷史證明了發球桿和推桿都重要。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亞洲運動員和運動隊在本次勞倫斯獎中顆粒無收。日本女足在最佳團隊獎評選中輸給了巴賽隆納隊,反映了亞洲體育在歐美體育面前的弱勢。

就我的經驗,揮桿動作越是練到後面.身體重心越是重要也越是關鍵.就如同武俠小說所說的,萬法歸宗!練到越後面的時候就會回到事物的源頭!因為這一年半來對於揮桿動作我是一直都在鑽研與分析,雖然都有所收獲但真正融會貫通就是後面了解到身體重心關鍵.

這就是很多揮桿教學上一個很大的盲點,就是沒有”因材施教”.全都是以現有教練的”固定招式”去強迫球友套用.揮桿動作的學習就如同我在球具客製的原理是一樣.需要以人為出發點,了解每個人的先天與後天的特性,再加以協助球友去建立球具經驗值,才能得到你要的東西.

以中長尺推桿來說,球桿的長度從38”開始到51”都有.而以長推桿來說首重的關鍵在於長度.長度對於使用者來說是一個使用操作上的重點.長度選擇不對那就很難把這類推桿給推好.而使用這類推桿的優勢就在於它的使用操作上要比其它傳統型推桿要穩定.因為它的長度可以讓你的身體其它部位支撐住.

球場使用的是防寒草,4月中下旬就蔥綠一片了,但夏季最熱的時候,有些草會枯死,未與草坪總監交流過,不清數是病蟲害還是怕熱,只是幾年來一直如此。天涼了以後補草,又會恢複到春季的樣子。所以從季節上來說,4—6月份和9、10月份是球場的黃金季節。
球場每周一封場養護,

冬天就如同我一開始所說的狀況,手掌的皮膚都變得乾燥多了.要拿你的皮膚去握住止滑性強與黏著性優的握把上,那就很容易把你的皮膚給磨損.就算你擦乳液也是差不多.冬天打球,因為天氣與溫度都不如其他季節那樣舒服,所以一定要做好保護工作.

先說為何打高爾夫球不帶兩支手套,手套對於擊球來說有正面與負面的影響.先說正面好了,它可以保護你的手掌與手指不是直接接觸握把,因為擊球時,手腕會需要進行轉動與擊球時後有一個反作用力.當擊球震動反傳到你的雙手掌時,你需要更加用力給固定住球桿讓它不要跑掉.

要想早點下場,有人說至少在練習場打夠10000顆球再說。我認為保持練球頻率更為重要。每週去個2-3次,當然能像老詹同志那樣天天紮在打位上就更好了。去了練習場,先別著急開動,先做些拉伸動作熱身,防止受傷。練球時從短杆練起,次序是沙坑杆、挖起杆,然後是鐵杆,球道木,最後才是1號木。

現代化高爾夫是講求力與美的結合.力是要求你體能上與肌肉條件要足夠,才可以把球打的扎實與遠.美是在於整個揮桿動作的流暢與運作協調.因為揮桿動作有別於其它運動可以將你身體的爆發力一次性的傳送出來.你就算有100%的力量,也不可能在一次的揮桿當中全力發送.這點尤其在實際下場打球時更是如此.

我前一陣子幫站上一位會員客製一號木桿的狀況一樣. 他為了增加木桿開球距離買一支日系高反彈系數木桿,但因為球桿規格跟他本身體型,揮桿速度都不合,所以我看到的結果是,他修改了他的揮桿動作去適應這支木桿.而他的開球距離反而比他應該要有的距離更短!為什麼?

增加你的擊球距離是每個球友都會想要做的一件事,不管你現在開球是不是很遠,但人永遠會覺得我還可以再更遠的擊球距離.這點對於高爾夫球友來說是一個無止境的競賽與追求.

不過,如果說戴兩隻手套是女性球友的專利,湯米•蓋尼(Tommy Gainey)不幹了,這一點他可是男性球友中的一朵奇葩。蓋尼從小打棒球,也許是打棒球時習慣戴兩隻手套,所以打高爾夫時他也就繼續這個習慣了。

不管你是自學,還是請教練.你都需要定期去觀察自己揮桿動作上的狀況與問題.當你了解到你的動作問題,再去與別人的動作(職業選手)比較,這樣你就更加能了解你問題在那?別人是怎樣解決與運作你的問題?有這些輔助後,你會更加清楚我要怎樣去修正我的問題.

一個有專業與經驗的客製師,他需要對球桿的了解不只有在球具與客製組裝上.同時要對不同產品,如球頭,桿身,握把要了解放在不同組合上的優缺點?這就是一個好的客製師最重要的資產.球具技術與知識,要學不難,只是時間的問題.但對於產品的研究,測試與變化組合是要一直持續不能間斷才可以有好的推薦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