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球具定製這塊,它所依賴的是技師的專業,態度,與良心.很多東西不是以價格去決定.尤其在專業的服務這塊.因為技師本身要精進需要投入很多時間,金錢,與研發才能讓本身的專業度維持在最高檔.千萬別認為技師不需要進行研發,這塊的研發有很多個方面要去做,比如在產品上要去瞭解產品與品牌實際使用的一些特性與優缺點.才能推薦出不錯的產品.要下功夫在耗材,工具,儀器的更新,客制化以提升組裝與定製上的質量與水平.
安裝球桿是一個簡單工作但你可以讓你打起來完全不同的感覺與效果.這就是技術價值.專業服務的差別.所以當我懂得越多,做得越多就越感到一支個人化球桿要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後頭需要考驗與要求的細節是如此的多!所以我花很多時間去試不同的工具,耗材,與自己做出我要的工具.這是相當好時間與金錢.從選產品,設定規格,到組裝.這當中有太多的技術因素,經驗,與專門的工具來利用,以得到一個最好的結果.
桿身的重量為82g這看似標準的80g級別的桿身,但因為桿身的長度為40”長,所以一般來說裁剪到你需要的長度大多會減掉10g左右的重量.也就是說他嚴格是一支70g級別的鐵桿身重量以70g這個級別的產品我覺得才是它的定位與優勢.一來碳纖維桿身的一個特色與優勢就是重量輕,除了桿身彈性這個優勢外,輕量化也是這個材質的好處.如果你需要用輕量化的桿身,那重量最好低於80g這個級別會最好也能把碳纖維這個優勢給發揮.
以鍛造鐵桿這個產品來說,日本鍛造的質量與穩定度是目前鐵桿生產商來說是最棒,其次為台灣的工廠.再來是中國的生產商.這個差別你絕對可以實際打得出差異.我個人就在以前對這三個生產地與生產商所製造的產品進行垂直深入的測試.直接打你完全可以感受到差別,材質都是碳鋼,也是鍛造,但打起來就是有差
現在的木桿設計都是以擊球低倒旋方向走.而球頭重心設計分兩個族群,一為傳統低後重心設計,這樣的設計會產生比較大的擊球起發角.另一個是走低前重心.這個設計可以讓擊球的起發角有效控制下來不容易打出高彈道的球出來.第一種的設計目前來看以Callaway, Titleist, Ping這幾家為主.第二種就是TM還有這回測試的Srixon.這沒有哪個比較好或哪個可以比較遠?只是運用的技術不同.最關鍵在於使用者本身能否將這樣的技術化為或融為你自己可以使用的規格?
這個球頭是完全打不高.打出來的球速不會說很快,至少沒有Taylormade SLDR 430那樣快.所以我才會在上面提到這支球桿打起來回饋沒話說,但對於性能與球的飛行倒是還好.我只能說它表現的中規中矩.加上彈道在空中飛行的狀況是平平的飛.這桿身的彈道真的不高.完全與我先前的預想一樣.這樣配上這個低起發角球頭真的不錯.就算是以手撈球的打法也不會讓球飛得太高
這個球頭的回饋主要在於整塊桿面.打中球是整個桿面的震動.擊球爽度真的滿身,你可以完全享受這個球頭有不錯的擠壓球感.好像打日系鍛造球頭那樣的感覺.這與我以前使用Epon Zero球頭那種桿面彈性與擠壓球桿是一樣.真的越打越爽.它的回饋等級是等同於Epon的鍛造木桿.其他小廠的產品沒有這樣軟的感覺.大多的日系小廠做的木桿都是走清脆桿面有彈力的回饋,比較少會有擠壓感.擠壓感比較是中球會軟軟的感覺.
這款木桿它們是主要針對中低差點的球友為主.桿面的設定與尺寸比主流460cc要小上一個等級,桿面也不大,典型的深桿面設計.球頭的形狀是三角形不會覺得大.原廠的長度設定在45”長,配置的桿身也是以60g這個重量級別為主,所以這桿子的原廠設定是總重310g~314g,看你選擇哪一款的桿身?而揮桿重量是在D3.這些規格都是針對打球有一段時間的球友,對於球桿的選擇上不再是以易打或好打為主
這支桿子不是那種讓你第一眼或第一次打起來就震撼你的心.但你給它幾次機會後你會發掘到它的好.它是那種好酒沉甕底的東西.這種桿子的距離比較不會特別顯眼,也不會讓你覺得它是那種跑車性能.但當你每回用它時,它完全不會讓你失望,有時還會有一些驚人的距離效果.但你是完全可以相信它的距離.它不會是距離最遠的一支桿子,但它會是最穩定的桿子之一.距離一比較之後也通常在前三名內.是那種低調且有實力的桿子.
桿身是相當簡單,典型的性能桿身的回饋,當你下桿時它不會讓你覺得球頭拖在後面,它的彎曲度不大,同時你要帶它到哪,它絕對是即時跟上.同時彈力十足.而這種桿身好處在於它會讓你打的方向性相當穩定同時不會有太多的側旋問題.因為桿身的釋放後力道也是很短,桿身回正速度很快.不會讓桿身有太多的釋放力道而影響擊球倒旋與側旋問題.所以以桿身角度來看它是典型性能桿身的特性與回饋.
MTX2的桿身特性是跟Velox ST是類似.也就是桿身重心在前端,桿身前端強化讓擊球倒旋量壓到最低.同時有更強大的彈力,但卻不會有較大的桿身變形量出現.這點對於有速度的球友來說是相對重要,因為過多的桿身變形量都會影響到使用者下桿速度與球頭回正速度.過多的變形量會影響到觸球的倒旋量與側旋量.所以當一位有速度條件的球友,他要求的球桿通常是要越簡單越好.
2014年的Callaway木桿也是相當到位與熱鬧.它在最近又出了一款V series/V系列的新黑頭的Big Bertha款式.美國出貨時間是在8月底.讓我看了又流口水.但今年的Callaway所推出的木桿算是有它的特色與技術含量的產品.它的另一個兄弟產品Big Bertha Alpha也是調整球頭重心設計.它與Big Bertha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球頭重心調整是在於球頭重心的高低設定,而Big Bertha的重心調整在於杆面水平的位置.
這支桿子的表現真的不差.我覺得它可以讓一般人打得更順手,以這樣重又特別的球頭設定來說,這樣的設定對於一般揮桿速度的球友來說是可以駕馭.不管在長度與重量上.它都讓人用起來感到友善與輕鬆.當然體能不好,那自然打了10球後會覺得桿子很重.我設定了兩支不同特性的桿身來配這款SLDR 430球頭,還有先前用Matrix Velox 60st 的桿身來說,這球頭真的不好配.它有很不錯的性能與爆發力.但它需要選對的桿身與設定適合你用的規格.這樣的產品很難用通用的規格或普通的桿身來使用.
因為它的桿身重心後移設計,在使用上你可以更容易把桿子的特性給發揮,也就是說你很容易發力.這樣的規格,你不會覺得是難打的桿子,相反的你可以調整自己的速度與力量再把桿身它的彈性給打出來.就是這樣你如果一開始打這支桿,我不建議去換另一支桿身打,因為這樣的動作你比較可控.相反的如果一開始用像Alpina 673這類鋼性比較強與桿身前段比較硬的特性,回對這桿子的彈性與硬度感到不適應.
TM的SLDR 430一般版與TP版球頭上是否有差異?我的瞭解與實際觀察是沒有!都是一樣的東西,我也對它的球頭重心,重量,都進行測量過,全都是一樣,那TP與一般版是差在哪?只有在桿身這塊與相對應的聯結器.TP版的聯結器有TP的圖騰,配的桿身是Motore speeder 77.它的桿身重量是70g這個級別,真正的重量我不知道,但我拆下桿身後,它與握把的重量達到135g.也就是說它這桿身裁減完到它對應的長度(TP的球桿長度為45.25”)把握把的重量扣掉後,它也會至少重73g或以上.
Adicross的鞋底設計是100個抓地釘柱,與Ecco的設計差不多.我還特別去算它鞋底的小釘柱,看看是否是100個.真的沒錯.鞋子設計走比較慢跑鞋的風格.所以看起來也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而它的質感在於人工皮質的外觀.把一雙普通慢跑鞋轉換成相當有質感的高爾夫球鞋.
在長草上我也會拿出這桿子直接朝果嶺打過去,因為這種桿子與桿身強度可以把長草的阻力給有效壓制,雖然距離會影響到但如果對於想要更積極的進攻時,這支三木是我會用的選擇,我將桿子的角度調低1.5度的同時也會把球頭Lie Angle給調高1.5度,只要熟悉後自然可以打得穩與好了.
我不敢說現在這一代的這個設計已經把擊球手感的不舒適感給壓到沒有,但已經要比前面幾代的擊球回饋要好很多.這也要歸功於凹槽面對桿面的這個面它們有設計貼上一片長條形的人工橡膠來進行球頭擊球時的吸振塊.用以讓振動可以有效得在這一塊物體上得到有效的控制.讓更多不友善的振動給吸收進來.這也是這次我感到Adams球道木上一個亮點.
如果說10碼為距離差異的一個基礎,那球道木要增加10碼相當於一號木要增加到超過15碼以上.再說到小機腿要增加10碼,就相當於一號木要增加到20碼以上.別小看這10碼,對於球道木與小機腿來說那可是極為重要的差別.尤其對我這種需要距離的人來說,能增加5碼我也要去追求.更不用說是10碼.
這支桿子一點都不是走易打但我覺得它除了頭小桿子重量會比其他桿子稍為重一些,但只要你是有速度與力量的球友要用這支都可以打得動.這種桿子比較小眾與明確的使用者特性定義.不太能設定為大眾桿,能用的人就會喜歡它的野性與效果.我必須說它不是很好配也需要找出更多的細節與使用者能共通的因素才能在適合的產品中將這些特性給連在一起.
低前重心設計讓我用起來就上癮,尤其打出的球讓我熱血十足完全無法說不的機會.這桿子打出來的出球角度真的低,10.5度我實際量的桿面角度也在10.8度.沒差太多.但打出來的出球角度最多就13度.完全不會把彈道給打高起來.球都是低平的飛行.球速超強的快而打出來的距離真的遠.飛得更遠,滾得更遠.開球已經可以穩定超過260碼的水平.
面對這個又重又猛的球頭.像這樣的桿子設定會是以性能導向,操作性為主.讓使用的球友可以隨心所欲去利用.因為球頭重,高揮重是肯定會發生,我先前用Matrix Velox 60 S桿身套在這球頭上用幾次後就覺得揮重太高,相當耗體力.用Alpina 673的原因.它的重量會比較合理,加上長度可以因為重量特性縮短但不會影響到它的承載力與強度.
對於美日大小廠的木桿產品來說,美系大廠的木桿發展與效果都要比日系好超過10年以上的水平.日系小廠在於材質上的變化會高於美系大廠.主要是一個針對大量族群,另一個是主推少數特定需求的市場.所以兩種的策略沒有對錯.各有特色與產品優勢.不過如果真要說打遠與性能球桿,那美系的產品還是遙遙領先!這也是我不斷會買美系與日系球桿來進行測試的原因.這都是我多年來測試的結果與經驗.所以SLDR 430能有更好的性能表現我個人心理上是完全認同.但要有多好的程度也要看實際用的結果.
以這支桿子來說,它會讓習慣打直的球友來說會有很大的適應問題.我也查過X2 Hot木桿的一些資料了解到.這款木桿也確實是左曲球路.其它品牌的木桿我想要贏過X2 Hot的距離真的很難,就算是日系小廠的高檔木桿也不會有太多機會贏它.性價比來看,算是不錯.只是要用市售款規格與桿身來打好,真的很難.X2 Hot算是我今年配置的木桿球頭來說比較難配.是真的考驗技師
球頭的桿面重心是位於比較高的位置.所以是高重心球頭設計.這對於擊球回饋上會有更加扎實的撞擊感.也會比較黏球效果.實際打起來也是相當不錯的黏球感.擊球感還真的不錯.擊球聲也是鐺鐺的聲,比較是金屬撞擊聲,所以打起來與它的別的Big Bertha是有明顯差別.但我個人覺得X2 Hot的木桿擊球聲是比較好聽也會讓人打起來熱血度提高的效果.因為可以感到這個球頭的回饋與震動感是比較整個球頭.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