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kura在桿身的技術水平要算所有桿身廠中最頂尖與最久.它的產品線也是最廣與最全面.不過也是因為如此,它的產品多,同時需要對產品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與熟悉才能選對!因為它也有一些產品也是地雷桿身.挑錯或裝錯會讓你擊球結果是黑白的!這是大家要注意.裝的規格或選的重量與硬度不對時,會讓你用起來產生一定程度的難度與體能要求.因為它是比較走性能導向的桿身,不是以易打,輕鬆與好打感為主的桿身.
569的桿身重量雖然比較合適一般球友的速度與動作,但打起來會讓你相當熱血.它的打感是相當有震撼感.因為它的桿身前端比較硬,加上運用上好的材質與奈米合金的組合,讓桿身前端的強度相當到位.觸球時可以感受到桿身前端是一整段硬硬的反彈到擊球點.震動的相當有效果與爽度.
這支桿身所配製的桿頭是Geotech的新款木桿D-0939 Alpha Spec.這款球頭是走比較易打與扁平的設定.球頭外觀上讓人看起來就有一定的安心與信心感.桿面設計是寬的Shallow face風格.球頭尺寸為450cc,但看起來你肯定會認為它就是做到極限的460cc.因為它把整個球頭的面積設定比較平.加上桿面也是寬的設計,更讓體積看起來比實際要來得大.
這支桿身不是那種各項表現都是很穩定.簡單來說,它是一款特性很明顯的產品.是相當有針對性的產品設計.所以只要是上面的優點與特性是你在尋找的桿身要求?那這樣的桿身多半能滿足你在這些項目的要求.它是有點類似鐵桿的刀背桿類型.雖然球頭看起來挺好用也不難使.但因為桿身特性,讓它變得相當有操作要求與穩定的擊球動作.
桿身廠的發展大多都是會因為大廠的訂單與市場來決定.很多日系或美系都把成名後的產品走得太美系的特性.畢竟美國市場才是主力與兵家必爭之地.所以當初為了打出知名度對產品與技術的執著與堅持也都慢慢為大廠的OEM訂單靠攏了.在Matrix這兩年的產品上更是如此.對於新產品的效果,質量與使用材質上都不如以前,
以鐵桿去救球的成功率來說,一般水平的球友會比較吃力,同時距離效果的損失會相當大.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所以別放大自己的能力或看太多電視的移情效果.還是老實的拿出你的小機腿出來朝球的位置猛擊就對了.因為草的密度越高,不管它是長還是短,你的球位是陷下或是浮起來狀況?你只要擊下去,球桿與桿頭速度一定會被草給影響.所以要打出你平時的距離效果那是天方夜譚.
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有說到一個重點就是先有一支你覺得好用,不要想做要一次到位.除非你對個人狀況與條件有很清楚瞭解,同時對球桿也有很多使用經驗.但這種狀況是相當少.主因是人這個物體是不停的在改變,體能,肌肉會變化,有這些變化下你的揮桿動作自然也會改變.動作改變下,你的球桿自然也需要改變.所以一個正確的觀念就是,訂製桿永遠不嫌晚.有了後,才能讓你好好把動作給練好,練穩.
這桿子好像是鞭子一樣,你怎樣打它就照你的意思去做.彈性與彎曲度都有.使用的樂趣不斷.所以它完全可以讓你用起來得到信心.這種產品對於無形的信心因素就是無價.這是錢所買不到.而你上場就是需要這樣的特性.球桿無法給你信心,穩定度不足,你就越不敢打.當你越不敢打時,你就越容易出錯.
它的桿面是使用SP-700鈦合金.已經算是用最頂級了.但它的研磨加工把這球頭回饋給提升到更好.我打過也有不少SP-700桿子,大多的球頭都是比較響的噹噹聲.但這個球頭聲音不大,很低調,非常扎實的回饋,爽度真得是一流.這完全與它的桿面材質優勢與整個桿面研磨特性給發揮到位.這樣的球頭回饋估計也沒有幾個對手有機會可以贏它.這樣的球頭也是會越打越爽,打得熱血沸騰.而它的回饋主要是以桿面整塊為主.
對於現在市面眾多走低價大量的產品來說,這樣的產品不是有太多亮點,但它是屬於苦幹實幹的苦行僧的公司.沒有太絢麗的外觀設計與技術來包裝產品.但它是走傳統的技術本位的路線.這樣的產品我是相對比較有興趣,因為每一個都是它們師傅一個個研磨出來,得到的公差,質量與穩定度都一定會高於一般大量產的產品.這是日製產品的靈魂與價值所在.
球桿的規格設定上也很平易近人.我有設定稍為短一點,這點對於鐵桿來說會有很大的影響.別認為只有0.25”這樣的長度差別,有時對於一些球桿的整體表現,揮桿重量與擊球效果就會有很大的出入.因為桿頭,桿身,與握把都會有一個最佳設定的規格.當你把這三個零件設定到它們最佳的發揮條件時,它整體的易打性與發揮效果就很容易體現出來.有些時候球桿就是差這一點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我想打過日本鍛造鐵桿的人都會對它的柔軟有相當不錯的印象,就算同樣材質但不同地區的廠商製造出來的鍛造鐵頭,得到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這就是產地差別.我不會去著眼於它的擊球有多軟或舒服,我覺得這留給大家去想像.因為它太主觀了.我只能說它與我打過其他日系鍛造鐵桿的回饋是一樣.並不會因為它是工模做出來的桿頭就會有差別.工模的產品只是外觀是比較一致,
這款球頭也是軟體鍛造.它使用1025C碳鋼材質.軟度那是沒話說.但日本鍛造的水平是沒話說.因為打感軟與硬雖然與材質密不可分,但以鍛造球頭來說它的鍛的水平,頻率與模式都會影響到擊球的手感.這也是日本鍛造球頭的價值所在.雖然說鋼材含碳量越多也越能得到較軟的手感,但就我使用不同地區生產的鍛造鐵桿所得到的手感來說,還是日本的鍛造鐵桿會比較好.
對於它的易打性我只能說是好用,易打與簡單.因為它短,重量不重,揮重剛好,我提供給不同使用者用,他們都可以輕鬆打起來,也很容易感受到球桿的特性與優勢.因為他們覺得這桿子很容易感受到桿身的強大彈性,擊球的回饋也輕鬆感受到桿面的彈力.握把也好握,不會滑動且好操作.整體來說,你要打好它,不難.多數的人都是第一次用這桿,但都可以打出不錯的效果出來.
但以物理角度看這樣的狀況,桿子反彈的速度增加時,對於反彈的質量與力量不見得可以提升.所以大多的日系桿身在輕量化桿身設計大多主力在提升桿身反彈速度這塊,而它可以得到是比較好的使用回饋,因為彈速與彈性加強了.但關鍵在這,它的彈力不見得有提升.也就是說,你雖然揮得快了,速度與發力更簡單與提升了,但你的擊球距離沒有太多的提升或還是維持一樣的水平.
在球具訂製這塊來說,有許多的細節與觀察需要去找出來.每一個人的特性與打法都不同,對於球桿設定上就不會完全一致.當然在Max Soul這款球頭的使用上比較會有這樣問題,但只要用熟了後,對於這個問題自然可以解決.這不是球頭的問題,只要你去了解怎樣對於不同設計與特性的球頭進行一個正確的使用方式,自然可以得到好的結果與享受它給你的樂趣.
Roughneck桿身在我的球桿動力學說上,它是一支完整的桿身動力發動機.桿身的效果在於彈性與彈力.它需要將你的力量進行轉換與加速,這樣才能讓你的球頭在觸球時產生更大的撞擊效果出來.而在這塊上Roughneck的表現完全到位.我只能說Roughneck就像汽車動力中的渦輪一樣.它對於加速提升效果是重要與到位.這具渦輪增壓的馬力是可以對於一般球桿有相當程度的提升效果.
我個人很喜歡這種由低到高的彈道設定,它飛得很給力.看起來會讓你熱血沸騰,小宇宙不斷的充分燃燒.視覺效果滿格.球質與球速都讓你滿意.它的擊球效果是與原廠所設定有點Draw彈道與飛行路徑是一致,對於我揮桿路徑是由內而外的打法會更容易把球打直,所以剛開始我在打這支桿子,習慣站位打開一點,但就一直往左邊打去.後來把站位給調整好正常後球就打得直直過去.
這款桿身我打起來真的效果十足,爽度也滿分.因為它與同門師兄Rome有使用回饋上很大不同.ROME 688的感覺已經讓我覺得不錯,桿身在受力彎曲與反彈都得到不錯的感覺,整個過程就順暢兩字可以形容.但這支Roughneck可是樂趣十足.因為我對於它的桿身反彈回饋是完全可以掌握,它的反彈速度感覺起來不會快,是穩穩的反彈.相當舒服.
Veylix Rome 7RA Roughneck桿身.它是現有Rome的一個升級與強化版.就我先前測試過它們的Rome 688的感覺,688已經是一支很牛的桿身,整體的表現不管在擊球穩定性,抗側旋能力,距離與手感上都是相當優.而這回的強化版就不知是那邊進行了優化?我自己也深感期待與興奮,因為Veylix給我到現在為止的印象真的沒話說.性價比高,穩定性好
這支鐵桿有它的優勢,而規格上是它的特色與強項.桿身的特性也完全發揮到位.它有了碳纖維材質的優勢,同時也在桿身強度上做了十足強化.對於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來說這樣的產品會是你不錯的考量.同時對於你使用負擔與體能消耗上也是相對輕.如果女姓球友的開球有超過200碼的水平,對於這樣的球桿也是可以使用的選擇,
打這桿子不需太發力就可以將桿身的彈性給打出來.桿身相當聽話,打起來相當有韌性.所以每次在使用這桿子時,再回到我自己的鐵桿,就會感到我的鐵桿又重又硬的感覺.這種桿子真的太舒服了.桿身彈性到位,可以讓速度不快的使用者利用球桿的力量與特性得到相當好的回饋,卻不會犧牲它的距離.尤其在下桿擊球時,我可以感到球桿反彈那種好像一個巴掌打下去擊球,很扎實與順暢的手感.
輕擊區這個品牌它的品牌知名度雖然沒有三大廠要大,但它對產品的要求與生產質感來說卻是我個人覺得要優於三大廠的質量,因為每次裝它的球桿,它的桿頭的細膩度真的要比其他對手要更好.表面處理上也更好,霧面絲紋把金屬材質的質感完全發揮到位.更重要的是它的外觀是完全不會在市面上看到的設計.
這支小機腿用了一陣子後的整體感受,只能說它就是那樣聽話,好打,與遠.我用不少小機腿大多的球桿都只能做到2/3的部份不錯,一定會有一兩塊比較不好.但這支桿的整體表現真的沒話說,各方面都做得到位.要距離有距離.有距離的球桿不見得有準度與穩定度,但它也都有.有時有好打感的球桿不見得有距離.所以能有一支這樣全方位球桿真的不容易.
GR-55 UT桿身反彈的相當穩定,不會像一些日系桿身雖然彈性不錯,但穩定性不足的問題.它的彈性是你完全可以掌握,所以你只要把你的動作給做好,藉由桿身的反饋你就可以瞭解這一擊的結果.我先前會覺得這樣的桿身重量與硬度對於使用上會不會覺得軟或不穩定,但實際打出來的效果真的沒話說.完全把重量與硬度不足的問題給打掉.這桿身的回饋是我打過最舒服與Q彈.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