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美巡和歐巡都已經在2年前開放選手可以在練習輪裡穿短褲的規定,今年對職業/業餘配對賽開放穿短褲後,我想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開放正式比賽裡選手穿短褲的禁令!其實穿著對選手尤其高爾夫來說極為重要。所有的職業比賽裡就高爾夫的穿著是最多樣和大氣。穿短褲不會讓觀眾覺得就不正式或輕浮,反而可以讓球員有更多選擇服飾搭配的可能性。對廠商來說也是利多,因為可以促進短褲和上衣的銷售!

球桿的問題不在於產品外觀上,而在實際用起來的感覺和桿子標示的不一樣!這是我個人在換桿身或調整規格時比較常看到的問題。主要因為一般球友本身沒有專業的儀器設備來去測量球桿的規格數據,導致你用的時候無法感受桿子真正的實力。比如桿子標示是R硬度但實際的硬度是S或X。長度標示45.5“但實際為45.6“或45.75”。或是揮桿重量不對等。代工廠和品牌商是兩家完全不同的公司,所以桿子好壞狀況,品牌商不見得瞭解。尤其在趕交貨期的時候,那是兵荒馬亂,什麼狀況都可能出現(像蠻牛的廣告)。

山地球場還有一個挑戰就是風向和天氣,會讓球場的難度瞬間拉高好幾倍。這個問題多半會依據季節的變化而有不同的結果。山地球場本來就比其他平地和海濱球場要難,如果加上風向和天氣的影響要打好就需要有很強的經驗基礎和對球場的熟悉度。對於假日型球友來說這類球場多半是最棘手。常常會打到信心潰散和球都打光掉。如果本身技術和動作還沒有到一個火候時,打這類球場容易對信心產生衝擊。

山地球場因為空間很有限所以有些球道設計的寬度是很窄,也就是強迫球友必須打點以2桿上果嶺的方式。這也是不少台灣球場的設計風格。再來就是一些轉彎幅度很大的狗腿洞設計。也需要打點,2桿上果嶺打法。這些設計都不是對球友友善。因為這些球道設計多半會伴隨地形的起伏和一些障礙物如水池或山谷,把果嶺的位置給擋住,或是靠樹林去遮蓋果嶺位置導致我們無法決定是否可以直攻果嶺的策略。這樣設計只有一個重點就是讓你無法知道果嶺位置,而無法設定進攻策略。

教練必須要學習有關人體力學和健身提升身體強度的知識。如此才能協助球友發揮身體和動作的最大效能。光靠練動作是花拳繡腿,要實際提升擊球效果和力量就需要從健身和伸展下手。這就是現代化揮桿動作的觀念和方法。當身體提升了,很多動作就容易上手,練的效率就提升。勝過教練在旁邊說的口沫橫飛,或是仔細用他的“雙手”去雕琢你的動作細節。有時看到這樣的教練教學,會不禁搖頭。因為動作如此精雕細琢,身體就是做不到。

桿身雖然50g但是是我打過最猛的50g,實力一點都沒有輸給60g,70g的性能桿身。桿身材質加入石墨烯真的好像威而鋼一樣,活力十足,球速和擊球效果提升。也是好幾年沒有有這樣驚艷的產品讓我打起來熱血沸騰,燃燒小宇宙!應該是我打過超級性能桿身的輕量化版本。50g有這樣實力的桿身真的不多。用三四層比賽球核壓在100的會得到最好的距離。雖然擊球的撞擊很爽,效果真的會比用90核壓的更遠。我覺得這桿身可以把能量傳送得更好。

使用快3個月的狀況,也發現到飛行距離有衰退的狀況。之前飛行到後段會再衝一段也沒有了。飛行距離衰退到和其他700-chien木桿的距離一樣。多的5碼也不見了。看來桿身結構被打開了後,強度也逐漸在衰退。這點和其他大品牌的桿身狀況差不多。所有新桿身一開始的100次揮擊都會有高效能表現,但之後就會衰退,也是碳纖維材質的特性。因為它會越打越彈,強度也會逐漸減弱。這是它的致命傷。Mansion在這塊上也是如此。耐用上就沒有特別突出個人之處。

打到桿面甜蜜點手感不會像其他桿頭那樣很快彈出去,是很紮實的桿面重力反彈!很明顯和其他桿頭打的感受不同。就算沒有打到桿面熱區也一樣很紮實。雖然聲音沒有打到熱區那樣紮實渾厚的聲音,聲音會比較破一點但也相當集中!中球在桿面是由點再延伸到整個桿面的感受。這桿子打一拳比其他人的一拳效果力量更大!所以用起來就爽度加倍的感受。這是桿頭給我最大的震撼!這也是材質對桿身和擊球結果有絕對的影響和關係。好材質這桿身就贏人一半了。

沒有不好的產品但如果桿子設定規格和你本身的身材特性不搭配,就會導致你無法感受出球桿給你的效果。對於產品本身如果技師沒有下功夫去瞭解,就會導致你無法得到產品本身最好的效果和感受。也就是這非產品的問題和錯誤,反而是人本身沒有實際瞭解產品特性去裝配出最好的規格。球友需要一點一滴去建立這方面的知識,才能對自己的桿子有明確的想法和需求。當你對自己的需求都不清不楚,你如何可以期待技師會比你更瞭解你的問題與狀況?

新產品Mansion 桿身有加入“石墨烯”材質去強化桿身的拉伸強度。石墨烯的拉伸強度是130Gpa (日本東麗碳纖維材料廠的T1100G高噸位碳布的拉伸強度是7.0Gpa。而拉伸強度高的瀝青纖維也就15Gpa)。這樣的材料拉伸強度就很明顯是目前碳纖維材質的好幾十倍。它們在桿身裡有幾層石墨烯的薄片加入,以提升桿身整體的拉伸強度。這就是Mansion桿身的主要亮點!也是從材質下手,提升強度。

台灣很多球場的設計根本就有問題。球道間沒有足夠的障礙物去遮擋那些偏離航道的飛彈。而球場也沒有配置愛國者飛彈保護我們在自己球道打球的人(球道和球道的空間太近導致球很容易飛到隔壁去)。如果我常看到我自己的球道會有其他球道的人來打的狀況。我下次基本就不會再到這樣的球場。因為哪天我可能就是被飛彈誤擊的小老百姓!如果在台灣北部球場沒有桿弟的話,我是不敢闖虎穴!雖然一些經驗老到的桿弟很油條,有時沒大沒小的但功力還有才能耍屌。

我覺得桿弟的工作很難,在於安撫客人情緒和陪客人練笑位(台語)。有時還有提點客人動作問題。同時還要看那種打的很遠的人和準度像打散彈槍的人不要偏離太多。不然一不小心球就可能飛到其他組別去或打到人的狀況。所以我比較能理解他們要球友等前面都完全沒人再打,因為可能性時時存在。球場真的像戰場,一不小心或不注意就可能打到別人或被別人的球打到。球的速度真的很快,當你看到時不到一秒的時間就可能打到你或從你身邊飛過去。

高爾夫裡頭讓我覺得和同組球友競賽時,最公平和大家彼此條件狀況差不多的是三桿洞!在200碼以內,多數球友都可以打的到,也可以一桿打上果嶺機會。不管你技術或是否職業,你都可能陰溝翻船。輸給一般90多桿的球友。更不用說一桿進洞的可能性是大家都一樣!而其實對於高差點的球友來說,三桿洞是最有可能贏對手的洞。因為這是比準度,不是比距離。所以大家條件相當,每個人都可能一桿進洞,但技術越好就壓力越大。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可以拿分的機會,所以壓力都會在這些人身上。

以前沒有運動科學這個領域,所以對運動的觀念和練習都是以土法鍊鋼的方式來做。得到的效果自然沒有太好。同時要花的時間也相對比較長也容易產生運動傷害。現代化的高爾夫講究不同方法去達到設定的目標和任務。簡單說就是,要讓你的揮桿動作練起來需要提升身體的核心肌肉群。而就需要設定健身這些肌肉群的強化和訓練。現代的高爾夫更講究方法和個人化的理念!所謂的個人化就是在你的練習內容因為你的身材和特性去設計與強化。同時在球具上依據自己的需求、身材、和喜好去選擇,設定自己的球桿內容。不是以成品套桿為主,這些產品都是因為你自己的本身才會建立。所以現代化有很高的個人化成分存在。

小雞腿/鐵木桿的問世就是從20年那時候開始。這也象徵球具進入跨時代的變化。球具的個人性和使用難度逐漸減低。因為原本的長鐵桿使用難度高對一般人,尤其是假日球友來說這樣的桿子就很難駕馭。而球具廠商就逐步去開發更易打,和好控制的球桿。這樣可以讓更多人可以投入高爾夫領域,同時也有Tiger這樣的人啟動提升高爾夫的普及率。

Original One是第三代mini了(第一代SLDR mini, Aeroburner mini二代)。這代基本就是總結最近M5/M6的技術材質。有Twist face、multi-material結構(50g不鏽鋼底座,碳纖維上蓋,和鈦合金主體桿面)、speed pocket(桿底凹槽)、adjustable loft(可調整角度)。這些技術和材質TM已經用了好幾年了,相對很成熟。應該說這款產品基本就是把目前M5球道木給加大尺寸版(加大100cc)!用的所有技術和多重材質都是現在M5鈦合金球道木的技術。

而學無止境,當你投入越多你才會感覺到學問很深,無法做到專精。也就更不敢去斷定很多事務的結果。因為這世上事情的發生都是機率的問題。永遠都有一個小比例是自己無法去掌握和理解的地方。而你也會發現很多事務的原理都是共同。因為在這個世上都有共同的準則運作所以事務。所以任何東西都有學理支持才是對。人云亦云是經不起考驗!

把媒體、朋友和書籍告訴你的東西先擺一邊!因為你不需要這些東西把你搞得更複雜和混亂。我必須說為什麼學習是痛苦或累人,就是這些外在的東西讓我們把學習一個技能變複雜。如果只是單純想去玩或瞭解一件事情/學問就好,那你會怎麼去做?很簡單,就是增加去操作看看。問題都是從實際使用才會產生,而這才是樂趣所在。學習其實很簡單也單純。不需要去複雜化或想太多。問題是發生才去面對和處理。不需要杞人憂天!

鞋子不只要穿的舒服,包覆性要好,更重要是強大抓地力!因為身體的力量要能完全爆發出來就是由下而上。腳要踩穩,踩紮實才能把全身的力量送出來。所以我買很多的鞋子就是要瞭解不同品牌鞋子的效果和功能。現在高爾夫球鞋的風格多樣,但你也要選適合你身體特性的鞋子來配合,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如果你的身材不是高大或壯碩,一般的釘柱設計鞋底就可以了。而這類鞋子的風格比較多元和休閒。我個人就都買這類鞋子。當然功能性就多,也可以在平時穿。

4月15日,老虎伍兹在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俱乐部打出70杆(-2),以-13杆的总成绩,1杆优势赢得美国大师赛冠军。这是伍兹第5个大师赛冠军,以及第15个大满贯冠军。距离他上一次赢得大满贯,已经过去了3955天。时间仿佛回到了十四年前的那个周日,同样的红色圆领衫,熟悉的黑色裤子,相同的那个人。老虎伍兹在3号洞抓鸟,成绩来到-12杆,只落后领先者莫里纳利1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其實這些桿子的質量與規格,都和你想像有很大差異。如果只是學一個技能要會打到球這樣的狀況是不需要太要求工具。也不需要太要求精準。但如果你的孩子喜歡高爾夫想要持續投入在這個運動上,那他的桿子就一定要訂製調整。尤其是年紀超過10歲的孩子,因為這年紀已經開始身體發展,球具的配置需要跟上他的身體變化。不能再讓他將就球桿,讓身體不斷產生病痛或不舒服。孩子不見得說的出來或可以清楚表達他身體的不舒服或病痛。尤其很多家長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和目標,孩子的問題就多半不敢去表達。

我們也測量原本一木的桿子硬度頻率,發現硬度頻率數據竟然是高達264cpm。這樣的桿子規格,桿身重量與硬度頻率都算是大人打X硬度級別,和開球280碼以上的人用的球桿類似的硬度。說實在的,看到這些數據後就覺得這真的會把孩子的興趣或發展造成阻礙。難怪以前孩子在用這桿子會有打完球起水泡或手酸的狀況。這種規格的桿子誰打都一樣會受傷!但現在看到這些數據後就能理解實際的原因和問題。這才讓我有感而發寫這篇文章。因為我自己懶和疏忽,沒有對孩子的桿子進行測量規格和調整零件。認為買孩子專用的球桿就不會有使用問題。也相信這些產品。這也是孩子不想打高爾夫的原因。

千萬別認為標示數據有差異沒什麼大不了。就舉桿面角度來說,桿頭上面寫10.5度但實際角度是13度。這對於你擊球的起發角/反彈角就可能差別超過4度以上。而你打在空中的球可能從中彈道變成高彈道。所以你覺得這重不重要?這些標示數據基本就會影響和改變你最後的擊球結果。所以買市售的桿子千萬別太相信桿子上面的數據。當參考就好。

倒旋量一直是擊球因素很重要的關鍵!因為它不是固定不變,也會因人和因球桿特性而有所不同。千萬別認為我打的最好的一支桿子倒旋量,就以那一支的數據為基礎去設定其他桿子。桿面材質、桿頭重心、觸球方式....太多因素會影響到最後的倒旋量。不管你要打那一支桿子?都和桿面設計會得到最後倒旋量有關。而當你在選擇桿面就要去觀察桿面紋路來決定你最後會得到的倒旋量?木桿、鐵桿、推桿都有桿面紋路設計,所以從這部分觀察是最直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