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無線藍芽耳機好處在於它的輕巧小.又配置有充電盒可以放在包裡或口袋進行攜帶不怕會不見也不怕電力不足.在家或辦公室可以對充電盒充電.這樣的設計都不會讓你的耳機沒電的狀態.要用可以很快速戴起來也可以只戴一耳去接收手機或電腦的訊息.雖然怕它會掉落但只要你不要太大動作會去動到耳機基本都不會有問題.加上Bose音質的加分讓聽音樂或看視頻是一種享受.別說我這樣說是過頭,但好的耳機真的會讓你用起來更舒服更想去使用.這樣的耳機很容易和我所有的裝置配對去享受好的音質效果.
另一個貼心的設計就在於它的耳機輪廓邊緣是黑色橡膠材質而大小聲鍵和暫停鍵也都是在這個黑色橡膠區塊.這個好處在於當你不小心沒拿好耳機或是使用沒戴好脫落時,這時候這耳機的整個重量會落在黑色的橡膠輪廓區.所以掉落也不會讓耳機損壞或影響使用質量.也就是他們設計的防撞保護框.有點像汽車的保險桿設計.因為我必須說用這類耳機不可能說不會脫落或不小心弄掉,所以防撞防摔這個能力是很重要.
它的充電盒整個黑色配上Bose logo看起來很有質感.而在打開盒子的按鈕下方有此充電盒目前的電量格數,只要按打開盒鍵就會閃燈讓使用者瞭解目前的充電盒的電力狀態.這個設計的好處就是不需要拿出耳機接USB去進行充電,只要把耳機放入充電盒就可以.一來這可以收置耳機不會不見或忘記放在哪.因為這耳機不大所以很容易會忘記耳機在哪或是收到掉了.二來可以隨時充電不需要等到耳機沒電或不知道電力狀態下而沒電狀況.而且可以按開盒鍵去瞭解充電盒的電力狀態.
和球齡長的人打球會有各種不同的樂趣.你會看到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打球模式與風格.沒有對錯或好壞但這都是每個人獨自摸索出來的高爾夫.當你和他們討論交流時你會發覺到很多東西大家彼此都有共鳴也都遇過類似的問題與經驗所以得到的方法可能都是大同小異.這也是打高爾夫可以有很多不錯的朋友產生因為大家有共同的經驗與問題所以可以找到一些點去交流分享.而這些都會是無私的交流討論.
我現在打球的心理狀態應該說是最佳的時候.不管在打球前或打球後都沒有以前那樣的興奮或緊張.不是說現在打球沒有熱情只是心裡狀態更為平穩與平靜.就算朋友臨時邀約要明早打球只要沒事球場OK我都會去同時也不會讓自己覺得沒有準備好的狀態出現.以前比較怕這類臨時邀約的球,因為會覺得自己動作好像還有那邊有問題或是狀況不好所以怕打不好等狀況.說穿了就是沒有信心!因為這類的臨時隔天打球如果平時沒有固定練習或是動作到一個火候那就很容易對自己產生缺乏信心狀況.也就是說信心是建立在過去無數的打球經驗與不斷練習上.
挖起桿的重量主要決定於桿身和握把,但握把很難提升擊球效率因為他離桿頭最遠也很難把能量最好的傳送到擊球上所以這塊的重量不是絕對性.桿頭這塊因為多數的挖起桿桿頭重量都在一個範圍內所以差別不會太大也很難去提升最多就是在桿身前端家點重量但重量也提升有限.只有在桿身這塊的重量提升是最為明顯也會影響到擊球結果的一塊.為什麼桿身的重量改變是最大?因為桿身重量從70~130g都有,同時有不同材質的選擇如碳纖維材質桿身與不銹鋼管的材質桿身.
為了達到讓我們可以順利利用球桿的功能以得到最好的結果,桿子本身的重量感就需要有一定的水平.這點很重要也是我用過很多不同挖起桿的產品後得到的結果.因為當你的桿子有一定的重量感時你在做半揮桿或1/4揮桿也罷這都可以讓你利用桿子本身的重量與你身體的加速度力量(重力加速度)產生更好的擊球結果包含得到更多的觸球倒旋量.這就是借用球桿本身的能量,只要你的力量一致桿子就會幫你創造出你要的結果或距離但到來.同樣的打法如果用重量比較輕的挖起桿打你會得到更少的距離,
腦如果想得太多就無法讓自然的心靈去主導你的反應能力.因為緊張就會亂想,想太多就會產生壓力和負面效果.這就是我們越緊張越難做好事.在運動比賽前一定要讓心情放鬆才能讓在比賽時心很容易進入狀況快速思考讓心靈的運作更加容易去依照平時經驗去套用適當的模式,然後快速給身體下指令.這樣身心才能結合配合無間.而這個前提是你平時不斷的去鍛鍊做好很多運動的基本功才能在比賽時讓直覺主導你的身體反應.
平時運動的訓練都是一個過程讓你去享受身體和心靈怎樣去相互溝通?建立連結的方法.當你練到一個程度或一個階段你會感受到身體與心靈的連結與溝通變得更加快速與有效.當然這不代表你已經對這個運動掌握完整與到位只是在當下這個階段你得到這個關卡的鑰匙可以進到下一個關卡去挑戰.人生和運動都是一樣這是一條走不到底的遊戲.你在不同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挑戰這些挑戰對於你身體也好或是心靈的提升都因你的能力條件而有所不同.
一個好的運動員或做學問的人他們經過時間的磨練後,後面得到的進步與成長往往都是在認知與心靈上的提升.因為他們以前不懂不知道下雖然也做得到但現在他們知道為什麼和如何去做到正確的原理與動作.所以當你一比較之前和現在的動作表現後你就知道你的動作提升都在特定部位和細節表現.你的結果不見得是贏得更多場比賽或是打得更遠而是你把整個運動的質量變得更高更穩定.這就是我現在和以前的差別.
關鍵在於我們看不到自己的成果表現.我們是以自己的雙眼和大腦去感受自己的變化.但這些的進步往往很難用心去感受或雙眼去看到.因為這都是細節的改變與提升.比如你的擊球精準度提升,身體變強壯,一些常覺得不舒服的身體部位現在也變得強壯了,身體的爆發力越來越好....這些的改變都需要你細心去感受.但往往我們大腦看不到是因為結果多半是和以前差不多.比如距離打出來就是和一兩年前差不多.往往雙眼看不到的東西才是我們真正的進步與改善.
這套鐵桿我個人覺得桿頭這塊的完成度還不夠很多功能與效能上都還不到位跟現在市面上其他產品來比較它還沒有達到標準或是沒有發揮出應有的設計效果.這點是我覺得比較可惜,對於桿身來說我覺得它本身的性價比已經到位也有它的特性與優點.相對來說我認為桿身的優勢反而大過於桿頭.桿頭的混搭模式並沒有在實際使用上得到更好的加分或效果.如果裝在其他桿頭比較的話距離效果應該不會差到5碼.這點是桿頭的問題所導致算是非戰之罪!
這款873i桿身可以讓你感受到桿身反彈感雖然不多但你知道它對你的使用有反應.而且打得順手起來這桿身的這種回饋真的很舒服也可以讓你知道你動做對了力量有效的傳送到桿子上.這點在P桿上也更加明顯,在下桿轉肩的過程很明顯感受到桿身被我的力量給稍微彎曲然後手臂打直釋放後桿身的彈力相當舒服.所以這款桿身的回饋風格也是一致.在上桿和下桿過程上對於桿身的受力變化一點都沒有任何感受.
二代目口袋型桿頭打起來配上這款桿身覺得還可以.手感上介於鍛造桿頭和鑄造桿頭.首先這款桿頭如果打不到甜蜜點位置回饋就很硬好像打在鐵板上一點都沒有打擊的爽度.第二打在桿面的熱區手感就有點類似鍛造鐵桿的聲音啪啪的回饋.當然它的回饋上沒有鍛造鐵桿那種黏球感覺但手感上也是挺扎實.也就是說它的回饋聲音偏鍛造擊球聲很扎實的中球手感.回饋上我覺得是一般並沒有感覺特好或舒服的手感.打起來的手感偏硬就算這款桿子已經配置碳纖維桿身也沒有提升這款鑄造鐵桿的手感.
以往我使用的鐵桿碳纖維桿身都在90g這個級別.所以打起來的強度與感受也是覺得比較平衡.而現在用這款70g的桿身配上桿頭來看,整隻桿子的重量會會偏向桿頭區塊.對於桿身和握把就會感受比較輕.這對於我使用上有沒有變化能否得到輕量化的好處或是會影響我擊球的穩定性也是我這次想要瞭解.如果這樣的產品重量都可以用得順暢穩定度也到位那自然後續也會考慮用這樣的產品來放在我的球袋中使用.加上這款產品的售價為60美金相對於目前一流的碳纖維鐵桿頂級桿身在售價100美金上這樣的產品算是平價也實惠.
這款二代目的鐵桿原因在於它是設計口袋型和凹背型兩種桿頭模式的混搭風格.以往的鐵桿多半是一個桿頭設計,但這次二代目著眼在使用者需求的角度才設計出這個產品.他的中長鐵是設計口袋式的半凹背風格.桿面是17-4 不鏽鋼的材質.也是兩片式的桿頭設計.好處自然就是讓桿面有更好的擊球效果與手感.同時半凹背的口袋設計桿頭可以讓桿頭重心不會太低產生更好的彈道和距離效果.當然對於操控上和做球都可以更輕鬆容易
模式套用在學習階段是很重要的一環.這也是我一直都喜歡到處去挑戰不同的球場的原因.因為只有不斷給自己不同的挑戰與環境才能讓自己真正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球桿與身體.不能因為環境與外在因素的不同影響到自己應有的表現但你需要給你的身體與大腦更多的資訊去面對當外在環境因素的改變時你要怎樣去面對與處理這些改變.怎樣去調整自己與做一些改變才能讓自己在這樣的狀態下可以發揮正常與順利?
1萬個小時時間不算短也是可以達成的目標.只要一個人可以不間斷的持續固定的練習操作一天幾個小時時間這樣經過10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變成專家.所以如果是職業每天工作7~8個鐘頭時間,10年下來肯定可以到達熟練專家的等級.而運動員尤其從小就開始不間斷去練習這樣可以在不到十年時間就可以變成一定程度的專家和職業選手這就是1萬個小時理論.而這也是以前人所持的熟能生巧徒法煉鋼的邏輯理論.而這在現在的說法就是模式比對.
碳纖維桿身材質特性需要利用他的桿身彈力去得到更好的擊球結果所以在鐵桿整體的設定規格上多半會設定比鋼管鐵桿要再長一點.如果你是走個人化鐵桿訂製可以要求技師把桿子的長度設得比較長一些這樣會更好得到距離提升.比如7鐵的長度大多在37”或以內.如果是碳纖維的鐵桿可以設定在37.5”~37.25”這個長度範圍比一般的7鐵要再長一點.當桿子的長度可以比你現在用的7鐵要在長個半吋空間配合上碳纖維鐵桿身的輕量化優勢和彈力效果就算桿頭的角度一樣也可以很輕鬆得到更遠的距離效果.
以市售款的鐵桿來說,比較常會看到桿面角度強勢的產品.一般日系鍛造鐵桿系列的鐵桿角度不會差太多.也是一樣舉7鐵的角度來說,日系的鍛造鐵桿的角度範圍大多從31~34度.但如果是美系大品牌的產品就很容易看到7鐵角度低於30度.所以在鐵桿的產品資料上大家都可以看到這些資料而這會影響到你使用的結果與距離效果.不可不注意的地方.另外桿頭款式比如刀背,半凹背,凹背等桿頭設計差異都會影響到擊球距離.
如果實際對這些市面上的青少年或青年球桿去測量規格就會發現很多的桿子根本對孩子們來說太重,太長,太硬了.所以這也是很多孩子們為何打不好球或是打球時常會出現失誤?追其原因就在於桿子本身對孩子使用造成困擾和負擔.所以當你花錢請一位好教練指導你的孩子高爾夫動作同時也要找位好的球具技師協助你的孩子做出一組讓他可以輕鬆發揮本身能力的桿子.
多數的家長讓孩子打高爾夫都是到店裡去買現成的球桿不管這是什麼品牌大多都是中國製造.而這些產品多半都是質量和規格都沒有大人桿子要好.你看看你買的價格就知道這樣的產品怎會多好一分錢一分貨.你想想你自己用的桿子都不錯了而你的孩子如果喜歡打高爾夫卻用三流桿子你會覺得怎樣?當進到青少年就需要針對球具下手有時一年當中孩子成長的速度很快,每年都需要對球桿進行更換調整.只要桿子對了孩子的成長速度與學習質量就會很快很大.
球具這樣的工具不可能都不變化雖然近幾年下來的變化變少幅度也不大.但鐵桿被逐漸淘汰的趨勢也是釘在版上的事實.因為產品沒有變化或不變化就等於廠商沒有太多賺錢機會與空間.只有產品不斷的改變推陳出新利用新的技術與設計去取代舊有的產品才能讓廠商開擴更多的銷售空間與利潤.這是不變的法則而這也是我認為鐵桿會逐步被廠商給放棄的主要原因.
其實為何會有木桿類我想很簡單就是面對到一個問題就是長桿以鐵桿桿頭這樣的設計實在很難打出更好的效果同時使用難度上要比中短鐵要更難.對於多數業餘球友來說用這樣的桿子十足就是自虐.在以前鋼鐵合金技術還不是很成熟發達時要把鋼鐵合金技術用在娛樂消費性的產品上就很困難加上生產成本也高導致就算有價格也不低.這也是在以前沒有木桿類的產品出現,但這個狀況在材料與技術的提昇下逐漸不再是一個問題,
高爾夫還有一個困難在於你現在的動作與球桿不可能從打的那一天開始到你不想打或不能打的時候都是一樣.人會因為時間產生身體的衰弱不管你有沒有健身或運動身體都會老化這個問題.有健身只是讓老化的狀況減緩或幅度小.每個人都會有,只是發生讓你感受到的時間是幾歲的問題.當你感受到身體逐漸老化的狀況時已經是木已成舟.所以當你身體產生變化時你當然就需要調整體的動作模式來面對身體的改變.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