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Kirkland賣的好是因為它是唯一一款urethan表皮多層設計的球款。這類的產品就算是小品牌或台灣代工的類似產品,也要賣30多美金一打。而Costco的Kirkland賣15.50/1打(它們是兩打一起賣,只在美國Costco賣)。夠殺吧!更別說Titleist Pro V1/V1x要價超過50美金。所以Kirkland算是便宜的urethane球。不是價格友善,而是便宜到脫褲的價格。而這次什麼問題導致Costco要跳出來危機處理?因為Kirkland 4層urethane球款的表皮不耐打,球皮很容易打破和刮破等狀況。這在做球的我來說是極大的瑕疵。

所以海外打球交通是最麻煩的事。住宿和訂場的問題都不大。因為現在很多訂場的App可以用,住宿一堆可以選。要便宜可以找air bnb,一起share,價格也不貴。都是會找有當地朋友的地方去打球。這樣可以避免問題和錯誤,朋友也可以幫忙訂場或知道一些優惠可以用。也要請朋友打球,吃飯。在海外開車把時間放鬆其實很舒服。因為歐美地區的郊外道路是很舒服,風景也超優。尤其歐洲,在郊外都像畫裡的風景,小鎮的房屋都很有特色。會提升你的人文氣息指數!不過,最好油箱到1/3就要找加油站加油。

到當地都不熟,也不清楚交通狀況,最好不要把開球時間抓太緊。不要認為或太相信地圖情資預估的時間是OK,最好預留一些時間,尤其要去機場。別認為時間是充足。如果你安排的球場離市區遠一些,就最好有充分時間,可能需要找路或不熟的路也開不快等狀況。時間應該是你們到外地租車打球最好的武器!寧可早出發,早到,也不要趕來趕去,心理壓力導致發生問題。

到海外不太可能自己背球袋坐地鐵和公車去球場打球。現在出國想在海外開車都可以先辦國際駕照,多數國家都可以承認。如果沒有承認的國家只好請當地的朋友或地陪開車。找地陪可以上網搜尋,或問旅行社是否有可靠的地陪推薦?日本,歐洲、北美這些國家基本都可以租得到車。費用上也不會太貴。我這邊說的是租車費用。但其實最大的費用是在保險。保險才是最貴的一塊。因為往往加上保險費,那一天的租車費用會很嚇人。所以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3~4個人可以租一台車。然後可以一起分攤租車和整體費用。不然一個人或兩個人分攤租車費用不會划算。

兩片式的鐵桿頭在於提供使用者更好的擊球效果。對於喜歡擊球有更多桿面彈性感覺的人,兩片式桿頭會有不同於forged綿密的手感。所以感覺這東西是個人主觀。但性能上會優於鍛造forged桿頭。 尤其打一段時間下來,鍛造的距離會明顯短不少。 同時兩片式桿頭也有不錯的易打優勢。相較於鍛造桿頭,沒有打到甜蜜點,手感就和打鐵塊一樣的不舒服。

從PXG 0311和TM的790的風潮開始,現在鐵桿桿頭的設計都逐漸走兩片式設計。稍微兩片式就是桿面和桿頭主體是兩個不同的個體。桿面的材質強度或特性會有別於桿頭主體。這也和木桿設計的道理一樣。都是在提升桿面擊球的效能。所以才會獨立桿面這塊出來去強化和提升。而兩片式設計的桿頭目前有兩種不同設計風格。一個為主體是封閉式,就類似0311或790這類的外型。另一種是口袋/pocket 的設計。這種就是類似凹背設計。桿面後面和主體是有類似口袋的凹槽來讓桿面擊球有彈性。作用和封閉式一樣。

當然有些桿頭特性會依據使用者特性而有不同使用結果。這就比較細節,比較屬於客製師/Clubfitter的專業範圍。當討論完產品特性和推薦選擇後,最後就是規格配置。因為規格配置都需要依據桿頭、桿身和使用者的特性去設定。不是我喜歡什麼長度、重量和硬度就可以來做。因為除了考慮使用者本身需求外,也要依據產品特性去設定。比如一些桿頭和桿身適合裝長,如果裝短打起來的效果就不會太好。這都是需要和球友討論分析。在什麼長度範圍可以發揮使用者和產品的最佳效果?這是技師需要去思考和說明給球友瞭解。

因為我近6年來都是用自己做的700-Chien桿頭在所有的測試桿子裡。所以可以瞭解當中的差別和觀察桿身特性和效能差異。所有桿子長度都在0.5“差異內,桿頭一樣規格,桿頭重量也差不多,所以使用就是單純桿身的差異所導致的結果不同。而這些差異多半都需要在戶外觀察擊球表現才能說明。

其實在球具量身訂製的領域來說,一些問題都有很多的解決方法。沒有一個特定或固定的方法來解決一個問題。所以只要結果是對你好,不管技師如何調整或使用的方法,都是好的設定。當然很多擊球結果無法從launch monitor的數據瞭解和體會。所以我才會一直都在戶外的練習場進行球具訂製測試。

練久後,這樣的腳底調整,會更順暢和快速。也就是說,你單腳站立會更穩固和容易。是因為你的腳底和腳可以快速反應面對身體非平衡時的狀態。當然這也算是下盤身體強化的一部分。身體平衡性好,可以讓你在揮桿過程中,尤其在下桿時,面對球桿和上半身的動態變化,更容易和穩定。在上下桿過程,身體重心因為手臂和球桿的移動,導致下半身需要更大的平衡力去因應。所以平衡性就在這裡很重要。

揮桿動作不是只有力量,更重要它還需要平衡性去融合在你的身體力量的發揮。也就是說,你的力量越大,身體需要去維持平衡,才不至於力量太大無法控制導致身體偏移掉。如果你揮桿結束收桿無法站穩,就代表你的身體平衡力不足和力量過大導致。所以不是說你身體有多少力量,你就可以爆發出所有的能量來。大家都知道揮桿動作要求一部分去控制身體和控制球桿。如果力量太大,你會無法控制身體而導致擊球不穩定,也不精準。一旦你的力量太大就會導致無法控制身體和球桿,就無法打到桿面甜蜜點。

球場的賣店基本是賠錢生意,賣桿子也賺不了錢。只有“賣球和飲料”是賺錢的其他多半都是賠錢生意。如果有賣一些有球場商標的產品就會好賣。比如球、衣服或ball maker等。我有做一些美國球場的logo球,這類產品會讓球友順手就買了。也算是紀念的產品。像球桿、手套、配件、球袋等產品,在球場賣店裡多半是很難賣。因為多數來打球的人都已經有了。除非突發狀況,應急用。或是撐完18洞,再去熟的店家或網路上買。這就是為什麼多數球場的賣店是賺不了錢。只能靠這些消耗品來補虧損。

就我觀察其他球友的狀況,大家最常買的東西應該就是飲料和水。打球最需要水和飲料來補給,因為流汗而損失的水分。當然大多數的球友都有帶水,但如果忘記或帶不夠的狀況就需要和球場買。有些球場會提供免費的礦泉水給球友享用。有些會有飲水機可以讓球友們添加。或是在幾個開球台會有麥茶或薑茶(季節性改變)提供球友免費飲用。

在全球化的風潮下,每個地區市場都會越來越成熟。消費者的自主意識也會提升。如果廠商不去應對個人化需求,就只能被市場給淘汰。成熟市場的消費者的自我意識都很高。多花點錢讓自己的工具更有特色和差異化,他們是願意去投資。今天如果有資料和數據可以提供出來,其實現在可拆卸式的球桿銷售一定比以前固定式球桿的銷售量要更多。至少桿身這塊的產品銷售更多了。握把的銷售也因為可拆卸式功能而得到好處。銷量也提升不少。所以市面有更多的握把品牌來搶奪。如果比較現在和10年前的握把品牌就可以知道現在的品牌要多上不少。這都是市場活絡的表現!

就如同高爾夫球桿一樣,從以前都是一支固定無法進行更換或調整。除非你找球具技師去拆裝才能調整零件或規格。現在的球桿以木桿來說,很多都是有可拆卸的桿身套管設計,桿頭和桿身都可以自己拆卸,同時調整角度規格。其實應該鐵桿也要有木桿這類的調整角度和更換桿身功能。這樣球友可以有更多空間和自主權利去做球桿的主人。這也是玩桿的樂趣。可拆卸式的零組件對一般人和業者都有好處,因為球友可以有更多選擇和自我調整的機會。業者可以容易進行球桿維修和生產。

每一支球桿都有它的長度極限,因為它的桿頭重量會限制它的最大長度。同時在效能結果上,每一支桿子的桿面角度,會影響到它的飛行和彈道。這些技術因素就是決定你可以打多遠的結果。所以大家要抓住一個核心觀念;就是我必須要把這支桿子打到”甜蜜點“,才能有最好的結果。撇開買來的桿子長度多少,重點在你能不能有超過5成的擊球甜蜜點?不行,就要去找方法和和專家討論。低於5成,那下場打球肯定發揮不出桿子的距離。

我從以前到現在,球道木的長度就設定在43“以下。5木在42”以下。我也做過和使用不同球道木的長度,從42“~44”都有用過。但讓我打起來最順就是42.5“。長度超過43.25“,就很難控制和打的精準。而距離也不見得會遠多少。或許你會說43”以上,可能我配置和桿頭重量沒有搭配適合,導致使用會不順手。這點我也特別找桿頭重量比較輕的3木來配置,但實際用下來就是打不好。下桿時,桿頭也不容易掌握和控制球桿。導致結果就很鳥!

目前慢慢有些球道木,尤其三木都設定超過43“。我認為43”對於多數球友來說已經是使用上的極限。因為桿子長,對於你在控制和身體負擔會非常大。

本來在手機和平板上的遊戲變成實際打球也算是一個高爾夫的潮流。如果你住在冬天會下雪的地方就是不錯的選擇。也是可以讓高爾夫提升更多樂趣的活動和變化。我在7、8年前就打過這類室內球場模擬器。覺得沒有在室外打的爽。但你無法出門打球或有時手癢想揮桿,這就是不錯的選擇。但這類的系統價格都不便宜,如果個人要裝,家裡也要夠大。但現在也有一些室內擊球店出現,對於一些手癢就可以去這類店去解一下打球的癮。

G410已經算不錯。但它的桿面設計比較大,所以打在其他位置會比較容易。相對於M6的桿面比G410小,所以中球的位置會更加集中,得到的結果也比較好。桿頭的風阻會比M6感覺大一點。在launch monitor上,桿頭速度會比M6要少2~3mph。加上桿頭重量比較重,下桿的速度比較容易受到制約。所以會影響擊球的精準度和速度。以易打容錯的表現M6會優於G410. G410在非甜蜜點的擊球效果似乎沒有比M6好。至少在距離的結果上是如此!應該說;G410如果打在非甜蜜點越遠位置,距離效果就不好。而桿面也做的大,如果動作精準度和穩定性不好,距離落差就很大!

M3 的彈道就是中低彈道。雖然是50g等級,但彈道設計就是平平的在空中飛行的方式。球質是比較侵略性的風格。這點在我以前的測試裡就展現的球風。在G410也是如此。當桿身內部結構打開前後,對於打出來的彈道高度和球速其實都沒有太大差別。球速很快,不輸M6的組合。彈道也是平平的飛行。就是那種打起來很讓人熱血沸騰的桿子。飛行的距離如果打到桿面甜蜜點的效果是和M6差不多。但非甜蜜點的距離,M6就比較優。會差10幾碼的距離。

410就比較像擠壓然後彈送的感覺(包球的感覺)。是兩種不同的桿面撞擊效果。我還會再裝一支桿身來比較測試,看看G410的擊球感覺會有什麼不同?可能也會是Veylix Mansion或是其他桿身去比對。桿面的回饋會依據桿身特性和材質去得到不同的結果。至少在目前的桿身下,我感覺G410的桿面需要有力量和速度去得到彈力效果。G410的桿面強度比較高,所以要得到桿面彈性效果可能不會像M6這類桿面比較薄,反彈效果高的設計。 所以如果你的揮桿速度比較快,G410的桿面就會讓你打起來比較爽。因為你可以盡情去發揮力量,把力量灌到桿頭裡去,得到最好的桿面彈力。不怕你全力摧,就怕你不夠力。

G410桿頭的螺絲在後方,我配制的是11g螺絲重量。如果可以有比較輕2~3g的螺絲就可以設定桿頭重量和M6一樣。這樣控制起來的感覺會比較類似。 在其他規格比如長度,總重和桿子硬度頻率都是一樣。硬度頻率差2cpm。所以這樣設定已經算是很接近M6 木桿的規格。桿身也是中低彈道。所以基本桿子都會有類似的結果和使用控制能力。這桿子的設定就會以另一支木桿TM M6為對照組。也是要進行測試比較。

另外這次的G410 Plus的亮點在於桿身的連接器可以有桿子的lie angle/仰角,桿面角度和桿面開關的設定功能。有更多的角度調整範圍,而且它的連接器重量才6g和TM的連接器都一樣重。這對桿頭的重量影響就相對有限。也是市面的連接器重量比較輕的。 桿面是鍛造的鈦合金。只能說Ping的產品亮點沒有其他品牌的突出,它就是走自己的風格和市場。 不是說亮點或產品功能多就比較好或更遠,沒有實際裝起來用是很難去評論。 從之前的G25木桿後就沒有再用Ping的產品。這次想看看Ping在這些年來的變化和產品進步的幅度?

鑄造的優力辛好處是可以設計比較薄的皮,看Pro V1就知道。Callaway的皮可以做到0.6mm。Trust Bison 是射出皮厚度0.9mm,中間層1.3mm,dimple/球渦332。當然越薄就容易偏心的問題。所以也是考驗製造技術的地方。薄皮可以讓球心的效能和能量發揮到最大。同時可以讓擊球在鐵桿、短桿和推桿有好的手感和倒旋。當然不見得皮越薄就好,因為這有耐用度和磨損的狀況,也是製造商要考慮的因素。所以我個人認為,皮的需要有它的功能和效果,厚度需要適中。同時也要耐磨的功能。不然打個2洞就磨損,是很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