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所以我個人經驗會先建議一般球友,你的習慣長度是多少?因為這個長度對於使用是最習慣,也可以駕馭自如。如果沒有打到桿面甜蜜點,那就算可以揮的多快或桿子多長的優勢,一樣無法得到最好的擊球結果。當長度固定下來,再去考慮重量這個因素。而重量就會相對簡單容易了。簡單說,長度和重量這兩個因素必須要先固定一樣,才能選擇或決定另一項設定因素。多數球友都把這兩個因素設定可選擇的狀態,導致可能性和變化非常大,而無法選擇適當的規格。

重量這因素是球桿給你直接的感覺。同時使用上會對你的身體有一定程度負擔。而你的身體如何反饋和對應這樣的感覺?所以什麼重量對你最好或讓你的身體可以發揮爆發力,就變得非常重要。球桿重量過重會讓你使用無法發揮速度和力量,因為身體力量需要負擔球桿使用。也容易讓身體受傷。球桿過輕,無法精準去控制球桿和動作的正確性。就算可以揮得更快,還是無法打到甜蜜點。擊球結果也不會好。對的桿子重量可以制約你動作力量和速度。運作的執行效率和穩定性都是最好,不容易出錯。

多層球的最大優勢在於空中飛行時間比單層球要更長,因為擊球後的出球角度會更高,球速更快,彈道更高。所以空中滯留時間也相對長,這對於距離就有絕對加分。一般來說,雙層或三層比賽球會比單層練習球要提升15%的距離效果。

在練習場用的球,根本無法瞭解下場可能會打出來的結果。所以你在練習場揮汗如雨的練球其實都沒有太大參考意義。你的距離和彈道和下場打的結果是有很大差別!練習場為什麼不能提供雙層或三層的球款,給球友來使用。我不介意要花多一些錢來打多層球。但練習場就是沒有。因為當你可以控制球桿和球時,就要像選手那樣去模擬實際下場可能會得到的結果。但沒有正確的球款來練習,你無法知道你可以打出什麼彈道、距離和手感的結果?

夏天我多半會計劃到海外打球。亞洲基本就沒辦法,中國的一二線城市,夏天也是熱到翻鍋。連在北邊的北京一樣夏天熱到不行。我在北上廣、深圳夏天都打過球,和台北差不了太多。除非到東北或雲貴高原可能會好些。海南更是別想!

如果你的技術是進階,在100桿以內。是可以選用大球心薄皮的Urethane球款。當然市面有很多品牌款式產品,價格也有差別。也是可以依據需求來決定。如果你買1000臺幣/30美元以上的球款,質量不好,球會偏心,飛不穩定,距離不好,那就當冤大頭。所以小品牌或台製球款,價格合理,產品就算差一點Pro V1都是可以接受。Titleist的做球非常細心,質量穩定性很高。價格高是有其道理。我對製造高爾夫球有瞭解,也知道哪些球款和製球

皮薄、球心大,可以讓擊球能量和效能提升到最大。也是Titleist Pro V1的產品設計。這樣的設計基本就是目前球的主流模式。當然皮薄有個問題,就是生產的精度要很高。如果有偏心,就會影響飛行方向和旋轉。當然你無法看到內部,就不知道這部分的狀況。同時如果皮太軟,很容易刮皮,導致球皮不耐打,影響擊球的飛行和推桿滾動。球皮的材質軟硬,對於使用是有絕對的影響。但如果你的鐵桿和短桿還沒有到一個火候時,是無法瞭解這當中的差別。

Urethane和Surlyn的差別?以材質來說,Urethane是和大家在練習場打的單層練習球是一樣的軟硬度類似材質。而單層練習球本身材質是相對軟。所以我們在練習場打單層練習球,是可以得到比較多的倒旋量。手感比較舒服。

對於在亞洲打球來說,就變得比較單調。以前覺得打球就要打18洞,打給它爽。但現在夏天天氣實在太熱,打完18洞,身體也快燒焦!有時候想練一下動作和手感,打18洞就真的很長。時間的搭配就必須要空出一個半天。當然打18洞比較可以和朋友打屁聊天。但如果天氣無法讓大家打得舒服,反而會覺得打球很累也痛苦。所以夏天在台灣打球基本對我來說是苦差事。有點進入半休眠狀態!

簡單說,不管是什麼球桿。人的身體或動作改變,桿子也必須要跟著改變。這是不變的道理。不是你變,就是球桿變。就我個人使用肩膀鐘擺的推擊方式,更穩定,更容易。也不容易累。而且這樣的推法,更容易去推到桿面甜蜜點。因為肩膀擺動固定,手臂/推桿都固定下,擺動就每次可以推到桿面甜蜜點和周圍位置。偏差的範圍很小。

目前這類重推桿的重點就在需要和你的手臂力量達成一致。因為推桿的上下桿幅度不大,尤其要推中短距離時,需要精準控制力量。所以桿子讓手臂感到重量感,力量就不會忽大忽小,不容易去控制手臂力量和球桿。很多人都知道推桿要用鐘擺方式來推。但問題是市面上的推桿規格,長度和重量都不適合下。要用肩膀的擺動去推桿是做不到。我在4年前才領悟到;如何去利用身體鐘擺來推桿。現在推起來才比較有自信。

我認為找有信譽的商家比較靠譜,而且好的2手商品,店家多半會先推薦給一些好客人參考。所以好東西要流出來的機會是很少。這也需要先和商家建立一些關係,才會有好貨推薦。2手桿雖然有價格優勢,但隱藏在價格背後的問題,是很高的風險。我自己以前也買過不少2手桿,用錢學到不少經驗。所以我現在不會去買二手桿。因為買過季產品,價格也和2手桿差不多,過季產品再重新換桿身,調整規格,反而用起來虎虎生風。但2手桿的風險卻非常高。往往買到了後,實際測量規格才知道有一些問題。比如桿頭太重,桿子太硬,太重,太長....

還有一個狀況就是桿子本身的規格,已經被調整改變過了。有些球友桿子到手,就會調整規格成他希望的狀態,所以桿子的重量,硬度,角度,零件都可以被改變過。尤其鐵桿,挖起桿和推桿。這些調整也多半不在銷售過程被提出來。或是產品本身的實際規格和標示數據不正確。說穿了就是籤王!買家也不會詢問這類比較專業的問題。所以買賣雙方都在一個資訊不對等下進行買賣。這對買家就相對不利,也無從瞭解球桿詳細資訊。

高爾夫是一個可以打很久時間的運動。別說自己沒有時間去練,或那些動作對我來說太難。因為如果你想打得好,就得一步一腳印去練。去練身體、練身體伸展、練動作。選手花10年練出來,我可以花30,40年來練。選手一週練5天,我一週練1到2次。只要持續也會讓我練出來。因為你可以看得到自己的進步和差異。這就是最好的回報和對自己的肯定。而這當中會有酸甜苦辣和錯誤。因為你走過這些問題和失敗,所以你能明白什麼是對或正確。這些動作都有其基本原理(物理和力學),不會無中生有。

確實很多人認為,選手的動作都很困難,且經過長期的鍛鍊後結果。而我也是一路對揮桿動作,練的跌跌撞撞。嘗試很多方法,同時也和打得好的朋友交流討論,搜尋一些練習的方法。當你看到別人的動作,就會有衝動去學習和模仿。而這邊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你做不做的問題。不在於你是否做得到。如果你一開始想的時候就認為自己做不到,那就連試都沒有試的否定自己。當你做了,你會遇到問題和挑戰。因為你本來就沒有這樣的動作和身體條件去做這些動作。我自己當初動作打掉重練,就花非常久的時間在建立下盤扭轉的動作。

有時候帶有限球桿下場,會讓你看到自己一些問題和缺點。哪些狀況或距離掌握不好?在平時,你可以使用其他球桿去面對。但如果桿子有限下,你只能去發揮有限球桿的最大變化和結果。你會有更多收穫和成長!有時你甚至會驚訝到自己對特定球桿的使用結果。這就是樂趣和發掘自己的潛在能力。而這類4支桿子打全場,通常都是一直走打完。因為4支桿子背在身上不會覺得重,所以不太需要開球車打。就這樣一路打到完。也是最好的健身流汗的運動。時間會節省很多。

我的7鐵距離在160碼。3木200~220碼範圍。所以7鐵的進攻就負責100碼到160碼的範圍。160碼以上就是三木。力量和上桿去控制距離。打這種球就需要平時去練習你一支桿去變化不同打法、彈道和距離。如果你平時沒有練習過,下場肯定歪七扭八,想的和結果不同。這樣打法,每一支桿子都會充分發揮。比你上練習場練球還多。所以拿不熟的桿子,肯定打不好。這幾支桿都是我球袋裡的固定先發。

有朋友也認為球桿需要時間去適應和練熟。 熟能生巧也是一個方式,但如果球桿的規格不是你身體可以負擔,或刻意去適應,就比較容易,會在下場體力或精神力不濟時產生失誤和問題。 而且多數的球友,都忽略掉球桿的選擇,需要考慮到你下場打到後九狀況的身體和精神力狀態。更重要現在夏天氣溫炎熱,桿子的規格也需要重新設定,或有一套夏天使用的桿子。才能讓你打的輕鬆,少負擔。

人的身體是可以依據現有的工具和環境去改變。 而且改變的速度很快。 當你打別人的球桿超過5球,你的身體,其實就已經調整、配合這桿子的方式去擊球。 別說不可能,因為人的身體就是這樣演化而來。 如果無法面對目前的環境,和狀況去做出最好的反應,和處置,就可以產生危險和傷害。 這是演化而來的生存能力。面對不熟悉的東西,會產生的反射動作。不會經過大腦思考、分析的行為。所以我們的身體,會自然調整去面對和反應不同的狀況和工具。 對於一些的改變,可以更正面的去享受和接受它!

強化下盤肌肉來提升爆發力在於;身體的力量需要和地面相互作用。跑步不往地面踩,如何有往上和往前的動能和位能?所以你要讓擊球效果更好,一樣需要藉由下盤和地面的相互作用,能量才能傳送到上半身。我跑步10多年,現在打球,可以控制身體重心更穩固,擊球效果更到位。就算年紀40多歲,但距離也沒有比20多歲要少太多。因為下盤除了爆發力外,還有下桿時,上半身的力量需要腳底的抓地力去維持穩定。

其實吃也不需要害怕。如果你都有固定運動健身的話,吃下去的食物就會轉化成身體運行的能量。而關鍵在於,你需要“健身”。健身就是讓你的身體肌肉可以變得強度更好,瞬間可以產生的爆發力更大。當然我自己不是要變成大肌肉的健美先生。只要讓身體的肉不是軟軟的,可以提升擊球的效能才是我健身的目的!固定做運動,都可以鍛鍊到身體的肌肉。不管騎單車,跑步,游泳...都可以鍛鍊身體肌肉。所以不需要害怕你吃多就會胖。就算體重增加,是因為你的肌肉變大,變強壯的原因。身體的線條和強度是提升。你的體脂肪並沒有變多。

非熱區位置也可以得到不錯的距離和抗失擊的壓制力。這也是我敢放手去打。不過我的經驗告訴我,這樣的桿頭需要選擇適合的桿身來搭配和個人化規格設定。如果以市售的規格去用,會需要花一段時間去適應桿子的特性和規格。一頭猛獸桿頭如果配置對的桿身和重新調整規格,絕對會讓你愛不釋手,如魚得水。而且這桿面也算是近2、3年來桿面效果到位和有不錯的彈力回饋。不是那種打起來像鐵板一塊。沒有犧牲擊球回饋去得到距離的一款桿頭。

飛行彈道低平,很有穿透力的球質和快球速。往往我抬頭時,球已經要落下來。和打高彈道的飛行距離是一樣甚至還遠於高彈道的桿身。不過讓我比較驚艷的地方是,它打在桿面底部或非桿面熱區的位置,都可以得到不錯的距離效果。以往下場沒有打到桿面熱區,距離會短20~30碼。但M6的非熱區距離效果差個10~20碼。影響很有限。這點是我個人覺得M6讓我最讚賞的地方。這對假日型球友或高差點球友就很實用。多數球友如果動作不穩定,擊球精準度就不會太好。打到甜蜜點比例就不高,距離自然出不來。

看來speeder injection這技術還真的有提升桿面回饋效果。確實因為桿面是超標,也做的比較薄。所以桿面是肯定比標準厚度要會彈。至少我可以感覺的出來。算是近幾年桿面有彈力的桿頭。另外我打在非甜蜜點的位置,手感上雖然比較硬,但也沒有太重手或不舒服。 至少比以前M1~M3要好多。這點也是要給TM一個讚!twist face技術算是有到位。打在桿趾位置的回饋也沒有太差。雖然可以明顯感覺出沒有打好,但市售款的桿面可以這樣全方位的手感算非常少。而且擊球聲音就如同比賽選手那樣啪啪的短促聲音!可以感覺到擊球很紮實,桿頭撞擊力很強大!也是和700-chien 清脆的聲音有明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