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我自己用了2個多月的感想是,基本上這類穿戴式的產品還離生活有一個距離.雖然他提供一些功能可以讓我們知道一些訊息但這些功能與手錶上的設計還是缺乏更貼近生活的邏輯裡.我上面說了,不可能在手錶上處理回應討論訊息.而手機上的一些訊息App或是功能性的App也很難在手錶的小介面裡運作使用.更別說手錶上的電動遊戲那就別說了.所以手錶基本就是多的,沒有特別需要的狀況.只有我在運動的時候想要戴上.一來是聽音樂二來是記錄我運動的時間與過程.

簡單說就是以運動為主的穿戴工具.讓你可以更簡單去記錄你平時的活動將你運動的時間,熱量消耗,運動種類都進行有系統的紀錄.其他的功能就沒有聽人提到.當然Nike也是和Apple watch合作也是兩個領域的龍頭進行的產品.其實說穿了Nike也只是在錶帶和App上有他獨自的設計.其他的功能與硬體都是Apple本身來設計.而現在很多運動品牌都推出自己的運動App比如Under Armour, Adidas….所以Nike的App也不是唯一獨特的設計.

另外一類人的怪僻或習慣就是必須要用特定的球具或裝備.我看過球包裡頭沒有一號木桿或是沒有球道木桿的人.為什麼?因為說打不好就不用.這也可以接受但有時候我看根本不是他技術不好而是不想用.可能以前用這些桿子都出過大事比如球球出界或輸到脱褲子等狀況所以就不想再去用這些桿子讓自己回想起以前的慘事.而我想確實有一部分的人球袋裡會刻意不帶幾隻桿子.我自己球桿就帶得少.當然根據自己對球桿的掌握度好壞就會有想要避開的桿子.

有些人把小賭做為讓自己專心打球的動力與刺激.也真不是要賺朋友們的錢.因為如果不小賭他們可能變得不會打球了.所以會變成一個癮或屁好.有些人還真的很拼.拼是說;那種球位很糟的還是死命地去打.就算罰桿重新丟球也簡單多了,他也要要乎規則.有些時候是他的賭伴要求必須要原位打.多半是打大流氓的大陸球友們比較多.那種時候看起來就覺得想笑.或許他們賭得大但打球有需要這麼拼命嗎?有時在水池邊,也撩起褲管拼命去打這球.我覺得有賭球的球友們最好跟熟的朋友打比較好.

有種人是打球一定要喝酒,多半是喝啤酒.我是沒看過有人喝的很多或一場球下來喝6瓶以上的那種酒鬼.但至少喝個兩三瓶肯定沒問題.有時候他們不會帶酒來,都跟其他球友一樣只是帶瓶礦泉水.但打到中間太陽很大後就會想要喝啤酒解暑.自然就會到球場的賣店去拿幾瓶啤酒來解暑.當然這樣的酒量基本還不會行為偏差或醉的狀況.但我個人比較不喜歡打球過程喝酒.偶而一兩瓶啤酒在大熱天下喝真的很爽也舒服.這樣就夠了.但不要把啤酒當開水喝那就真的有點過了.

整體來說這桿子有點讓我吃驚和超過我先前的預期效果.驚訝的地方是它的硬度如此可變也能承受我的速度力量.更重要也讓我喜歡它是他的距離效果真的很猛.用三四層優力辛的球款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距離效果,同樣的狀態其他桿子還沒有它的遠.這就真的實力了!以這些功能與效果來說我真的覺得它現在的價位真的很合理也達到高檔的性價比.當然這類桿身你絕不能以一般桿身的規格與選購方式去下手不然你會很慘.

雖然我用這款A硬度的桿身在第一次使用上感覺有點軟,可以感受到桿身受力的彎曲度,桿身的折點位置在中間區段.但桿身還是很有力地跟上我觸球的時間點與位置.打起來沒有因為它是A硬度就需要我把擊球節奏給放慢來配合這桿身的硬度.我用球桿都是一樣不會改變我的打法與節奏去觀察桿子和桿身怎樣去面對我的動作.但有趣和重點在第二次開始使用後這個受力彎曲度卻不見了.如果是別的桿身或我之前打過各種品牌的桿身這個彎曲度一定還是存在不會改變.

整個擊球撞擊由點再延伸到整個桿面.也就是說,那中球位置會把撞擊震動由點延伸到整個桿面.這點很棒感受也變得更加扎實.因為這是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的感受.打起來的爽度真的很高.這樣的感受非常非常少.這也是桿身在逐步使用可以把桿身內部的結構打開,彈性會更好同時延伸到桿頭上的變化.好的材質桿身對於前幾次的使用回饋都會一次一次的不同.讓桿身調整到最佳的使用狀態,桿頭的回饋會變得更扎實強烈.

如何把桿身的效果與特性發揮就是這桿子設定的主軸.而長度就是我對這桿子設定稍微有別於其他桿子設定的地方.對於這桿身的硬度A,揮桿速度不快的人多半用比較長的木桿以求更好的距離.而我有設定這桿子長度在45"以上也是想多一點長度讓整體的桿子可以更加平衡,讓桿身的效果可以更突出.不見得是要更遠的距離.因為桿子的長度要更長才能產生距離上的提升.配合上這桿頭的尺寸為440cc所以相當於460cc桿頭的45.5"長的比例.

我也覺得亞洲球友選擇50這個級別會比較適合,因為它的50克等級重量是接近60g了.和其他品牌桿身比都可以算60克等級了.我認為很多球友用Matrix的桿身在於硬度與重量上多數都選用錯誤.因為Matrix產品是美系桿身,LAGP也是標榜全美國生產製造.質量上都是高水平.美系產品本來就會遠硬於日系產品同級重量.很多人都認為我現在用S那選Matrix就是從S起跳.這點犯了很大的錯誤.

TPHD到現在的TPHDe都走過4代16年的歷史.我每一代都有也對它的特性與使用有明確的瞭解.每一代的產品都在我的收藏中.所以對它我有一種感情與熱愛.它是讓我感受到產品可以做到這樣的效果與能力.在10多年前用的時候那是驚為天人才會開始對Matrix產品產生興趣與更近一步去推展銷售.同時可以持續維持著產品的特色與效果.更重要是它要遠遠比日系桿身要耐打多了,尤其在現今桿身設計不是讓你打斷掉才換,而是性能消耗掉你就要考慮更換.現在桿身往往你如果每週都有下場或到練習場練球那一年左右就需要更換,有些甚至半年左右桿身的性能就弱化了.

多數產品商都是花錢給選手來使用產品這樣的關係相當於買賣.簡單也容易.因為對廠商來說一位選手不見得可以一直都表現在前50名或是每年都可以拿到一個冠軍(美巡賽).所以廠商不可能還給選手股份讓他們成為公司的股東來影響公司運作.所以對多數的產品商來說這類的關係最好是我給你錢來用我的產品,當你不紅了我就可以不需要你用我的產品也不需要付錢給你.但對於選手來說相對的,如果今天產品商跟我說你用我的產品我不只給你錢我還給你我公司的股份作為激勵你成為我公司的一份子也是最佳的宣傳角色

各行各業都會有專家與名師,而這些人為什麼可以讓多數人尊重她們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大家認同他的專業與能力.而怎樣認同?不只同業的認同還需要一般人的認同.而一般人怎樣可以看出他過人之處與肚子裡是有東西?很簡單就在於他們能否解釋他懂的東西讓你理解?這也是我們上面所討論的內容.舉高爾夫教練的例子.很多有名的教練為何會讓學生佩服與認同也就是他把高爾夫揮桿動作給解釋說明讓他的學生可以懂同時也能運作起來.道理都是一樣但怎樣解釋?解釋的好壞就分出一個教練的能力值.

會有你說半天但聽的人還是不懂一頭霧水就是你掌握不了對方的背景與能力.因為多數人都把對方視為和你一樣的背景能力的狀態所以你會以你的說明角度去解釋問題與事情.但因為聽的人多半不是跟你一樣的能力與背景所以你解釋的語言自然無法獲得對方的理解與認同.也就是說當你在解釋一件事情時,首先的重點就是要去觀察對方的狀況與背景才能用對方懂的語言去解釋.換句話說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這個事情才是關鍵核心.而不是以自我第一人稱的角度去說明解釋.

練長桿有一個挑戰就是很耗體能.因為桿子長對於身體負擔上就比較高.同樣練20個球長桿一定會讓大家更加吃力與難度更高.大家必須要有一個想法與態度,越打不好越要打好它,長桿越難打越吃力打自然需要更多時間去讓自己掌握打長桿的技巧.別人打得好的也不是一開始就對這些桿子打得好.都是要時間去練習積累,而且在下場時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別怕犯錯,球道木打不好更要拿出來多用.在實戰中能多用自然會有信心也可以提升你對這桿子的掌握於實戰經驗.

越打不好的桿子才是要讓自己去練熟練好.而且最好一開始就用自己最不熟的桿子會更好.因為身體的狀態上都會是最好,精神集中力也滿格,這樣練才能讓身體吸收最好最快.但多數的球友練球模式都是從鐵桿開始,尤其從挖起桿起頭.也就是從最短的桿子開始打.好像是要建立自己的信心度,整個鐵桿都打了幾十個球反而練到長桿都虎頭蛇尾,練得和鐵桿的數量比例不成正比.因為你都把身體最佳狀態拿去練鐵桿了所以練到長桿基本體力也衰退精神也分散了.這樣練起來自然效果不好動作很難維持.

我現在根本就不試揮.其實試揮和你真正揮擊是一樣的.你也會很認真專心去做好整個揮桿動作.把身體注意力專注力放在試揮上但實際打時就很容易出錯,因為你的內心告訴你我剛才試揮得很到位實際打就照試揮打法做就沒問題.我過去的經驗是試揮時都很不錯但真正擊球就東倒西歪.和試揮的時候完全不一樣.讓身體可以省力,也相信身體,把身體的力量與集中力放在直接擊球上.這樣的效果比起以前不斷試揮要更好了.反而身體與精神更容易集中.不過這需要你對自己的動作有信心也動作穩定在這樣做.

通常我會抓到球場車程一個鐘頭時間.如果太趕會導致你心情緊張而影響身體的狀態.這就是我現在的熱身方式.主要的關鍵在於身體要充分熱開拉身,第二是不要讓身體負擔太多練習影響下場的體力肌力的發揮.第三就是時間的掌握,預留多一些時間讓身體可以放鬆同時平靜自己的心態可以面對接下來的開球.如果你的時間掌握很緊湊就容易影響你的心情.這點會影響你下場的表現.心理的調整比生理上要更重要.

當你實力衰弱你需要知道你要怎樣的工具來扶助你,工具必須要幫助你達成哪些任務?有這些需求後再去找尋專業技師諮詢以瞭解是否有相關適合的產品來滿足你的需求?每個人的需求與狀況不同,所以得到的結果自然也會不同.這絕不是你從市面上這些品牌桿中就可以得到因為它不是為你而設計或生產.他為多數的人或特定族群.所以說你要讓工具可以幫助你就是要為自己設計你的工具而不是拿通用的產品去配合工具.因為你已經過了那種吃大鍋飯的時期.我會建議多數球友可以先從網路上搜尋相關的球具資訊或測評去瞭解一些相關的球具資訊.

很多人都會一開始就選擇跑步但我認為當一個人沒有固定運動的經驗時,最好就是從走路開始,不然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一開始就從跑步會讓雙腿和腳底很容易痠痛發炎.往往跑一次要休息好幾天才能恢復.所以我認為多數平時坐辦公室上班的球友們最好可以漸進式的去訓練下盤對身體的負擔比較好.然後逐步的增加量來讓身體強化.這是我個人的經驗.另外對於身體的腰部,肩膀,和手臂的訓練就有很多,比如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練握力等…這塊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建議大家可以上網路去搜尋一些練身體肌肉強度的視頻來參考.

它的音質,這點也是讓我很肯定滿意的地方.聽音樂時可以很清楚感受到音樂的起伏低音的震動環繞,高音的清晰.一首音樂會變得很不一樣,尤其這種產品會讓你提升聽音樂的爽度與不同面向.所以這兩個月下來反而運動得更多雖然天氣很熱但就是想一個人去跑步聽音樂這種動機就一直退不下來.因為音樂聲音的質量真的很棒你會想要持續聽享受音樂給你的節奏與環繞感覺.不同樂器聲的強弱與音感可以清楚聽出來.聽音樂變得很不一樣了.

在實際使用的好處就在於它的快速充電.真的只要幾分鐘就可以充飽.官網上說5分鐘我想可能更快.有時去喝個水看一下資料回過頭來就看到耳機已經充飽的白燈亮起來.這點真的打趴一堆耳機.所以充電是一點都不麻煩也不花時間.同時使用時間的電力我可以確認至少12鐘頭沒問題.兩週充一次就好.對於運動的人來說真的很方便也不需要時時充電.就算真的沒電,要趕著出門一樣可以充個兩三分鐘就可以用一段時間真的很方便.對於懶人來說這樣的產品快充又用得長時間真的是加分也是必要.

Powerbeats3的特性優點主要在幾個地方.第一,它被Apple收購後所以它和Apple的產品連結性就很順暢.有些無線耳機和不同品牌的對接就連不上.雖然都說有藍芽功能可以連結但實際要連就是連不上.我小孩的三星Android手機就連不到Powerbeats3這款無線耳機,怎樣搜尋都沒有.但我的iphone, apple watch3,iMac, Mac book pro都很輕鬆連上.所以說如果你的裝置是蘋果的話要對上Powerbeats3就很容易.加上最近要開學了,蘋果官網都有在促銷Powerbeats和其他裝置的搭配銷售.這點大家可以考慮.

運動往往會讓我們需要對一個動作進行長時間的調整與練習.因為我們想和做的事往往會不同,我們要做到想的標準就需要不斷去嘗試與運作才能得到好的結果.很多人都還無法找出適當的方式去解決現在運動的問題.這和唸書只要理解腦子懂了就可以或記住就好最大不同.因為在運動過程中不但腦子要懂同時身體還要能做出腦子要的動作與結果.這就是運動迷人之處.往往我們看到運動選手那樣力與美的結果,腦子都會很自然想要做出那樣的動作但自己做的時候往往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