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評估

整體來說,這支桿子有不錯的距離與穩定性,但對於它的擊球回饋真的是少有的難打.而要打好它,享受它的雙凹槽技術與特色,這都需要你去抓出它的打法.太爆力的動作與打法都會適得起反,打得不順.反而順順的揮擊,這樣更能將這支桿的效果給發揮出來.但如果沒法照你的想法與動作特性打,那打球就沒有太多樂趣了.

整體的使用感覺真的不錯.杆身前端會稍為覺得有點軟.但對於一般球友揮杆速度不快或是下杆節奏平順來說,這樣的杆身是完全可以讓你掌握好,不會有暴走的狀況出現.杆身的回復性也超優.所以裝在三木上的感覺是完全達到我先前的預期.可以稍為把球頭那種打鐵板感覺給改善一些.

這次的Radix S我選用70g的桿身重量,硬度使用R,因為球道上我不太會全力擊球,以扎實擊球為主.所以桿身上我可以用硬也可以用軟.但這支三木我是設定給一般球友為使用基礎.揮桿速度木桿來說在85~95mph範圍.桿身的重量在74g未裁狀況.所以裁減到我需要的長度時,重量會落在66g.

我實際使用下來的經驗是,這Frame Walker球包的訴求不能以個人實用角度去看,要以個人時尚與風格化建立為主.它的一些缺點都是很實用性高的設計,但都沒有考慮進去.因為有這些設計與考量,不管它是否到位與好用?那也是有.而如果這些個人細節設計連設計考慮都沒有,那就表示設計者可能沒打過球或沒常下場打球.

而這個鋁合金框架就是吸引我購買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因為有這樣的一個金屬框架來穩固這個球帶不會亂晃或站立不穩.一般腳架袋是無法站直的立起來.因為球袋中放了球桿後就會產品重心不穩狀況.所以一般腳架袋大多需要將腳給打開放置,但這對於球袋的放置空間就需要大一些.但這款Frame Walker就算放入了球桿也可以穩穩的站直不會產品不穩會倒的狀況,

而以這杆身的各方面表現也都不差,但在距離上的表現這的算低標.不過如果沒有其他球杆作為對比,那這杆也真的看不太出來它的距離會比較短問題.這就是很多在訂制球杆上的盲點.而因為我已經有很多球杆與測試過不少高檔杆身的經驗,所以一支杆子的整體表現,是很難會逃過我的法眼.雖然說它的彈道,球速,球質都很優,挑不太出來它的毛病.但距離上就很難有說服力.

這杆我拿起來進行試揮覺得一點都不會重的感覺.它的真實揮桿重量約只有D1左右.沒有到達D2的感覺.所以實際使用上來說會更加友善不會吃力,這點對於一般球友來說會增加使用操作能力與提升易打性.所以這是我設定球桿很重要的要求與基礎.雖然它的硬度頻率上會覺得有點硬但這對於有速度條件球友來說會比較可以駕馭同時不會需要調整自己動作來配合球桿.

很多球友都會在美國買球桿,而這會有一個問題,就是美系的球桿的球桿規格真的對一般亞洲球友的使用操作有不小的要求.雖然你價格上有比較不錯的回報,但真的用起來我只能說,沒有條件,那種球桿就是自虐型的產品.打不好不打緊,如果用了受傷或慢性運動傷害那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最好的做法是,拿美系球桿買回來,再重新對規格,桿身,與握把進行個人化設定與調整.

桿身在整個受力彎曲度上並沒有太大的幅度.以往這類50幾克桿身都會有比較大的彎曲度,然後下桿進行反彈.不過這支桿身我從下桿到擊球對於它的桿身彎曲度就沒有另一支日本高端桿身Waccine GR-55那種彎曲度.這兩支桿都分別代表日本小廠桿身的特殊性與先進技術.但兩支桿身的特性都不同.一種為柔柔軟軟的Q彈反饋.而Pnoez是比較直接且扎實的硬底子桿身

因為它的球頭小,桿面也比其他jBeam球頭要小上20%左右.所以桿面看起來比較像shadow/寬桿面.沒有它們其他球頭那種深的桿面設計.這樣對我來說會比較用得順手.我比較喜歡用寬桿面的設計,這樣我的擊球可以更加集中.所以這個球頭打起來讓我可以有超過8成的打中桿面熱區.使用的效果也是最高.

這回要搭這支猛獸級的桿身是那一款呢?那可不能隨便找支桿身來配置.肯定要拿支可以讓它的效能與彈道用起來是更有穿透性.所以我挑了也是高檔桿身之一的日本Pnoez PX-1 5001 桿身來使用.這款PX-1 純白色的桿身是它們2013年生產的新款產品.與上回我測試的US-1是同級產品.都是使用東邦的50幾噸的高纖維碳布材質為基礎.也是設計它們獨家的低扭矩技術.桿身扭矩不過才3.3.而這支桿身是52g的重量.

但球桿長度與使用操作性,擊球精準度有直接關鍵.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這都需要依每個人的特性,體型,與能力來決定.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或快速表格來依循.因為以龍馬D1 的球頭設計與尺寸來看,它比較適合裝的長度在45”上下0.5”的範圍內.太長就會在視覺上感到球桿有過長的感覺.太短會讓以覺得球頭有點大.容易產生視覺的壓迫感.

這桿身好的地方就是它反彈的很穩定,一點都沒有太硬或太軟的問題,反彈的速度與效果是行雲流水,有時不同揮桿速度的球友使用時,你或許會覺得桿子跟不上你的揮桿速度,但只要到擊球點,它就是跟得上.太神奇了!這就是這桿身的魔力.這點很多日系高檔桿身也無法做到它這樣的水平.所以當你用順手這桿子,也瞭解它的反彈特性,不管你的揮桿速度加快或放慢,它都可以精準的擊中球.有如裝上人工智慧的桿身一樣.

這就是現在很多中差點球友的問題.他們一直都想要提升開球距離但怎樣換新款的木桿得到的效果就是很有限.因為這些廠商的球桿都是換湯不換藥可能在換的前兩個月打起來是虎虎生風,不可一世.但用了它的蜜月期後,你的球桿的性能衰退就變得特別明顯.因為球桿質量與耐用度都不是太好.所以往往容易曇花一現.

這支桿子才45.25”一點都不會長,桿子的總重與揮重都不會太高,所以一般使用者打這支桿只會覺得好打,易打.比現在市售桿要更加好使.現在球桿都設定超過45.5”長.這桿原廠的設定長度是46”揮重達到D3.我真不知這樣的木桿要怎樣用?雖然它的距離效果真的很突出但不好用,用起來吃力.體能消耗太高都是把它的效果給減低的最大影響.

Callaway Xhot這款球頭設計就是我的最愛.我不是喜歡它的大尺寸,而是喜歡它的shallow face/寬桿面設計.它整個球頭將尺寸藏的很好,不太感覺到這是460cc大小,大概看起來只有440cc左右,同時它的桿面真的不到,桿趾部的桿面邊緣收尾的很棒.將邊緣弧線設計很棒.這樣又把桿面的面積縮小但提升了下桿的桿面風阻系數問題.所以這對於擊球與下桿球頭速度是一個正面的提升. 這也是日系木桿設計的盲點.

這雙鞋的實用性真的是最高,因為它在一般路上的使用效果與回饋感都是最高.球場上穿更是舒服,抓地力強,止滑力也到位.所以我只能說,它雖然價格高,但這樣的投資反應到你的使用頻率與實用性來說是完全高於其他鞋款.其他鞋款你可能只能下場穿,沒打球的時間就沒法利用它.就算是能平時穿的無釘爪高爾夫球鞋,也沒有這雙鞋走起來與長時間走路都可以這樣沒有太大的負擔與不舒服感.

一般鞋子是設計比較軟的人工橡膠材質在鞋底所以踩起來會覺得軟但穿久或站久就覺得腳底吃力不舒服.但如果是以氣墊為設計的鞋底,支撐力有但久了後腳底就不容易產生不舒服的感覺.這樣對腳底的負擔就相對輕了不少.所以這就是我試穿過後就覺得Ecco鞋子的獨特設計與愛上它的原因.另外它整個鞋子的包覆性也不錯.雖然說是休閒鞋的款式但穿進去後整個腳都被鞋子給完整包住

這杆子的長度與重量來說都不會太難使用.但揮桿重量是讓這杆用起來感到吃力所在.同時杆子的硬度也是一個使用難度因素.要說它易打嗎?也不全盡然.要說不好打嗎?也要有難度.要打出它杆子效果真的不是一件易事.因為Jbeam球頭本身就有不小的使用難度.杆面雖大但要打中杆面甜點才有效果.這就是它難的地方.

這支桿子的組合來說,完全可以讓我放心去打.抓住它的使用特性後,就可以毫無顧慮的打.它可以照你想的去做,球頭的回饋很敏銳,它有如使用刀背桿那樣的感覺,打得好,回饋到位,打到不對的桿面位置,回饋立刻讓你知道這一擊打不好.但它又沒有刀背桿那樣難打.吃球簡單,起球也比較容易,是完全介於凹背桿與刀背桿之間.

一個產品如果做到面面俱到那就沒有強而有力的突出點.而面面俱到的產品我多半不會長期使用.只是在測試期間來用.產品特色明顯的球桿我會念念不忘也會一用再用.當在推薦產品時,這樣的產品更容易脫穎而出.因為都需要的人用到適合他需求的產品時,那就容易產生天雷勾動地火, 一發不可收拾的結果.

現今球具的輕量化已經成為一個明顯的標準了.對於鐵桿也是如此,以往鐵桿鋼管的桿身動不動就超過110g的產品是主流,但在近幾年的新產品,連美系的鐵桿桿身廠都推出不少有性能與穩定性的輕量化桿身.重量的減輕也慢慢落到重量在100g上下10g的範圍.這點是以往鐵桿中看不到的狀況,但連美系桿身廠都感受到這樣的趨勢與要求.所以產品的推出是一年比一年要輕的產品.

我會建議用這類的杆子,要利用球杆本身的特性去發揮.不要刻意要去發力打它.這樣反而得不到球杆的加持與原本的特性.杆子長就是要利用它杆子的彈性與較大的揮杆幅度來協助你擊球的效果.我在使用超過45”的木杆時,多半不發力打,只有一個關鍵與目標, 就是保持揮杆的穩定度與平面,讓觸球可以更加直接與乾淨.

這桿子與另一支同為D1 10.5度金頭/Waccine GR-55 R的木桿相比,它的使用回饋是有差別.主要差別在於桿身的反應效果.Z50 S桿身的反饋比較直接與強力. GR-55的彈性就偏柔順但效果十足.應該說這兩種的反彈特性與桿身回饋各不同,也針對不同球友使用的特性.喜歡直接與快速的反饋,就以Z50 S這樣的桿身會比較好.揮桿動作柔順,節奏平順的球友,以GR-55的桿身會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