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評估

以這支木桿的整體表現,我個人要給它肯定與大力按讚.球頭與桿身與握把整體的互補性相當不錯.不能說那一個個別產品的效果特好.因為這樣的效果與結果是每一個零件的最佳表現.以球頭來說它有非常搶眼的外觀.但我把它給變成簡單化.也進行桿身Spine/硬度脊髓的設定.讓桿身的彈性與彈的角度更加穩定.而桿身不會因為它價格便宜就影響它的距離與穩定性.

對於它的距離與彈道很適合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使用.因為它可以很容易讓你打中球,同時飛的高度與距離表現都會讓你很有成就感.所以距離的表現不會比你現有球桿要差,很容易得到更好的距離效果.我覺得這樣的球桿就有想要購買的動機.這也是我在本文前面所說的,一支桿要讓你拿在手上有自信心,這就是構成你有自信的原因與因素.

我設定球桿規格一定會去找出我要讓這桿子給怎樣的使用者來用?從平時在練習場觀察,下場與球友們打球經驗,與訂製球具時從不同球友身上找出特質.這樣我腦子裡有很多種不同特性的使用者檔案Profile,而當我進行一支球桿的設定時,我就從我的資料庫中,找出我要怎樣特性的球友出來使用這支桿子?再依據這些人的特性進行規格設定與考量.如此我得到的結果與測試反饋才能得到我先前的預期.

不過就一般視覺感受,看到R1真的會覺得它不是一般的球桿,它的外觀太科技與牛了!這會讓你忘了你要一號木桿做啥?所以我會把這些東西給放到一旁,我只球這桿子的本質是什麼?能否讓你打得更遠?穩定性更好,擊球回饋,擊球的效能更扎實?這才是我要瞭解R1的地方.

另外這球桿有一個特色就是不怕你打,你可以使勁的操它.這桿身是不怕你操,你發力打,它的效果更好.得到更好的擊球效果與距離.所以如果你下場想要發力擊球,那就打下去.不需要顧忌太多.這就是它的手感不好但確可以讓你在其他方面上有更多的空間可以揮灑.

5X3 R的桿身受力彎曲不會太大.以我的速度去使用上,感覺與使用6X3 S是差不多.而桿身受力反彈的速度挺穩定,不會快但會是那種手到球頭就彈到.相當直接的桿身.不會拖泥帶水的特性.而反彈的感覺不能說是QQ彈彈的特性.除非你的打法是比較下壓式,這樣才能感受到它桿身的彎曲與受力彈性.但這支桿身的特性比較偏鋼性強的風格.就算是R硬度,可能都是其他日系桿身或別家S硬度的回饋感.

因為這木桿主要設定使用族群為35~55歲,技術水平為中低差點球友.所以它需要讓這些人一拿起來就可以輕鬆去操作與使用,不管你動作是那一門派都可以輕鬆發揮出這桿子的效果與優異操作性能.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把桿子的揮重與重量設定在這些人可以接受的範圍.不會有太高的使用操作難度.而5X3 R桿身硬度頻率為244cpm, 56g的規格.我桿身不會進行任何裁減.但這不表示它的穩定度就不好.

這次的測試對我來說的最大收穫就是對於Waccine桿身的特性得以瞭解.它就兩款產品,所有產品不管是木桿用,球道木用與鐵木桿用的桿身都是走輕量化的特性.所以當瞭解到它當家的木桿桿身的技術與優勢後,自然就可以抓出它這桿身的強項與特性.對於定位為市場高檔桿身的產品來說,它是完全走不同的路線.與另一家小廠Pnoez桿身是不同的特性,但得到的結果確都是很正面.

大家如果看我先前測試其他高檔高噸位碳布產品後,你就會瞭解以這類產品它所得到的硬度頻率數據來看,肯定與實際使用的感覺,效果有全然不同的結果.所以要訂製個人化球具時,選擇這類產品時,要以硬度頻率做為你使用的依據,那很有可能會得到不對的結果.這也是這類桿身的硬度頻率盲點.

Waccine桿身的特色與技術重點在於它使用高噸位碳布材質為主,它的碳布級數也在60幾噸到70幾噸的水平,同時它在桿身的前端與後端部位在碳布中加了金屬絲的成份在.這樣的技術與特色就是加強桿身本身的強度,穩定性,與反彈的力道.所以它的桿身在它們的官方訴求是說可以讓你用了後增加15碼的距離.

,如果把這支桿子的牌子拿掉,那它會是一支中規中矩木桿.不能說它好,也沒有太差.但如果你把牌子給放上去,那這個牌子應該可以做出更好的質量與效果的產品.以先前Titleist木桿的水平,913的效能真的完全沒有以前幾代產品的質量.這樣水平的球桿在這牌子上已經算是完全無法達標.再看到這支桿子的價格,那就不能將這桿的效果與回饋放到這個價格上來.

一個品牌的口碑建立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而在用過913 D2後一直在考慮要不要寫這篇測評,因為它真的讓我很苦惱與掙扎.因為它跟我熟悉的Tilteist 風格與特色全然不同.很像另一家T牌的球桿.而它這回的產品真的讓我無法接受也看不到Titleist在新的913有怎樣的突破點與創新.在材質也是一樣,反而用料上也走其他同業的路子.913 D2的擊球聲音很脆,一點都不扎實.擊球沒有太多的反饋,沒有如同以前那種有擠壓球的感覺.這樣的球桿我真的以為我是打其他牌子的球桿.

2013年Titleist的新款木桿913系列與先前910是差不了太多.也是推出兩款不同球頭大小.D2與D3.D2的球頭尺寸比較大460cc.D3的球頭比較小為445cc.比先前910 D3的球頭要大一點.先前910 D3為440cc尺寸.算是有進行了點調整.但基本上不管D2或D3都還是維持在先前910 D2與D3的設定範圍內.因為先前910木桿真的算這幾年Titliest木桿產品來說,算不錯且效果也到位.回饋更不輸先前傳統式的983與905系列.

我覺得它是一個推桿特性明顯的產品.與一般市售款的推桿有明顯不同與差別.它適合對於你推桿狀況有明顯需求與瞭解自我推桿特性的球友.以它目前開放的訂製選項,不太能滿足推桿個人化的需求.一定需要再進行規格調整.就如同我這回調整的方式一樣.但它對於推桿的質量是絕對優於市售款推桿的質量與效果.但如果沒有用過Yamada/山田推桿的人就很難選對款式與滿足你個人需求.

日本山田推杆在日本是走訂製推杆路線,手工訂製與調整設定.球頭質量水平很高.是標準日本做工的產品.這回日本首相安倍到美國去訪問歐巴馬總統還特別帶上一隻山田推杆伴手禮要給愛打高爾夫的美國總統.也因為如此,把山田推杆的名氣給推到頂峰了.朋友下單一個多月的幾隻推杆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下文.

這種球桿比較簡單,主要在於桿身本身的彈性好不錯,彈的速度比較快,所以你使用上不需要特意去調整你的動作來適應球桿.所以我說不管你的動作是那門那派,你都可以輕鬆使用這支球桿.對於一些人喜歡球桿反應即時與穩定,這種球桿會是標準符合要求的特性.不太需要花腦子來用.年齡在50歲以下的球友,喜歡比較直接的球桿回饋,

這支桿子比較不同於它們家其他Inpres X木桿.以往都是銀色球頭,很傳統與古板的風格,這會的RMX走潮派風格.純黑頭,設計與感覺質感都大大提升不少.這也是我為何想要拿過來測試的原因.還是需要好看才想買來用用看.不然一支木桿看到就沒有熱情了,怎會有測試的動機.而日系的球頭重量一般來說都會比美系球頭要輕上2g~5g左右.主要在調配的揮重與長度上都盡可能以東方人的體型與使用條件去考慮.

對我來說以這樣的球桿特性,絕大部份的球友都需要.因為大家下場的動作絕不是平時你在練習場那種生龍活虎,不可一世的樣子.下了場各種狀況與動作都會發生,而打到後頭你會希望結束,因為動作已經亂到爆,球根本不知道要怎樣打直.這種球桿真的讓你可以輕鬆把球送直,連平常打球都帶點右曲的球路球友都可以將擊球的狀況修正到直直的彈道與效果.

對於使用這支桿來說,它的重量不重,用起來不太會感到吃力,桿身不能說柔順,但很扎實.球頭的易打性真的很優.沒有先前使用的BM-435Ti R,435或435II那樣困難.我想這個球頭就是以一般使用者為設定基礎對於易打性真的很不錯,是我打過最友善的Jbeam球頭.只要你打中桿面,就算不是桿面甜點依舊可以打出不錯的效果,再配合上桿身破表的穩定度.你只能說,用這桿不太需要把大腦給帶上,

这支杆子的设定规格来说,你完全看不出他有难在那边,它与你现在使用的木杆可能还要更加友善.第一,长度才45”长,现今木杆的长度多半在45.5”~46”的长度,这对于业余球友来说是很有难度的使用操作设定.加上球杆长,对于体能上的要求也比短的球杆要长.这就是问题.第二,谁说超标木杆只能设定46”以上?45”长度加上杆面高反弹系数,这让你可以球球都打中杆面热区,才能得到最远的使用效果.

Pnoez的獨家低扭矩技術搭配高噸位碳布的材料,將碳纖維桿身的致命弱點給克服了.誰說低扭矩桿身就會有不好的使用反饋?誰說運用高噸位碳布的材料它就一定要設定很高的扭矩值?Pnoez的桿身扭曲值是低得可怕.50幾克的桿身,扭矩值不過才3.0,60幾克的級別桿身只有2.5.這在別家桿身的產品上可能都是X, XX的硬度.桿身重量都是70g, 80g的級別去了.

這款BM-435Hi木桿球頭為兩片式零件組裝焊接而成,所以精密度,公差,與設定數據都要比其他日系高檔球頭要穩定.一些3片式或4片式的球頭設計都會因為越多的組裝與設定影響到最後成品的精準度.公差與良率來說都會是問題.所以它們家就是將兩片式的設計給發揮到最高.所有出廠的球頭都經過它們手工測試與測量過沒問題才能出貨.規格數據都是測量後再寫上去.

現在國內網路上很多的狀況都是真真假假,我也都有瞭解.因為這些店家所販售的產品我也去瞭解,它們所販售一些產品的日本,美國公司,或這邊的代理商,都不是下游的經銷商.而這些網店賣的產品真的五花八門,真想要把這些不同品牌與產品都有貨那可要花不少錢,加上又不是它們的經銷商,那取得成本也會更高.但實際狀況卻不然,它們網上的產品售價卻是更加便宜.我要說的是,這些店家吃定球友們不知道,也沒用過真品,所以你無從比較.

這球頭雖然是RBZ Stage 2的一般版規格但它的擊球的起發角度真的也不高,簡單來說就是它一點都不易打.這桿面的角度為19度,打出去的起發角度約只有21~25度之間.而球是由低的飛行出去,不是一般低重心球頭一下就把球給反彈到空中.所以這樣的桿子我只能說這是變態的難打.完全是給低差點或揮桿速度快的球友而設計,與我原本的初衷是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