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評估

因為這類桿身的振動強度與球頭本身因為擊球讓球頭所產生的震動感,可以達到共鳴.這個擊球就是非常爽的振動感.讓你打起來越打越熱血.這就是我愛這桿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打Crazy CB-80 LS桿身的回饋真的只有一句化就是”不拖泥帶水”.手到球頭就到.非常的快速與敏銳.桿身的整個揮桿過程中都是很直接沒有那種軟軟順順的感覺.尤其它讓我最愛的是桿身的彈性.

因為龍馬這款木桿球頭的設計,運用的技術,使用的材質都是現在其他木桿所沒有的東西.所以我才說這是真的產品與設計的突破.我也為了瞭解這當中的內幕/behind the scenes,到中國負責代工的廠商去瞭解它的獨家薄桿壁的強化方式,與探訪對這個產品有直接瞭解的日方人士.最後終於讓我瞭解到整個真相.這就是我對我喜歡的東西想要不計一切的去瞭解當中的原因與關鍵技術的熱情.

這應與它桿身內部有設定金屬絲材質結構有極打關係,將桿身強度也給加強了.讓桿身在反彈的穩定度可以達到最高.球桿回覆性上可以更好.這與它具有低抗扭曲力/Torque有極大關係.因為它雖為50幾克這個級別,它的桿身抗扭曲力是3.3.這個數據在其它桿身上通常就是60幾克的級別.其他一些50幾克高檔的高噸位碳布桿身的抗扭曲值都高於4.0.這對於擊球穩定度與精準度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影響.

一般這類木桿的甜蜜點位置本來就小.就算它的擊球熱區(打中這個區塊的效果與甜蜜點差不多,是甜蜜點的擴大區塊)也不會太大,最多是1cm大小的圓.但SIT 460這木桿會讓人覺得它好打就是它的桿面熱區比較大.所以只要擊中在這個區塊就可以享受到這桿的超舒服與扎實的擊球回饋,同時擊出的球質與球速都是如同打中桿面甜點一般的效果.這點有超過我個人預期的想法與差異.三浦在木桿也慢慢有自己獨特之處.而這塊我想可以得到不少年齡較大球友的認同.

為何我會在開中明義中就把這桿設定為一般人可以使用的規格?主要就是以球頭的原始設定.一個產品它在原始狀況去進行銷售時就可以瞭解到設計此桿的人想要去傳達的信息.雖然它沒有明說,但可以從它整個產品的有形與無形資訊中可以瞭解.不是說所有的產品訊息都只有從官方網站上或產品型錄中才會有.所以我通常是先觀察手上的產品,內外去進行瞭解,最後才會去長產品商對此產品的說明與相關資料.

它的擊球聲雖然沒有很大聲,但很扎實有力,同時配合上桿面的彈性後,整個球真的很有爆發力的快速彈向空中.它與一般我愛用的高重心桿面球桿有很大不同,高重心桿面可以感受到更多的球頭反饋與你的力量再加壓到球頭上.但這種低重心的球頭吃球不會如同高重心那樣有較長的互動,很容易把球送出去.

這球桿的長度真的不長,用起來真的會挺順手.與我現役中另一支Alleato木桿來說只有長0.5”.但用起來都算在合理的範圍中.因為動作更有力,速度節奏更快後,球桿需要更加好操作.太長都會影響到使用操作的性能.現在我用到45.5”的長度木桿都會感到不順手.不適應.下桿需要更大的力量去拉球桿.所以要短一點的規格讓我可以下桿更加順暢.不過這桿要讓我在還未使用前去挑毛病也是有.那就是它的桿面太大.這點對於下桿的風阻系數就會變得過多.

對於要讓這支桿可以成為一支超級跑車的重要關鍵就在於桿身的選用.要讓它可以打出更有穿透力的球質,更穩定的球路,與低倒旋的球數,桿身是重要的決定因素.而這款Matrix Ozik 6X3是在2012年11月才對外上市.真的是剛出爐,又火又熱的新產品.而新款的X3桿身就是以目前Xcon系列產品為開發基礎的新產品.Xcon這款桿身算是最有善的一款桿身,對於一般球友的使用與條件都不會有太高的難度.

而這支桿的失擊傷害真的是我這幾支日系高檔木桿中最好的一支.幾乎不會有太多的側旋問題,就算我打中桿面下方,距離幾乎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是彈道變為低彈道而已.打到桿面上方就是高彈道.高彈道對於距離影響會比低彈道要更低.所以它這整個桿面都有不錯的彈性.而桿身的抗側旋能力算是各桿身產品中前三名.

我個人覺得,如果這個球頭把桿頭上蓋設計薄一點,讓重量可以更集中的放置在底部的幾個角落.這樣可以讓整個球頭的回饋更好.讓整個球頭的反振可以更大,更有效!所以設計球頭我現在試了很多球桿後也對這塊有更多的瞭解與感想.慢慢可以瞭解到要得到怎樣的球頭回饋與效果可以利用怎樣的材質,設計與技術來達到.

日幸的木桿球頭來說,這款的Alleato,與另一款Diretto都是日系小廠中少數會設計如此小桿面,同時桿面設計比較偏Shallow face/寬桿面.如果你看它的桿面再與其他日系各廠牌的球頭桿面比較,它的桿面至少是少別人1/3到1/2的面積.這在日系球桿來說是很大的改變與嘗試.我個人不認為日本人球技差,打不到這樣小的桿面,只是它們球頭設計說真的就是一成不變,把每個球友都視為打百來桿的水平.

這桿的球頭設定真的是以一般人為主,將球頭的材質給拉到最好的水平.同時把擊球的效果給提升起來.首先它的球頭擊球設定上就很簡單,桿面容易打開.這是第一個好,第二個好就是它的球頭重心比較低,它的低也不過是整體桿面中心位置稍為高一點,但要比以前Idea鐵木桿的重心要低一點.而這樣的差別就讓此桿的易打性與擊球初始角度可以得到約2度的提高.

這款球頭貴在於它使用的材質比一般不鏽鋼要好.它的上蓋,桿面都是使用目前以木桿為主的鈦合金材質.所以質量上與性能上都會比較好.而也因為使用鈦合金材質在上蓋上,它的上蓋也設計的比較薄,把重量給減輕了,讓這省下來的重量給重置在底座以不鏽鋼的材質上.所以整體球頭變得強度增強,重量重新分布,讓球頭的下上兩個凹槽特性可以盡情發揮出來.

而球頭的外觀上來說,比較扁平的設計.讓人看起來比較有信心與保險.所以難度上的使用也就沒有太高.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它的球頭一擺在地面上,桿面角度與桿面自動就朝前方.這對於擊球設定/Address來說就方便與簡單多了.這點比起一些日系鐵木桿的桿面會有點關或是凹進的設計,這算是Adams鐵木桿的特色.也是很多球友愛Adams鐵木桿的原因.

因為不少球友下場都有小賭一下,開球不錯後,第二桿要想直攻果嶺,除了要有距離與本身實力外,最重要就是不能有太高的偏差值出現.不然開一個好球卻在第二桿丟桿失分,那是會搥胸頓足.沒了面子也沒了裡子.所以球桿對常賭球的球友來說格外重要.因為打不好是難免,但打壞了也最好不要丟分.這樣還有機會可以追回來.誰知道你的對手他這桿能打得比你要好?

在桿頭與桿身的優良基因與特性的加持下,就算剛開始使用時,桿身的結構還沒完全打開,就已經可以很輕鬆的感受到這支三木的強勁性能與距離效果.輕鬆打就可以打出不錯的距離.比我先前打G-Field還要輕鬆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距離.從擊球出去的球質與球速就可以清楚感受到這支球桿的爆發力了.它打出去的球質與球速真的沒話說.非常快也非常重,球在空中飛行的穩定性真的超優.

我通常在三木的桿身硬度都不會選擇太硬來使用,因為三木的使用狀況都是在第二桿或球道上,所以在有些狀況與地形上不是很平坦時,擊球與揮桿動作就不太會做太大.同時也不太會發力.要能將球送出為最大任務.所以硬度上我也會比木桿的硬度要稍為再軟一點.這樣會比較能適用在實際下場擊球上.

這支球桿下場用會很好,很穩定.不會有太大的差別.打出來的球也都可以在你的期待之中.就算是你揮桿動作的失誤也都可以在球桿上得到適度的修正.傷害上也都可以被掌握與接受.所以我這一兩個月打下來,與我另一支龍馬搭配雙龍馬的策略算是很成功.如果球場的風勢不大,我就用RUL那支,距離效果好,彈道也漂亮多了.

打這球頭真的需要點實力與技術.要敢把它吃下球去,不能太早釋放掉.讓你的力量可以完全的灌進到球頭,讓球頭的內部撞擊可以產生更大的效果.所以當你手感到球頭的撞擊震動時,不可以收手釋放力量,反而要更要把力量給帶過擊球點.完全引導球頭到收桿.這樣球頭的爆發力才能完全的發揮到淋漓盡致.

很多市售款推桿因為要省成本,使用的推桿桿身硬度與強度不足.同時重量上也不足.這對於推桿這類產品要求更加精準的推擊準度,會有很大影響.同時對於推擊的效果,滾動性的穩定性都會產生負面的效果.尤其是推長距離的狀況桿身推擊的延遲狀況就更明顯.讓使用者無法掌握住桿面何時可以觸球.

因為這次的推桿設定是選中插球頭,且桿頭仰角是68度.雖然這支推桿長度是33.25”但它實際握起來的感覺是會比較短.因為其他推桿都會有桿頸或桿身有進行彎曲角度,這樣對於球桿的長度來看就會比較長.同時桿頭仰角大多推桿都設定在71~72度.這支是68度,所以這可以讓使用者得到更為平坦的角度.增加你與球頭之間的距離,不會太近.加上桿面沒有後移設定,由上往下看就是很直接與簡單.

不過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這球頭是挺挑桿身,如果桿身配不好這球頭的效果可能最多發揮個6成.這當中的關鍵在於桿身彈道設定與桿身硬度選擇.很多不錯的桿身都不是那樣容易選對硬度與特性.加上球頭本身有一定難度與使用要求.能否配得適合真的要有點經驗與對產品的熟悉度.

Attas3要比Attas T2要好打多了.也不會那樣無聊的回饋.比較多桿身回饋與互動感.同時操作與擊球樂趣也很多.算是對Attas T2的升級版.雖然說彈道與球質都差不多,但在回饋,效果呈現,桿身彈性上都要提升不少.難度的程度也要比Attas T2要減低不少.但不是那種Tour AD或三菱桿身那種簡單易打的桿身.而效果上肯定要比Tour AD與三菱要好與穩定多.

這桿身的回饋還是偏比較強硬的風格,雖然說桿身硬度只有R但因為使用的材質比較好.同時材質強度比較高,所以桿身回饋上也比較偏硬.打這種桿子需要力量.就算是R,但估計一般人如果打日系S的人,用這款Attas3只能打到R就不錯了. 同時也需要約兩週到四週的訓桿時間讓桿身的結構可以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