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要求這樣多的高規格與標準時,生產商要滿足你的要求需要放慢產線產能,減少產量,增加工作人員,增加每一個工作站的工作量與複雜度.而你訂的量也不會太多下,這樣的生產成本一定會比其他制式化產品要貴多了.而Puma-Cobra不可能把銷售價格給拉高,這樣對於銷售數字一定會有所影響.所以Puma-Cobra只能咬牙撐過去,苦往肚裡吞. 不過這都是要建立一個好的產品與品牌形象的投資與必經之路.這也是我個人看好的地方.
為什麼Puma要去收購Cobra. 因為Adidas-Taylormade成功案例下讓這些大型運動品牌都想要去搞自己的高爾夫球具,讓他們可以進入這個巨大運動市值的市場.因為只要球具做得好,那可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大利多.旗下的服飾,配件與鞋子都可以利用球具優勢打進這個對品牌要求極高認同的高爾夫產業.加上近幾年的國際不景氣,歐美市場的需求與消費急轉直下,其它運動的消費成長都持平或消退不少,這些國際運動大廠需要著眼其他有機會的運動項目去發展與追求不斷的公司成長.
而經過一年多的蛻變後,Puma讓Cobra這個品牌塑造了怎樣的新定位與市場目標呢?本篇是我對於Cobra的深入分析報導.相信這對所有球友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信息.一個新手運動大廠接手後的Cobra會成為怎樣的公司與品牌?小弟我經過了半年的資料收集,與訪談幾位在球具代工界的朋友與觀察現有Cobra新產品與特性所做的深入報導.希望可以讓更多球友了解那些公司與品牌是真的用心在經營?
長推桿因為長度加長外,如果球頭一樣維持在34”~35”的長度下重量,對於長度增加到38”或以上的差異,就會產生了球頭不夠重問題.而這個問題會影響到使用者怎樣去操作推桿與球頭擊球回饋問題?所以說大家千萬不要把長推桿想得太簡單,也不要認為只要去工房請技師幫我把桿身給加長或換支長一點的桿身裝起來就行了.如果球頭沒有至少增加40g~70g的話,你的長推桿就很難產生好的操控與回饋.
大家要了解球頭風阻系數的差別,我建議大家可以去市面上去測試Callaway, Taylormade,與其他廠牌球頭去了解當你使用時,下桿的力量是否很容易?是否讓你力量的灌入與釋放相對簡單與輕鬆?請選擇同樣的桿頭大小進行測試.雖然說要得到不錯的下桿力量與輕鬆釋放,這與桿身,握把是否為你的規格,硬度與尺寸有很大關係,但如果只是將測試木桿都選擇一樣的長度,硬度與握把尺寸/材質進行測試比較,這樣都可以讓你在使用時得到差異.
根據原廠的 Callaway Razr X Black木桿的規格設定是要做成46"長,D6的揮桿重量.我想我應不會做到46",打算做成45.5"讓使用操作性能可以得到最佳化.我也測量了桿面重心位置是中心點偏桿根2mm, 與中心點位置往上移6mm. 因為它是寬桿面設計,所以這樣的中新位置不會覺得太高. 只是在中心點位置再往上一點. 擊球起發角/launch angle應會是中高的角度且低後旋.
另外你還需要去檢查木桿如一號木,球道木與鐵木桿這幾支球桿的桿面狀況.一般來說你要檢查桿面的弧形是否如同以前剛買時一樣?如果桿面的弧形都已經使用到平平的或有凹陷狀況,那也是一個信息,告訴你說這球桿的壽命已經到了,桿面的彈性也已經沒有了.
有很多人認為球頭是擊球的能量源頭,但我要請大家去想一個觀念就是當一支好的桿身能將你的能量傳送到球頭到100%時,你的球頭能量才能達到最大,這樣就是我上面所說的優化擊球性能,優化使用操作回饋,提升距離與滾動性能.因為好的桿身在受力彎曲時就已經開始運作要將這一擊給發揮出最大性能與能量出來.同時桿身在力量釋放時它怎樣進行回饋?反彈速度,反彈穩定性,桿身的反彈抗側旋力?這都是桿身需要去運作不是球頭.
我把此球桿設定在打出180碼~200碼的距離設定,球質要扎實,同時提升擊球的抗風性與失擊傷害.這樣才能不管在怎樣的狀況下都可以使用此桿.距離要可以讓我很輕鬆把所要的長距離給送出來.對於一般球友來說小機腿的功能設定也需要如此.不管你的動作怎樣,就算失擊,球桿也需要幫你將傷害給減低到最低.不然就算打的再遠或再好打,打歪OB掉桿可就不是一支好桿的基本性能要求.
很多人的鐵桿身都在選購上犯了一個大錯誤,就是把回饋感放在選購上的前兩個選項.而鐵桿要打的好回饋,它的硬度與桿身強度就無法太好.桿身強度與鋼性越強,它的回饋就會相對比較差.而這也會有一個重量上的差異,因為桿身強度與鋼性要好通常重量就不會太輕.至少都會有100g以上的條件,所以你無法去找到要輕,要穩,又要好回饋的鐵桿身.
因為很多球友往往動作錯了球可能是直接到OB區或隔壁球道.這樣就很難救回來.這樣的結果可不是一切一推就可以平標準桿了.但問題在於你能不能像電視上的選手那樣?答案是可以.只要在球桿規格,球頭,桿身上進行客製化就可以有那樣的結果.讓球桿幫你修正與縮小失擊的問題.就算狀況不好也可以穩穩的打上果嶺.
所以說你覺得球桿重不重要?對我來說木桿的重要性比起動作來說要更大. 因為人可以在揮桿動作上為球桿而有所不同或改變,但球桿不會為人而進行調整或改變. 當球桿對了,它是固定了,你在動作上的修正就更加簡單與明顯,不需要三天兩頭的請教練看為什麼你的球會左曲或右曲?為何距離打不如跟我體型與揮桿速度差不多的球友?當球桿對了,問題就是你個人了.
其實對於這些球具品牌知名度不高的球具來說,有些球桿還是在業界算是佼佼者.性能上也都比大牌子要差,價格也不會比大廠球具要貴,整個性價比超高.這是很多球齡不高的球友所不知道.比如Adams Golf的鐵木桿與球道木不只好用,好打,價格又實惠同時配的桿身也不錯.很多美巡賽選手都不是Adams的品牌簽約選手但都會使用Adams的球道木或鐵木桿.這是很多內行人所知道的好貨.
儘管這次比賽發揮最好的球員是老將福瑞克,但是美國新一代球員也體現了非常強勁的實力。長推杆的使用也較為普遍:辛普森、古森、埃爾斯、斯科特、庫查爾、哈斯使用長推杆都已經很久,發揮也都不錯。不過,前一段試用長推杆的米克爾森用回了短推杆。
泡溫泉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讓身體與心理放鬆的一個去處.基本上我秋冬兩季每個星期都會找一個時間去泡湯,尤其在下著微微細雨時在山邊的湯屋下,戶外的裸湯是可以讓身心一起得到解放的方式.那種情境甚至比你在小說上所得到的氣氛或是電影中所看到的田園大自然還要更直接.我個人經驗是比較喜歡到台灣東部的地方去泡溫泉,不管是泉質與環境都要算是最舒服也可以去渡假打球的方式享受泡湯樂趣.
我一直都有在測試不同的鐵桿,因為我個人愛玩球桿,也愛收藏球桿,對於新的產品我都以開放的角度去了解它的優勢與特色.但這兩三年測試下來,我說真的,還有沒找到一款能與我以前喜歡的鐵桿那樣好用與好回饋.而我所測試的鐵桿組不是只有日系的鐵桿組,現有的三大品牌如Taylormade, Callaway, Titleist鐵桿我每年都會去測試它的新款球桿以決定是否要購買進行客製組裝我的規格,
那鐵桿的成本呢?鐵桿也是同樣以不鏽鋼為主的材質進行製造不管你是使用鍛造或鑄造的球頭生產方式,這是主要原料.成本上一定是上漲.那球桿還有一項主要成本就是人事.球與球釘對人的需求沒有球桿來得大.因為這兩項產品原料進到出只要自動化水平高的話,對人力的需求就不會太高,而人的成本上就不會佔整體成本太多.但球桿因為從球頭生產就需要人力進行運作生產,初胚,研磨,加工,噴漆,組裝等工程.所以人力成本也是很大的增加,所以照理說現在的鐵桿售價應要比以前的鐵桿價格要高上至少50%,
要運作這個動作前你需要將你的擊球準備動作是以雙手臂是自然下垂的方式去握球桿.不可以為了將就球桿讓你的身體站的比較直,同時肩膀要提起來,還有雙手臂需要往前伸才能握球桿的動作給拋棄掉. 因為這樣的動作完全不符合人體力學,會讓身體這些部份需要緊繃而產生不協調.同時也會很耗體力的動作.
因為木桿是需要將你開球擊出最遠化與上球道兩這主要目的,所以說你怎樣可以讓你的開球距離極大化是選擇木桿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而木桿桿面角度是所有球友需要去好好想想適合你使用並能產生最好的飛行彈道,才能得到最佳的距離.
今天我要分享2年前我幫一位上海地區的會員進行他球具客製的案例分享.因為他從木桿,球道木,鐵木桿,鐵桿都是由我進行個人化的性能提升與問題改善.內容很多,而我只截取木桿部份的客製流程與分享.同時也讓大家了解到,要進行遠端客製服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而我是怎樣去分析與了解會員朋友的特性以進行正確的客製規格設定.而一個好的客製服務不是只單著眼於球桿本身的特性,問題,與規格.我需要對於使用者本身的身材特性,揮桿動作方式,與擊球優勢了解後才能進行規格與可能產品的推薦.
對於桿身的回饋來說.這支桿身換裝在Burner 2.0 TP上雖然沒有太高的揮桿重量但對於使用上的回饋來說還是有點不同於裝在Callaway Razr Tour木桿上.我比較這兩個球頭特性與回饋後,因為球頭特性不同也直接影響到桿身的回饋.以Razr Tour木桿的球頭反彈性會比Burner 2.0 TP要強多了,所以以擊球的初速來說Razr Tour要比Burner 2.0 TP要快.
整個球頭的質量比先前Razr Tour要好.黑色電鍍的效果配起來真的很不賴!這也是我為何想要取得此球頭.太迷人了.一看就愛上它,加上我最近對Callaway球頭的質量與回饋超愛.它的反彈很不錯.加上利用它們的鍛造碳纖維強化技術在球頭上蓋上真的很優. 所以這是它們性能化球頭的代表座.
長度是我配製此木桿最大的關鍵.這個球頭的尺寸雖為460cc,但你放在擊球位置往下看,它差不多只有440cc左右.而這款又是Taylormade針對中低差點的速度型球友所設定的球桿,所以此桿的客製規格關鍵在於長度.因為在使用操作性,甜蜜點擊球穩定性,與速度控制上,長度是影響最大.雖然說可以在設定短一點,但我希望這樣的長度對於速度一般的球友也可以嘗試看看,得到最佳的距離與操作效果.
別以現有使用的規格套在這類桿身的選購要素 這也是我個人的經驗.一個硬度錯誤它所得到的結果與你期待的結果是有很大落差.也不要認為貴就是好,如果這類桿身不適合你現在的揮桿方式,裝起來打出來結果也不會太好.可能花了一大筆錢確沒有應有的效果出來.這就是現在市場上對這類高價桿身的推展困難.因為了解這類桿身的球友與技師都太少了.
這兩年測試過日本Fujikura, 美國Aldila, 美國Matrix,日本Crazy桿身,日本quadra桿身後,這些桿身的高端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特色,那就是彈道低,後旋量中低,抗紐矩力/Torque也不高(大部份都在3.5以內的60幾克桿身).這些規格都在以前算是硬底子桿身,桿身廠對這類桿身的產品可說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因為這類桿身需要一定速度讓球打出很有穿透力的低彈道與低後旋的球質,同時落地後的球滾動性都不會太高,用此桿身在海濱球場會很方便,也不太怕風影響你的擊球.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