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桿身就是我前一篇文章中所說的”拋開揮桿速度迷思”的一個重要例子. 如果你單看這樣的桿子規格去選擇你要的球桿硬度與桿身重量,或是以你現有球桿的使用規格當標準來挑這類球桿,我可以說最後結果跟你所預期一定有很大差距. 原因在於這種球桿或桿身不是以你的揮桿速度去做為選用規格與硬度依據. 以我現有的揮桿動作我可以使用日系桿身60幾克硬度X 都沒問題.但如果用在6M3桿身上 S硬度已經夠我受了.再硬我真的也沒有力量與速度讓他飛的夠猛了. 加上這種球桿更重視你如何跟球互動.
最新Matrix Ozik全黑M3系列桿身設計為低後旋,低起發角與低彈道的超暴走型性能. 目前只有三種重量款式可以選擇6M3, 7M3, 8M3等.桿身重量大多落在65g,75g,85g上下範圍. 所以是標準的重量設定. 會挑這支桿身主要是配上球頭是爆發力極強且以性能導向,是一支不錯的性能導向木桿. 桿身的彈道不會衝高所以需要一定的揮桿速度與力量才能讓球飛的夠遠與較佳的抗風性特性.另外落地後滾動性來說也是不錯.對於在球場地型較硬,坡度起伏較大,天氣風勢較大的場地使用會有很棒的效果.同時它的失擊傷害也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
所以一個智慧型的擊球不是著重在你的揮桿速度有多快的問題.反而在於你怎樣擊中球? 你的球桿是否有幫你進行擊球力量的加分還是減分? 如果你的動作與球桿並沒有幫你在擊球上加分,那你當然只能靠你自己去盡力揮擊. 所以說揮桿速度就變得格外重要. 大家要了解現在職業選手的開球距離都要比10年前的選手要更遠多了.
我為何會去說這些問題就是越多人了解到球具需要客製,而也開始對於自己本身條件越來越重視與想辦法去了解,但這些方式與知識都是以10年以前的球具規格去設定,這對於高爾夫球具的進步與技術提升的近5年來說都已經存在了現實與觀念,方法的落差. 以前球場的距離沒有現在這樣長,球場難度也沒有現在這樣複雜.還有以前的天氣狀況沒有現在變化這樣大.現在夏天可是不只3個月,有時長達6個月.加上夏天的溫度隨便也可以衝到35度這種烤人乾的溫度,你打球的體能耗損可是比春秋季節時要高上好幾倍!
運動的方式有百百種,而上面幾種方式是我持續自我訓練的運動.這都是不錯的體能加強方法,也提出來與大家分享.千萬不要認為打高爾夫是在一個點去打球的運動.你要了解到打高爾夫只是它的一個小環節,而整個高爾夫最多的時間其實是在走路不是在打球.所以說當你的體能無法持續走完整個18洞的話,那就算你的揮桿再好,或是你擊球距離再遠,也無法讓你得到好成績. 因為體力是你驅動揮桿的能量來源,所以當你沒有力或力量不足, 都會影響到你使用球桿的能力與擊球效果.
這對於一個擊球穩定性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當桿身前端設計為了回饋需要進行犧牲時,這也代表了你的穩定性也會跟著被打折.因為桿身前端無法跟上你的速度與要求時會讓你的擊球產生較多的後旋與側旋出來.而側旋問題產生是因為當使用者本身的揮桿路徑是由外而內或由內而外的方式就會讓擊球的瞬間不是以直線的路徑移動.這樣的動作就會產生較多的側旋問題.而這樣就會讓你擊球穩定度有影響.當使用桿身鋼性較強的產品可以將側旋量給壓到最低.
因為鋼管材質桿身是現今市售款球桿主流材質.對於了解這些桿身的特性,優點, 與缺點等會對於你選擇適合你用的鐵桿桿身有很大幫助.如果你無法選對桿身特性你就很難將球送上果嶺.甚至一些擊球結果都會影響到你最後能否抓鳥或是守住par是很重要. 雖然同是鋼管材質但不同的設計,技術與外型都會影響到你最後上果嶺的結果.而對於擊球回饋也是同樣有重大影響.
再說到材料問題,材質更加讓一般人看不出來,但我舉個例子來說明大家就比較清楚材料會對你使用產生怎樣的影響? 你會看到幾乎所有的木桿都會標榜它是使用鈦的材質桿面,而鈦的優點就是硬,所以可以得到比較好的反彈與擊球回饋.但運用在球桿上多少,與鈦的比例就有差別了. 因為所謂運用鈦合金不是整塊桿面都是運用最好的鈦金屬,而是鈦所使用比重.越重不是越好但成本一定會比較高.
這些看不到的產品公差與材質上差異都需要去感覺出來,很難用肉眼看出. 因為公差這種問題是因廠牌而有所不同,每一家球具廠都會有自己對球具的製造公差標準與範圍值,所以當你要買球具最好買球具公差值都比較小,同時對球具要求比較高的廠商,這樣你所得到的球桿才會有比較好的性能,耐用度,回饋感.
不管是那一種的球頭設計都需要考慮到最佳的空氣力學原理,將風阻系數給減低到最低.同時能讓球頭在下桿時的空氣流動以最有效率的流動不要讓球頭與空氣的磨擦影響到你的球頭速度.這是球頭設計上最為關鍵所在. 球頭設計的風阻觀念是近兩年才有被球具大廠給重視,先前的球頭都主要偏重在球頭大小, MOI (球頭抗扭曲力),與易打性等幾個方向.最近的Callaway Razr Hawk木桿就是訴球它的球頭設計與前一代的FT-9木桿相比後,將風阻影響減低超過20%以上.
生與男生在體能上,肌肉強度,與回饋敏感度上都有所不同,而身為家長要了解怎樣利用每個小孩先天的優勢去引導他/她們進入高爾夫的世界是很重要.當他/她們可以輕鬆利用優勢在打高爾夫上那你就可以完全放心讓他們可以享受到這個運動好處.
因為在長鐵角度來說,你需要一定的距離才能上果嶺,但如果以使用刀背款的球桿來說,3鐵的距離可能無法達到你要的距離,操控上的難度也更難. 所以說可以選用一支球頭易打性高的凹背桿來得到較遠的距離.因為當你能打出足夠距離但精準度有點誤差也只是再補個切桿上果嶺.這樣的難度比你使用真正三鐵但距離打不夠或打壞了還簡單. 填補你最長號的鐵桿與鐵木桿的距離落差.
因為鐵桿是以打準為目的,同時它是要將球打出一定彈道高度才能將球送上果嶺同時停在果嶺上.如果你無法讓球打中甜蜜點, 那一個正確的彈道就無法呈現出來.距離就不會好.所以說要你的鐵桿打中甜蜜點是一個最基本的觀念與要求.就算你打中甜蜜點但方向不對那也最多用wedge再補一桿送上果嶺,如果沒打中甜蜜點那可要多打一次的鐵桿才能再上果嶺. 這是大家要了解的基本原理.
而很多新手或打球球齡不到兩年的球友新中會認為我技術不好所以還不到客製鐵桿這個階段.這樣的觀念真的不是正確.高爾夫這個運動就是很個人化,而因為你打球時間不久才更要客製球具. 一位打球的球友在每個時期都會有不同客製球具的需要與要求. 以新手客製球具的目的不是要讓你打的更好為主要目的,而是讓你能輕鬆操作球桿,將正確的揮桿動作能練習熟練為主.
對於揮桿動作比較穩定的球友來說,我會建議使用傳統型的木桿.因為這類球友對於球桿的敏銳度要比較強,同時對於揮桿動作也下過很大的功夫.對於揮桿動作的穩定性要比其他球友強多了.所以球桿的使用與設定上一定要越固定越好. 這樣他們才有辦法了解這一球打出去後如果有問題到底是人的問題還是球的問題? 因為使用者一定有辦法自行修正錯誤的能力.而讓球桿給固定一個規格時他們就更能掌握球桿與讓失誤減低到最小. 而就我自己的使用經驗來說,目前打最穩與最遠的木桿都是傳統型的球桿.
還有另一個角度,就是選手版的球具規格都大同小異.我舉個例子來說明大家就可以了解,美巡賽選手開球平均距離都超過280碼.你想絕大部份的球員要開到這樣一個距離他們木桿的規格,桿身硬度,球桿設定差不多都不會有太大落差.因為你不會去客製一位選手他的木桿是使用R的硬度讓他無法將他的速度與力量給放到球桿上把最佳距離給送出來.同時選手使用的桿身硬度都會比一般人要硬,這樣錯誤與失擊容許力也可以在掌握之中.
總之,夏天打球真的很辛苦,打到後面都沒有力氣或沒有樂趣.雖然說在亞洲有球車可以坐,但你在超過34度下的高溫打球真的不是常人可以受得了.球場上跑來跑去,也是一個很大的體能消耗.當你的球具是以你一般狀況所設定的規格,一定會讓你使用產生過多的消耗.這也是我為何有感而發的寫這篇文章的用意.
大部份球友在揮桿動作上都急著想要打球,發力擊球,加快速度與節奏. 我以前也常常如此,有時候在練習當中,會覺得又忘了做那些動作了,又是讓雙手去啟動下桿,沒有等臀部啟動,手就先下去… 在家練習時比較專注可以要求自己落實所有步驟來練,但每次到了球場或練習場就跟浪子一樣,一去不回頭.全部都忘了. 打到一半都沒打好才會去想自己那裡出錯? 慢慢一點一點去檢視動作;
在使用過後的想法只有一個字”穩”. 整支球桿的重量超過325g但它的揮桿重量才D1.20,使用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重或不穩.相反的它很容易讓你馬力全開全力放送的武器. 擊中球的位置都很穩定,使用操作上完全把先前搭配Voodoo的問題給改善到最佳化. 同時還讓使用順手度與力量放送上更加容易.
我從以前使用Callaway木桿有個感想就是性能真的不錯但使用操作上比較欠缺.因為東方球友普遍的揮桿速度都不快,所以對於木桿的要求很大部份會在回饋感上. 而Callaway木桿的使用與擊球回饋相較於Taylormade 與 Titleist兩大品牌木桿上就要相對迅速與薄弱多了.也因為這塊讓Callway木桿在亞洲市場的銷售真的吃了不少苦頭.這兩年更是嚴重.光以台灣這個市場來說,從去年的FT-Tour, Diablo edge tour, FT-9 Tour在台灣這個市場上我還沒看過有人打過. 這3款木桿都是Callaway開始將球頭設計為有桿頸的球頭.
所以說當你本身有不錯的揮桿速度,擊球距離可以超過220碼以上的球友,我會建議去客製一支適合你的球桿比去買支46.5”的市售款木桿要來得實際且有效多了. 當你有一位專業的客製師協助你去找到適合你的球具規格,同時能幫你提升你的揮桿動作與挑選適合的球頭,桿身特性與握把,你得到的距離成長不會比你去使用一支46.5”的木桿還少.而使用46.5”木桿你可以有多少的上球道率?開球精準度又是如何? 這是你要購買前所要考慮的事.
FT Tour真的有Callaway 所訴求的跑車性能與爆發力,雖然說我覺得Voodoo桿身的飛行與彈道有提升的空間但這對於FT Tour的整體距離影響不太大.你就可以了解這個球頭的強大爆發力了. 它的飛行距離我保守抓也有265碼以上.要說270碼也不會超過.因為它躍過250碼旗桿是很多不是一點點. 而且每次都是這樣. 我打Diablo Edge Tour木桿當對照組進行比較分析也覺得飛得沒有FT Tour要遠. 所以說FT Tour的飛行距離真的是很遠也很扎實.
雖然說桿身1與桿身2都是同一家廠牌的產品,但兩支桿身所運用的技術與材質都有所不同,這也導致了擊球回饋的差異. 所以說對於球頭回饋影響不會因為是使用同一廠牌的桿身就會有類似的回饋感,反而要以桿身的使用材質,反彈特性,與使用技術來決定是否會影響到球頭擊球回饋. 而桿身1與桿身3有極為類似的擊球回饋,這也說明了就算不同廠牌桿身,在桿身的使用材質,技術與反彈特性都會影響到擊球回饋.
以一個專業的球具客製與組裝服務工作來說最忌諱是以自我主觀的想法與觀念讓所有他的客人接受.我可以說沒有一個客製師有辦法對市面上所有產品有詳細的了解與使用經驗.我這邊所說的對產品了解與使用經驗不是單純去試個一次兩次的經驗,而是從組裝開始,規格設定就需要是客製師操刀與設計的規格.然後進行實際使用測試,這個過程需要至少一到2個月時間,對於這支球桿在不同環境與不同狀態下都能有使用經驗進而去分析與評論它的實際使用性能與回饋. 而每一支球桿都要使用至少8個月以上的使用經驗以進行產品耐用度分析與後續性能追蹤.如此的過程才能建立一個比較公平公正的產品使用經驗與性能分析.
台面上的好聽話就不說了.這筆交易讓其他競爭對手沒有太多干涉或阻撓的最大原因是Fila的運動行銷能力讓其他對手可以鬆口氣讓他們不去強奪Acushnet. 今天想收購Acushnet有很多同業對手或想進入高爾夫的主流運動品牌, 但最後由Fila Korea得標我想是對其他同業是傷害最小的結果或是說大家等著要強奪Titleist與Footjoy的市場了.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