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新手須知

你只要觀察你的挖起桿最常磨損的區塊在哪就知道,挖起桿最重要的部位就在於桿面底部,與桿底的這兩塊位置.這兩塊也是磨損程度最大與最嚴重.因為這支桿子最常要吃土與吃草,因為鐵與比它硬的石塊接觸就會產生磨損,因為小石塊比鐵還要硬,通常磨損的就是桿面了.所以因為挖起桿需要吃土就會與土裡的小石塊接觸產生磨損,這也導致挖起桿是球包裡所有桿子中最需要定期汰換的一支桿子.

人對一件事都會有一開始的投入高峰,但往往一段時間過去了,你會得到一些東西,但最怕就是當你的高峰過去了,成長與收穫都慢慢越來越小,甚至沒有成長了,你會停一段時間,然後就沒有熱情去投入與維持.這些都是大家都會有的經驗.人類就是這樣的動物.但我對於這種狀況都是以"改變"來讓我可以在一件事上得到更多的成長與熱情.

技巧在於每個人怎樣去找出你個人特性最好表現與打出你個人化的區塊.絕不在於你會打出幾種球路,打得成績怎樣.把自己最有自信的一個區塊或一隻桿子給全力發揮出來,把這塊的技巧練到收放自如.這樣才會是一個技巧到位的高爾夫人要努力的方向.這總該不難做到吧!因為這是發揮你個人強項也喜歡的區塊.所以每個人一定要去建立你的個人技巧.把這個當作你的個人商標吧!

接下來的高爾夫鞋的潮流與方向一定會更貼近一般人生活用的鞋子設計,不再會將高爾夫鞋的外框與設計給自我設限起來.像我這樣把高爾夫鞋當一般鞋用的人會越來越多.這也是高爾夫鞋品牌的設計方向.它們希望這塊的發展可以把原本一般鞋的市場給吃掉一些來.這樣就可以把這塊的鞋子市佔率給拉大開來.

21世紀的生活是講究方法,所謂術業有專攻.你必須要懂方法才能讓你投入的領域有效率去看到你的成果.當然以運動這門領域來說,你已經不能再以過去的思維去面對.別認為只要苦練,每天去練習就可以把高爾夫給練好.或許你練起來只是可以打到球但要打好球,打出你要的結果或變化,那可就是另一門學問了.

這些感應器都裝置不再桿頭裡,你如何知道你桿頭的揮桿速度?你如何能知道你觸球的桿面是否方正或是幾度的位置?還有擊球角度是多少?你如何知道你裝的這桿子是多長,因為如果是以裝在握把位置的話他們最多是抓一個長度值來進行計算.比如一號木桿來說,45”長,握把到桿頭的距離是42”就是這個半徑長度去把公式套進去就得到你可能會得到的桿頭速度,擊球力道.

多數球友喜歡使用鐵木桿很大的原因是跟鐵桿差不多,還有一個關鍵就是短.主要因為多數球友打球的動作都是以手臂為主的擊球,對於要打好球桿子太長會造成球友使用難度增加,手臂負擔更大,與不容易控制擊球等問題.所以鐵木桿的問世對於很多球友來說是一個救星.但現在球桿也越做越好,效果也都比以前更穩定,效率更提升

大家別以為日本製就是耐用的代名詞.已經沒有這回事了.首先,很多產品都已經不是日本製了,因為日本為了面對競爭都已經到海外設廠了.就算技術還維持住,但做的人都不是日本人對產品的要求程度,也不是在日本由日本專業技師所做出來的產品或加工品,自然你得到的一個產品也不會是以前日本製那樣的水平與質量.第二,很多日本製產品多半都是做個船然後在日本本地只是做簡單的包裝或組裝就可以是日本製.

工房技師給你把桿身後端多纏幾層的雙面膠帶.這樣可以讓你握起來得到更大的尺寸空間,但不會讓你重量提升太多.其實當你多纏幾層雙面膠帶時就已經把重量給提升了.直接使用中尺寸的重量可能跟你用多纏雙面膠帶是差不多.這是很多人的盲點.是工房沒有進中號尺寸握把時會推薦客人這樣的做法.

鐘擺式的切球法對於你熟悉的果嶺與球場會很吃得開.因為你清楚果嶺速度與地形,這樣只要把球送到你要的位置,在計算滾動距離,這樣很多狀況都可以把球給送到洞裡,要不就是剩下那種不用推的距離.我跟一些朋友打就看到他們利用這種打法可以一切入洞或切到不用切的距離.所以雖然說他簡單但也是最為實用.

當你有一雙好的鞋後,配合上你的下盤強化計畫,你確實會有更多的機會去打出更好的球質,效果與距離.這不是開玩笑.以這個角度去說,有強大的下盤與適合的鞋子可以讓你提高擊中桿面甜蜜點的機會與能力.同時也可以讓你的力量有效的傳導到桿頭裡.所以在擊球的精準度與質提升下,這樣的條件自然可以讓你得到更好的距離.鞋子不單只是要好穿,耐穿,好看等功能.在高爾夫裡它會需要更多的功能.能否讓你穩穩地抓住地面讓你的身體可以有更強大的支撐力來承受上半身的力量.就靠它了.

冬天的球道會比較硬所以在第二桿進攻時可能要先拿球桿稍微敲一下地面,讓你知道草地的硬度這樣才好知道是否能吃下土去的打法還是只要掃過去的打法.這都是你需要更小心謹慎才能讓你打球不受傷,有些時候你不注意時,照平時的打法把桿頭帶下草與土去,卻發現怎麼硬得跟啥一樣?那時候就來不及了,因為這個力道下去被硬的土地給反震回來會讓你的手臂不舒服或產生挫傷.這點都是我過去在冬天打球會發生的經驗

對於冬天來說有沒有一些適合的規格或產品可以讓我們冬天打起球來更簡單或是效果更好?當然有了.我上面說要打低彈道對於一些中高差點的球友會是一個比較困難與穩定度度不高的策略.所以對他們最好的解決方案其實就是從球桿下手,找一些球具是能讓他們打出比較中低的彈道.這樣自然可以不需要去利用動作技巧就可以達到改變飛行彈道.不過不幸的是現在市面上很多的木桿設計都是低重心桿頭,對於擊球的起飛角度會比較高.這樣就容易讓球飛得更高.

我現在會傾向使用性價比高的挖起桿.日本鍛造的挖起桿往往就會放在考慮名單的後面.因為這些日本鍛造的挖起桿售價都很高,雖然手感很棒,但桿面太容易磨損,也很容易打到桿面光滑.這對於短切的倒旋量與距離的掌握就很難控制.所以說打這類桿子的前半年都很風光也如魚得水,但過了半年後桿面的磨損就會很嚴重.我自己會以耐用為主的挖起桿選用依據.再配合上適合的規格進行個人化挖起桿的設定.打出來的結果一點都不會輸給日本鍛造品牌的產品

不上不下的球友最需要在裝備這塊下足功夫.只要這塊能提升估計能少掉5~10桿的能力.當然你得到不只是成績還有你完全敢打,相信球桿,打出你的實力.你的Game會升級到另個階段,你會看到不同的視野.就像我會想要挑戰更長的距離一樣,桿子的價值不在於他多少錢?或是獨特性,而在於你用起來就可以把你的水平與實力給發揮出來,打起來讓你談笑風生,感受不出你打球的壓力.這就是好桿.

很多新手對於球桿的投資是相當保守與小氣,或許不能說小氣,應該說在初期時對於這個運動是否能持續投入,所以對於球具也不想花太多錢,很多人都是接手朋友或親人的舊桿子,這些桿子多半年代有了且狀況與桿子的科技性含量都相對低,而用這樣的桿子能打得出效果或讓你享受揮桿樂趣?別自欺欺人了,照我上面說的去訂製一隻鐵桿費用也不會花你太多錢,但你卻可以享受桿子的個人化,科技性與性能效果.這樣打才能真的去瞭解球桿的重要性與回饋感.

我自己也思索我的受傷原因與狀況,往往都是對自己的動作有自信下就更容易產生這種運動傷害.也不是我沒有做熱身運動就會產生拉傷,都是因為自己覺得打得好想要更好,想要打得更遠才會讓身體越來越不受控制也會去追求這種沒意義的擊球極限突破想法.當你拉傷時你不見得會知道,你可能會覺得背部有點不舒服但卻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是小傷痛,可能休息個一兩天就好,但過了一天後背部的疼痛會越來越嚴重

對一些中醫也只是對這些區塊進行電療,熱療等簡化疼痛的做法.對於復健這塊外面的醫生都琢磨不大.我也是朋友推薦下看一位老師的身體肌肉拉身操,做了一陣子後也覺得挺好,讓身體的肌肉,柔軟度,筋的拉伸都有效的提升.這點對於揮桿動作是相當有效,因為揮桿動作需要讓身體有效的進行扭轉效果.身體的肌肉與筋如果太僵硬或沒有有效的進行拉伸與運動就無法將扭轉給做好與發揮出效果.因為朋友他是專門做揮桿動作教學,他們就有針對身體肌肉強化與拉伸有專門老師在負責.

網路越普及就代表越多人的生活越單調.他們有網路就可以活下來根本不需要跟外面接觸與互動.但這是錯的,你不走出來,不去跟別人互動,不到外面運動你就無法活得健康快樂.更重要是你無法成長.很多成長都需要別人的協助與互動.只有從別人身上去得到東西,想法相互激盪與產生火花就能看到很多你的盲點與目標.看到自己沒有的才能建立自己的專業.所以你要讓你的高爾夫生活可以更有趣,更專業.走出去吧!一起來交流,分享與討論才能豐富你的生涯.

對我來說專注力是更為廣泛與深入的一個詞.他需要極度把集中力給放到腦子里同時去下達整個作戰的命令,腦子要去要求身體去做出你要的揮桿動作.所以這點就是關鍵,揮桿動作看似簡單但它需要整個身體的協調配合與運作.如果你的腦子只是一個指令下去要求身體去做擊球動作,那身體就是以他的方式去做出你要的動作,它不見得是一個正確或完美的動作,因為它會根據身體當下條件與能力去做出它認為最好的動作.或許不能說最好的動作應該說對它來說最容易的動作.

現在的球具太缺乏特色與定位,所有大廠的球具一字排開完全都走易打,高容錯特性,以前會針對中低差點的操控型球桿也都沒有了.球桿跟球桿的差別已經沒有,就算是同一品牌不同產品也都只在外觀上有差別,對於球桿本身的性能,效果與手感上多半是差不多.如果要把球桿當作個人風格產品,球桿本身的定位與選擇特性就要更加多元,而不是現有這種單調,易打,大頭等特性.有些人就是不需要易打,他本身的動作穩定性就不錯,根本就不需要你球頭是易打風.

有些時候一些店家會有一些對過季商品進行大降價的折扣優惠,這些店家大多在美國比較多,因為美國畢竟是球具市場第一大,很多貨都是倒到那邊,這兩年美國球具市場的低迷與衰退問題導致很多店家球具銷售不佳,對於已經吃下的貨多半只能含淚銷售.所以價格上都會有很競爭力.我也有聽一些同業朋友說到,一些大廠的銷售人員因為要清庫存,但現有的經銷商都無法吃貨,手上也一堆貨賣不掉,所以他們也會將一些庫存批給一些大盤商來處理.

我不喜歡練沙坑是因為這樣挖起桿的桿面很容易會磨損掉.除非我用的挖起桿桿面是比較粗糙的材質,這樣的材質需要利用沙坑的沙粒來將它磨平與磨滑一些.但如果是一般的鍛造軟鐵桿面我就不喜歡在練習場的沙坑上去練.因為會把桿面給磨光滑,凹槽的角會被磨不銳利.簡單說就是原本桿面的凹槽與摩擦力都會因為沙粒的摩擦而變得不好.所以我反而是極力去避免在沙坑練切桿.這對桿子不好.除非我會帶上我舊的挖起桿,桿面已經磨損了,所以拿到沙坑去練是沒有太大差別與影響.

有些練習場我就覺得打位設計得太過於接近,讓你在那種狀況下打球就會有很大的壓力.這種設計多半會在離市區比較近的場地或在市區裡的練習場.不過這類的練習場都有地利的優勢,還是有很多人去使用與消費,但對我來說我是打死不會去這種練習場練球.因為打起來太有壓力感.至少會找那種打位不會讓我打起來感覺別人就在我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