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新手須知

大多的運動都有一個癥結點,就是年紀問題.但這個問題在高爾夫上起到的影響真的不大.我跟很多不同年齡球友打球,配球桿,交流.大多數的球友尤其打高爾夫超過10年以上的人都說到,年齡對高爾夫有影響但不大.當然主要就在於體能上的衰退,但對於你年輕與到年紀大的差異,在這個運動上是沒有太多差別.所以才能導致很多球友會一打就幾十年的時間.

運動科學就是把人體在執行運動時的質量給提到最高.讓運作起來的動作更有效率而不會費力.更重要是不會產生運動傷害.運動傷害就像工廠的機器損壞一樣.一旦機器掛掉,直接衝擊到整條生產線,生產延期不說還會衝擊生產成本.當你把特定身體部位一直發力也會讓它更容易受傷,就像機器一直給它過度的覆載一樣.直到一個臨界點這台機器就會受不了壞了.所以對我來說運動科學不是學一些艱深的名詞與手段.而是了解自己與身體.當你了解自己後就需要去找對方法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力學角度分析,人類要產生力量,一定是抓住一個物體,抓得越緊就是力量越大.我舉這個例子大家就容易懂.這也是為啥要利用手指去扣桿的原因.當你想要提升你的揮桿速度與擊球力量時,你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不是強化你手臂的肌肉強度而是要強化你的手指的握力.因為當你想要加快速度進行擊球時,你的手指會扣住球桿更緊,這樣才能將力量與速度給發揮出來,所以要讓你的力量產生更大與提升揮桿速度首要的關鍵在於手指的握力強化.

對我來說,高爾夫沒有所謂的彎路.因為這些所謂的彎路其實就是讓你成長的最大助益與營養.很多球友都覺得要走正道但不想去嘗試與走彎路.我覺得這就少了很多樂趣與成長動力.在這條路上我雖然沒有走太長但我一路走來相當充實.因為我一直都在嘗試,瞭解,與學習.不管在球桿上,揮桿動作上,與下場打球上都是不斷嘗試與深入研究.對我來說沒有啥對錯問題,只有不斷去探討問題.

對我來說,擊球結果對身材,體型,與年齡無關.只有你對你的身體的瞭解度與掌握度到怎樣的水平?這已經跳躍了所謂運動科學領域.它是以你能對身體很多未開發與沉睡的細胞怎樣去發掘與利用?沒有人知道答案,我相信已經有一些人得到與利用到一些別人所沒有利用的區塊.但這是這些人心中的秘密.但你可以知道一些人可以做到超越同他們的體型,能力與智慧不符的事.這就是它們挖掘到的人體寶藏.

古人有句話,越簡單越難.因為表面看似簡單的東西需要扎實的基礎才能讓整個東西的運行很順暢.很多球友動作練不來或練不好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本身體能與肌肉強度不足的問題.這是根本也是動作運行的核心.但大家往往對這個基本功是以加快速度來把動作細節與肌肉強度不足的問題給帶過去.因為當你把整個擊球節奏與速度加快後,很多東西自然無法把細節給做出來.我以前也就是如此.

我個人不認為教練可以讓你更快建立你的動作,相反的有教練才會影響你建立出一套你自我的動作.它反而是一個負作用,絕不是一個正面的解決方式.為何?因為教練會有喜好,他不見得瞭解更多人體力學構造與學說,他可能只對它個人的動作有深入瞭解,他只會希望你學他的動作或複製另一個他的動作到你身上去.但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依賴感”!

球要選得對,也是只能多方面嘗試,沒打過也真的無法知道它是否適合你的動作與力量.硬度硬的球雖然對於你擊球手感上不會有太多的幫助,但它對於性能來說是真的沒話說.大家要知道,在8年前,市面上的球款都是硬的球,你找不到軟的球,因為那時就是訴求距離.而硬的球才能產生最好的距離效果.所以要打遠,先從球的硬度下手,水平高一些在從硬度與層次去挑選.

站上有一堆我以前針對要增加距離所需要做的一些東西,包含動作也有.所以在本文中我就不再去討論這些了.而我今天要說的就是一些大家可以在動作上與球桿以外可以做的一些事.這些東西如果對了,自然對於你擊球的距離可以有更好的提升.但提升多少?這我說不準,每個人都不一定.好的可能有超過10碼,一般我想5碼肯定有.不過我可不是要賣你東西,所以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可別來找我.給大家一些資訊與參考.

當你的一號木夠穩定下你選一號木其實對於你的打法與成績就比較能掌握了.扣掉4個3桿洞狀況,你可以使用一號木已經超過12個洞了如果這12個洞來看,你可以守住標準桿的機會是很高,因為以大多4桿洞的距離為300~420碼範圍.你的開球可以在250碼的距離時,你大多狀況可能會使用到P桿或是中鐵

打球可是要尊重其他球友的權利.你在球場上享受餐點如果影響到別人打球的時間與速度那可就不行.或是東西如果帶不夠也會讓其他球友沒有東西可以吃.所以最好的點心就是你自己可以吃,幾口就解決的點心是最佳的食物.也最好不要太占空間讓你球包放不下其他東西.

當你把動作放慢後你就可以發現你的動作細節的粗糙,不實與肌肉強度不足之處.更重要的是你會發現你一些細節動作不正確讓你運動動作不自然或沒效率.在以前的快節奏下這些東西都看不到也感覺不出來,但速度放慢後,你的每一個細節的運行時間變得更久了.這時你的動作的運行就需要有更強大的力量與強度去支持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也因為這樣我就去調整與修改一些細節動作讓我可以更容易掌握身體重心與動作運行的順暢性.

當我每次在分析一位球友他的擊球結果時,我會去根據他的身材,體型特性與動作模式做為基礎,才能瞭解問題在哪?他的動作是否正確?有沒有利用到人體力學的特性與要求?如果沒有那他的動作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進行調整與改善,但如果它的動作是有5成以上正確,但效果不好,那就可能出在它的肌肉強度不足,桿子不適合與其它細節沒做到位的原因上.所以人體力學是根本.它是指引你找出你自己路子的一個探照燈.

運動科學不是利用一些科學儀器或數據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只能說,太多這些從業人員只是儀器的操作者並不能這些儀器運行與數據產生的原理.它們最多是懂表面的東西,解釋你這些數據的意義或一知半解.要真懂這些數據所代表的含義與找出你個人適合的動作發展與練習模式,一定需要對人體力學與物理學有瞭解.更重要是要有很多實務經驗才能對人體變化與運行有相當程度的洞察.

好的5桿洞設計絕不是要難倒球友,而是要讓球友們打得當下與打完都能夠回味無窮.會讓你思索你打的策略與檢討哪些地方的錯誤所在與改善的方案.這才是能讓你在高爾夫的道路上不斷的成長與進步.這些進步不止在你的技術上,更重要在你的心靈上,策略上都是很大的躍進.這也是讓眾多球友對高爾夫愛不釋手的原因.也可以從高爾夫上得到一些對人生或工作不同的思維.最好的球道設計是那種讓你打起來有挑戰,也覺得克服得了.但會差一點就可以達成.

往往在5桿洞中的掙扎是當你開了一個不錯的球了,你會面臨到球道的挑戰與難度,讓你在第二桿中陷入苦思.這是要直接進攻果嶺?還是避開障礙打保險的策略?

這種狀況與設計是最好玩也比較有趣.它需要你思考更多對球場設計,障礙難度,與自我技術的認知.不見得你積極進攻會得到不好的結果但往往球友們過於保守的策略會喪失一些得分機會.

動作的練習需要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進行.你如果沒辦法把基礎給打實了,就算教你後頭的東西你還是有聽沒有懂,根基不穩定去跳到後面,這樣更會讓你頭尾無法兼顧.練習是學員要做的事,教練是解惑與傳道為主的任務.一個正確的教學模式是會拖得相當長的時間.因為當每一個練習重點會需要多少時間才能達成?這都是學員本身要去投入才知道.

換教練前有個前提是,如果你本身沒有一套動作為前提下,或是動作還不是很熟練與穩固,那最好還是把動作這塊的基本功給練好與練熟再說.因為你需要在精進或求更好所以你需要其他更專業的人來協助你.學生與教練是雙向的討論,不是單行道的互動.學生的問題與狀況都是一個值得教練學習與了解的案例.我認為討論才是最好的教學與互動,才能在這樣的狀況下兩方都可以有成長與所得.

我認為教練需要能理解與觀察動作的細微處,觀察學員的動作是否建立在力學基礎上‭?‬他的擊球能否利用身體各部位力量,同時靠力矩的模式去產生力量‭?‬如何利用力量由下而上的模式‭?‬這就是我認為揮桿動作的主軸,不在於你腰要怎樣轉‭?‬上桿要怎樣上‭?‬腿要不要固定住‭?‬下桿手肘要怎樣進行釋放等‭?‬這都可以因人而異.你不需要完全照教練打的動作去做到.

現在的球桿要想要讓它的使用效果能夠比較長,那只有一條路就是訂製.如果以市售款的球桿來說,球頭不說,本就已經設定一定的使用壽命,所以你想要用久也是很難,尤其是揮桿速度快與力量大的球友,這樣的產品相當快就會讓你打到產品的極限點.對於桿身來說,以市售款搭配的桿身,都是以輕量化的規格來配置.所以以材料角度來看,輕的材料密度不高,同時強度也不足.更不用說耐用度上.因為大量化的產品不會去使用高檔強度高,

高爾夫球鞋要像以前使用到穿壞的狀況是很難.因為現在鞋子品牌與種類變多了,價位的選擇也更多,所以鞋子與球桿一樣,是換的比用到不能用或用到壞才換是沒有了.很多我周圍的朋友他們的高爾夫球鞋都半都至少有兩雙或以上.每個人的鞋子大多沒有是穿壞的狀況才會去買新鞋.多半是現有鞋子已經無法滿足他個人需求與其他功能性.這就會有購買動機.

高爾夫鞋的重要在於它有幾個重要的需求與功能面上.第一為它的舒適性.因為打一場18洞的球下來,你會花上至少4個小時的時間在球場,就算你沒有走路打球,但穿鞋的機會也會有半天時間.而這樣的鞋子需要做到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讓你穿起來不會覺得不舒服與走起來在草地,水泥地或沙地上都能輕鬆自如.這說起來挺簡單,但做起來可以不容易

無釘爪鞋的問市把高爾夫球鞋從傳統的科舊中給解放出來.也讓所有的高爾夫球友可以不再只是下場打球時才能穿它來表現了.這點的推波助瀾下,近兩年的高爾夫球鞋變得更加豐富與多變了.新的高爾夫球鞋有像運動鞋的風格出現,不再是皮革或人工皮的外層了.鞋底也不再是高底設計,也沒有傳統釘爪了.這樣的鞋子說穿了就是讓你可以平時就使用,球場與平時都可以一鞋到底的作用.

短桿的動作與木桿,鐵桿都一樣.因為它們都是利用身體轉動來產生擊球效果.而短桿因為球桿短所以大家覺得會更容易控制它,往往覺得可以操控自如.可是結果都不是大家想的.而短桿關鍵在於觸球質量.也就是說你的吃球要紮實與精準.如果完全利用手臂去擊球那你的身體無法融入動作自然打不好. 所以短桿擊球關鍵在身體動作的協調性.不是利用你的手臂與肩膀的兩塊來擊球.也是如同木桿,鐵桿一樣由下而上的動作模式.不是由上而下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