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當然我也有去試其他市售的905R木桿,卻沒有一支像我的905R那樣的結果和回饋。905R木桿的設計和桿面都一樣下,手感和其他對手的木桿來說是相對好,但和我的905R就完全不是同一個級別。也給其他朋友打,他們也讚不絕口,說這桿子和其他905R時不一樣。所以那時候花比一般driver要貴一倍的價格買下的905R,給我的東西卻是數十、數百倍的回饋和影響。

因為905R這隻是tour issue,當年的tour issue不像現在的tour issue都是一樣的大量生產,然後從中裡挑選規格適合來給選手使用。那時候的tour issues的桿頭很多是另外小量生產給選手來用,所以材質和規格的精密度要優於一般大量生產的桿頭。所以花多一點錢是值得。至少我的905R是用的非常好。

launch angle/ 彈道,這部分是桿身的規格表會有。一般來說,桿身廠不會寫彈道高低,都是寫發射角度。而顧名思義就是launch高,彈道就會高,launch低,球就會飛低。因為彈道高低這問題是主觀的認知。但桿身擊球會把球帶的高低,這是科學的說法。也是我會決定這桿身的飛行特性的依據。

再來就是仰角,一般仰角在木桿類是固定和差不多。但如果桿頭的設計是深桿面的話,仰角實際會看起來和用起來,桿頭就越陡峭。相對於美系的扁桿頭、寬桿面的設計,仰角的設計感覺會比設定的仰角要更平一些。桿頭也就不會太陡峭。這也是美系的桿子用起來會比日系要更容易和輕鬆。這些東西都在細節裡讓你產生差異。但你多半不知道是哪邊出問題或產生差異?

我必須說,日系高爾夫雜誌要比美系和台灣中文翻譯的雜誌要精緻和有內容多了。我還懂點日文,所以看下來就覺得有得到一些東西。至少在產品的規格和相關技術上的說明也比較到位。現在台灣也有翻譯日本的雜誌,那本雜誌講比較多的動作和球員的內容。其他日本雜誌也有比較著重在球具和訂制產品的方面。

對於一般高爾夫雜誌和書籍,內容來說,是相對有限。扣掉一些根本沒有機會去打球的球場介紹外,這些內容還佔不少頁面和圖片。再加上介紹一些比賽的分析和球星的專訪。基本上你想看的內容也沒有幾頁剩下來。所以用翻的還比較快。

而單層球的好處就是它的材質是人工橡膠。也就是2層球中的球心材質。這樣對於碰撞下,不會硬碰硬的和桿面有摩擦。雖然球的距離效果不如2層球的好。但如果以練球的角度來看,對於桿面的磨損傷害是最小。配合上人工草皮的墊子,這樣桿面和桿底的部位就不會要太多的刮痕。

球對桿子的傷害其實是最直接。所以我下場用的球,多半都是用表皮軟的Urethane/優力辛。這對於桿面接觸時可以減少撞擊的磨損,桿面的傷痕或球痕也不會太多。而如果表皮是Surlyn的球皮就會有比較大和明顯的磨損。在美國練習場就是都硬且差的2層練習球。然而,2層的練習球硬度高,球皮硬,對於桿面的傷害要遠高於單層的練習球。所以我多半在練習場練的球桿和下場的球桿是不同。這樣下場的桿子可以得到最佳的結果和減少磨耗。

而鐵桿來說,多數人都從7鐵開始練,所以7鐵以後的桿子使用上問題不大,但長度越長的桿子就越不容易去發揮和使用。所以你可以思考,當你可以用6鐵的長度去達到4鐵的距離,那不是很好嗎?你鐵桿可以只用到6鐵,然後就用球道木和driver來打長距離。

一些球友會問我要不要選鐵桿的角度比較強勢。其實從以前開始,一些大品牌的鐵桿就會把鐵桿角度做得比較強勢,讓球友可以明顯感覺桿子可以得到更好的距離效果。尤其再中鐵和長鐵。如果別人用6鐵的距離,你只要7鐵就可以打到,這就是距離的優勢,也是一般球友可以思考的方向。但其實強勢的鐵桿角度,需要再配合長度和重量可以球友的使用就更加無敵。比如強勢的5鐵,是一般正常角度的4鐵。少掉一號,也就代表你的桿子長度可以短個0.3~0.5“。這樣你覺得打起來會不會容易一點?答案是肯定!

我昨天就去買新的Apple MacBook Air,本來想網路直接買,但手邊有舊的MacBook Pro也都沒有用,想去trade in,這樣折點錢也好。研究網路買和trade in要很麻煩,先付全額買,再把舊Macbook寄給Apple,他們評估價值,再給你gift card。一來一往時間可能都要一個月。我直接去Apple店把MacBook給他們然後折抵,拿新air。半個鐘頭就收工回家玩新Air!

疫情的衝擊下,對於銷售肯定會影響。消費者的荷包縮小了,到店裡的時間拉長,一天可以接待的客人數也變少。所以如何可以提升銷售就是企業公司要思考的問題。主要的問題在於,實體店有庫存,有現貨,有很多網路所沒有的款式和折扣。網路的折扣和實體店的折扣是不同。我自己習慣在網路買東西,但還是會到實體店去轉轉,都可以撈到不少好折扣的好貨。這是網路所沒有。

寫這篇案例在於,看不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才不到10歲或10出頭歲用大人的桿子在打。我自己都覺得辛苦。因為孩子不只要被教練雕塑動作,還要配合球桿,身體會走精。我上面沒有寫太詳細,其實我把桿子重量都減輕到不能減。桿頭配重螺絲都卸下來。都只有C的揮重給孩子打。就是要讓他可以集中在動作的練習和運行上。球桿的負擔到最小。

對於鐵桿的重量調整後和握把改變都有明顯的使用操控能力提升。球也都是直的比較多。質量上提升不錯。長鐵、球道木(5木)、driver的擊球精準度提升50%。架tee適合插短tee,因為吃球掃擊得穩定性和精準度很優。身體肩膀轉動非常到位。擊球釋放非常順暢,所以球質和飛行距離很不錯。

孩子小的時候都有給他不同的球桿來練習。不會強迫他要練好。所以每次就練個2~4次就停下來。因為他對高爾夫興趣不大。但他的身體還是對揮桿動作有記憶。11歲的時候有對他的身高148cm定制他的球桿。而最近他的身高也和大人一樣,就會先用我的桿子,後面再依據使用狀況進行球桿調整和改善。

在我這幾年下來,我更多在嘗試不同於目前高爾夫框架的東西。比如球具,動作,身體和球場等。這些嘗試都讓我得到很多收穫。也是我可以看得更深、更廣的原因。當然這當中也是很多失敗和錯誤的經驗累積。所以才能知道什麼方法和想法是比較可行和正確。我會建議大家要敢去突破和思考一些對球具和動作的想法。不需要一定要依照誰或哪個學說或理論去做。放開這些束縛和框架,你會看到和享受到很多有趣和正面的經驗。這就是高爾夫的動力。 不是你今天打多少桿這樣籠統的表現。更多在你自己從裡面心靈上得到的啟發!

想像可以無限!這也是讓我可以持續對高爾夫有熱情的原因。因為這些想像就會讓我想去找答案。如同球友們私下會詢問我什麼產品比較適合?我要買S還是R硬度?這都是你經過思考後才有的問題。已經是有經過自己反覆推敲的一個結論型的問題。所以從問題就可以瞭解你對這個運動是認真態度。

而且我觀察到其他選手從長草脫困,球到果嶺也很難可以留住。一來是US Open那種變態級的果嶺速度,球從長草出來,吃到桿面的倒旋量會比一般在球道時要更少。因為接觸時同時有草的阻隔。DeChambeau的球卻可以留在果嶺。最多就滾到果嶺邊,不至於滾出果嶺。這是差別很大!我認為DeChambeau的LAGP碳纖維鐵桿桿身確實也發揮出不錯的效果,提升倒旋量,讓結果可以不會太差!

上個禮拜在家看了幾天的US Open,我也一直觀察DeChambeau的狀況。從今年7月高爾夫開放比賽後,就一直看DeChambeau的動作和打法。我覺得他距離提升當然對於整體打球的難度有效減少很多。就如同你開球距離可以有250碼,對於多數的球場總距離在6500碼內/白梯,都可以輕鬆面對一樣。為什麽?很簡單。當你開完球後,大多數只要用中短鐵可以打上果嶺,這樣的第二桿挑戰就自然輕鬆簡單多了。在高爾夫的世界里,球桿長度越短,使用的難度就越小。

我自己嘗試過不同桿子重量和揮桿重量,對於使用上的控制能力。我必須說;當你的揮桿動作是身體扭轉和肩膀轉動,對於球桿的重量和揮桿重量都需要“輕量化”。而要多輕?因人而異。我不想給誤導!為什麼要輕?因為動作已經夠複雜了,桿子如果再讓身體承受更多的負擔,動作的施展就難上加難、複雜度破表。

所有的球友來找我的時候,一確認目前球桿長度都超過45.5“。當然過重和過輕都不行,過輕會讓你無法掌握桿頭移動的掌握能力。就算可以讓你提升揮桿速度,但無法有好的擊球精準度也是白搭。回歸現實面,目前多數木桿類的長度和重量,對於業餘球友來說都是有挑戰和困難。所以你要做的只有2個選項:改桿子或提升自己的身體能力!改桿子已經討論很多,而這篇文章會著重在個人能力這塊。也就是說,你要做的事,就是去提升自己的上半身的強度。這不是你多練球就會比較好。練多、對手臂是有提升,但有限。

說說但書吧,多半都是技師把桿子設定比較長,比較輕,比較軟等特性。也就是威而鋼效果。不會持久。一來多數的球友用這樣的桿子不會覺得難,打不好是覺得可以改善。因為輕嘛,沒人會覺得打不起來。所以打壞了就多練。二來,長,對身體和動作的需求和負擔就比較大。往往擊到甜蜜點的比例都不高。但如果讓他打到,那就可以大聲的拿出來說。因為我以前和朋友打球,朋友距離一直出不來,但往往幾球會和我不相上下。當然我會覺得驚訝。

武器呢?對!一堆桿子說可以增加10多碼,什麼屌到爆的科技或材質。但買了一樣沒更好。我和一般球友不同。你們換桿的計劃可以幾年才換一次。我每年都換,應該每個月都會有不同的新桿子在手上使用、測試。所以桿子對我來說,我一直都在研究。包含球也一樣。都用新產品和新科技的桿子對我來說,會比較持平去看。因為我用的每一支桿子的性能和特性都在好的狀態和保鮮期。而且每一支桿子都會依據我個人的需求和揮桿特性,去進行個人化的規格設定。所以不會有打起來不順或不合狀況。

有時候我也會和球友一起打球,這樣可以更清楚瞭解他打球的習慣或思考策略。比如有些人在前面幾洞的表現比較不穩定,過了2~4洞後就可以柳暗花明了。所以在球桿的設定和桿身選擇上就可以找可以抗側旋比較好的產品。有時候手感好的桿身不見得在容錯和側旋上會比較好。除非高檔的產品。所以實際觀察球友下場打球會是最好的依據,也可以從旁觀者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的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