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身為消費者的我就真的提不起勁去買。再說,這些功能、材質大家都一樣或大同小異下,各家廠牌的技術就算有差,也是在細節上的差異。如果你的技術有到一個火候,才能感受到這些不同產品,在實際表現上的差別。一般球友來說是很難說出長短差異。這就和高爾夫球一樣。給你打Pro V1和其他台灣品牌產品會有什麼差別?多數球友是答不出來。答的出來的球友多半都是單差點水平,才能道出一二。球桿也是一樣。桿頭和桿身設計的差異其實很有限。除了打球的技術外,還需要累積10年以上的球齡才能去判別產品在細節上的差異。

韓國上市公司GOLFZON也已入駐2020年高博會“模擬器專區”。GOLFZON是世界上僅有的軟、硬件均獨自研發的高爾夫模擬器生產商,而為了推動高爾夫產業的發展,創造出綜合性的高爾夫文化空間,GOLFZON近年來在室內高爾夫球館、學院的直營及加盟業務上不斷擴大,事業範圍還覆蓋了高爾夫球場、用品店、電商、媒體、智能穿戴產品等多個領域,如今,公司在韓國的會員規模已突破500萬,每天打模擬器次數達到14萬人次。

其實如果覺得你用的桿子超過10年而沒有更換,是要說你的桿子太耐用,還是你非常少用,揮桿速度一般,所以桿子沒有什麼損耗?我想應該不是前者。現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說產品耐用這詞是不太可能。因為我們在乎是效能和表現的問題,不在於外觀。難道你要用手機用到壞,破了才換?車子要用到壞了動不了嗎?而每個人對於耗損的定義和程度都不同。在球桿來說,最簡單的說法,應該就是:當球桿無法承受你的速度力量時,讓你的擊球效能衰退和無法承受你的失擊。因為這樣的球桿必定會影響到你的揮桿動作!

一個揮桿速度100mph(一號木桿)和一個揮桿速度85mph對於一支球桿會產生怎樣的耗損?其結果是顯而易見。速度力量大的人對有產品會產生比較大的受力壓力。對於產品來說,其耗損會大於揮桿速度比較慢的人。就如同你都載100kg的貨,和載50kg的貨,兩台車對於輪胎的耗損,100kg的輪胎就更容易磨損和損壞。如果再加上你的使用頻率高的話,產品的耗損絕對會比揮桿速度慢的人要更快。所以當你在比較你的球桿和別人的球桿時,記得要去思考別人的身體速度條件和使用頻率,再去下評論。

當速度節奏變快,身體就會更難掌握下桿的細節。要把動作細節做好就需要鍛鍊自己的身體強度和韌性。因為身體強度高,就沒有彈性。所以要讓身體有韌性,才能把身體的力量效果發揮到最大。而利用身體的韌性就需要瞭解和運行人體力學。也就是身體的轉動、力矩原理。同時身體鐘擺原理。不管哪一種原理都需要有一個強大的下盤去支撐上半身的力量釋放和爆發力。所以揮桿動作是一個全身的運動,不是單純利用上半身和手臂的運動。

不管你的揮桿節奏快或慢,你要掌握的重點在於利用你的節奏去帶動你的身體。所謂的節奏一定會有快慢、抑揚頓挫。所以,你要自己去掌握出動作的頓點、和韻律感來。在每一個點都要讓身體積累力量和進行下個動作的轉換。每一個動作的頓點都是為了下一個動作的發力所做的準備。比如下桿就是速度會比上桿要更快。而當要做下桿前,一定會有一個頓點,讓身體可以準備好、站穩,之後才能全力爆發力量來。不管是上感節奏平順的人也一樣,下桿都會有加速,而這就是每個人要去掌握的地方。

好的技師在你測試的時候就會觀察你的打法、能力和動作。從而給你一些不同的球桿設定來感受差別。所以當你在下單和最後拿到球桿都會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結果。當然如果是第一次訂製的客人,多半需要幾次的經驗才能把球桿一次做到位。新客人對我來說,在我做球桿方式,多半會保留一些可以調整規格的空間。球友一些問題無法從一次的訂製測試中去瞭解和觀察到。所以對於不熟的球友,訂製的球桿最好需要保留空間,讓使用幾次的客人,可以進行調整。收集使用者的使用經驗和反饋,進而做小規模的調整。

在球桿裡,往往改變1g,調整長度0.25“,或角度改變1度就會有明顯不同。我調整過後,很多球友就感覺球桿完全不同。這就是小小改變的差別。這也是我在我球桿訂製測試裡,通常都會準備不同長度,重量和尺寸的規格,讓球友可以去感受當中差異。才能知道球友對球桿的需求和喜好。一般來說,對於調整球桿角度、重量和長度,在球具的組裝裡算比較進階。因為要調整多少、調整哪裡、如何調整都是有關專業能力和經驗。不是說我開一家工坊,有最新最屌的機器和設備就是最瞭解球桿。很多都是避邪和裝潢用。

對我來說,2020年想做的事,就是去不同地方去打球。打球時間也不短,現在就是想去不同地方去享受高爾夫的樂趣。雖然球場的設計都大同小異,不同地區的球場還是有它們各自的特色和亮點。很多的特色和亮點都需要實際去體驗才能深刻理解。不是光看照片或影片就可以瞭解。就我個人經驗。雖然球場風格可以大致分:平地、山地和海濱三種。但每個球場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會因為當地的地質和地形有所差異。像台灣的球場球道和果嶺都是偏硬。中國的華中和華南的球場過軟,美國就剛好適中。

因為我本來打算在年底折扣時買幾支球桿,但放到購物車就說這產品沒有折扣。幾家大的連鎖球具網站都一樣。到實體的球具店看也是一樣,2019球具產品都沒有折扣。看來高爾夫的寒冬要逐漸的到來。為什麼這樣就是寒冬來了?因為往常都有折扣但今年對新產品沒有了,消費者就不見得會想在年底折扣季買。購買下降,影響銷售,零售的銷售不好就會影響品牌商對市場的期望。同時也會開始消減預算和新產品開發的時間。

對於多年在高爾夫產業的我來說,這樣的狀況也代表各大品牌對2020的市場是相對保守。為什麼?因為近幾年下來,美國的打球人口不斷下跌,所以產品的銷售也不是太好。如果持續開發新產品,卻沒有好的銷售,對品牌商來說都是很大的成本和壓力。因為市場的動力不足下,每一家品牌商都把新產品發展的步調調慢或就改成2年才推出新產品的策略。以避免產品過多庫存和市場需求過剩狀況。而且本來在年底感恩節開始就會有球具折扣,但今年只有去年的產品有折扣,2019的球具完全沒有折扣。

就算推桿路徑讓你掌握了,還有力道這個因素。這也是短的桿子難的地方。就如同做數學題目,知道答案卻還是解不出答案。這是要經年累月的練習,才能讓你的身體和四肢,去記憶掌握好控制球桿和力道。這就是為什麼短桿和推桿是贏球的關鍵。距離再遠,準度和技巧沒有就是贏不了球。你可以2桿上果嶺,但在推桿上3推。而且往往打得遠的球友,短距離的桿子就是罩門。很多senior就是把短桿練得如火純青,在練習場練上百顆球。為了在短距離可以制勝!

在高爾夫的世界裡,這是一個個人化的運動,所以對於個人技巧就非常要求。球友們花以年為單位的時間去練出自己的技巧。而最困擾多數球友的在於工具這塊。在高爾夫球具裡有不同長度和桿頭設計的產品,球友們需要練好不同球桿才能發揮最好的表現。球桿越長雖然使用比較難,但對於個人技術上反而越短的桿子越需要個人技術。為什麼?應該越長的桿子越難使用,使用技巧也要好才能控制好球桿。但實際上,越長的桿子如果桿子配置好,就算動作和技巧不是很到位,球還是不會差太多。

不管是廠商也好或是球友也罷。大家都認為我的揮桿速度就和我選擇球的硬度有關。這觀念正確,但需要建立在一個條件下;就是你的動作、力量釋放是正確的狀態下。因為當你可以有100mph的木桿揮桿速度,所以如果要完全發揮出這個速度的力量來,就是要把你的力量完全灌入到球裡,也就是力量完全釋放到球上。

為什麼要準備2種硬度的球款?或是說準備一款硬度比較軟的球讓你在天氣不好,或是身體狀況不好的條件下去發揮。一般來說,你會選用目前用的球款多半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才會持續使用。它有你喜歡的功能和特性。但當天氣狀況不好,比如:天冷了、下雨了、球道濕軟,這些狀況如果你可以用比較軟的球款,打起來會比較舒服、好控制、和更容易發揮力量。因為擊球是兩個硬的物體彼此接觸的結果。但當身體狀況好,動作順暢,和天氣溫和下,這樣的接觸就不會讓你感覺不好。

球桿只能改善問題的程度,不可能完全解決。不是說一直打歪就用抗slice的桿身或桿頭。有些時候從人進行調整比改球桿要快且有效。所以好的clubfitter是可以提供動作和身體調整的建議和諮詢。Clubfitter這詞是必須要對人和揮桿有一定程度的瞭解。不單只是球桿專業要懂。Clubmaker可以只懂球桿但clubfitting就是全面化的分析師。所以經驗、技術和專業知識很重要。Clubfitter如果分析不出人的問題就不及格。

我用過幾百支球桿,每個月都會有新的球桿來玩和使用。做了超過15年的訂製球桿,只有一句話:球桿需要有個性,它的個性就算使用者給予的需求!我也看過一些球友,拿了訂製桿但打起來,歪七扭八!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說。進一步聊了才知道幾個結果:1是使用者本身把訂製桿當做身分象徵。貴就是好!說一口好球,這桿頭或桿身用什麼屌爆的技術或材質,講的頭頭是道!但下場打的不斷slice或在200碼出頭掙扎。當然他覺得很爽就好。

現代化的時代,已經有很多工具和方法讓我們去學習正確的學問。以前時代那種土法鍊鋼已經不切實際也需要被時代給淘汰。多數教練都還是以這樣的方法在傳授揮桿動作。但實際是錯誤!因為揮桿動作已經不在只是單純的動作施展,而是身體和工具的相互配合、協調的運動。
以前看不少電影有關運動類或打拳這類的內容,一定有為很牛的教練或球員。而他們在傳授給主角專門的動作都會讓主角先做其他練習。比如讓主角跑步,鍛鍊身體等這類的劇情和方式。現在看來特別能理解,在切入核心運動練習前必須做這些身體肌力的提升或身體伸展和平衡能力的鍛鍊。

整體來說,我提供給約5個朋友測試Trust球。分別是soft、V、X三種不同硬度的球款。使用的經驗都是正面。不管在距離,操控,手感和短桿表現和推桿上,都是有超過他們的預期和比現在他們使用的球款要更好的結果。球皮耐用度這塊普遍覺得可以再更好,雖然倒旋停球力是很優,但可以再更耐磨,讓球皮消耗可以更少就很完美。當然以這個價位的產品來說,已經算不錯了。

但比賽球是求效能和結果。皮和表漆這些問題對於結果是沒有影響。因為短桿效果是沒話說。我的打法都是落地停球。雖然球的耗損比較多,但我認為一場球用掉或換掉2個球是可以接受。當然我有把這些問題提供給林總,他對問題也有進行改善。我的朋友連續三天下場都用Trust Bison X,球皮也是有一些刮痕。但不影響使用。所以他也覺得不錯。至少他說Pro V1也差不多是這樣。鐵桿的距離他說會比用Pro V1要短個5碼左右,但木桿距離是比較遠。我個人的認為是球皮配方需要再調整。提升耐用度才能在鐵桿效能上提升起來。

我測試了一號木,三木和五木等木桿。同時也收集其他球友們對trust球的使用心得和經驗。整體來說;一木的距離是有提升約10碼。如果你的揮桿速度比較快,距離的提升會更多。比較的其他球款有Pro V1,TP5,Chrome,Foremost類似球款。我個人使用soft和V硬度的球。開球的距離提升在5~10碼。Soft和V的差別在硬度,對於距離來說,並沒有太大差異。對於擊球手感上是主要影響。

我對球有進行重力壓力測試,球受力變形再釋放,球體的韌性不錯,可以瞭解它的能量累積和釋放效果是不錯。而我也剪掉一顆球,確認核心韌性能力高。可以知道它核心配方,大致是有硬度和韌性都在一個不錯的平衡點上。核心是能量來源,所以這部分好,性能才能突出!球皮和中間射出層都很精準。沒有偏心的狀況。這用游標卡尺就可以測量出來。射出皮厚度0.9mm,中間層1.3mm,所以產品的製造精準度是沒話說。當然越薄就容易偏心的問題。所以也是考驗製造技術的地方。薄皮可以讓球心的效能和能量發揮到最大。同時可以讓擊球在鐵桿、短桿和推桿有好的手感和倒旋。

收到Trust的新款球。 當然還是Bison, 但是有進行球心和球皮的改良。和目前在Amazon和Trust官網上的產品有所不同。Trust的林總是很堅持產品的性能和質量,所以這次的球也是千呼萬喚才期盼到。 之前和林總有聊到很多做球的技術和他們的核心。但讓我佩服的是他走“自己品牌的路”。對於這樣堅持走MIT的產品一定要來試試。因為台灣在製造的技術基本是全球頂尖的地位。當然林總是技術出身,所以對於產品的要求和一些核心技術是有信心。這也是我會有興趣它們的球原因。因為有和他見面聊過也知道他們的技術確實有別人所沒有。

準備好就可以打了,不需要最遠的那個打完才能依序打 - 其實我和一些熟的朋友打球早就這樣。不熟的朋友才會特別看先後次序來打。因為有些球友比較在意這些細節。你和他一起打或比他先打,他就會不爽。而現在新規則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我準備好就打過去了。有些節奏速度慢的球友,一個球可以在那邊磨蹭半天。而我打球節奏比較快,差不多就可以打,而且我根本沒有試揮程序,所以選好桿子,看好方向,就直接打出去了。所以這個規則我覺得對整體打球速度的提升是絕對正面。

尤其慢節奏的球友,應該就會更慢。因為打快的人還是快,所以就會變成大家都在等他。反而他的壓力更大。這條規則實用性高但整體的打球速度不見得會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