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體驗說穿了就是花錢學經驗。一旦經驗多了,擺在眼前眼花撩亂的產品,都逃不了你的照妖鏡。因為你知道什麼技術、材料和組合可以有什麼可能的結果。或是,以前被騙多了,自然也知道什麼是真是假。就拿桿身來說,日系一些小品牌,產品比大桿身品牌要貴上不少,但真有其效果?體驗多了,就知道真假了。

球具、配件等產品在2022年來說都會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因為目前的球桿、握把、球、桿身都已經是缺貨狀態。要想順利配置希望的零件或規格都會很困難。打球影響不大,但市場的突起又被進階病毒給壓回去。只能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找沒有缺貨的產品來配置是目前唯一方法。

我個人會建議大家,如果有喜歡的產品,店家或網路有貨。就可以掃貨了。高爾夫球的狀況也是如此,目前球皮Surlyn的嚴重缺貨狀況,到明年第二季都不會好轉,就算有單也接不了。對一般球友來說,可以買一些球備著。現在有的貨,後面賣完就可能無法順利供給上。最好別認為用完再買,因為後面缺貨,等球的狀況是很有可能發生。

簡單來說,這裡就是高爾夫天堂。到處都可以找到球場和練習場。也有很多高爾夫連鎖店可以逛。球桿和台灣的價格差不多,但好處是可以試不少球桿,打到你手酸。對於想安排海外打球的球友們或球隊,都是不錯的考慮地點。加上,物價上也沒有加州或西岸的高,也沒有北邊的貴。算是和佛羅里達一樣的打球天堂。

我在這半年裡也打差不多20多個球場,感覺球場的風格都大同小異。挑戰度有,但變化有限。當然和台灣、中國的球場風格是比較不同。比較白話的說法是球場很接地氣,像你家旁邊的練習場類型的球場。很多球場的難度真的很練習場,球道寬平,沒有水池、樹林就點綴一下,讓畫面漂亮看起來美一點。

現在對短桿的控制越來越好。不少球可以把球切到球洞邊2步左右的距離。還好今天短桿發揮才能把失血壓到最低。後9就比較容易一點,球道也比較寬,但一樣在果嶺進攻上也是很有難度,因為果嶺周圍都會有沙坑和樹林包住。如果打偏,一樣出界或上不了,我寧可打在果嶺邊再切回去。今天都沒有打短,大多打偏,所以距離都有出來。短桿到位,推桿就2推。打這樣的球場難度,認清自己的能力最重要!

今天打藍梯,有6600碼的距離,所以挑戰起來也比較有趣。我最近都是有時打金梯/黑梯,有時打藍梯。因為差別是第二桿用的球桿不同,也給自己有更多的機會去練習平時少用的球道木或長鐵。不同球桿在自己的手上才能充分去運用和發揮。基本上這個球場大部分都有水池或水溝,所以打起來的視覺壓力不小,準度要發揮,才能讓自己避免一些問題和傷害。

其實大品牌的球款基本都差不多,就是選對軟硬度,而當你的動作比較穩定時,要看數據給你的細節差異。好的球款就是贏在細節。別看那多飛的2~3碼,和多滾的5碼,這就是實力的差別。titleist球心好和整體品質都最好。結果就是在這些地方可以贏別人一點點。很多朋友都會覺得我這一球打得特好,但距離就是不如意。因為球沒有選對!

第二款用Titleist Tour speed,這款的手感很優,硬度在80~90左右,很適合我用,可以有更多的操控。球速都可以在126~129mph,倒旋在3000rpm,飛行距離196~205碼,總距離在218~240碼。算是表現最穩定,也是可以穩定滾超過20碼以上。不愧是Titleist,能飛、能滾外加手感也很讚!球心好,球皮也不錯。

選結構、材質、價位都一樣的等級來測試,比較能給球友一個整體的分析。對於鎖定這個級別產品的人,可以做為一個參考。挑Srixon VX也是要看我能否可以感受出球款的硬度差異?我可以的話,大家一定也可以感受得出來。因為很多人都說球的好壞,我完全感受不出來,要嘛,就是打不了幾洞就掉球了,要嘛就是球的擊球撞擊太短暫,感覺不出球的軟硬或回饋...

有時候我在組裝球桿時,更會去依據嗅覺來瞭解零件的特性和質量。這都是有相關。好的材質和質量高的產品它們的聲音和產生出來的味道是有共同性。同樣的零件或耗材,不同品牌或生產商就是會有不同的味道和聲音出來。所以很多日本職人對產品的評判依據也是會依據觸覺、味覺、聲音等。視覺對產品本身已經有一些免疫或共同性,如果要去選擇產品的特性,是否適合或找質量比較高,必須要利用其他方式來評估。

聲音是你可以從另一個面向去瞭解物體本身的狀態和一面。球桿也是一樣。這是我不曾對別人說的部分,因為靠聲音來分析或決定產品或物體本身的質量、狀態是非主流。但卻是我會去觀察的重要依據。桿頭、桿身、握把這些零件都是組成一支球桿的基礎。而每一個零件的狀態和質量都會需要和你身體有契合,所以我藉由物體所產生的聲音,來評斷這些零件是否能合我的身體八字?

經過鍛鍊的身體也更容易去產生爆發力。也就是力量的產生可以更有效。可以在更小面積或特定部位的力量去產生。這也是我認為控制身體。可以控制身體更細節的部位,比如手指的握桿,腳趾的抓地力和肩膀的轉動等。 以前做不到的控制身體特定部位的事,現在都可以做到力。節奏也可以放慢下來。

人的身體就是智慧,拿起球桿就會不自覺的去用自己習慣的節奏和打法去做。想去控制身體節奏可以慢一點,這樣一點小事,身體就是做不到。就像你習慣走路走快的人,意識要身體放慢走,但身體還是會不自覺會慢慢加快。這就是人的個性一樣,叫一個急性子的人,要慢工出細活是非常困難。

另外我併組的經驗沒有遇過打球很龜的人。大家打球的節奏都很順暢。打壞就再補或再打。不會東看看,西瞧瞧,或幹醮ooxx。有一次和一個人打,他一直打不好就會大聲地跟自己說,Bryan,你是怎麼搞的,今天怎麼沒有一球打好過...我在旁邊聽了都快笑噴了。自己在訓自己,算給自己精神喊話。但後面還是沒有起色,最後2洞才比較正常一點。

簡單說就是,併組打球不是要比誰的score多好?也不是要炫耀你的技術多屌。想和別人拉賽,就和別人話家常。高爾夫的東西多到聊不完。還有併組的球友要我小心“蛇”。就是因為不熟,所以才能扯開來聊。有些球精或有面拔的球友,一肚子的話匣子,停不下來。真不知道他是來打球,還是來球場找人泡茶聊天。

這幾個品牌的產品價格都差不多。加了稅,多半在200美元。有如此多的產品去選擇,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而且就算是手感來說,每一家的產品都不一樣,但打起來就是舒服。所以我才覺得這些品牌產品的差異真的不大。唯有去設定為你的貼身規格和桿身,才能凸顯產品的特性。比如,穩定性,失擊傷害、距離提升、和易打等。

鐵桿的設計也是走傳統八股的刀背、凹背、和鍛造。但有新增的中空主體的產品線。似乎是各大品牌所看好的未來性。每一家都會有中空桿頭的產品。當然我也用刀背,凹背和鍛造這些產品,不過下場就主要用中空的桿頭設計,對於已經用了超過8年時間,還是愛不釋手。效果比較好,而且倒旋量也比較低。距離自然可以飛的遠一點。因為中空桿頭是和木桿類一樣的設計模式,對於效能、外觀和回饋都是滿格。

原因在於,別人的動作在他的身體下是可以發揮出好的效果。但如果你去學他的動作,你的身體沒有辦法支持你去揮出那樣的效果和動作來,那最後會整組壞了了。為什麼?因為動作需要身體去支持和運作,如果你的身體做不出一些難度高,或特殊個人風格的動作,就算你練出招式來,也沒有應該有的威力。

因為我一個人打,所以前後面都有組別在打。我基本都看得到球友們都進出樹叢和樹林不斷在找球,就可以知道這個球場真的是非常折磨人。所以如果你有耐心,到樹叢或樹林區轉一下,絕對滿載而歸!球友們掉球和喝水一樣。所以如果沒有帶夠多的球真的就可以提早收工回家。要不是我有撿球神器,可以不需要進樹叢就可以撈到球,加減補一下。在美國打球都是自助式,所以裝備多到買不完,比如冰桶,保溫袋、球車、藍牙喇叭、測距離儀...多到你數不完。

這個球場真的難,因為它的球道長(黑梯),而且開球台到球道的兩邊都是樹林。很典型台灣那種球道設計,像新竹的新豐球場風格。會讓你視覺有死角或無法放開去打。而且球道設計也是上下起伏,外加窄球道。稍微一偏就進樹林裡或樹叢。這樣還沒有完,第二桿進攻的果嶺雖然沙坑不多,但果嶺起伏也是不小,果嶺小(都是設計狹長所以看起來小),樹林都包圍住果嶺。

說完線下的好康,再說說線上的竅門。現在很多銷售網站都會有自己的APP,所以要下載它們的APP是有折扣的入場卷。就我個人的經驗,它們已經利用App來提升現有顧客忠誠度和銷售。怎麼說?這些App都會把你購買的紀錄變成點數或積分。當你累積到一定的點數,就可以有折抵。或享受免運,有些App還會有提供給App用戶的折扣日和折扣碼。

不管是高爾夫產品也好,還是其他日常用品、3C家電等,網路的價格不見得在美國才是王道。因為多數的大型店或品牌商都有網路直營銷售通路。而他們也多數會堅守價格策略,不會隨便調低價格來衝業績。在一些大節日下手才是巷子內的人,折扣都可以在6~5折左右,外加含免運。有些折扣區再有打折,等於打折平方。所以物廉價美,買到合不攏嘴。

對於擊球回饋這塊,710就如同打一塊鐵板。是我今年測試不同的鐵桿來說最差的一個。非常的硬和不舒服。我已經挑比較舒服的Project X LZ桿身,但還是一樣像打石頭。一般來說,打這類中空桿頭,可以比較明顯感受到桿面回饋和彈性,但這款710卻不怎麼明顯。我把桿頭螺絲拆下來看,裡頭有不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