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因為距離不到50碼。以高爾夫來說,桿子越短距離越好控制。所以這就是距離遠的優勢。而再分析到DeChambeau的開球,他的tee算架得高。和一般球友們開球架的高度差不多。而這是他刻意要去打高彈道,因為他有速度力量,必須要把球給送到一個高度,這樣得到的距離效果會更好。

其實彈道這個東西需要看你打的球場來決定。台灣很多球場都是狗腿洞設計,或上坡,所以如果你的開球彈道是比較低平,比較容易會衝出球道或滾不遠。除非你會打一些技術球路來讓球可以轉個彎。那再說一個狀況,如果開球到球道有障礙物呢?比如沙坑或水池,這樣如果你的球無法飛過這些障礙物的話,那就是bye、bye了。

只能說Bridges球場像Costco一樣,太多人了,果嶺的質量很烙賽。而且打球的人球品,都沒用啟動激活,人一走下果嶺或球道,球就飛過來。感覺超鳥,如果不是自己超頻開外掛的表現,早就收工回家了。球場的服務就別提了,開球後就自求多福。也沒用巡場,所以這打球的球品基本就是次級。如果你是紳士這裡就不招待了。

我們今天從Champion球場開始打,接著是Masters,這兩個9洞比較有名,也是難度比較高。我和2個朋友一起打,他們打藍梯,我一個人打金梯。金梯總長是7000碼了。因為覺得打藍梯有點簡單,直接挑戰金梯(別家場子的黑梯)。這個球場的難度是有的,水池在放在幾個球道上,大多的障礙是樹林和沙坑。

為什麼這樣的技術和多功能潮流可以持續下去?因為你肯定打不好、但卻覺得東西越來越好、功能越來越多、桿子越來越遠和好打。但實際買了後卻墮入黑色輪迴、不得超生!所以才要化繁為簡、重新去調整桿子的規格,讓桿子變簡單和可以駕馭。尤其有時候併組打球,一些球友的桿子最新最屌,但結果卻慘不忍睹。

容錯能力 - 球具廠商把球具的容錯提高。讓人打起來可以允許更多的錯誤。桿頭尺寸大到極限,非甜蜜點的擊球也不會差、球具變的越來越輕等。這些都是廠商讓你不斷掏錢去買桿的動機和原因。買桿的關鍵在於;適合你自己的打法和身體去控制球桿。不在於什麼先進技術和航太材料。

我最近有用另一款Callaway superhot,也一樣是2層surlyn球皮設計,下場打的結果就是不錯,讓我有點吃驚。supersoft應該是superhot的最新版。上次打Planatation 27洞就是用superhot,沒有掉球,一直打到底,而我也用Taylormade TP5,開完TP 5,再打superhot,到球道上看,一樣的距離。鐵桿也是一樣距離。所以我才會想測試supersoft。因為這款2層surlyn球皮產品讓我太驚艷了。

我先測試3木來看看長距離的桿子表現,我取前面5次的擊球數據,這是比較正確,身體還不會去適應球桿和球的特性。我得到擊球啟發角度為16~19度範圍,倒旋量為2500rmp+-200rmp,這個數據真的是目前為止最棒的結果。這樣的倒旋量可以讓球的飛行距離和滾動距離達到最大,所以我的飛行距離在190碼到210碼。平均有超過25碼的滾動距離。

以前快節奏的打法只在乎擊球瞬間和力量爆發,對於收桿就沒有做好,導致球都會有過多側旋,飛到後面都會帶一點右邊。要解決就是把觸球後的釋放和收桿做更到位。以前節奏快對於釋放就不容易做好,因為身體重心不容易控制,多半草草了事。所以球的尾巴就看出問題。

最近打球也調整自己的動作節奏,把上桿的節奏放慢,讓下桿可以更加穩定,維持揮桿平面。對於擊球精準度來說,反而提升了。以前的動作上下桿的節奏都會比較快。主要原因在於想打遠,要有力量才能更容易去控制球桿。另一個好處就是當揮桿節奏快時,身體和手臂對於球桿的承載力就比較小。但節奏速度快,身體就比較需要力量去控制,肌肉也相對僵硬。

但對於這個規定,一些球員覺得實在沒有必要限制的這麼短。因為如果打不直或無法控制球的話,48”的長度其實沒有其優勢。而這樣做的目的也只是讓人覺得是有針對性。不會用超過46”的人就是不會去用47“或48”的長度。對於長度超過46“的球員,這樣的限制也影響他們過去努力去克服46”以上的木桿使用難度。

前9的水池就比較多,經典的第7洞,球道在開球台的對面,340碼距離到旗桿。開球上果嶺旁邊剩70碼。倚著Frisco湖的球洞設計,超美!非常享受。而且果嶺是突出來在水面上。第二桿不敢大力打過頭,同時打左邊就容易下水,如果一個失誤怕會滾過頭下水。比較小心,2推打par。第8洞短3桿洞,果嶺設計在水面上。和名人賽的設計是一樣。這兩洞都是印象深刻,都是打par。風景太優了!

當然有些長的4桿洞就當5桿洞來打。今天下沙一次,在進攻果嶺落在果嶺前的沙坑。不過現在經驗多了就一切出來。問題不大!它的沙坑是細沙,所以要用力打才容易出來。不要怕,就是要全力往沙打就OK了。它的沙坑設計真的超大。球道上也是,果嶺周圍的也是。很容易下沙!也是這個球場的特色。球道不算寬,如果偏一下就容易到樹林或出界。

打起來,比較易打。沒有傳統刀背那樣的要求精準度。它是中空桿頭的設計。手感也不錯。當然沒有日系那樣的軟。不過打起來,桿面是很彈。我個人覺得OEM的生產水準來說,這算不錯。7i的桿面後移很少,擊球的反彈角會比較低一點。難度就沒有日系鍛造刀背的可怕。這樣的桿頭設計比較務實,對一般人使用會更友善.

一個揮桿動作可以分為上、下、收桿等步驟,而這些步驟要在不到一秒時間裡完成,而身體所受的負擔和運行複雜度是極高。而你的動作要做好,就是要讓身體知道在對的時間點,去做對的動作和產生爆發力來。你需要去切割或瞭解你的動作的陰揚頓挫所在。因為這些點都是身體各部位做轉換的地方。讓它們可以在對的點,做對的事!這也是試揮的核心。

以前的試揮都是胡亂揮,把動作就是做一次兩次。實際效果幾乎是零。因為我也不知道;實際打會不會和試揮時這樣的穩定和正確?但現在就很清楚動作的順序、上下動作的轉換核心、肩膀轉動的方式、最後就是必須要釋放收桿。而目前的試揮就會刻意在這些點上,去注意和感覺身體如何去做細節,有沒有做對。

我打不好都是自己心裡太急。太急的原因就是想趕快執行自己想法,同時來印證策略的正確與否?而這樣的態度,就導致自己原本要做的準備和集中精神的事情就忽略,或簡化。最後結果就是身體不受控制,打壞了。而這也是很多球友普遍的狀況。尤其在打壞一球後,就更想把下一球給救回來。這樣就會把你原本的節奏都打亂。

我個人對這個球場設計不是很認同。在美國的球場風格都是讓人打起來覺得有挑戰,也不會太難。兼具各種功能和樂趣。不是以難倒球友為目的。反而是休閒、娛樂和交際為重點。而這樣的球場風格像台灣和中國的球場難度,其實不適合美國人的習慣。可以看到很多容易掉球的草叢或溝裡都不少球。因為這樣設計是不合理、也對對球場設計不熟的球友是不公平。因為我有好幾洞都打過頭,進草叢或樹林。不是準度不夠。而是對球場設計不熟。

這個球場的地形就是典型的山地球場,球道高低起伏,有點讓我想起台灣的八里球場和中國的廣州麓湖球場。前9比較簡單一點,但有幾個洞卻又非常有挑戰和有難度。但它的球道是我目前在德州打的球場來說,最窄的!沒錯,就是讓我想起在中國和台灣那種變態的球道設計,你視野看不到果嶺,同時也不能開球太遠,需要打準度。哦!這種天氣加上沒有風,我真的頭發熱。

大家要分清楚上場是要能打、好打,還是打得烙賽、下水、OB一堆。答案應該很清楚。但你的球桿是否能做到好打、和能打?桿子一支一支做可以確保,每一支都可以達到你的預期,或是達到7到8成的需求。而不是買一卡車,結果不好用就只能硬著頭皮打下去。硬著打也不會解決你打不好的結果,只是讓自己打得更加挫折罷了!

我個人做球桿和用球桿的出發點和動機,就是找自己適合和需要來用。所以我鐵桿也是有不同特性的組合。三鐵、七鐵不一樣、九鐵也和其他不一樣。wedge更不用說,也是不一樣。這個球袋裡7支桿子,沒有一支桿子是同一個款式。每一支桿子都是我個人覺得好用、效果讚的產品。簡單來說就是功能、需求導向的球桿購買方式。

當然這款SIM鈦合金的球道木最讓我按讚是它的桿頭容錯很高,我上面說到非甜蜜點的擊球結果真的不會太差,左右方向的抗側旋能力很優。另外在距離的損失也不大。都有185碼的實力。倒旋也在3300rpm上下。對距離和失擊都是在可控的範圍內。滾動距離不會太多,在10~15碼內,可以停在果嶺上。這是關鍵!

桿頭底部設計是和以前的V Steel一樣。我以前也有V steel,打起來也是很猛,手感超優,在當時也是極品的球道木之一。TM在木桿類的好桿是真的多,底部有凹槽設計,但把凹槽封起來,是看不出來。這些技術都是利用過去和收購Adams Golf來,再加上近幾年來它們自己的技術。所以這個桿頭打起來非常舒服和好打。應該說這款5木的桿頭設計成熟度真的破表!挑不出毛病。

SIM鈦合金球道木都是延續之前M5鈦合金球道木的設計結構與技術。也就是把桿頭的重量塊放在桿頭的底部,讓桿頭重心可以壓低,以提升擊球的起發角/反彈角。而這對於一般球友來說是比較務實的設定。因為在球道上使用球道木,難度高,同時也不容易把球推上空中,而如果讓球可以更容易彈上空中就可以得到更好的飛行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