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9的難度沒有前9的難。雖然有水池,但我覺得有距離的話都可以過。當然如果沒有打好,球可能會下水。只是我覺得這個球場的質量不是太好,長草外的草都是雜草。可能過度使用下,維護也沒有很到位,這樣的球場我就來過就好。下次不會想再來打。如果球場的維護和草種不好,我就不會想再來,就算球場有挑戰我也不想打。
這個球場就是被整個社區給包圍住,開著球車就是在社區裡轉來轉去。打幾洞就要過馬路到另外一區去打幾洞。非常有趣!也是我打過的球場裡,感覺最不像球場的球場。前9在馬路的一邊,後9在馬路的另外一邊。而每一邊都還需要過小馬路到不同區打。所以打這個球場你如果方向稍微偏一點就會打到別人家裡。我今天就打到住家的院子裡2次。球只能和它bye、bye了。
一個很簡單的條件,一個揮桿速度超過100mph,他的開球距離都是超過270碼。而這樣的球友具備單差點的實力和能力。這些人打三/四/五層球不管是urethane或surlyn基本差不多,但軟皮對它們有更好控制的優勢和更多的倒旋。就算球心一般的狀況,對距離來說也不會落差太多。但對於打不在甜蜜點這部分,他們都沒有提供太多這方面資訊。所以就單純對打好球的數據分析,但這是不正確!
這就是我認為球有差嗎?當然,而且非常篤定就是和球桿一樣,每一個細節都去在意,你的距離就可以穩定和提升。不是說這些球不好,而是各家的差異就在這些地方上。打到甜蜜點都差別不大,但非甜蜜點和擊球距離穩定性就是差別的地方。打的不好和打到甜蜜點差了20~40碼。對於動作穩定性不高的假日型球友,哪個比較重要?你自己知道答案。
如果沒有打到甜蜜點的話距離落差會超過10碼。因為bridgestone的非甜蜜距離實在很差。飛行距離在210碼上下,Tour speed都可以220碼。打到甜蜜點tour speed可以230,Bridgestone在225碼左右,當然倒旋量也比較多,都超過3000rpm。所以飛起來就短了。我覺得應該是它們的球心問題。太正規的配方,相對Tour speed的球心就知道要怎麼做才會遠。
e12 contact是球窩裡有小球窩的設計,也就是讓球和桿面可以增加更多的接觸,以達到更多的能量傳遞。這是這款球的賣點,我也想知道這樣是否可以提升擊球的球速或飛行的距離?另外它的結構是3層。2層ionomer和一個球心結構。ionomer對我來說就是surlyn,都是比較硬的人工橡膠材質。所以它是走硬皮和軟球心的結構。
如果身體重心在轉換過程比較快速,同時沒有把重量壓在腳上,就很容易會產生滑動。這是這鞋子設計的盲點。難怪Nike的選手都沒有人穿這款鞋比賽。因為選手的速度和力量都很大。這樣鞋底設計一定抓不住地面。如果草留長一點,就變成草上飛了。如果是女生或速度力量不快的球友用,是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抓地力就等同於爆發力多少的關係。
Nike的鞋子外觀上都比較吸睛,反應在價格上也不會貴。USD80是合理的入門款的高爾夫鞋子,也幫孩子買一雙。再說到它的鞋底設計,不像其他品牌有明顯的釘柱來進行地面抓地力模式。倒像刺蝟的針,這樣的鞋子基本無法在一般水泥地上穿,或是走柏油路。這樣的針刺設計,很容易被磨損或磨掉。這鞋子基本就沒辦法平時用,只能當下場鞋穿。
如何達到的 遠距發球座旨在消除球在發球座對球飛行的摩擦和阻力效應,特別是旋轉速度和球速。 通過大大降低撞擊點的質量和阻力。 採用編織,靈活,輕便的單絲結構取代了一般市面上的硬到半硬的上冠。
到第5洞才有4桿洞,但下起大雨,稍微在樹下等一下,約10來分鐘雨停再打。300碼,我自己用3木,就把球給送到果嶺旁。我自己也嚇到。應該順風讓球更容易飛。因為下過雨不可能會滾。所以這洞就一切2推par結束。接下來也是一個4桿洞280碼,用三鐵也是打到果嶺edge。也是到果嶺看到球,怎麼這麼近?一樣一切2推。感覺有點簡單,距離也爆遠。
我們打白梯共1700碼。第一洞就很有挑戰,左右2邊都有水池,距離170碼。孩子也沒有熱身,我也是身體沒有伸展開來,都紛紛下水。悲慘的開始。再打一個就果嶺邊落在左邊。必須說watters creek球場真的不錯,球場的維護是我在這裡頂尖的。球道很整齊,球道邊有留草,但有剪過,讓你打起來有難度。
當然我去查這三款的7鐵桿面角度,790是31度,Apex pro是33度,i59是36度。而反應在我得到的數據來說也是合理。起發角度i59是稍微大一點。也應該說i59還是以傳統刀背桿的設計風格為主,你要沒有速度和力量去操控球桿,i59就不是你可以駕馭的產品。至少我是不會去考慮,雖然好看但沒有裡子啊!別人拿P桿打120碼,我拿7鐵打。
接下來測試Apex Pro。它的桿頭設計就是給人非常典型刀背設計的風格,由上看下去,刀背上緣的薄,就是告訴你它不是一般簡單的鐵桿。桿頭也小小,和790就是不同等級的鐵桿。打起來它的回饋是最軟。從以前的x forged我就很喜歡它的鍛造回饋。很像日系鍛造鐵桿的軟軟擊球。這款應該是我這幾年下來測試的大品牌鍛造鐵桿回饋最好的一款。
首先3款鐵桿的外型都非常養眼。都是刀背外型,看得會讓人流口水。而790是唯一一款中空設計,2片式組合。桿面和主體設計,和木桿類是一樣的設計。Apex Pro和i59是典型鍛造桿一體成形。所以體積上會比較小,同時刀背上緣是比較薄。790是相對比較厚事。對於底部790也是相對比較寬。這是桿頭設計上的差異。也就是先天上的不同所導致。
所以當我測試Titleist球的時候就是把它做為標竿。其他球如果可以達到它的球款水準,就可以具備高級球的地位或同級產品的佼佼者。我是最不吃品牌的人,什麼好用,穩定我就用。沒有品牌包袱和迷思。這樣對好產品和好製造商才能給肯定。但Titleist的產品你就是要佩服。同樣在球桿上也是一樣。Titleist的營收一直都是各品牌的第一,今年被Callaway超過但也超過不多。
一個好的球款或球桿都一樣。就是它的飛行表現都要很“穩定”。也就是說,不管打到甜蜜點與否,飛行的結果和數據都要很穩定。也就是說,產品的品質好,同時它的設計和技術都到位,可以有非常穩定的表現。比如打到甜蜜點的距離就是那樣,而非甜蜜點的距離就是在一個範圍,不會落差太大和忽高忽低的結果。
這個球場的沙坑都設計非常到位,都是你很容易會下去的位置,所以只要你失誤就會讓你失血。沙子有點軟,偏細沙。所以要全力去打才容易出來。另外它的球道設計也很機車,都會有樹林和水池把你的視線擋住。或打的時候有壓力來進攻。越保守,越容易打壞。它的後九就是非常有難度,又是水池、樹林、狗腿球道...稍微失誤就讓你受傷。當然這種時間台灣比比皆是,見怪不怪了!
這個球場的前9還OK,難度不會太高,它的球道設計起伏不小,加上球道有點像links的感覺,很容易會打到其他球道去。但它會把球道邊一些草叢留起來,進去看起來沒事但球不容易找到,今天一些球就是這樣莫名其妙的沒有了。算了,今天來之前先去Wal mart買一些便宜的Noodles來給兒子打。本來就是讓他來練球。
基本上一般業餘球友的球桿問題都不外乎這些問題。長度一定是首要,再來重量,最後硬度。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也不見得去更換桿身或花大錢去調整就會更好。另外握把也是一個重點。多數人的握桿方法都是手掌握桿子,所以現在比較粗的握把可以讓你握的更牢、更紮實。另外材質也是你要去感受差異。不同品牌的握把的感覺一定不同。如果可以實際握看看,會比較瞭解你喜歡什麼握把材質。
多數3輪車球友的球桿問題都出現在長度過長。現在市售球桿的長度都不適合一般球友使用。當你的揮桿動作還不穩定或還沒有成形時,最好讓你的桿子都變短。短鐵除外。因為大家都是從7鐵以後開始練,使用在短鐵的長度基本沒有問題,但對於長鐵,小雞腿、球道木和木桿都是你可以去調整長度的球桿。
打SIM2 Titanium都是打小fade,應該是桿身的問題。三菱的Tensei 65 S,桿身前/中端比較軟,感覺頭會甩一下。所以側旋會比Epic Max多。因為是全新的桿子,桿身還撐的住,所以小fade是不錯的球路。但可以換桿身來解決這個問題。打SIM2 鈦合金的擊球角度在13~17度,這是合理的範圍,所以得到的飛行距離在200碼和滾動20碼的結果。這是我用鈦合金桿頭的射程範圍,也就符合我的預期。
因為我的三木距離在200~220碼。但如果用鈦合金的桿頭就會比較遠,一般不鏽鋼的桿頭就在195~210碼範圍。所以我喜歡用鈦合金。一旦知道自己的弱點,就要想辦法解決和改善。所以我才會考慮買一支SIM2 Titanium來用。市售有鈦合金球道木桿頭的很少,以前還會有Adams會出,後來被Taylormade給買掉了,就剩TM會出。其他品牌基本沒有。或只能找日系的小品牌來用。
這也是球具訂製這個領域的深度。當要選擇什麼樣的零件時就牽涉到對產品的瞭解深度、使用經驗和不同組合的效能表現等。接下來,需要對使用者本身的體型、能力和動作進行分享,才能設定適合的規格,讓使用者來發揮這些零組件的效能。這裡頭需要對物理、機械、材料和人體力學的瞭解和分析。加上一定的經驗下才能有一個專業的火候。不然我光demo球桿就幾十種,就可以試不完。最多3種桿子就是球友測試的極限了。
對我來說,訂製桿就是要讓你拿在手上就有無窮的信心,可以把它發揮到最好。不會有二心或不確定性。甚至會害怕打不好等狀況。在這樣的基礎下,要打遠自然是垂手可得。而更重要的任務在於,當你沒有打到甜蜜點或動作稍微有一點失誤下,桿子是否還可以讓你把球放在場內?因為人不是機器,不可能每一球都可以打的精準,所以失誤是正常,而桿子要能為你把傷害壓到最小。
我個人覺得它們的前9比較難,後九就比較容易一些。今天掉3個球,2個都是開球到樹林,一個是第二桿打滾到樹叢裡。在一個5桿洞,開球出界,第二桿打到果嶺旁邊,但到果嶺邊看就是找不到,可能進了樹叢裡。這樣的表現算可以接受,因為我的身體對於這樣的溫度,要發揮真的非常累。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