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這個球場的性價比真的是讚爆!在紐約要打低於$40的球是不可能,但這個球場讓你一樣可以享受正規球場的設計、難度和挑戰。但必須說,因為便宜所以球場的狀態是明顯感覺優過度使用,維護上跟不上。如果問我下次會不會來打?我會,因為有距離、有難度、也有考驗,果嶺還行,不會不平,只是有些球落地的痕跡,很多人沒有去整理一下。

這個球場設計來說,比較是比賽型球場。球道有起伏,也有左/右狗腿設計,樹林和沙坑等。沒有水池,但不代表不會出界,歪掉還是會進樹叢。前9和後9都約3200多碼,我們今天打藍tee,比較爽。韓國人大多都會打球,他們的年紀應該和我差不多或長個幾歲。球技還行但持久性和穩定性就沒有我好。前三洞我的開球會稍微偏一點到長草和樹林,但後面就一路開掛到最後。

美國平地球場就是長,球道寬、果嶺大,如果你沒有距離就別自虐,但不要以為球道寬就放心,你很容易找不到球,或攻果嶺要3桿才能上。這是需要硬實力,沒有距離灌水,也就是沒有什麼狗腿洞走捷徑。如果你球會亂飛,準度偏心大,會打到哭。而且最好要坐車打,不然一定會搞到你提早收工。今天節奏被帶著走,導致狀況差到無語,需要修正。

今天打白tee,因為人多,前面後面都有滿滿的組別,而且前面一組還是5個人,打的就像LTE網速,我們這組比較能打,基本都有距離但準度在及格邊緣,沒有什麼在找球,常常都是在等前組。在美國打球真的很少這種狀況,下次還是打平日,身體才不會熄火。也很久沒有和技術、距離不錯的人打,反而有點打不開。開球都打卡特球/Cut,彈道也偏高,距離就短。

以動作來說、要升級,核心在;“穩定性、精準度”。穩定性從你的揮桿動作站姿開始,細節有,“球”擺的位置,你的馬步、握桿、身體重心等。我能開掛和提升擊球距離都是把最初這些東西,重新去檢視和修正。穩定性不是在於上下桿過程,還有收桿,你擊球後的釋放有沒有去檢視?釋放走經,就是身體強度和韌性不及格和球桿八字不合。這是多數球友問題,我也經歷過這個鬼壓床。

如果你還打高爾夫,你就必須瞭解一個核心,不進則退!要維持現狀有多難嗎?持續不斷強化自己身體和球具,身體因為時間而退化,一旦你停下來,就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補回來。那我現在和以前是否有改變?肯定!自信心拉滿。因為在過程裡,要嘗試不同方法和瞭解什麼方法適合自己,把練習質量提升,不是數量和頻率為王道。

另一個特色是沙坑多,在球道上,果嶺前後左右,都是你很有可能會進去的地方。因為我今天打白tee,距離位置都是容易掉的地方,今天進沙坑4次,2次在球道上,2次在果嶺旁。要打出來不難,就是會讓你吃一點苦頭。再來就是果嶺的難度也是非常有感,2層果嶺,高低半個人落差。幾個洞,都把旗桿插在斜坡位置,要一推很難,所以我幾次三推都是這樣。

紐澤西的球場多是平地球場,在球道上做一些起伏和坡度設計,來增加挑戰和樂趣。Mercer Oak是比較典型的比賽型球場設計,距離比較長,西場有7000多碼,東場有6700多碼。但我今天是打白tee 6300多碼,也是OK。今天打球人多,我就沒有去衝藍tee,加上同組另外兩個球友也是自己推車打,這樣我壓力也比較輕,不需要趕。但他們都跟得上,我們3個打的都在線上,反而都等前組。

手感上,還是可以感受到桿面的柔順。但因為桿面背面是反彈角調整塊,導致手感會偏硬。同時桿身沒有tour issue DG S200那樣柔順,這是不能比。但吃球的倒旋是真的好,短切的停球力夠猛。基本就一個彈跳就停了,所以我比較常打切滾。尤其球道比較硬的狀況,這樣可以稍微滾一下停下來。這也是我今年打下來,成績可以進階的原因。短桿需要經驗去磨練技巧和信心。

挖起桿吃土、吃砂是標配,桿面很容易磨損、光滑,導致球停不了。所以桿面狀態是決定挖起桿的使用壽命關鍵。這次我用Vega Alcor Tour 52度的挖起桿,它的最大特色是桿面後面有一塊配重和反彈角設定塊。我的是mid/中等反彈角塊,mid就是反彈角在8~10左右。也是我平時用的反彈角,如果你要反彈角大的就可以選high,要反彈角小就選low。

慢慢掌握到擊球的核心和利用球桿,以前太用力,身體太緊繃都會讓擊球的效果不好,球飛高、倒旋多,不滾動。現在球超能滾,到球位後真的會嚇到,理解以柔克剛道理。不過這個球場的沙坑真的少,像點綴、給交代。這是比較可惜!我今天抓1鳥,1個double(3桿洞開球落水)、7個bogey。鐵桿和短桿也漸入佳境!

現在打球是一年裡最好時間,果嶺也逐漸養好,今天的果嶺速度大概在8~9左右。同時這個球場的果嶺也偏硬,我都會把落點放在果嶺前,讓球彈跳上去,和台灣北部球場很類似。今天旗桿都插在靠前的果嶺,所以這樣打法才能避免推桿太難。這裡的果嶺都算大,同時果嶺有2層,高度落差在半個人左右,非常有挑戰。

再說到,它的App對應Ultra耳機,可以讓你輕鬆操作耳機的設定、功能等。有一個功能比較實用,就是可以把你平時常用的devices如電腦、手機、平板等都先配對連結後,在app上去做實用選用。這樣可以節省每次都要重新去配對,這也是對應像蘋果的自家耳機可以快速切換。而Bose可以從手機上Bose的App去切換。而Ultra在和android做配對是秒連。

這也是要給Bose一個讚!Ultra open earbuds基本就是耳機、case、和usb充電線。超簡單!Utra磁吸式的充電盒,非常容易擺放和放口袋。對於它的戴卸來說,非常容易,第一次不熟,使用2手,後面就是單手就可以搞定。再來就是它戴起來對耳朵一點都沒有影響,也不會覺得不舒服。耳機重量2個13g(6.5g一個)。

今天我以動作的練習和掌握新球桿為主,木桿是完美,鐵桿需要再磨利一點,上果嶺一樣是40%左右,球道木是真的烙賽。新的Stealth 2,第一次下場打,完全狀況外。只有幾球打好、打紮實。其他都只有敲到球的上緣。Wedge也是新的Vega款,超穩,還有一次一切進洞,難得好球!

先來說一下這個球場的特性,新手或一段時間沒有打球的人的歸宿,球道“超”寬,多數的球道都是停車場的寬度等級,不怕出界或掉球,球具店就是不賣球。我也是一個球打到底,但中間有換另一個球來感覺球的差異。球場的距離是藍tee 6173碼,白tee 5835碼。我前九和他們打白tee,後九就自己打藍tee。其實感覺不是差很多,就每一洞差個10~30碼而已。

另外球桿的覺醒和“容錯與個人化程度”也是至關重要。覺醒後的桿子可以讓你的球,起死回生或獵鳥、殺鷹。讓你的失擊失血量最低,打偏的卻沒有偏。雖然我的鐵桿準度還未覺醒(低於50%),但距離是完全覺醒狀態上果嶺,只是在果嶺旁邊的沙坑或長草。對於我來說,及格了,代表我的距離和桿子運用是在我的預期裡。

而我要說的第一步就是吧你的球桿給簡化。球桿對多數球友來說根本不需要帶超過10支,我打球根本沒有帶過超過10隻球桿。不是一路活蹦亂跳、射鳥、抓鷹、boggie的樂趣無窮。球桿數減少和簡化才是你能充分發揮這些球桿的關鍵。每一支球桿可以有更多機會去使用和發揮變化,這是最好玩的地方。

還有一個我個人對Qi 10覺得不舒服,就是它這次的桿面的弧形近乎是直線。在桿頭的設計上,桿面需要設計一個弧線,桿面中間部位是弧線的突出點,因為這樣可以炸裂出最好的桿面彈性。但相對如果你不是打在中間位置,打在根部或趾部就會產生比較多的側旋。可能是為了讓非桿面熱區的擊球可以把方向偏差率壓到最低。

簡單說,這次的Qi 10是最跳痛/tone。Ai Smoke其實和前幾年的Mavrik 扁的差不多,所以Ai Somke這次的型,我是不會嚇到。這次去試Qi 10和Ai Smoke最大感覺就是Qi 10的原廠規格長度真的很長。46”真的耍大刀,球一直會帶點右旋,都可以接受。看來MOI 1萬是“右”加持了,因為如果這樣長度,可能都會偏個20~30碼,現在差不多在10~15碼,縮一號了!

高容錯這個招牌可以這樣響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碳纖維桿身的材質強度提升。以前碳纖維桿身比較著重在桿身彈性、回饋、輕量化和手感上,但在高噸位碳布的問世後,碳纖維的強度就開掛了。可以看到木桿類已經是碳纖維的天下,鐵桿也是時間問題了。在材質提升後,可以讓桿身對擊球倒旋、和側旋的壓制力、大力提升。

我很早前在我的文章就有說到,現在的球桿就走一個簽王特色:易打/高容錯!而容錯在現在每年新球桿裡就是固定先發。距離雖然也是DNA,但始終焦點還是高容錯上。高容錯的另一個面向就是易打,因為球桿如果做得太難使用,會讓球友或新兵卡關,不玩了。如果你有15年前以上的球桿,你打看看,就可以知道那些桿子說白了,就是自虐工具。

我必須說,桿身不是很單純去看好不好打、遠不遠、手感好壞,更重要在讓你是否充分去發揮你的身體速度和力量。同時就算是狀況不好,也可以讓你失誤控制在可接受範圍。而這些東西就牽涉到分析使用者動作和身體條件狀況。如何讓適合你的桿身成為你的工具和武器?就不能簡單看什麼桿身重量、硬度和材質了。

我很早就開始對很多不同品牌桿身進行使用和調整,而最後我只有鎖定這些大品牌的產品下手。這是我經過超過18年的經驗結果。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產品,很多都是言過其實、嚴重性價比不符。這些買家說穿就是玩一個“自嗨!”這些桿身不會對你的桿數、距離和爽度又太多的貢獻,但絕對可以讓你在球友們前面有絕對的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