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這東西是很難用工具把它具體化也很難複製.好與不好就在於每個人對於這個感覺的定義,一旦喜歡了就不要再改變因為這是唯一的很難再找到.可能創造出類似的打感或抓出你喜愛的感覺範圍但無法100%一樣. 所以一支球桿的靈魂就在打感回饋上.
最近我的練習當中也慢慢了解到一個狀況就是有很多教練或朋友說在揮桿過程當中你要讓你的球頭跑在你的雙手前面讓球頭引領你下桿到擊球或是說在下桿當中你的雙手要跟著球頭跑的這個方法或觀念我個人覺得不是正確.
球也需要被客製這也就是說沒有一款球是能100%滿足絕大部份球友所要求. 這也就是為何市面上有這樣多的球款產生讓球友選擇,但球友可能都無法選對合你的球款. 因為你對自己本身了解也不夠多所以很難去選對適合你使用的球.
所以說當你去看廠商給你的數據基本上起不到太大的效果. 它說此桿設定是高彈道我想每個人打出來的彈道也都會有所差異. 因為這邊有另一個問題就是你的高彈道與我的高彈道是不是都一樣的高度? 這些數據說實在的是沒有一個標準依據當參考值,加上每個廠商對於所謂的高,低,多,少等這些強度等級的表示依據也是有所不同.所以說這樣的狀況你可以把這 些廠商的球具數據當做重要的購買依據嗎?
我個人觀察到有很多狀況是因為進口商或是大廠在日本,台灣的分公司本身進的款式與規格都很有限,要不就是把美國賣不好的或是賣不動的產品丟到亞洲來賣. 很多時候不是沒有那個規格而是廠商沒有進或是沒擺到店裡賣.
最後要說的一個重點就是相信你自己. 很多時候你常會聽到一些周遭朋友對你喜歡的球桿提出不同意見,這往往讓你心中產生猶豫或一直問你自己真的有自己想的那樣好嗎? 我通常會跟這些朋友說,打球的是你自己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我,我說好的不見得到你手上就所向無敵,
另一個陰謀論是說,因為Titleist已經把Cobra這個產品賣給Puma了, 而現有Titleist 經銷商損失了另一個品牌後這樣推展Titleist球桿與他們其他產品就會更加吃力.
同樣等級與針對的銷售對象也都一致下還是會有產品性能與質量上的差異, 這就會反應在售價上. 所以這當中的差異就是要看每位球友願意付多少的價值去得到?這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一定會有差異.
我需要讓大家了解一個重要觀念;
"揮桿可以說6成在個人動作與身體力學上, 4成在於球桿!"
如果你想要對你的擊球結果有提升,你需要了解這個道理. 球桿的提升會有限, 但也一定看得到也感覺的到它的差異與效果.
最近花很多時間在專研有關揮桿動作.因為練了新的動作對於要如何把新動作融入到我的身體與讓我的身體肌肉用我自己的方式去操作?這點是花最多時間的地方! 因為在這過程當中我自我摸索,與不斷嘗試當中得到不少心得也希望藉由這一系列的文章與大家相互交流與討論.
本篇為先前我做測試文的續集! 因為我這次的測試以同一只球頭當做固定參數,只針對桿身做調整與更換,因為Taylormade FCT可換桿與調整球桿的功能讓我們可以使用同一個球頭但對不同的桿身進行性能比較.如此會比較公正.
小弟我一直在自我訓練One Plane (單一揮桿平面姿勢), 也把我自己在練習當中的一些發現提供給大家參考,或許大家可以利用這些經驗自我檢查是否與你現有揮桿動作有相關或有同樣問題?這樣可以一起跟著自我修正.
此桿為選手用的小機腿. 有T打頭的編號. 此桿購得是配上Mitsubish Rayon Bassara T415 X硬度. 因為此桿的硬度對我來說算硬.所以就自己再拿新的聯結器裝上Tour issue Matrix hM2 桿身來用. 此桿身是只提供給現在美巡賽的選手使用,
因為外型看起來很cool,全黑色,相當有深度. 同時也是軟鐵forge球頭材質,另外桿面有CNC車紋與U型凹槽設計.一看就知道是超能停球的Urethane 皮的球殺手! 球頭是Made in Japan. 所以就買來試看看這款球頭的回饋是怎樣.
首先這款推桿頭是傳統造型Answer或Newport的有桿頸設計.桿頸或許對一些人來說有點長但也都在可接受範圍內. 它的漆與Klassic一樣都是在底部是上亮面漆, 其他地方就是霧面外觀.
此推桿頭最讓我著迷是他的底座是烤黑金色的感覺.它的feel超美感.我都捨不得拿來推. 它的Stamp都非常有意思,字體都是在跳動,不是一般打上正規的字體. 這讓人看起來有非常強烈的客製球具感覺.
今年最新的 Taylormade R9 黑頭Supertri木桿讓很多人都愛不釋手. Golf Garage的研發人員也針對新款R9 Supertri聯節器中的膠套進行開發.
小弟到中國運作客製服務兩個月了,對於中國這個市場也慢慢的了解與看到不少狀況. 今天想藉由這篇文章來分享給大家一個健康的高爾夫個人化運動. 在美國,台灣, 日本與韓國,打高爾夫運動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小弟練單一平面揮桿動作已有一個多月了,慢慢的了解越多這個動作的奧妙所在. 這也是我對於這個動作在練習當中所發掘到一些想法與優點在此跟大家分享,這些東西都是很基礎且簡單的道理,
最近小弟苦練新動作單一平面揮桿,希望讓自己揮桿更加簡單,同時也能把自己現有的擊球距離能提升起來.在這幾週的練習當中也有些心得想藉由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近來小弟使用這支寶刀的感想. 如果想了解這支球桿的外觀及規格, 請進入以下連結:
最近一週來跟著我們PGA級別教練Zack (賴榮凱)學他最善長的單一平面揮桿姿勢.真的讓我獲益良多.在此要感謝他的協助幫小弟我把教學這塊服務建立起來
本站在此很高興與大家分享與宣佈我們Golf Garage 高球庫 已經在中國福建泉州市建立了第一家專業高爾夫球具量身訂做與人體力學教學服務.
打高爾夫也有好一段時間了,最近也由於在建立Golf Garage的教學團隊,設定教學內容與所有相關設備,所以對於高爾夫有更全盤了解與認識. 今天就把我所發現的一些東西與大家分享.
Pear Golf測試版今天正式對外進行測試. 我們內部已經將我們的姐妹站Golf Garage的重要內容轉移到Pear Golf網站來. 日後會由Pear Golf來服務所有所有中國人. 我們會進行一到兩個月的網站測試,了解目前網站的功能與承載力是否能滿足使用者需求.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