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小弟想了解各位的最愛球的資料,如方便可否填一下以下問卷調查,感謝

Here is your favorite golf ball survey for collecting your feedbacks for building the golf ball database: Please simply fill in the questions and reply to golf garage or email [email protected]

球牌 (brand):

球款(type):

購買價格(price):

何處購買(where buy from):

小弟想建立一個各大品牌球桿的使用滿意資料庫及統計,希望大家能花差不多5分鐘時間幫忙回應給我以下問卷調查或email給我([email protected]).感謝

姓名及姓別:

年齡:

球齡: 1 (1~3年), 2 (4~6年), 3(6年以上)

差點: 1 (單差點), 2(10到25), 3(3輪車)

有無加入球隊: 1 有, 2. 無

最喜歡的高爾夫品牌(單選): 1. Titleist, 2. Taylormade, 3. Callaway, 4. Cleveland, 5. PING, 6. Nike, 7. Wilson, 8. Dunlop, 9. Bridgestone, 10 Srixon. 11. 其他 _____

下場頻率: 1(每周),2(每月2次以上),3(每月一次或更少)

各位球友是否有用過好用的桿身可以給大家做推薦的?

請幫我們做一份推薦問卷讓其他網友可以分享

桿身品牌 (brand):

桿身款式(type):

購買價格(price):

何處購買(where buy from):

喜歡原因 請依序排列(reasons from most to least): 1. 品牌(bran),2.價錢(price),3.Q度(forgiving), 4.外形設計(appearance),5.軟硬度(Flex) ,6.Torque,7.其他____(others)

你的第二選擇桿身(second choice shaft):

是否介意用舊桿身(do you mind use used shaft)?

因為我打過一般市售款的A7 17度/配上Axiv桿身,它的球頭打感就很模糊空空, 不扎實,感覺到球頭裡面裝很20~30g的膠,球也跑不快,距離更不不到190碼. 桿身就覺得死硬死硬,一點彈性也沒有,可能是自己速度不快,

此桿的規格為45.75", 319g, D4.99, 221cpm, 2977g/cm^2. 現在的球桿長度都越做越長,所以我也以設定不超過46"來客製木桿長度. 以此桿的規格來看比較適合揮桿速度在80~105mph的球友.

高階款式都改為有桿頸的設計.這是跟以前 Callaway 球頭設計是完全不同,這也說明了Callaway慢慢的加入了桿頸球頭設計的主流了.此次他有幾款的球頭都是設計有桿頸的如FT-Tour, FT9-Tour, Diablo Edge Tour等.這也都說明了它也覺得桿頸式的球頭有其優勢所以也必須要跟主流設計靠攏.

另外R9 Superdeep 460也在日本上市. 它不同R9 460的三顆配重螺絲設計, R9 Superdeep是兩顆配重螺絲. 球頭的桿面是deep face (桿面深度較深). 球頭大小也是460cc. COR/反彈細數是符合USGA 0.83規定. 球頭顏色也是屬於黑色.

距離– 以我現在使用R9 Supertri的距離來說我個人覺得打Burner Superfast用46”這樣長的桿子也沒有得到距離上的優勢.而且我怕我看的不準也帶上下雨天才會帶的眼鏡來看距離.我個人覺得它雖然速度來說要比 Supertri要快

在收到最新2010年Taylormade R9 Supertri球頭後就覺得次頭的外型要比現在R9, R9 460, R9 Max等要好看多了.外觀設計走回傳統路線的水滴型.對我來說像以前的Superquad頭型. 球頭大小是460cc, 黑色球頭看起來要高檔多了.

此桿為Adams 在2009年8月所推的新款球道木.此頭看起來不是很純的球道木,是小機腿的型但有點放大版.這讓習慣打小機腿的球友能將小機腿的易打性延伸至球道木上. 因為球道木是很多球友頭痛的球桿,

因為球頭重量比較輕相對讓此桿的硬度頻率增加了3cpm. 這是與Adams A7/ Matrix Prototype R小機腿做比較.兩支小機腿設定都是差不多也是都是17度所以長度上桿身使用都是一樣,唯一不同處就是桿頭的重量差異.

前篇文章我們做了Adams Pro Black 9031 18度/ Matrix Ozik black Altus X硬度小機腿測試.今天我們就再做更深入的測試.而這次我們測試的重點為比較兩支小機腿它們的球頭角度,與桿身款式與硬度都一樣的狀況下只有球 頭重量與總長設定上的不同,

此桿頭為Adams還未上市的小機腿Pro black 9031. 這是我見過最酷的球頭設計.此頭為整顆全黑桿面與球頭都做了黑色的處理讓此頭給人感覺非常沉穩且高級. 另外我個人也打過不少Adams小機腿,而且我的現役小機腿就是Adams A2P這款,

另外此球頭也有一個特點就是桿頸部位比較長.這對於tour van來說是個好處,不少tour issue球頭都是設計較長的桿頸讓tour van上的技師能輕易的扳不同的角度如face angle, loft, lie 等設定.

今天我們來測試珍貴的Scotty Cameron Circle T的推桿T10 botton back. 首先讓我些對此推桿做一個簡單的介紹讓大家有點基本了解. 這款是Anthony Kim所使用的推桿款式. 傳統型的長脖子.

此會員的揮桿速度有超過115mph以上,另外他的揮桿路徑從上桿到下桿是比較平.所以所在這樣的一個狀況下我必須要對此客製木桿有三個大重點與方向去解 決讓此球友能享受什麼是一支可以全力衝刺的木桿.

此桿為我們Ray所做的測試的試打桿.所以此桿的規格設定是以Ray他這種大砲型球友來建制. 此桿最大的特色為Taylormade 2009年最新FCT可轉換角度與桿身設計.這讓Taylormade 從今年的R9木桿,球

此次幫此會員做加長0.25"以符合他的規格,且客製我以MOI為主的客製依據.揮桿重量為輔. 球頭在鑽大後根據每支球桿所設定的MOI值對每個球頭加重約2g~3之間.MOI值都設在2670g/cm^2~2700g/cm^2, 範圍很小,考驗我對規格設定的精準度.這樣的結果使揮桿重量落在D3~D5.5左右. 不過不是很重視Swing weight這個數據,因為揮桿不是定住不動的狀況,所以以MOI為客製打感標準.也讓整組鐵桿4-P都能有一致性的打感與回饋.

基本上我個人是比較喜歡TP7HD的性能與回饋但這兩支差異真的很小.如果你沒有兩支桿身一起做比較是很難看出差異.不過一般亞洲球友都會偏好輕一點重量 桿身所以TP6HD 會是比較容易被亞州球友所使用的款式.

首先此桿的使用會員的揮桿速度也超過100mph以上所以會使用D2 10.5度也是因為對於Ozik TPHD的規格來說,它是低後旋量,低彈道與桿身前端硬的設計.

不過在做安裝時,就發現了Fujikura Motore F1的桿身有很明顯不同.它那裡不同,它的桿身結構上不同. 首先它桿身的平衡點在比較後面,與其他桿身相比或是Fujikura其他桿身來比都要往後面少0.5"所以這會導致整支球桿的揮桿重量變的相對輕多了.

我把此桿拆下來看它的聯節器的結構與材質,了解到此聯結器有兩個組合零件,1個為Ferrule (黑色部份),另一個為sleeve kit (圖片中的紅色部份). Sleeve kit為Allumium 材質,比較軟且不耐高溫. 另外Ferrule的設計雖然外表看起來比一般的Ferrule要大且長,

此桿是由我們Ray所提供的.球頭為tour issue球頭,重199g, 桿身為Fujikura Motore F1 65g Stiff硬度.裝此桿時並沒有做全穿透.只有將桿身插入2"的深度.這樣做可以讓硬度不會太硬.硬度來說約是250~255cpm左右.

此桿是客製給我們站上的會員.在他允許下小弟做測試讓大家可以了解新款Titleist 909 D3 tour issue球頭的性能與此特別款的Matrix Ozik TP 7.這桿身的來頭可不小,因為這是當初Matrix Ozik特別開發出來給VJ來使用的.以它的揮桿速度與要求下